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9)

2012-12-27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346

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9)

基础训练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考试大

●训练指要

1.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途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4.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的原因、经过与意义。

5.武昌起义的经过、取得胜利的原因、结果。

6.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采取的内外政策及其评价。

7.张勋复辟的结果;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原因、结果。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些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人,从驱除满人那一方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不表明当时孙中山

A.正确地揭示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D.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2.下列不是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是

A.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C.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来源:www.examda.com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3.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较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4.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立宪派的矛盾

5.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维护君主制度B.缓和国内矛盾

C.引进欧美政体D.加强君主专制

6.清末“预备立宪”实质在于

A.摆脱政治危机,加强专制集权

B.顺应舆论要求,改革社会弊端

C.引进欧美政体,巩固清朝统治

D.改革官制,加强中央权力

7.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不同点是

A.在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的背景下开始

B.有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C.统治阶级内部对出台措施存在着严重分歧

D.对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客观上起了诱导和刺激作用

8.20世纪初期,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C.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来源:www.examda.com

D.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9.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

A.顺应历史发展趋势B.加强满洲贵族统治

C.欺骗社会舆论D.实行君主立宪

10.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11.中国人民开展保路运动的最根本原因是

A.反对收回已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

B.反对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C.抗议逮捕保路同志会负责人

D.推翻腐败卖国的清政府

12.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

B.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D.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13.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乎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1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项法令中,对其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15.武昌起义胜利的客观条件是

A.黄花岗起义巨大影响

B.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斗争

C.湖北自然灾害严重

D.新军中革命党人增多

16.《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力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17.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B.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C.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D.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18.袁世凯上台后初期,中国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宽松局面,其重要原因是

A.人们的民主意识强烈B.各种政治力量的制约

C.袁世凯当时倾向于民主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9.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的结局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D.革命党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20.“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

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

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21.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孙中山

A.尚未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B.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问题

C.断然决定同军阀彻底决裂

D.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22.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的根本目的是

A.避免战火燃及中国B.扶植黎元洪当总统

C.抵制日本在华势力D.抵制段祺瑞扩张势力

23.1915年12月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又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南北议和。这些情况表明

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同盟

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

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24.日本政府在《二十一条》中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其实质目的是

A.欺骗国际舆论

B.立法形式保障中国领土不被列强占领

C.充当北洋军阀统治的靠山

D.妄图独霸中国,排斥列强

25.宋教仁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B.共和与专制的斗争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权力之争来源:www.examda.com

26.二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的性质问题B.人心向背问题

C.国民党自身的局限性D.双方力量对比问题

27.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

B.建立者是袁世凯

C.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国政治舞台上彻底消失

28.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对其依据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而建立

B.革命派在政权中占大多数

C.政府颁布了反封建的法定措施

D.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

29.下列运动利用军阀打军阀的是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

C.反对张勋复辟D.护法运动

30.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33题15分,共40分)

31.试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革命纲领、革命任务、斗争方式、革命结果、经验教训、失败原因诸因素剖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32.有人认为:“北洋军阀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怪胎,它既兴起于封建专制之中,又卵翼于帝国主义势力之下,却以共和国的形式掌权。同时,它从出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在孝敬着它的父母。”试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3.《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做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9答案

一、1.【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和历史信息的阅读、理解和处理能力。“中国的民族问题”主要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A项符合“不表明”题意。

【答案】 A

2.【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具体史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它是资产阶级阶段的产物。其革命发展主要表现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而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破产则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清政府欺骗人民计划的破产,符合题意。

【答案】 B

3.【分析】 旨在考查学生对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4.B

5.【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清末“预备立宪”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而设置的骗局,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则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提出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封建阻碍,本质上是反对封建专制的。

【答案】 D

6.【分析】 要准确理解“预备立宪”的背景、目的、实质及影响。

【答案】 A

7.【分析】 准确比较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异同,可以从背景、目的、主张和影响进行比较。

【答案】 C

8.【分析】 主要从资产阶级的本身来分析。

【答案】 A

9.【分析】 要区分根本目的与原因。

【答案】 B

10.【分析】 要准确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答案】 C

11.【分析】 要准确掌握保路运动的背景、根本原因、实质、作用以及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答案】 B

12.【分析】 要从背景、阶级来源来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的性质由其代表的阶级决定。

【答案】 B

13.【分析】 要结合背景分析。

【答案】 C

14.【分析】 要将革命纲领与诸项法令进行比较。

【答案】 D

15.【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武昌起义胜利的客观条件主要从背景分析。

【答案】 B

16.【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国家主权归君主个人所有,人民群众无任何权力可言,《临时约法》则规定国家主权属国民全体,通过否定君主专制来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D

17.【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结论及历史阐释能力。中国资产阶级变法或革命失败的外因是帝国主义,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而内因则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其软弱妥协性的根源是由于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答案】 D来源:www.examda.com

18.【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和深入分析能力。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利益,推行独裁专制是其本性,但袁世凯上台后初期,革命派控制南方政权暂时比较强大,帝制刚被推翻,《临时约法》颁布,袁世凯羽翼未丰,未完成与帝国主义的勾结,不敢立即推行独裁统治。综观四个选项,B项最合题意。

【答案】 B

19.【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的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能力。“二次革命”中,孙中山直接参与结果失败,“护国运动”孙中山未直接参与领导以胜利而告终,两次都采取武装斗争方式,结果是一成一败,故可排除A和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是外部客观因素,不是根本原因。二者区别在二次革命仅有国民党领导,但力量分散,难免失败,护国运动得到全国上下各阶层各阶级支持。

【答案】 C

20.【分析】 要从“府院之争”的过程中理解美日矛盾。

【答案】 D

21.【分析】 要掌握材料的含义,孙中山只认识到南北军阀的实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 A

22.【分析】 要认识一战期间及战后美日矛盾。

【答案】 C

23.【分析】 要掌握蔡锷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分析其原因。

【答案】 D

24.【分析】 要结合一战期间,日本侵华活动来理解,其实质都是想独霸中国。

【答案】 D

25.【分析】 要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他表面上赞成共和,实际加紧专制统治。

【答案】 B

26.C

27.【分析】 本题考查对北洋军阀概念的准确理解,要根据北洋军阀的活动和当时中国的现状分析得出。

【答案】 D

28.【分析】 分析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从革命手段、代表、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 D

29.【分析】 主要记住四次事件的背景。

【答案】 D

30.【分析】 需要联系中国民族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得出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的原因。

【答案】 D

二、31.(1)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广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并形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这三大基础的形成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2分)(2)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任务是推翻“洋人的朝廷”——腐朽的满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3)经验:树立了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权威,提出了革命纲领,进行了武装斗争,建立了革命政权。(2分)(4)失败原因: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二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三是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革命;四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2分)(5)历史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32.(1)兴起的条件: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统治腐朽,依靠的旧式军队腐败,迫使统治者为维护其政权需要建立一支新式军队。②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也为建立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思想基础。③列强的侵华策略改为扶植代理人,由此而选中了袁世凯,袁世凯也正在编练新军。④袁世凯在掌握一定的权势后,又善于运用权术,抓住时机,使他编练的军队日益发展壮大。(6分)(2)兴起后:①袁世凯统治时期,对内独裁,派人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公布《中华民国约法》等,1915年12月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后在护国运动打击下被迫取消。对外投降卖国:签订善后借款合同,承认外蒙古自治,1915年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英美支持直系,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各派军阀同样对内独裁,对外卖国,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英美日在中国争夺的反映。③一战爆发后,日本为控制中国,怂恿段祺瑞参战;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参战,结果导致黎段之争,最后段祺瑞取得胜利。段祺瑞重新上台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标榜共和实则独裁镇压,直系冯国璋利用西南军阀压制段祺瑞,于是南北议和。④此后,各派军阀建立,并相互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9分)

33.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大生产打下了基础。洋务运动使愚昧的固步自封的观念与传统受到冲击,对人民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5分)②维新运动:从一开始就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旧制旧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它提出的一系列的改革蓝图,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近代化的首次尝试。在要求“变制”“变法”和反封建方面,则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5分)③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就其变革社会的手段和途径来看,虽然不同于戊戌变法,但两者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两者虽然有过激烈的论战和斗争,但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其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而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5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