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旧桥梁养护管理措施
2012-12-27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88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在公路运输上的交通量猛增,运输车辆载重量加大。公路运输对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旧桥陈旧老化,破损现象日趋严重,许多旧桥难以适应日趋增长的交通量需要。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危桥数量约4000余座13万m,载重荷载标准低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全国中小型桥梁,荷载标准为汽-15级以下约占8.6%,有11万m,虽然改建了一部分危桥旧桥,但仍有相当大数量危桥还在使用中。桥梁的这种状况已引起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重视,对桥梁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已越来越尖锐地提到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如何养护管理好现有桥梁,保持桥梁的完好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一新的课题已摆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面前。
桥梁设施维修养护的目的是经常保持其完好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反之,桥梁失养,则必使桥梁处于病害状态,带病工作,既包含着安全隐患,亦将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旧桥维修其技术上往往较设计新桥要繁杂,技术难度大,风险也大,而且其经济效益低,没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奉献精神的单位和专家,是不愿意去接受这种任务的。设计理论固然重要,但其往往为了实用和可能,而对问题作了必要的简化,忽略了一些难于计算的因素,有些设计构造只是经验,缺乏理论基础。桥梁的实际工作状况和这些尚有一定的距离。病害分析时必须花更大精力,要尽可能去搜集已经丢失的原始技术资料,更多地考虑桥梁的实际工作条件和状态,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才能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去进行维修、加固或局部改造。可见,在桥梁设施的管理、养护部门,也很需要有一支素质很高的、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近年来交通、市政施工企业的建立如雨后春笋,每年建成的桥梁不断增多,而养护维修的拨款却极端失调,管养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相当滞后。管养部门的领导者深感责任重大。为保持桥梁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中小桥梁病害进行的检查和分析、修理和加固等工作。
1 配备检查人员
为了了解桥梁的实际状况,需要对其进行检查。这就必须配备必要的检查人员,这些人员中的—部分,应当具有桥梁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对管辖范围的桥梁的病害历史有所了解和记忆(这就需要有精干的常规维修队伍,而不是临时拼凑的人员);也必须在桥梁上安设固定及活动的检查设备;检查人员还应当携带必要的观察仪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之第八节,虽要求“对特大、大桥的上部构造设置检查通道、扶梯、吊杆等专供检查养护用的设备,以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较高墩台还应设围栏、扶梯等”,但其语焉不详,全国各大大小小的设计院所做的绝大多数设计也没有遵照执行,设计审查常未征求管养人员的意见,对此也把关不严,甚至设计人和某些专家根本没有考虑今后检查维修这个问题。对为数众多的中、小桥的检查设施的设计,规范更是没有规定、要求。从桥面下到墩台帽没有扶手、爬梯,墩台面没有立足之地,墩台旁边的冲刷坑无法探测。墩台帽没有下挂吊栏,支座根本无法检查。梁跨腹下和外露侧面没有活动的走行吊栏,对裂缝、裂纹无法靠近观察(养护规范中定期检查所要求的“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陷情况”便成了无法执行的空文)。由桥头路肩下到河岸没有梯步,上下不安全。检查设备对过去年代已有的数十万座桥梁,也是无从谈起。桥梁维修工作的进行,也本有赖于检查设备,但却无所依赖。几乎所有桥梁检查设备的缺失,造成检查和维修工作的极大困难,甚至使其不可能进行,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城市和公路有关养护规范的贯彻执行。这都是过去普遍忽视对桥梁设施的养护管理所造成的。桥梁检查设备的补缺,已成为当前桥梁设施管理工作的燃眉之急。
2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
解决桥梁维护的检查设备和仪表问题并不困难。只要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充分重视,拨发少量专款,可由养护维修单位分期分批予以添设。建议颁发强制性条文,强调检查设备的重要。要求设计必须列入,作为验收、接管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大的设计单位应当广泛征求养管部门的意见,制定若干检查设备的参考图、通用图和标准设计图,以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3 遵守中小桥梁的定期全面检查的周期
1996年《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规定一般为3年,视情况可1~5年进行一次,似已不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一般定期全面检查应该每年一次;特殊检查应视实际需要而定,而且应该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来承担。在检查的基础上,分析病害,摸清维修、中修、大修工作量,再分轻重缓急去安排维修或大、中修工作计划与资金。这里重要的是维修或大、中修经费的拨付并形成稳定的制度。通过桥梁病害的检查、分析,可以发现设计、施工考虑不周的问题,发现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使以后的工作得到改进,也有助于今后相关规范条文的修订。
1990年颁行的《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其第六章只涉及中、小型桥梁,尚无对大桥、特大桥的规定内容,而且对定期检查的周期未予明确,这对于现今已有大量属于城市管理的、结构复杂的大桥和特大桥的客观实际,是极不相称的。近一二十年来,在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发展起来的中、小城市中所建造的“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普遍存在管理观念和经费缺失,管理责任模糊,管理队伍力量和技术的极度缺乏的严重问题。这种管理的严重滞后所积累带来的恶果必将逐步显现出来。
4 桥梁病害的分析
其技术上往往较设计新桥要繁杂,技术难度大,风险也大(有如给危、重病人开刀),而且其经济效益差,没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奉献精神的单位和专家,一般是不愿意去接受这种任务的。设计理论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往往为了实用和可能,而对问题作了必要的简化,忽略了一些难于计及的因素,有些设计构造只是经验使然,缺乏学理,桥梁的实际工作状况和这些尚有一定的距离。病害分析时必须花更大精力,要尽可能去搜集已经丢失的原始技术资料,更多地考虑桥梁的实际工作条件和状态(这就使得问题更趋复杂),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才能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去进行维修、加固或局部改造。由此可见,在桥梁设施的管理、养护部门,也很需要有一支素质很高的、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他们的工作,以社会需要和社会效益为主要归宿(当然有其广义的、长远的、重大的经济效益),其事业性质似乎不宜变更。一个市里多达五六十家,其建桥耗资多达数千万、十数亿,每年建成的桥梁不断增多,而养护维修的拨款却极端失调,欠债累累,管养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相当滞后,管养部门的领导者深感责任重大,如临深履薄,感慨良多。为保持桥梁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中小桥梁病害进行的检查和分析、修理和加固、局部更新和全部重建等工作。
桥梁设施维修养护的目的是经常保持其完好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反之,桥梁失养,则必使桥梁处于病害状态,带病工作,既包含着安全隐患,亦将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旧桥维修其技术上往往较设计新桥要繁杂,技术难度大,风险也大,而且其经济效益低,没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奉献精神的单位和专家,是不愿意去接受这种任务的。设计理论固然重要,但其往往为了实用和可能,而对问题作了必要的简化,忽略了一些难于计算的因素,有些设计构造只是经验,缺乏理论基础。桥梁的实际工作状况和这些尚有一定的距离。病害分析时必须花更大精力,要尽可能去搜集已经丢失的原始技术资料,更多地考虑桥梁的实际工作条件和状态,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才能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去进行维修、加固或局部改造。可见,在桥梁设施的管理、养护部门,也很需要有一支素质很高的、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近年来交通、市政施工企业的建立如雨后春笋,每年建成的桥梁不断增多,而养护维修的拨款却极端失调,管养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相当滞后。管养部门的领导者深感责任重大。为保持桥梁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中小桥梁病害进行的检查和分析、修理和加固等工作。
1 配备检查人员
为了了解桥梁的实际状况,需要对其进行检查。这就必须配备必要的检查人员,这些人员中的—部分,应当具有桥梁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对管辖范围的桥梁的病害历史有所了解和记忆(这就需要有精干的常规维修队伍,而不是临时拼凑的人员);也必须在桥梁上安设固定及活动的检查设备;检查人员还应当携带必要的观察仪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之第八节,虽要求“对特大、大桥的上部构造设置检查通道、扶梯、吊杆等专供检查养护用的设备,以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较高墩台还应设围栏、扶梯等”,但其语焉不详,全国各大大小小的设计院所做的绝大多数设计也没有遵照执行,设计审查常未征求管养人员的意见,对此也把关不严,甚至设计人和某些专家根本没有考虑今后检查维修这个问题。对为数众多的中、小桥的检查设施的设计,规范更是没有规定、要求。从桥面下到墩台帽没有扶手、爬梯,墩台面没有立足之地,墩台旁边的冲刷坑无法探测。墩台帽没有下挂吊栏,支座根本无法检查。梁跨腹下和外露侧面没有活动的走行吊栏,对裂缝、裂纹无法靠近观察(养护规范中定期检查所要求的“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陷情况”便成了无法执行的空文)。由桥头路肩下到河岸没有梯步,上下不安全。检查设备对过去年代已有的数十万座桥梁,也是无从谈起。桥梁维修工作的进行,也本有赖于检查设备,但却无所依赖。几乎所有桥梁检查设备的缺失,造成检查和维修工作的极大困难,甚至使其不可能进行,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城市和公路有关养护规范的贯彻执行。这都是过去普遍忽视对桥梁设施的养护管理所造成的。桥梁检查设备的补缺,已成为当前桥梁设施管理工作的燃眉之急。
2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
解决桥梁维护的检查设备和仪表问题并不困难。只要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充分重视,拨发少量专款,可由养护维修单位分期分批予以添设。建议颁发强制性条文,强调检查设备的重要。要求设计必须列入,作为验收、接管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大的设计单位应当广泛征求养管部门的意见,制定若干检查设备的参考图、通用图和标准设计图,以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3 遵守中小桥梁的定期全面检查的周期
1996年《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规定一般为3年,视情况可1~5年进行一次,似已不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一般定期全面检查应该每年一次;特殊检查应视实际需要而定,而且应该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来承担。在检查的基础上,分析病害,摸清维修、中修、大修工作量,再分轻重缓急去安排维修或大、中修工作计划与资金。这里重要的是维修或大、中修经费的拨付并形成稳定的制度。通过桥梁病害的检查、分析,可以发现设计、施工考虑不周的问题,发现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使以后的工作得到改进,也有助于今后相关规范条文的修订。
1990年颁行的《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其第六章只涉及中、小型桥梁,尚无对大桥、特大桥的规定内容,而且对定期检查的周期未予明确,这对于现今已有大量属于城市管理的、结构复杂的大桥和特大桥的客观实际,是极不相称的。近一二十年来,在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发展起来的中、小城市中所建造的“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普遍存在管理观念和经费缺失,管理责任模糊,管理队伍力量和技术的极度缺乏的严重问题。这种管理的严重滞后所积累带来的恶果必将逐步显现出来。
4 桥梁病害的分析
其技术上往往较设计新桥要繁杂,技术难度大,风险也大(有如给危、重病人开刀),而且其经济效益差,没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奉献精神的单位和专家,一般是不愿意去接受这种任务的。设计理论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往往为了实用和可能,而对问题作了必要的简化,忽略了一些难于计及的因素,有些设计构造只是经验使然,缺乏学理,桥梁的实际工作状况和这些尚有一定的距离。病害分析时必须花更大精力,要尽可能去搜集已经丢失的原始技术资料,更多地考虑桥梁的实际工作条件和状态(这就使得问题更趋复杂),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才能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去进行维修、加固或局部改造。由此可见,在桥梁设施的管理、养护部门,也很需要有一支素质很高的、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他们的工作,以社会需要和社会效益为主要归宿(当然有其广义的、长远的、重大的经济效益),其事业性质似乎不宜变更。一个市里多达五六十家,其建桥耗资多达数千万、十数亿,每年建成的桥梁不断增多,而养护维修的拨款却极端失调,欠债累累,管养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相当滞后,管养部门的领导者深感责任重大,如临深履薄,感慨良多。为保持桥梁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中小桥梁病害进行的检查和分析、修理和加固、局部更新和全部重建等工作。
相关推荐:某大桥t梁预制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高速公路工程中改性沥青的应用
更多推荐:2011年公路监理师考试道路桥梁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