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习题1及答案

2012-12-30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349

  1、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
  2、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学说的三个主要结论是什么?
  3、计算:甲乙两国因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各不相同,甲国每单位土地的价格为5元,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1元,乙国每单位土地的价格为1元,而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2元,假设两国生产水平完全一样,即生产每单位小麦均需10个单位的土地和一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每单位棉布均需要1单位土地和10个单位的劳动力。试用俄林的生产要素比例说计算两国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并说明两国如何分工。
  4、简述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
  5、试述管理贸易体制实现的机制与相应的途径。
  6、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加合理,可增加产品总量,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2、要素禀赋说(Factor Endowment Theory)的三个主要结论是:
  (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3、甲国生产单位小麦的成本=小麦的要素比例×小麦的要素价格=10×5+1×1=51元
乙国生产单位小麦的成本=小麦的要素比例×小麦的要素价格=10×1+1×2=12元
甲国生产单位棉布的成本=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5+10×1=15元
乙国生产单位棉布的成本=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1+10×2=21元
因为甲国小麦单位生产成本为51元,棉布单位生产成本为15元;乙国小麦单位生产成本为12元,棉布单位生产成本为21元。所以,甲国分工生产棉布,乙国分工生产小麦。
  4、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其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中心—外围论”和“贸易条件恶化论”。
  中心—外围论。普雷维什将世界分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体系,但同处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单一,在参与全球的分工与贸易的利益分配中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
  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基于上述分析,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只适合用于中心国家之间,而不适应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外围国家只有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5、(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如联合国贸发会议、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亚太地区首脑会议等。通过这些国际会议来调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它们内部之间的经贸关系。但国际会议对贸易的管理主要起导向作用,不带有强制性。
  (2)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地区经贸集团通过签订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协商、管理和统一成员国贸易行为、促进经贸集团内部货物和服务流动的自由化;对外提高集团谈判能力,争取更好的经贸环境。
  (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的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二战以后,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持下,各缔约方进行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为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关系确立了共同的准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使之对缔约方之间的关系的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4)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5)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6)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和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7)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的宏观干预。①各国通过经贸法规与国际接轨,协调贸易方式与做法;②通过贸易立法约束它国的贸易行为,如美国贸易立法中的超级301条款以公平贸易的名义约束与协调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
  6、(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a.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b.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c.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3)贸易保护的重心以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4)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编辑推荐: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商法习题汇总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汇编案例题集锦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