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问答题及答案
2012-12-30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96
一、中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减少对某些市场过分依赖而带来的风险。
(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
(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与合作。
二、中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方针和措施
我国在“十五”计划中进一步强调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出在巩固提高传统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市场,拓展出口渠道。根据这一战略方针,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一)深度开发日、美、欧和港澳地区等传统出口市场。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市场容量大;同时我国在这些市场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经销网络;另外这些市场也是我国所需技术设备、物资的主要来源,这需保持对这一市场一定的出口规模,以满足进口所需外汇。因此,要求我国在加速开拓其他市场的同时,应对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市场进行深度开发。
(二)重点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必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特别是他们对中低档商品的需求较大,而我国出口商品恰以中低档为主,价格合理,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水平。我国应采取灵活贸易做法,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扩大出口贸易结合起来,努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以期分散我国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
(三)积极发展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独联体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科技力量,又与我国有地缘交通上的便利条件,以及与我国产业结构差异而形成的很强的互补性,都为发展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应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努力扩大优质产品出口、加大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等措施,积极开拓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
三、试论我国现阶段进口商品战略。
进口商品战略是指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构成所作的战略性规划。
进口贸易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进口发展战略是以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为依据的。
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产业结构调整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因此,“十五”计划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全面部署: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根据十五计划发展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现阶段进口商品结构作如下规划:
1、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1)、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必要性
①我国要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
②我国要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
③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其竞争力的提高,而技术水平的提升,则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保障。
(2)、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重点
根据我国“十五”计划关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中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为了加速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现代化,围绕着国家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目标,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部署,我国引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包括:
①确保电子信息等先导产业发展所需技术设备的引进
②确保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技术设备的引进
③确保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所需技术设备的引进
④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需技术设备的引进
2、 组织好短缺物资、重点建设物资和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
①组织好短缺物资、重点建设物资的进口
②组织好加工贸易所需物资的进口首先,这是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改善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与原材料供应的比例关系。第二,发展加工贸易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稳定、持续的发展。第三,加工贸易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保证加工贸易原材料、零配件进口,使我国大批劳动力得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得以创造新价值。
3、 组织生活必需品与一般消费品的进口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保障供给,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十五”计划强调,要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要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等。因此,适当组织消费物资进口,能更好地满足国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也是我国进口商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物资的进口,一方面要保证某些基本消费品的进口,另一方面要根据生产需求,进口一般消费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提高进口贸易经济效益,除了合理安排进口商品结构外,进口市场的分布也需要进行战略性规划,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四、试述十五计划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和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方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和人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在有效利用国内资金的基础上,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领域,积极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十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任务包括:
第一,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促进利用外资进一步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内资金供求、国内消化吸收能力等各方面情况,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力争使利用外资结构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利用外资比重有较大提高,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明显增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项目数量显著增加。
第二,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大趋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第三,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有步骤地推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入世承诺,有步骤地对外开放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商业、电信、旅游等行业在内的服务领域,发展各类外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教育、卫生等方面,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经验和人才,促进国内服务行业总体水平的提高。
第五,积极扩大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本地优势,以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尽快完善投资软硬环境,在局部地区形成相对完善、具有一定优势的投资“小气候”,集中资金、人才、技术等力量,发展一批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吸收外资新的突破。
第六,合理利用国外贷款,提高质量和效益。借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由以往的基础设施为主逐步转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扶贫及社会发展项目并重。严格控制国际商业贷款,必须借用的国际商业贷款主要用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合理使用还款期限长、融资条件较优惠的出口信贷,严格控制对外发债和借用其它国外商业性贷款。
第七,加强外债全口径管理,完善外债借用还机制。继续控制我国外债总规模,注意保持外债合理的期限结构、币种结构和债务人结构,将外债各项主要指标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严格监督各项外债指标的变化,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试述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和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将利用外资视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些外资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利用外资是弥补我国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资金来源。
外商投资工业的迅速扩张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外商投资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税收来源。
利用外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利用外资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利用外资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利用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明显。
六、我国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要求的新型外贸体制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这为我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一)强化经济手段
1、实行汇率并轨,取消外汇留成制度。
2、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部分进口减免税。
3、改革所得税制。
4、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5、实行鼓励出口的信贷政策。
(二)加强立法手段
1994年5月12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它标志着我国外贸的发展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序地运行。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等配套法规,以便在外贸领域尽快形成法律体系,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按照国际贸易法规开展活动,保障我国合法的经济利益。
(三)改革行政手段
改革外经贸经营资格管理,从审批许可制向登记核准制转变。
2、改革进出口商品管理体制。
1)改革出口商品管理体制
2)进口商品管理体制改革。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取消某些商品的进口补贴,创造国内外商品平等竞争条件。(2)取消全部进口替代商品清单。(3)缩小进口许可证管理范围,减少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品种。行政改革的功能逐步转向调节进口总量和引导进口结构。
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多出口、多创汇。
2、从商品经营转向资产经营。
3、从单一经营转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4、从传统的收购制度转向服务型的代理制。
5、从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营。
(二)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
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
进出口商会是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的协调组织,也是同行业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自己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协调和服务。
这样,我国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方面将上一个新台阶,并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七、试分析中国内地与香港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环境下,进一步扩大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香港凭借其与内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经济渊源,以及其国际著名自由港的双重优势,在中国内地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中,仍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内地企业在入世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还须借助香港的销售渠道及市场网络进入世界市场;香港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和祖国统一的纽带,香港在充当内地与台湾之间经贸联系的媒介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为“一国两制”下的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香港既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在世界经济进行调整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香港经济要保持长期的繁荣与稳定,巩固和发展其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和功能,也迫切需要内地的支持与合作。由此可见,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是互补互利、共存共荣、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
(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减少对某些市场过分依赖而带来的风险。
(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
(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与合作。
二、中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方针和措施
我国在“十五”计划中进一步强调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出在巩固提高传统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市场,拓展出口渠道。根据这一战略方针,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一)深度开发日、美、欧和港澳地区等传统出口市场。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市场容量大;同时我国在这些市场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经销网络;另外这些市场也是我国所需技术设备、物资的主要来源,这需保持对这一市场一定的出口规模,以满足进口所需外汇。因此,要求我国在加速开拓其他市场的同时,应对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市场进行深度开发。
(二)重点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必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特别是他们对中低档商品的需求较大,而我国出口商品恰以中低档为主,价格合理,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水平。我国应采取灵活贸易做法,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扩大出口贸易结合起来,努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以期分散我国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
(三)积极发展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独联体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科技力量,又与我国有地缘交通上的便利条件,以及与我国产业结构差异而形成的很强的互补性,都为发展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应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努力扩大优质产品出口、加大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等措施,积极开拓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
三、试论我国现阶段进口商品战略。
进口商品战略是指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构成所作的战略性规划。
进口贸易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进口发展战略是以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为依据的。
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产业结构调整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因此,“十五”计划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全面部署: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根据十五计划发展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现阶段进口商品结构作如下规划:
1、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1)、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必要性
①我国要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
②我国要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
③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其竞争力的提高,而技术水平的提升,则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保障。
(2)、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重点
根据我国“十五”计划关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中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为了加速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现代化,围绕着国家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目标,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部署,我国引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包括:
①确保电子信息等先导产业发展所需技术设备的引进
②确保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技术设备的引进
③确保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所需技术设备的引进
④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需技术设备的引进
2、 组织好短缺物资、重点建设物资和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
①组织好短缺物资、重点建设物资的进口
②组织好加工贸易所需物资的进口首先,这是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改善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与原材料供应的比例关系。第二,发展加工贸易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稳定、持续的发展。第三,加工贸易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保证加工贸易原材料、零配件进口,使我国大批劳动力得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得以创造新价值。
3、 组织生活必需品与一般消费品的进口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保障供给,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十五”计划强调,要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要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等。因此,适当组织消费物资进口,能更好地满足国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也是我国进口商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物资的进口,一方面要保证某些基本消费品的进口,另一方面要根据生产需求,进口一般消费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提高进口贸易经济效益,除了合理安排进口商品结构外,进口市场的分布也需要进行战略性规划,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四、试述十五计划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和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方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和人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在有效利用国内资金的基础上,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领域,积极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十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任务包括:
第一,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促进利用外资进一步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内资金供求、国内消化吸收能力等各方面情况,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力争使利用外资结构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利用外资比重有较大提高,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明显增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项目数量显著增加。
第二,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大趋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第三,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有步骤地推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入世承诺,有步骤地对外开放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商业、电信、旅游等行业在内的服务领域,发展各类外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教育、卫生等方面,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经验和人才,促进国内服务行业总体水平的提高。
试题推荐: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商法习题汇总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汇编案例题集锦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专业知识习题1及答案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习题5套及答案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5套及答案
第四,大力引入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和其它外资方式。促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改造。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选择一批已完成公司化改制或改制过程中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有计划地向外资出售部分股份,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须由中方控股外,其他企业可以由外方控股。有重点地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分期、分批地在境外股票市场上市。鼓励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实现战略性合资、合作,使吸收跨国公司投资所占比重有明显提高。第五,积极扩大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本地优势,以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尽快完善投资软硬环境,在局部地区形成相对完善、具有一定优势的投资“小气候”,集中资金、人才、技术等力量,发展一批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吸收外资新的突破。
第六,合理利用国外贷款,提高质量和效益。借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由以往的基础设施为主逐步转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扶贫及社会发展项目并重。严格控制国际商业贷款,必须借用的国际商业贷款主要用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合理使用还款期限长、融资条件较优惠的出口信贷,严格控制对外发债和借用其它国外商业性贷款。
第七,加强外债全口径管理,完善外债借用还机制。继续控制我国外债总规模,注意保持外债合理的期限结构、币种结构和债务人结构,将外债各项主要指标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严格监督各项外债指标的变化,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试述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和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将利用外资视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些外资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利用外资是弥补我国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资金来源。
外商投资工业的迅速扩张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外商投资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税收来源。
利用外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利用外资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利用外资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利用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明显。
六、我国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要求的新型外贸体制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这为我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一)强化经济手段
1、实行汇率并轨,取消外汇留成制度。
2、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部分进口减免税。
3、改革所得税制。
4、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5、实行鼓励出口的信贷政策。
(二)加强立法手段
1994年5月12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它标志着我国外贸的发展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序地运行。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等配套法规,以便在外贸领域尽快形成法律体系,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按照国际贸易法规开展活动,保障我国合法的经济利益。
(三)改革行政手段
改革外经贸经营资格管理,从审批许可制向登记核准制转变。
2、改革进出口商品管理体制。
1)改革出口商品管理体制
2)进口商品管理体制改革。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取消某些商品的进口补贴,创造国内外商品平等竞争条件。(2)取消全部进口替代商品清单。(3)缩小进口许可证管理范围,减少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品种。行政改革的功能逐步转向调节进口总量和引导进口结构。
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多出口、多创汇。
2、从商品经营转向资产经营。
3、从单一经营转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4、从传统的收购制度转向服务型的代理制。
5、从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营。
(二)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
大型外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
进出口商会是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的协调组织,也是同行业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自己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协调和服务。
这样,我国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方面将上一个新台阶,并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七、试分析中国内地与香港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环境下,进一步扩大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香港凭借其与内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经济渊源,以及其国际著名自由港的双重优势,在中国内地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中,仍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内地企业在入世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还须借助香港的销售渠道及市场网络进入世界市场;香港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和祖国统一的纽带,香港在充当内地与台湾之间经贸联系的媒介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为“一国两制”下的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香港既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在世界经济进行调整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香港经济要保持长期的繁荣与稳定,巩固和发展其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和功能,也迫切需要内地的支持与合作。由此可见,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是互补互利、共存共荣、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
试题推荐: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商法习题汇总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汇编案例题集锦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专业知识习题1及答案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习题5套及答案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5套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