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期货投资分析同步练习: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
- 第1页:单项选择题1-40
- 第2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3页:单项选择题81-120
- 第4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5页:单项选择题121-161
- 第6页:多项选择题1-20
- 第7页:多项选择题21-40
- 第8页:多项选择题41-60
- 第9页:多项选择题61-80
- 第10页:多项选择题81-93
- 第11页:判断是非题
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下列关于宏观经济的叙述中最合适的解释为( )。
A.宏观经济是非区域性经济,是微观经济的有机组合
B.与微观经济相对应,大范围的总体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就构成了宏观经济
C.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的简单加总
D.宏观经济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答案】B
【解析】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概念:与微观经济相对应,大范围的总体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但宏观经济并非微观经济的简单相加总和,而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和运行调节机制组织起来的极其复杂的有机大系统。
2.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比,具体商品的供给、需求因素决定着期货价格的( )。
A.主要趋势
B.次要趋势
C.短暂趋势
D.无趋势波动
【答案】B
3.( )方法主要侧重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
A.总量分析
B.结构分析
C.回归分析
D.线性分析
【答案】B
【解析】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
4.下列不属于宏观经济分析的是( )。
A.价格总水平分析
B.银行贷款总额分析
C.经济结构分析
D.区位分析
【答案】D
【解析】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总量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AB两项属于总量分析,C项属于结构分析。
5.影响商品价格的间接因素有( )。
A.经济周期
B.供给和需求
C.计价货币币值变化
D.利率
【答案】D
【解析】经济周期是影响商品价格的总体因素,而供给和需求、计价货币 币值变化则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
6.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A.本国居民
B.国内居民
C.常住居民
D.常住居民但不包括外国人
【答案】C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 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7.下列( )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答案】B
【解析】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8.在下列三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
A.当年生产的机器
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的机器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机器
D.上述都是
【答案】A
【解析】对于GDP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9.下列不正确的命题是( )。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答案】A
【解析】关于GNP、GDP、NNP、NI、PI、DPI之间的关系: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告诉我们一国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和服务产出的总支出。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我们加上从其他国家得到的要素收入(工资、利润和租金),并减去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要素收入的支付: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衡量在国内生产的总收入,GNP衡量国民(一国居民)所赚取的总收入。例如,如果一个日本居民在纽约有一座公寓楼房,他赚取的租金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因为这种收入是在美国赚取的。但是,由于这一租金收入是对国外的要素支付,它不是美国GNP的一部分。
NNP是国民生产净值,它是指从GNP中减去资本折旧——在一年期间经济中工厂、设备和住房存量磨损的数额得到的。即:NNP=GNP-折旧。
NI指国民收入,是从NNP中减去企业间接税(如销售税等)得到的,即:NI=NNP-企业间接税。
PI是个人收入,即家庭和非公司企业所得到的收入额。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DPI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在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对政府的税收支付和某些非税收支付(比如停车罚款)即:DPI=PI-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
10.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答案】B
【解析】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11.关于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B.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C.GNP=GD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D.GNP=C+I+G+(X-M)
【答案】A
12.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答案】A
【解析】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但储蓄水平下降
【答案】B
14.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还可以用( )计算。
A.成本法
B.支出法
C.工厂法
D.产品法
【答案】B
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
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答案】B
16.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 )。
A.生产法和收入法
B.生产法和支出法
C.收入法和支出法
D.工厂法和分配法
【答案】A
17.( )是美国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发布的经济数据,也是最重要的经济数据之一。
A.工业生产指数数据
B.月度贸易数据
C.失业率和非农就业数据
D.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数据
【答案】C
18.失业率是指( )。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非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答案】D
【解析】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
19.自然失业率是指( )。
A.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答案】D
【解析】失业可分为:
1.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增加职业训练计划与提高信息沟通(使失业者能确实掌握就业机会)可降低这方面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
3.季节性失业:农业,营建业与旅游业特别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4.周期性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5.非自愿性失业:如果生活用品的价格相对货币稍有上升,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劳动总供给量和在此工资水平下的劳动总需求量都将大于现有就业量,那么劳动者就处于非自愿性失业状态。
自然失业率是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20.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于( )。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答案】B
【解析】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
(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
(2)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
(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
21.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于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答案】B
【解析】周期性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22.由于经济衰退而引起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答案】C
【解析】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3.下列属于失业人员的是( )。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答案】 D
【解析】A属于有工作的人,B、C属于不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不同于失业,是指劳动力利用不饱满,而不是完全失去工作岗位。
24.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 )。
A.国民失业率
B.公民失业率
C.城镇登记失业率
D.城乡失业率
【答案】 C
【解析】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失业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使用的统计方法也不同。中国公布的城镇失业率,是登记失业率,它是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对失业人员登记统计汇总的结果。
25.奥肯定理说明了( )。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答案】A
【解析】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_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一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了它的生产能力,产出越多当然需要的劳动力越多,所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也和失业率成负相关关系。 26.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 )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A.18
B.16
C.20
D.22
【答案】B
27.下表是某地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2007同比的涨幅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下降了
②2008年当地物价同比2007年仍是上涨的
③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④2008年下半年当地的物价同比明显下降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目没有显示收入水平变化,因此不能判断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的升降,可排除1、3;无论是8.2%还是1.7%都是同比增长,故选出②;从下半年的数据显示不难看出物价同比下降了,故选④。
28.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数是( )。
A.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D.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答案】B
29.下图是我国2007—2008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变化示意图。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居民实际收入有可能减少的时段是( )。
A.从起点到A点
B.从B点到C点
C.从A点到B点
D.从C点到终点
【答案】B
【解析】CPI增大,表明通货膨胀加剧,市场利率将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有可能减少。
30.美国公布的核心CPI和核心PPI,这两项数据同CP和IPPI的区别在于( )。
A.前两者都剔除了住宅成分
B.前两者都剔除了交通运输成分
C.前两者都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成分
D.前两者都剔除了医疗、娱乐、教育和交流成分
【答案】C
31.核心CPI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较为关注的一个数据,一般认为核心CPI( )属于安全区域。
A.低于1%
B.低于2%
C.低于3%
D.低于4%
【答案】B
32.中国目前的CPI数据中不直接包括( )。
A.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别
B.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别
C.商品房销售价格类别
D.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别
【答案】C
33.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则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 )元的货品及服务。
A.97.70
B.97.75
C.97.80
D.97.85
【答案】B
【解析】100÷(1+2.3%)=97.75(元)
34.若一年前某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一年后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50元,那么以前一年为基期,当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了( )。
A.5.88%
B.6.02%
C.6.25%
D.5.25%
【答案】C
【解析】CPI=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850÷800×100%=106.25%,上涨了6.25%。
35.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 )。
A.走强
B.走弱
C.先走强后走弱
D.先走弱后走强
【答案】B
【解析】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沦,该国的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
36.3个月名义利率为10%,GDP平减指数从50.88增长到55.22,则通货膨胀率为( )。
A.4.34%
B.6.66%
C.8.50%
D.3.92%
【答案】 C
【解析】通货膨胀率=(55.22-50.88)/50.88=0.085=8.5%。
37.条件同上,真实利率为( )。
A. 5.66%
B. 3.34%
C.1.50%
D.6.08%
【答案】 C
【解析】真实利率=实际利率一通货膨胀率。
38.国际收支系统记录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 )。
A.贸易收支
B.外汇收支
C.国际交易
D.经济交易
【答案】D
39.如果实际资源从国内向国外净转移,则该国( )。
A.资本账户顺差
B.资本账户逆差
C. 经常账户顺差
D.经常账户逆差
【答案】C
【解析】经常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实际资源从国内向国外净转移,表明出口大于进口,经常账户顺差。
40.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是( )。
A.增减记账法
B.复式记账法
C.收付记账法
D.单向记账法
【答案】B
【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现代会计学的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即以借贷作为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原则记录每笔交易。由于复式簿记原理须保证借方和贷方相等,因此所有经济交易的总和为零。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1-40
- 第2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3页:单项选择题81-120
- 第4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5页:单项选择题121-161
- 第6页:多项选择题1-20
- 第7页:多项选择题21-40
- 第8页:多项选择题41-60
- 第9页:多项选择题61-80
- 第10页:多项选择题81-93
- 第11页:判断是非题
A.到岸价格
B.离岸价格
C.进口用到岸价格,出口用离岸价格
D.出口用到岸价格,进口用离岸价格
【答案】B
【解析】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在国际收支统计中,货物进出口统计一律以海关统计为准,商品价格一律按离岸价格计算价值。
4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是( )。
A.资本账户
B.经常账户
C.平衡账户
D.官方储备账户
【答案】B
4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差额等于( )。
A.贸易差额+非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
C.经常项目差额+短期资本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答案】D
【解析】基本差额是经常账户交易、长期资本流动的结果。它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
44.政府和居民的单方面转移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金融项目
D.平衡项目
【答案】A
【解析】经常项目下的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和其他转移。
45.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时会导致下列( )经济现象。
A.本币汇率上浮,出口增加
B.本币汇率上浮,出口减少
C.本币汇率下浮,出口增加
D.本币汇率下浮,出口减少
【答案】B
46.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时,会导致下列( )经济现象。
A.本币汇率贬值,资本流入
B.本币汇率升值,资本流出
C.本币汇率升值,资本流入
D.本币汇率贬值,资本流出
【答案】D
47.衡量进出口盈亏的主要依据是( )。
A.汇率
B.商品价格
C.商品的国际价格
D.通货膨胀率
【答案】C
48.一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投资与借贷所引起的利润、利息、股息的收入与支出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净误差和遗漏
【答案】A
49.国际储备属于国际收支项目中的(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项目
D.平衡项目
【答案】D
【解析】平衡项目中包括错误与遗漏、官方储备等。
50.我国对某一受灾国进行了无偿援助和捐赠,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这笔款项应计入( )。
A.平衡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货币项目
【答案】B
【解析】无偿取得或无偿提供财富,即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在国际间的不需要偿还的转移,属于经常项目。
51.度量经济“热度”最直观的指标是( )。
A.社会销售零售总额
B.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C.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
D.零售销售
【答案】B
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照( ),可划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A.经济类型
B.管理渠道
C.资金来源
D.投资额大小
【答案】B
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邮局售给居民的邮票收入
B.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煤气公司售给居民的煤气灶具
C.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服务业的营业收入
D.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售给部队的副食品
【答案】A
【解析】根据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定义,服务业的收入不包括在内,因此C项错误。煤气公司售给居民的煤气灶具和售给部队的副食均包括在社会消费品总额范围内。
54.某市1994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5600万元,四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
A.104%
B.125%‘
C.130%
D.145%
【答案】B
【解析】商品零售量指数=商品零售总额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总额指数=(15600-12000)/12000+1=130%,商品零售量指数=130%÷104%=125%。
55.下列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大小排序为( )。
A.M0>M1>M2
B.MO>M2>M1
C.M2>M1>MO
D.M1>M2>M0
【答案】 A
56.在货币供应量中,准货币的大小为( )。
A.M1一M0
B.M2一M1
C.M3一M1
D.M3一M2
【答案】B
57.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被称为(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 再贴现
C.公开市场业务
D. 公开市场操作
【答案】B
58.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储备存款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 )。
A.货币供给量
B.货币需求量
C.不兑现信用货
D. 基础货币
【答案】D
【解析】基础货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59.黄金储备的增减变化取决于( )。
A.黄金的开采量
B.财政收支的变化
C.收购量与销售量的变化
D.基础货币量
【答案】C
60.关于外汇储备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减少
B.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增加
C.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61.使货币供应量减少的财政收支状况是( )。
A.财政收支平衡
B.财政赤字
C.财政结余
D.发行政府债券
【答案】C
62.如果财政有赤字,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状况是( )。
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变
【答案】C
【解析】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动用历年结余、增加税收、增发货币、发行公债等措施,其中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63.财政赤字能否引起通货膨胀,取决于( )。
A.赤字的多少
B.赤字的弥补办法
C.赤字形成的原因
D.赤字发生的时间
【答案】B
64.当黄金收购量大于销售量时,货币供应量( )。
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变
【答案】A
65.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该国货币供应量( )。
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变
【答案】A
66.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
A.流通中的现金量
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
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答案】C
67.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
A.银行贷款
B.财政支出
C.企业收入
D.个人收入
【答案】A
68.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 )。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答案】A
【解析】货币供给有名义和实际之分,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69.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70.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答案】A
71.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答案】C
【解析】准货币是指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72.以下关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
B.包括农民个人储蓄存款
C.是城乡居民存人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
D.包括单位存款
【答案】 D
【解析】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包括单位存款。
73.超额准备金等于( )。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答案】D
74.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
A.MO
B.M1
C.M2
D.M3
【答案】B
75.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答案】 B
76.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答案】 C
【解析】实际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77.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元,超额准备金为7万元,则实际准备金为( )。
A.20万元
B.13万元
C.7万元
D.6万元
【答案】A
78.假定基础货币增加5%,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 )。
A,增加5%
B.下降5%
C.同增同减
D.略有下降下降
【答案】D
【解析】由货币供给公式:Ms=B×m,△Ms=1.05B×0.95m-B×m=(0.9975-1)B×m=-0.00258×m,实际上货币供给量略有下降。
79.西方国家一般以( )为基准利率。
A.长期利率
B.浮动利率
C.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答案】C
80.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是( )。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到期收益率
D.基准利率
【答案】C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1-40
- 第2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3页:单项选择题81-120
- 第4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5页:单项选择题121-161
- 第6页:多项选择题1-20
- 第7页:多项选择题21-40
- 第8页:多项选择题41-60
- 第9页:多项选择题61-80
- 第10页:多项选择题81-93
- 第11页:判断是非题
81.在我国,基准利率通常是指( )。
A.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B.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C.国库券利率
D.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
【答案】B
【解析】基准利率在西方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D多了“活期”两个字。
82.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
A.存款
B.公债
C.税收
D.罚款
【答案】B
【解析】公债是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最基本的特点是有偿使用。
83.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收费收入
【答案】A
84.在财政支出中,首先应该安排的是( )。
A.政府消费资料的最低需要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
C.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D.增加国家物资储备
【答案】A
85.当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时,财政收入会出现( )。
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B.名义正增长,而实际为负增长
C.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
D.不确定变化
【答案】B
【解析】物价上升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几种不同情况如下:(1)当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时,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2)当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时,财政收入名义正增长,而实际为负增长。(3)当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大体一致时.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
86.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分类,可将财政收入分为( )。
A.税收收入和企业收入
B.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C.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D.强制性财政收入和非强制性财政收入
【答案】C
87.我国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教育等支出,是按照( )划分的。
A.经济性质
B.支出部门
C.政府职能
D.支出具体用途
【答案】C
88.( )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A.财政支出方向
B.财政支出规模
C.财政支出结构
D.财政支出分类
【答案】B
89.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 )。
A.支付债务利息
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答案】A
【解析】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供长期使用的、其经济寿命将经历许多会计期间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都要作为资本性支出.所以B、C、D均属资本性支出。
90.如果把收益性支出错列为资本性支出会造成( )。
A.上期利润增加
B.本期利润减少
C.本期利润增加
D. 本期利润不变
【答案】C
【解析】所谓的“资本性支出”是指支出应当计入相关资产中,而不计入当期损益。所谓的“收益性支出”是指该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入资产成本中。由此,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收益性支出”错计为“资本性支出”,则一方面,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当期利润上升;另一方面,期末相关资产成本增加。因此.题中应当选择答案C。
91.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
A.营业外支出
B.成本费用支出
C.其他业务支出
D.购建固定资产支出
【答案】D
【解析】某项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该项支出应予以资本化,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形成长期资产的支出即为资本性支出。
92.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
A.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B.支付职工工资
C.购买原材料的支出
D.支付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
【答案】A
【解析】考虑资本化或费用化,就看支出的效果(受益期限、时间跨度)。如果是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或者受益期间超过一年,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就应该资本化。如果是当期的费用,就费用化。本题的B、C都是当期的费用。
93.在美国每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指标是( )。
A.失业率数据和“非农就业”数据
B.房屋开工及建筑许可数据
C.ISM采购经理人指数
D.月度贸易数据
【答案】C
【解析】PMI指数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在时间上大大早于其他官方数据。
94.PMI指数处于( )时,生产活动收缩,但经济总体仍在增长。
A.50%以上
B. 50%以上及70%以下
C.50%以下及43%以上
D. 43%以下
【答案】C
95.美元指数来自于( )。
A.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B.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
C.纽约棉花交易所(NYCE)
D.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答案】C
96.当今美元指数由( )种货币组成。
A.10
B.8
C.6
D.1
【答案】C
97.迄今CRB指数所涵盖的品种有( )种。
A.28
B.21
C.19
D.17
【答案】C
98.在CRB指数成分中,权重最大的品种是( )。
A.原油
B.黄金
C.大豆
D.白糖
【答案】A
【解析】指数涵盖的19种期货合约的品种中,原油权重最大为23%,其余最大的只占6%。
99.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特征是( )。
A.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B.技术进步
C. 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以上三个都是
【答案】A
100.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
A.繁荣和衰退
B.衰退和复苏
C.繁荣和危机
D.危机与复苏
【答案】C
101.经济周期中的顶峰是( )。
A.繁荣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的转折点
B.繁荣阶段过渡到危机阶段的转折点
C.危机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的转折点
D.繁荣阶段过渡到危机阶段的转折点
【答案】A
102.经济周期是指( )。
A.国民收入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人均国民收入上升与下降的交替过程
C.国民收入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以上都正确
【答案】D
10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
A.利率波动
B.通货膨胀率波动
C.国民收入波动
D.就业率波动
【答案】C
104.在经济周期的某个对期,产出、价格、利率、就业不断上升,直至某个高峰,说明经济变动处于( )。
A.繁荣阶段
B.衰退阶段
C.萧条阶段
D.复苏阶段
【答案】A
【解析】某个时期产出、价格、利率、就业不断上升直至某个高峰——繁荣,之后可能是经济的衰退,产出、产品销售、利率、就业率开始下降直至某个低谷——萧条。
105.一国在一段时期内GNP的增长率在不断降低,但是总量却在不断提高,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该国处于( )阶段。
A.复苏
B.繁荣
C.衰退
D.萧条【答案】C
106.当经济达到繁荣时,会因( )而转入衰退。
A.加速系数下降
B.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C.加速系数上升
D.总投资为零
【答案】D
107.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周期变动的关系是( )。
A.股票价格指数先于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变动
B.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周期同步变动
C.股票价格指数落后于经济周期的变动
D.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周期变动无关
【答案】A
【解析】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股票价格指数先于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变动。
108.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则此时的通货膨胀是( )。
A.结构型的
B.需求拉上型的
C.成本推动型的
D.混合型的
【答案】B
109.由于工资或利润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增长速度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混合型通货膨胀
【答案】B
110.从程度上划分,通货膨胀的种类通常包括( )。
A.恶性的通贷膨胀
B.稳定的通货膨胀
C温和的通货膨胀
D.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ACD
【解析】通货膨胀有被预期和未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的(年通胀率低于10%)、严重的(年通胀率达到两位数)和恶性的(年通胀率达到三位数以上)三种。
111.奔驰式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 )之间的通货膨胀。
A.1%一10%
B.10%一50%
C.10%一100%
D.50%一100%
【答案】C
112.以下不属于衡量通货澎胀指标的是( )。
A.GDP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物价指数
D.消费者物价指数
【答案】A
【解析】通货膨胀与价格相关。GDP与价格无关,因此不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113.面对通货膨胀,消费者的合理行为应该是( )。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 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C.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比例
D.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再购买耐用消费品
【答案】C
【解析】通货膨胀下的储蓄收益为负值。
114.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答案】A
【解析】首先计算在边际消费倾向为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变动。K=1/(1-0.8)=5,即增加1单位的投资支出,可增加5单位的国民收入。本题中,国民收入变动=100/(1-0.8)=500(亿美元),9800+500=10300(亿美元)>10000亿美元,表明投资需求过大,将导致通货膨胀。
11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人员
D.离退休人员
【答案】A
116.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由过度需求引起
B.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答案】D
【解析】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117.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答案】C
【解析】 虽然增加工资也有可能带来失业率的增长,但是菲利普斯曲线同时提出,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因此D项错误。
11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
A.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正相关
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无关
C.失业率与通货膨胀负相关
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同比例变化
【答案】B
【解析】 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在短期内存在替代关系。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直线,表示从长期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119.如果本期物价水平为6%,上期物价水平为4%,则本期通货膨胀率为( )。
A.2%
B.1.5%
C.50%
D.150%
【答案】C
120.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出198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
A.4.58
B.7.66
C.11.26
D.13.52
【答案】D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1-40
- 第2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3页:单项选择题81-120
- 第4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5页:单项选择题121-161
- 第6页:多项选择题1-20
- 第7页:多项选择题21-40
- 第8页:多项选择题41-60
- 第9页:多项选择题61-80
- 第10页:多项选择题81-93
- 第11页:判断是非题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1-40
- 第2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3页:单项选择题81-120
- 第4页:单项选择题41-80
- 第5页:单项选择题121-161
- 第6页:多项选择题1-20
- 第7页:多项选择题21-40
- 第8页:多项选择题41-60
- 第9页:多项选择题61-80
- 第10页:多项选择题81-93
- 第11页:判断是非题
121.惯性通货膨胀是( )。
A.平衡通货膨胀
B.非平衡通货膨胀
C.可预测通货膨胀
D.不可预测期通货膨胀
【答案】C
122.温和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 )。
A.小于10%
B.10%一50%
C.60%一100%
D.大于100%
【答案】A
123.在市场经济中,货币均衡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政府调控
B.汇率机制
C.利率机制
D.央行调控
【答案】C
【解析】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机制完成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市场利率对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双方都具有调节作用。利率是实现货币均衡的基本手段。
12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结构型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预期型通货膨胀
【答案】C
【解析】在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市场上,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 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125.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 )是个关键。
A.社会总需求
B.收入分配
C.财政收支
D.经济结构
【答案】A
126.下列各项政策中,( )可以解决通货膨胀中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A.限价政策
B.指数化政策
C.减税政策
D.增加供给的政策
【答案】B
【解析】指数化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变量的名义价格,以便使其实际值保持不变。
127.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的主要影响是改变了原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比例。这是通货膨胀的( )。
A.强制储蓄效应
B.收入分配效应
C.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D.财富分配效应
【答案】B
【解析】收入分配效应,即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物价上涨而造成的收入再分配。通货膨胀的收人分配效应的具体表现为: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128.下列( )不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