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考场1及参考答案
2012-12-30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36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为核心。
A.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D.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使()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合伙制
D.股份制
3.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部署
C.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D.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做工作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
B.看问题一定要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始终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
B.始终把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第一要务
C.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
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7.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二十年我国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为此,要大力实施()。
A.集约化的发展战略
B.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型同时并举的发展战略
C.第一、二、三产业同时并举的发展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稳定压倒一切
C.以改革促进发展
D.以发展保障稳定
9.“伊万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C.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
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
10.“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D.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1.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2.系统是()。
A.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B.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指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D.指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结合方式
13.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后,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A.香港
B.台湾和澳门
C.澳门
D.台湾
1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全方位对外开放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平等互利
15.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发展科学教育
C.加强道德建设
D.培养“四有”新人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权力机关
B.政权组织形式
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民间社团组织
1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A.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严惩腐败,从严治党
D.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1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从深化改革入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B.树立新的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发展
C.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集中精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民族分裂和融合的问题
B.民族压迫和民族差别的问题
C.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D.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县、处级副职对应于()级。
A.9~12
B.9~11
C.7~10
D.8~11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项是()。
A.新华社
B.侨联
C.中国律师协会
D.人事部
22.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
A.精兵简政
B.提高办事效率
C.转变政府职能
D.理顺关系
23.()标志着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
A.职能体系
B.职务范围
C.职责深度
D.职权方式
24.公务员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时,应当()。
A.转任
B.降职
C.撤职
D.无所谓
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处分行为
D.民事侵权行为
26.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27.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其根本目的是()。
A.制裁犯罪分子
B.打击犯罪分子
C.预防和减少犯罪
D.改造犯罪分子
28.“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战略是由()提出的。
A.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
B.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大会上
C.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开幕式上
D.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
29.现行宪法是于()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A.1982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9年
30.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哲学上看创新的重大意义在于()。
A.只有创新才能完全否定旧事物
B.只有创新才能促进量的积累
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创新才能避免挫折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A.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B.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C.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D.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2.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重点做好()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3.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4.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A.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
B.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C.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D.根据人类的需要向自然界索取
E.人类只是享用地球、栖居地球
5.作为认识客体的事物()。
A.是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B.处于与主体的认识关系中,具有对象性
C.进入主体的活动范围,具有社会历史性
D.是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具有与主体的相关性
E.与认识主体相关联,具有主观性
6.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A.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
B.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C.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意识属性
D.是一切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实践属性
E.是世界一切事物的主宰者,具有本原属性
7.有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的说法是()。
A.它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B.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
C.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D.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8.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A.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创造物
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9.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D.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10.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的有限性
B.真理的条件性
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近似的正确反映
D.真理中有错误
1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经济建设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B.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E.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12.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原理
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E.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1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B.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
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E.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知识经济迅速兴起
1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该名称是1989年11月在堪培拉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上正式使用的
B.是由日本和美国首先发起组建的,中国在1991年加入
C.它的目标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同时经济技术合作也是其重要目标
D.它承认多样性,逐步形成了大家公认的“APEC”独特的合作方式
E.它是一个经济论坛性质的组织
15.依据《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因()而终止。
A.依法被撤销
B.并入其他企业
C.解散
D.依法宣告破产
16.按照宪法规定,下列情况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是()。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获得物质帮助
C.劳动
D.受教育
17.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包括有()。
A.通报批评
B.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C.行政处分
D.履行职务
18.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区的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A.拒绝执行
B.停止执行
C.变通执行
D.退回上级国家机关
19.公务员应当回避的社会关系有()。
A.夫妻
B.直系血亲
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D.岳父母
E.情人
F.密友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公文的写作程序一般分为:准备、撰拟、审核修改三个阶段
B.公文一般兼用说明、叙述、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应依公文性质与行文目的要求确定
C.会议纪要写成后应提请会议主持人审核与签发,也必须经与会者讨论认可
D.会议简报用于报道重要会议的情况,属临时性简报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题0.5分,共10分。)
1.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2.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3.公有制经济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要加以限制。()
5.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同,不以盈利为目的。()
6.决定可以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法定的强制力。()
7.对于上级的指示,只需参考执行。()
8.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9.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产品消费过程。()
10.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11.市场调节的核心是市场价格调节。()
12.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简称。()
14.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个体所有制乃至私营经济,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5.收文处理程序一般包括: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
16.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17.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精神文明的灵魂。()
18.真理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9.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肯定了人的意志和思想动机的作用。()
20.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小王与小李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功。
小王曾是公务员,辞职后又想回到公务员系统,他的报考需经原来部委任免机关之批准,取得报考资格后,才能参加新一轮的竞争,只要考试通过且各项手续齐全,他就会重新成为一名公务员。
小李因从事机要工作,涉及保密问题,他的离开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符合某些条件。按规定,小李应当离开机密岗位到保密期限以后,才可以离开机关到某企业任职。因此,调离一方面是主观同意,另一方面客观上会有限制,所以,小王、小李经过努力,达到一定要求、符合一定条件后,都是可以成功的。
2.答案要点:所谓行政诉讼是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而引起的诉讼。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这就是说:首先,只有行政机关才能作为被告,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不在行政机关的范围之内;第二,法院对案件依法做出裁判,不是具体行政行为,而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行为;第三,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机关而不是个人。所以说,任何人都不能对法院或其审判人员提出行政诉讼。如果孙某认为法院的处理不当,则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在法院决定进行再审之前,必须履行法院的判决。
五、公文改错题
①缺少标题;
②缺少发文号;
③结语应以“特此函告,请复”字样;
④发文机关缺少印章;
⑤发文机关的落款位置应右置;
⑥内容上,第一段应为发文的原因;
⑦语言应言简意明,力戒套话、空话,讲究用语分寸。
六、综合分析题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深刻认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全党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全面性,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整体性的。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仅战胜了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祖国统一以及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政治风险,成功地抵御亚洲金融风波对我国的严重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成为全党理论创新的总概括。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开拓性、探索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进程。13年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所经历的变革实在是太深刻了。因此,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创新。新的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创新品格,这首先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崭新实践的开拓性、探索性所决定的。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也是尊重群众创造,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果。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主体是群众,是广大党员和干部。胡锦涛同志指出:“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既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实践群众路线的过程。正因为这些思想的提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很高的自觉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正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自觉实践,努力探索,不断总结,并逐步通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飞跃的历史过程。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继承性、连续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载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寻求自身解放而进行的不懈斗争,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尽探索和艰辛实践。正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基础,因而才厚积薄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表现出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新的高度,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开放性,它不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实践,而是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及各国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有现实实践的基础,更有历史实践的支撑,不仅有直接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升华,也有间接实践基础上的深刻思考,蕴含了极为丰厚的历史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新的实践,形成新的认识,实现认识上的不断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它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必将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为核心。
A.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D.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使()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合伙制
D.股份制
3.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部署
C.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D.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做工作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
B.看问题一定要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始终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
B.始终把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第一要务
C.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
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7.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二十年我国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为此,要大力实施()。
A.集约化的发展战略
B.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型同时并举的发展战略
C.第一、二、三产业同时并举的发展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稳定压倒一切
C.以改革促进发展
D.以发展保障稳定
9.“伊万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C.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
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
10.“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D.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1.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2.系统是()。
A.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B.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指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D.指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结合方式
13.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后,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A.香港
B.台湾和澳门
C.澳门
D.台湾
1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全方位对外开放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平等互利
15.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发展科学教育
C.加强道德建设
D.培养“四有”新人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权力机关
B.政权组织形式
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民间社团组织
1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A.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严惩腐败,从严治党
D.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1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从深化改革入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B.树立新的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发展
C.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集中精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民族分裂和融合的问题
B.民族压迫和民族差别的问题
C.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D.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县、处级副职对应于()级。
A.9~12
B.9~11
C.7~10
D.8~11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项是()。
A.新华社
B.侨联
C.中国律师协会
D.人事部
22.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
A.精兵简政
B.提高办事效率
C.转变政府职能
D.理顺关系
23.()标志着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
A.职能体系
B.职务范围
C.职责深度
D.职权方式
24.公务员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时,应当()。
A.转任
B.降职
C.撤职
D.无所谓
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处分行为
D.民事侵权行为
26.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27.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其根本目的是()。
A.制裁犯罪分子
B.打击犯罪分子
C.预防和减少犯罪
D.改造犯罪分子
28.“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战略是由()提出的。
A.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
B.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大会上
C.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开幕式上
D.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
29.现行宪法是于()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A.1982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9年
30.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哲学上看创新的重大意义在于()。
A.只有创新才能完全否定旧事物
B.只有创新才能促进量的积累
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创新才能避免挫折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A.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B.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C.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D.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2.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重点做好()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3.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4.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A.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
B.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C.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D.根据人类的需要向自然界索取
E.人类只是享用地球、栖居地球
5.作为认识客体的事物()。
A.是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B.处于与主体的认识关系中,具有对象性
C.进入主体的活动范围,具有社会历史性
D.是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具有与主体的相关性
E.与认识主体相关联,具有主观性
6.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A.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
B.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C.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意识属性
D.是一切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实践属性
E.是世界一切事物的主宰者,具有本原属性
7.有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的说法是()。
A.它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B.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
C.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D.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8.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A.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创造物
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9.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D.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10.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的有限性
B.真理的条件性
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近似的正确反映
D.真理中有错误
1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经济建设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B.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E.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12.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原理
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E.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1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B.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
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E.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知识经济迅速兴起
1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该名称是1989年11月在堪培拉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上正式使用的
B.是由日本和美国首先发起组建的,中国在1991年加入
C.它的目标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同时经济技术合作也是其重要目标
D.它承认多样性,逐步形成了大家公认的“APEC”独特的合作方式
E.它是一个经济论坛性质的组织
15.依据《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因()而终止。
A.依法被撤销
B.并入其他企业
C.解散
D.依法宣告破产
16.按照宪法规定,下列情况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是()。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获得物质帮助
C.劳动
D.受教育
17.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包括有()。
A.通报批评
B.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C.行政处分
D.履行职务
18.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区的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A.拒绝执行
B.停止执行
C.变通执行
D.退回上级国家机关
19.公务员应当回避的社会关系有()。
A.夫妻
B.直系血亲
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D.岳父母
E.情人
F.密友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公文的写作程序一般分为:准备、撰拟、审核修改三个阶段
B.公文一般兼用说明、叙述、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应依公文性质与行文目的要求确定
C.会议纪要写成后应提请会议主持人审核与签发,也必须经与会者讨论认可
D.会议简报用于报道重要会议的情况,属临时性简报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题0.5分,共10分。)
1.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2.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3.公有制经济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要加以限制。()
5.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同,不以盈利为目的。()
6.决定可以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法定的强制力。()
7.对于上级的指示,只需参考执行。()
8.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9.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产品消费过程。()
10.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11.市场调节的核心是市场价格调节。()
12.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简称。()
14.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个体所有制乃至私营经济,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5.收文处理程序一般包括: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
16.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17.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精神文明的灵魂。()
18.真理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9.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肯定了人的意志和思想动机的作用。()
20.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小王与小李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功。
小王曾是公务员,辞职后又想回到公务员系统,他的报考需经原来部委任免机关之批准,取得报考资格后,才能参加新一轮的竞争,只要考试通过且各项手续齐全,他就会重新成为一名公务员。
小李因从事机要工作,涉及保密问题,他的离开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符合某些条件。按规定,小李应当离开机密岗位到保密期限以后,才可以离开机关到某企业任职。因此,调离一方面是主观同意,另一方面客观上会有限制,所以,小王、小李经过努力,达到一定要求、符合一定条件后,都是可以成功的。
2.答案要点:所谓行政诉讼是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而引起的诉讼。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这就是说:首先,只有行政机关才能作为被告,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不在行政机关的范围之内;第二,法院对案件依法做出裁判,不是具体行政行为,而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行为;第三,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机关而不是个人。所以说,任何人都不能对法院或其审判人员提出行政诉讼。如果孙某认为法院的处理不当,则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在法院决定进行再审之前,必须履行法院的判决。
五、公文改错题
①缺少标题;
②缺少发文号;
③结语应以“特此函告,请复”字样;
④发文机关缺少印章;
⑤发文机关的落款位置应右置;
⑥内容上,第一段应为发文的原因;
⑦语言应言简意明,力戒套话、空话,讲究用语分寸。
六、综合分析题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深刻认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全党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全面性,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整体性的。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仅战胜了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祖国统一以及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政治风险,成功地抵御亚洲金融风波对我国的严重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成为全党理论创新的总概括。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开拓性、探索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进程。13年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所经历的变革实在是太深刻了。因此,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创新。新的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创新品格,这首先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崭新实践的开拓性、探索性所决定的。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也是尊重群众创造,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果。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主体是群众,是广大党员和干部。胡锦涛同志指出:“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既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实践群众路线的过程。正因为这些思想的提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很高的自觉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正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自觉实践,努力探索,不断总结,并逐步通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飞跃的历史过程。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继承性、连续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载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寻求自身解放而进行的不懈斗争,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尽探索和艰辛实践。正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基础,因而才厚积薄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表现出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新的高度,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开放性,它不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实践,而是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及各国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有现实实践的基础,更有历史实践的支撑,不仅有直接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升华,也有间接实践基础上的深刻思考,蕴含了极为丰厚的历史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新的实践,形成新的认识,实现认识上的不断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它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必将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