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法理学)强化训练测试题(301-357)完
2012-12-30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41
试题301: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 )。
A: 空间效力 B: 时间效力 C: 对事的效力 D: 对人的效力 答案: ABD
试题302: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 )。
A: 它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 B: 它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守法的活动 C: 它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D: 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答案: ACD
试题303:婚姻法属于( )。
A: 普通法 B: 特别法 C: 实体法 D: 程序法 答案: AC
试题30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法律形式的有( )。
A: 宪法 B: 法律 C: 法院判决 D: 国际条约 答案: ABD
试题305: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具有( )的特征。
A: 国家意志性 B: 国家强制性 C: 普遍性 D: 客观性 答案: ABCD
试题30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A: 动产、不动产、无形财产 B: 物、行为、智力成果 C: 人身、行为、货币 D: 商品、货币、财产权利 答案: B
试题307:立法必须以( )为依据。
A: 党的政策 B: 客观事实 C: 宪法 D: 既定事实 答案: C
试题308:同一种社会关系( )同时由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加以调整。
A: 不能 B: 只能 C: 可以 D: 应该 答案: C
试题309: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
A: 有效的 B: 无效的 C: 部分有效的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B
试题310: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 )的手段。
A: 强制性调整 B: 规范性调整 C: 引导性调整 D: 制约性调整 答案: B
试题311:我国法律规定,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有( )。
A: 未满十八岁的人 B: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C: 被逮捕的人犯 D: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答案: D
试题312:不属于法律实施的是( )。
A: 执法 B: 司法 C: 立法 D: 守法 答案: C
试题313:立法程序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 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C: 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 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才能保证立法的质量 答案: D
试题314:社会主义法律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 依靠法律监督机关的有效监督 B: 依靠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 C: 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守法 D: 依靠司法机关的强制 答案: C
试题315: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 )。
A: 法律制裁 B: 行政制裁 C: 刑事制裁 D: 经济制裁 答案: A
试题316: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
A: 是否适应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 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 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 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答案: C
试题317: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适用法律时,( )。
A: 就不必考虑形势 B: 也应考虑形势 C: 必须考虑形势 D: 法律必须无条件服从形势 答案: B
试题318: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 )。
A: 政策指导法,法律和政策,两者相辅相成 B: 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律必须服从政策 C: 法高于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D: 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答案: A
试题31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A: 法律关系主体 B: 法律关系客体 C: 法律事实 D: 法律关系内容 答案: C
试题320: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
A: 法律事实 B: 法律关系客体 C: 法律关系内容 D: 法律关系 答案: B
试题32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
A: 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 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 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试题322: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是( )。
A: 法律调整的效率 B: 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C: 法律规范的数量 D: 法律调整后果 答案: B
试题323: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之为( )。
A: 法律体系 B: 立法体系 C: 法律部门 D: 法律关系 答案: C
试题324:社会主义法是( )。
A: 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 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 最初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 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 答案: A
试题325: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 )。
A: 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B: 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 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D: 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答案: D
试题326: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一致的。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 )。
A: 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 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 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答案: A
试题327:在下列能引起一定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中,( )属于法律事件。
A: 某公民死亡 B: 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C: 交通肇事行为 D: 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答案: A
试题328:在特殊情况下,( )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A: 公民 B: 国家机关 C: 社会组织 D: 国家 答案: D
试题329:在全部社会规范中,法成为一种最有力的规范是因为( )。
A: 它反映了一定的客观规律要求 B: 人们自觉遵守 C: 它具有国家意志性 D: 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答案: D
试题330: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 )主体。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答案: B
试题331:我国适用法律规范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民主集中制原则 B: 民族平等原则 C: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 坚持集体领导原则 答案: C
试题332: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公民具有政治上的行为能力的法定年龄是( )岁。
A: 十四 B: 十六 C: 十八 D: 二十 答案: C
试题333:违法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称为( )。
A: 法律后果 B: 法律责任 C: 法律制裁 D: 法律处分 答案: B
试题334:社会主义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是( )。
A: 司法机关严格适用法律 B: 国家各类机关依法办事 C: 各级干部模范带头守法 D: 全体公民和一切组织自觉守法 答案: D
试题335:社会主义法的遵守的关键是( )。
A: 公民守法 B: 各民主党派的有效监督 C: 党和国家干部模范的遵纪守法 D: 执法、司法机关严格地依法办事 答案: C
试题336:某公民死亡,其子女开始继承其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产生的某公民死亡这一现象,在法律上称为( )。
A: 法律事件 B: 法律开为 C: 不可抗力 D: 法律因素 答案: A
试题337:决定公民行为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 能否独立生活 B: 智力是否正常、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 C: 身体有无残废 D: 历史是否清楚 答案: B
试题338:就权利本身来看,它( )脱离义务而存在。
A: 可以 B: 应该 C: 必须 D: 不可能 答案: D
试题339: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
A: 社会舆论 B: 领导威信 C: 自觉遵守 D: 国家强制力做保证 答案: D
试题340: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 )。
A: 法的遵守 B: 法的适用 C: 法的解释 D: 法的宣传 答案: B
试题341: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之间缔结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间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文件,是国际法的重要法律形式。
A: 民族 B: 国家 C: 社会组织 D: 自然人 答案: B
试题34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一项( )。
A: 立法原则 B: 宪法原则 C: 法律原则 D: 法律适用原则 答案: D
试题343:法律形式又称( )。
A: 法律规范 B: 法律渊源 C: 法律条文 D: 法律文件 答案: B
试题344: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那一部分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称为( )。
A: 假定 B: 指示 C: 法律制裁 D: 法律后果 答案: A
试题345:法律关系是一种( )。
A: 物质社会关系 B: 法律关系的关系 C: 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 D: 特殊的思想关系 答案: D
试题346:法律关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 )。
A: 普遍形式 B: 主要形式 C: 本质表现 D: 特殊形式 答案: D
试题347:法律关系区别于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最本质的属性是它( )。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国家属意志性 C: 具有普遍性 D: 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 答案: B
试题348: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 )所指向的对象。
A: 权利 B: 义务 C: 权利和义务 D: 行为 答案: C
试题349: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是( )。
A: 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 B: 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C: 法具有约束力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 A
试题350:法的作用总体上包括( )。
A: 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和预测作用 C: 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D: 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与执行公共事务 答案: D
试题35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 统治阶级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 B: 国家的意志 C: 统治阶级的意志 D: 社会全体人员的意志 答案: A
试题352:法的适用是( )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具体事务或具体案件的活动。
A: 企业事业单位 B: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 公民个人 D: 社会团体 答案: B
试题353:党(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A: 应该 B: 可以 C: 不必 D: 必须 答案: D
试题354:从总体上看,一国的法律规范( )生效。
A: 对该国所有公民 B: 对任何人和任何事 C: 在该国国家主权管辖的领域内 D: 在该国国家主权管辖的领土内 答案: C
试题355:不论行为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他们在本国领域内和本国领域上,本国法律一律对他们予以适用的称为( )。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保护主义 D: 折衷主义 答案: C
试题356:( )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条件。
A: 法律事实 B: 法律规范 C: 法律事件 D: 法律行为 答案: B
试题357:( )部分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A: 假定 B: 指示 C: 法律后果 D: 法律责任 答案: B
A: 空间效力 B: 时间效力 C: 对事的效力 D: 对人的效力 答案: ABD
试题302: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 )。
A: 它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 B: 它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守法的活动 C: 它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D: 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答案: ACD
试题303:婚姻法属于( )。
A: 普通法 B: 特别法 C: 实体法 D: 程序法 答案: AC
试题30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法律形式的有( )。
A: 宪法 B: 法律 C: 法院判决 D: 国际条约 答案: ABD
试题305: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具有( )的特征。
A: 国家意志性 B: 国家强制性 C: 普遍性 D: 客观性 答案: ABCD
试题30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A: 动产、不动产、无形财产 B: 物、行为、智力成果 C: 人身、行为、货币 D: 商品、货币、财产权利 答案: B
试题307:立法必须以( )为依据。
A: 党的政策 B: 客观事实 C: 宪法 D: 既定事实 答案: C
试题308:同一种社会关系( )同时由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加以调整。
A: 不能 B: 只能 C: 可以 D: 应该 答案: C
试题309: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
A: 有效的 B: 无效的 C: 部分有效的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B
试题310: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 )的手段。
A: 强制性调整 B: 规范性调整 C: 引导性调整 D: 制约性调整 答案: B
试题311:我国法律规定,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有( )。
A: 未满十八岁的人 B: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C: 被逮捕的人犯 D: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答案: D
试题312:不属于法律实施的是( )。
A: 执法 B: 司法 C: 立法 D: 守法 答案: C
试题313:立法程序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 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C: 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 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才能保证立法的质量 答案: D
试题314:社会主义法律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 依靠法律监督机关的有效监督 B: 依靠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 C: 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守法 D: 依靠司法机关的强制 答案: C
试题315: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 )。
A: 法律制裁 B: 行政制裁 C: 刑事制裁 D: 经济制裁 答案: A
试题316: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
A: 是否适应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 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 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 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答案: C
试题317: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适用法律时,( )。
A: 就不必考虑形势 B: 也应考虑形势 C: 必须考虑形势 D: 法律必须无条件服从形势 答案: B
试题318: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 )。
A: 政策指导法,法律和政策,两者相辅相成 B: 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律必须服从政策 C: 法高于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D: 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答案: A
试题31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A: 法律关系主体 B: 法律关系客体 C: 法律事实 D: 法律关系内容 答案: C
试题320: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
A: 法律事实 B: 法律关系客体 C: 法律关系内容 D: 法律关系 答案: B
试题32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
A: 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 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 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试题322: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是( )。
A: 法律调整的效率 B: 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C: 法律规范的数量 D: 法律调整后果 答案: B
试题323: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之为( )。
A: 法律体系 B: 立法体系 C: 法律部门 D: 法律关系 答案: C
试题324:社会主义法是( )。
A: 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 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 最初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 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 答案: A
试题325: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 )。
A: 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B: 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 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D: 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答案: D
试题326: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一致的。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 )。
A: 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 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 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答案: A
试题327:在下列能引起一定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中,( )属于法律事件。
A: 某公民死亡 B: 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C: 交通肇事行为 D: 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答案: A
试题328:在特殊情况下,( )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A: 公民 B: 国家机关 C: 社会组织 D: 国家 答案: D
试题329:在全部社会规范中,法成为一种最有力的规范是因为( )。
A: 它反映了一定的客观规律要求 B: 人们自觉遵守 C: 它具有国家意志性 D: 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答案: D
试题330: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 )主体。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答案: B
试题331:我国适用法律规范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民主集中制原则 B: 民族平等原则 C: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 坚持集体领导原则 答案: C
试题332: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公民具有政治上的行为能力的法定年龄是( )岁。
A: 十四 B: 十六 C: 十八 D: 二十 答案: C
试题333:违法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称为( )。
A: 法律后果 B: 法律责任 C: 法律制裁 D: 法律处分 答案: B
试题334:社会主义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是( )。
A: 司法机关严格适用法律 B: 国家各类机关依法办事 C: 各级干部模范带头守法 D: 全体公民和一切组织自觉守法 答案: D
试题335:社会主义法的遵守的关键是( )。
A: 公民守法 B: 各民主党派的有效监督 C: 党和国家干部模范的遵纪守法 D: 执法、司法机关严格地依法办事 答案: C
试题336:某公民死亡,其子女开始继承其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产生的某公民死亡这一现象,在法律上称为( )。
A: 法律事件 B: 法律开为 C: 不可抗力 D: 法律因素 答案: A
试题337:决定公民行为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 能否独立生活 B: 智力是否正常、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 C: 身体有无残废 D: 历史是否清楚 答案: B
试题338:就权利本身来看,它( )脱离义务而存在。
A: 可以 B: 应该 C: 必须 D: 不可能 答案: D
试题339: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
A: 社会舆论 B: 领导威信 C: 自觉遵守 D: 国家强制力做保证 答案: D
试题340: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 )。
A: 法的遵守 B: 法的适用 C: 法的解释 D: 法的宣传 答案: B
试题341: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之间缔结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间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文件,是国际法的重要法律形式。
A: 民族 B: 国家 C: 社会组织 D: 自然人 答案: B
试题34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一项( )。
A: 立法原则 B: 宪法原则 C: 法律原则 D: 法律适用原则 答案: D
试题343:法律形式又称( )。
A: 法律规范 B: 法律渊源 C: 法律条文 D: 法律文件 答案: B
试题344: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那一部分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称为( )。
A: 假定 B: 指示 C: 法律制裁 D: 法律后果 答案: A
试题345:法律关系是一种( )。
A: 物质社会关系 B: 法律关系的关系 C: 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 D: 特殊的思想关系 答案: D
试题346:法律关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 )。
A: 普遍形式 B: 主要形式 C: 本质表现 D: 特殊形式 答案: D
试题347:法律关系区别于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最本质的属性是它( )。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国家属意志性 C: 具有普遍性 D: 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 答案: B
试题348: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 )所指向的对象。
A: 权利 B: 义务 C: 权利和义务 D: 行为 答案: C
试题349: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是( )。
A: 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 B: 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C: 法具有约束力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 A
试题350:法的作用总体上包括( )。
A: 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和预测作用 C: 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D: 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与执行公共事务 答案: D
试题35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 统治阶级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 B: 国家的意志 C: 统治阶级的意志 D: 社会全体人员的意志 答案: A
试题352:法的适用是( )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具体事务或具体案件的活动。
A: 企业事业单位 B: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 公民个人 D: 社会团体 答案: B
试题353:党(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A: 应该 B: 可以 C: 不必 D: 必须 答案: D
试题354:从总体上看,一国的法律规范( )生效。
A: 对该国所有公民 B: 对任何人和任何事 C: 在该国国家主权管辖的领域内 D: 在该国国家主权管辖的领土内 答案: C
试题355:不论行为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他们在本国领域内和本国领域上,本国法律一律对他们予以适用的称为( )。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保护主义 D: 折衷主义 答案: C
试题356:( )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条件。
A: 法律事实 B: 法律规范 C: 法律事件 D: 法律行为 答案: B
试题357:( )部分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A: 假定 B: 指示 C: 法律后果 D: 法律责任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