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苏索培训模拟A4卷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时限:建议阅读给定资料6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月2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材料一: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14日说,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是一着“活棋”。他说,这一步走好了,就能够带动内需和消费,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温家宝在人大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答问时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层次的三点考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中国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贯彻始终,并且作为检验的标准。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材料三:
“家门口的水塘清了,我洗菜洗衣服方便多了。”家住江宁区横溪镇的村民马和芳告诉记者,家门口的水塘大概有十几年没有清理了,几乎都成了垃圾塘,一到夏天,恶臭就从窗户飘进来。“没想到刚过完年,镇上就派来了施工队,挖走了塘底厚厚的淤泥,清走了塘边堆积的垃圾。前段时间下雨后,水塘里积满了清水,村民们都夸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件实事。”
“我等不及打电话了,反正离报社也不远,就干脆过来了。”昨天一大早,家住瑞金新村的戴大爷是个摄影爱好者,退休在家没事做,就在南京城转悠着拍照片,一晃10年了。戴大爷从包里拿出厚厚的一叠照片,大约有300多张,都是南京城新旧对比照片,“其实看看这些照片,不用语言,大家就知道南京城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去年召开的十运会和绿博会这两大盛事,不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出新道路等举措也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模式,市委书记罗志军昨天下午在浦口区调研新农村建设时指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区,浦口区在接受主城辐射的同时,要以浦口新市区的建设全面带动新农村的建设。市委常委、秘书长沈健,副市长陈维健参加调研。
浦口区负责人介绍,他们确立的浦口区发展思路是“两手抓”:一手抓新市区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定位在“生态”,充分发挥环境优良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这一发展路径得到罗志军的充分肯定。调研中,罗志军一行在江边看到繁忙的造船现场,在“十里农庄带”感受到农业与旅游结合的综合效益,在石桥镇看到工业集中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每到一处,罗志军都特别提到要在致富农民、方便农民生活上花更多力气,同时,发展生产千万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把浦口区生态环境好的特点长久保持下去。
在与区、镇(乡)负责人座谈时,罗志军根据浦口区特点提出了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他说,浦口区建设新农村不可能完全依靠南京主城的辐射,可以通过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城市化氛围,以加快浦口新市区建设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以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要通过加快长江大桥北部区域、高新区、长江三桥沿桥地带及纬七路过江沿线的现代化改造,奠定城市化基础,带动一批工业园区的建设,再通过“三集中”推进郊县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浦口区要进一步加大规划力度,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农村环境整治、社会事业配套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三项重点工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材料四:
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今天上午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典型———华西村举行。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提出: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确保到2010年无锡市率先建成基本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无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十一五”期间,无锡市新农村建设要深入开展“学习华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活动,在“六大重点”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农业集约经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今年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要达到50%,全市累计建成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或观光区1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要增长12%以上,确保1家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二是加快建设各具地域特色的农村新社区。按照“适度集中集聚”原则,无锡市年内要完成农村新型社区的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实现558个自然村居民并入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三是加快构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惠及农民的农村新环境。全市78%的县乡道路两侧要建成高标准景观通道,40%以上河道两侧、湖泊沿岸建成防护林,45%的乡镇建成环境优美乡镇。全市纯农民参加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达到80%,农村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增幅要高于所在市(县)区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以上。四是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今年全市青壮年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要达到70%以上,确保完成培训5万名并带动4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年度目标。五是加快树立农村新风尚。六是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农村管理新体制。
材料五:
2005年12月23日下午,一部特殊的电视专题片传遍我省大江南北,这就是省委前一天在南京举行的吴仁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录像。按照要求,全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收看了电视片,热烈的掌声、讨论声,从成千上万个集中收看点上传出。大家表示,李源潮书记对吴仁宝这一先进典型作了生动精当的概括,我们一定要以吴仁宝为榜样,始终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始终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更高地举起共产党员的先进旗帜,又快又好地把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
南京江宁区麒麟镇锁石村是全国文明村,66名党员昨天汇聚村委会。在收看报告会专题片后,热烈的讨论随即开始。村党支部书记张双喜说,“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吴仁宝这话对极了。我们锁石村过去是个“农业种粮食、工业靠采石”的负债村,百姓过的是苦日子,那不叫真正的社会主义。最近几年我们投资750万,修建近800亩蔬菜钢架大棚,上了200多亩日光温室、7幢奶牛公寓,打造省级“都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同时立足现有18家村级企业,加快发展村级工业经济,全村1400多百姓开始摆脱贫穷。当然和华西村比,差距还很大。我们不能“小富即安”,要学习吴仁宝的创业、创新、带民致富的精神,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争取早日建起与华西村一样富裕的锁石村。老党员李登高说:他早就听说华西村,也去看过,但报告会仍然让他感动,特别听吴仁宝说“劳动光荣,当一名共产党员更光荣”的话,很是震动。他表示,今后要像吴仁宝那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学习吴仁宝要落实于行动,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步伐,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这是无锡惠山区玉祁镇千名党员干部在收看专题片后的共同心声。玉祁镇是江南名镇,跻身全国“千强镇”第22位,今年实现经济总量超155亿,全镇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弱势群体帮扶达到“基本覆盖”,人均GDP达到9.8万元,接近“亚洲四小龙”———韩国水平。镇党委书记唐岳良在讨论时指出,吴仁宝是我们学习的一面旗帜,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继续引领群众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力争通过4—5年的努力,把玉祁镇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苏南模式样板区。
坐落在常熟市辛庄镇常南村的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知名的以化妆品为主的企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徐之伟在收看专题片后说,他去过华西村多次,觉得应该向吴仁宝同志学习的地方很多,“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太有道理了,如果老百姓得不到实惠,社会主义就是空洞的,只有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才是社会主义。常南村最早叫界善村,后来又并了两个村,有2800多村民,几乎家家都有人在隆力奇就业。“现在企业竞争激烈,又面临着和国际资本的竞争,所以责任大、压力大。”当了15年村书记的徐之伟说,“因此,我要学习吴仁宝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不懈追求,一辈子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村部,全村50多名党员集中收看了报告会专题片。宋口村原来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0多年前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迅速脱贫致富,家家住上小洋楼。现仍兼任村党总支书记的赣榆县副县长宋世敏告诉记者,他对吴仁宝的情况比较了解,一直非常敬佩,前一段时间两人在昆山碰面,还就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单独交流过。同样作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宋世敏认为苏南苏北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地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都不一样,你无法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但可以学习别人的人生境界和创新精神。吴仁宝就是最好的榜样。在前几年水产育苗和养殖的基础上,与中科院海洋所合作,实现了海水高效养殖工程及精准设施渔业技术的产业化。现在的宋口村,一亩养殖水面达到了过去5亩的效益,让广大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也让党员干部体会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有“苏中强镇”美称的兴化市戴南镇,认真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收看报告会专题片。兴化市委常委、戴南镇党委书记卞正祥说,吴仁宝同志带出一个长盛不衰“天下第一村”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他表示,要认真学习吴仁宝的崇高精神和华西村的成功经验,全力谋划好“十一五”特别是2006年的发展。我们提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率先发展,打造实力戴南;二是坚持科学发展,打造“活力戴南”;三是坚持统筹发展,打造“和谐戴南”。该镇张万村党支部书记赵德智激动地说,虽然与苏北苏中的一些村庄相比,我们的发展势头还可以,今年全村经济总量可达4.2亿,农民人均纯收入8010元,但与华西相比可就差远了。我们将以吴仁宝为榜样,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实事,把张万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沭阳县沂涛镇地处宿迁、淮安、连云港三市交界,过去曾因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基层党委班子带领群众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等原因,先后得到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在集中收看吴仁宝事迹报告会后,镇党委“一班人”认为,这么多年,他们也在进,但只是小进慢进。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就应该以吴仁宝为榜样,紧紧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人人上项目,个个搞投资,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镇里决定,在全镇16个党支部中开展“五赛”活动,即一赛发展意识是否增强,二赛工作质量是否提高,三赛精神面貌是否换新,四赛工作作风是否转变,五赛工作成效是否明显。该镇二圩村党支部书记于万洲说:“这部专题片让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当干部如果不能带领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那就是不称职的,更谈不上应有的先进性。”学习华西榜样,再现沂涛光荣,成了该镇党员干部的共同追求。
仪征市真州镇五一村,41名党员集中收看了报告会专题片,他们有的向工厂请假,有的放下家中的农活,有的关上店门,有的老党员拄着拐杖赶来收看。村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桂林说,吴仁宝是一面镜子,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五一村和华西村一个发展慢,一个发展快,这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思想观念。我们与华西相比,缺的就是强烈的发展意识,人均收入8000多就小富即安,认为在扬州已走在前面了,发展的步子就放慢了。人家华西已是300亿的规模了。我们要跨过长江看世界,以求更大更快的发展。该镇长江村女支书李宁说,我们基层干部都应该像吴仁宝这样,争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文明乡风的倡导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她表示,要抓住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发动支部“一班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将全村经济做大做强,尽快建成全面小康村。
尽管寒风凛冽,东台市后港镇沙杨村村部却人声鼎沸。全村近百名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昨天下午早早地来到村部,集中收看报告会专题片。沙杨的干部群众对华西村和吴仁宝有着深厚的感情。沙杨村地处偏僻,2000年前,该村村办企业只有2家,产值不到400万元,全村人均负债却超过1200元。2000年9月22日,经过吴仁宝实地考察,华西与沙杨结为友好村。如今的沙杨村已拥有企业18家,村集体积累超500万元,今年已上交国家税收4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210元。村党委书记孟文安激动地说:“老书记的报告激动人心,给我们增强了信心。5年合作,我们得到的不单是在共同发展中的经济效益,最宝贵的是我们拥有了难得的精神财富。华西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沙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村委会主任孟存和表示,抓住省委加快发展苏北经济的有利时机,用足用好华西的精神和物质资源,力争让沙杨村率先在苏北实现小康。
徐州贾汪区青山泉镇马庄村一间多媒体会议室内,全村近百名党员干部齐聚一堂,集中收看吴仁宝事迹报告会专题片。村党委书记孟庆喜告诉记者,他和吴仁宝打过多年交道,吴仁宝是自己心中的榜样。相比而言,马庄村和华西村在经济发展上差距很大,但都是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走的也都是共同致富道路。近几年,在村里的传统支柱产业小煤矿关闭后,村里收入锐减,但他们还是尽力推进“道路硬化、四旁绿化、环境美化、夜晚亮化”,现在的马庄村是户户“路通、水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通、秸秆气化通”。村干部张书平在讨论中说,省委李源潮书记对吴仁宝的赞赏和认同,其实就是对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认同。马庄村也在探索着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得像吴仁宝一样抱定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的理想,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
材料六:
2006年1月7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十五”时期的“三农”工作,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2006年的工作任务。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张连珍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源潮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和新的中央1号文件,集中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十一五”期间“三农”工作新的形势判断、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方针政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发展的新思路,采取以工业化来致富农民、以城市化来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来提升农业的新办法。
李源潮指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和“两个率先”目标的按时顺利实现。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任务,全面正确把握建设新农村的深刻内涵和目标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筹划、扎实推进,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比全国快一些,对“三农”要予得更多、取得更少、放得更活。
李源潮指出,江苏的“三农”工作基础比较好,加快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以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题,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加强农民培训为关键,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以规划为龙头,加快镇村合理布局与建设;以改善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为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较快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李源潮强调,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从体制机制深层次上解决问题,形成外部支持农村、农村内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想在心里、抓在手里、落实在行动上,各部门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民主法制建设、道德风尚建设以及村级财力建设,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切实搞好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形成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梁保华在讲话中指出,要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容和基本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提高“三个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依靠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意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农民真正得益受惠。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梁保华指出,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保持已经出台的政策不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减的基础上,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项目,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
梁保华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走出一条适合江苏特点、富有江苏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农业方面力求取得新的突破。要坚持科技兴农,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特别要在良种培育推广、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拓宽增收空间。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在全面完成原定农村五件实事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眼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受益的实际问题,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和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文化建设,继续为“三农”多办实事。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农村财政、金融等其他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材料七:
2006年2月27日,无锡市正式命名6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江阴市周庄镇三房巷村、宜兴市官林镇都山村、锡山区东港镇东升村、惠山区前洲镇西塘村、滨湖区太湖镇糜巷桥村榜上有名。这6个村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五方面达到了无锡市制定的标准。这五方面又细化为多个考评项目,其中包括:人均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8万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的比重达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本村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实现全覆盖,纯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达到95%以上;高中(含职高、中专)入学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率100%,无重大刑事案件,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村内主道、河道和居住集中区全部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村民代表、股东代表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活动率达80%以上等。
由徐州市团委组建的“建设新农村志愿服务专家团”于2006年3月2日正式上岗。 这个由果蔬种植、花卉栽培、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服务团,将向社会公布联系方式,随时接受农民朋友“一对一”的咨询。专家团是徐州市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建设新农村服务平台”的一个项目。该项目还包括成立建设新农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根据农民的需求,它定期开展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社会调查、法律咨询、医疗服务、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民朋友筹集农业、科技、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图书,组建志愿服务流动书屋,在村镇之间服务于农民。
材料八:
20世纪60年代末期,韩国已经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缓慢已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决定对农村进行全面的扶持和改造,进而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农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即人称的“新村运动”。运动开始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突破口。从1970年11月起的8个月中,政府为全国所有村庄每村免费提供300袋水泥,并要求必须用于村庄的公共事业,如修桥、公共浴池、修河堤和村级公路等,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后期,使韩国广大农村都通了车、大多数农民都用上了自来水、电灯,使用上了公厕。韩国政府还发放贷款和补助金,帮助农民改善住房条件、改善农村环境,由此更加推动了农村的全面建设。
韩国还在农村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推广水稻高产品种,鼓励农户联合,每10-30家农户组成一个合作互助组,统一开展农业劳动,并鼓励农民就地建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除此,韩国“新村运动”是政府主导的全国性运动,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设有管理机构。最高机构中央协议会从“新村教育”入手,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培养“新村运动”的骨干,为基层培养骨干人员16.5万人,10年间受到农业技术教育的农民有2700万人次。此外,政府先后投入2万亿韩元,动员工作人员总数达11亿人次(1970年韩国总人口3200万人)。经过10年的发展,“新村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进而为韩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1年到1981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从90亿美元上升到668亿美元,人均产值从277美元跃升到1977年的1012美元。1970年至1987年间,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创世界第二。这里韩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至为重要的作用。目前,韩国城乡差距是1:0.9,这说明韩国“新村运动”是成功的,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学习和采纳。
“新村运动”大大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富于创新精神,特点鲜明:一是自始至终强调“勤勉、自助、合作”精神,政府设置了奖勤罚懒的机制,重在激发村民内部的积极性。二是让农民选出“指导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每个村选出新村建设指导者,负责组织大家的行动,里长(即村长)只管服务,指导者不拿报酬,但政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三是注重搞好骨干培训,韩国中央和地方都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培训期间公务员与农民选出的指导者同住同吃,共同讨论,研修班上制定出各村建设规划,交郡核准后实施。
韩国还发动全社会帮助农村建设。政府要求各界名流、知识界人士和企业老总,都要与新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培训,尽其所能支持“新村运动”。
中韩两国同属人多地少国家,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有关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韩国的经验证明,只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农村的发展不仅不会延缓工业化进程,反而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市场和人力物力支持,进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韩国政府实行的奖勤罚懒政策,对新村建设指导者和基层干部的激励政策,强化公务员对新村建设的责任制,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先易后难的操作程序等等,都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借鉴。
材料九:
据香港大公报发自北京的报道,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教授表示,中国新农村建设应该首要是战略思路上的转变,由城市优先发展走向城乡相对均衡发展,在整合由工业化而加剧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中展开新农村建设,目前正是一个历史上的转折点;而随后应是打破种种制度壁垒,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
徐勇教授指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从国家整合角度来理解。而在整合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中建设新农村,首先应该是一种整体的战略思路和方向的根本转换,由城市优先走向城乡相对均衡,由从农村汲取资源变为支持农村。随后才是具体政策方面的安排和资源配置。
中国在二十世纪为实现工业化整整用了一百年。而这一时期与农村相关的政策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是为了从农村汲取资源以支持工业化,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但这一过程也留下了一个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要完全实现这种建设新农村的根本转变,甚至需要一百年的时间。但目前中央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以全面取消农业税为代表的各项重点政策,已经呈现了一个走向历史转折的很好起点。
徐勇说,在战略思路转换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具体的制度、政策方面安排和资源配置,而其中应优先考虑的应该是打破过去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设定的种种制度壁垒。不是简单地拨几袋水泥,修几条路,改造几个厕所。如果不解决制度壁垒,不确定农民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制度保障,针对三农的资源配置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浪费性的。
他强调,中国为从农村吸取资源完成工业化而建构起来的城乡二元结构有三大支柱,一是户籍制度,二是农税制度,三是社会福利的社区自我供给制度。这也是将束缚中国农民的三重主要的制度壁垒。目前,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虽然农民还在通过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途径事实上承受著负担,这一壁垒的消融已颇见成效。户籍制度也出现了日益松动的趋势。但将农民排斥在公共产品国家供给体制之外的第三重壁垒目前对农民的束缚还非常严重。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该抓住的重点环节。
申论要求:
一、请用15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材料六中江苏省委李源潮书记讲话的主要内容,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全面。(20分)
二、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说明下列三个判断的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300字。(30分)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全党和全国人民应当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着力改变农村的面貌。
2、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表明,在促进农村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消除城乡差距的过程中,不可能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因此,必须主要依靠农村自身优势的发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对此无需过多干涉。
3、有学者认为,目前,在束缚中国农村发展的三重主要制度壁垒中,社会福利的社区自我供给制度还非常严重。因此,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三、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字数不超过1200字。(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