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模拟题:稳定物价抑制通胀稳定民生
一、时政背景
2011年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针对该问题,温总理给出四点指示。
2011年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控物价 稳民生》的文章,再次就百姓牵肠挂肚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问题,提出期望。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了2011年政府重点要做的工作。
因此,物价上涨已是民众切肤之痛,已是社会无法回避的热点,已是申论不得不全面透视的社会问题。
二、综合分析
持续走高的物价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政策操控的因素,既有供给推动因素,又有需求拉动因素,还有供求混合因素。
(一)客观原因
首先就是由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加上靠天吃饭的“弱质农业”,无力承载日益庞大的城市人口带来的粮食和农副产品消费需求,进而供给不足是根本原因。而去冬今春大面积干旱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的预期,也必然驱动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
其次是由于全球性的食品和能源资源短缺导致粮食和能源资源价格上升,必然产生输入性成本影响,进而推动中国国内的产品价格上涨。
其三是由于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推动的消费品价格上涨。近年来,“用工荒”从东南沿海向部分中西部地区蔓延,特别是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长期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国内需求扩大和诱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二)主观原因
主要归结为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而采取的“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各地政府为“十二五”开好局和追求GDP竞赛而过分上项目、铺摊子等因素。4万亿“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的积极作用是率先把中国经济从低谷拉起,实现了这两年保增长的政策目标,消极作用则是埋下了造成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流动性过剩”的隐患。米尔顿?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目前物价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前两年过量的货币供给,以及由此诱致的游资和“热钱”流入所致。再加上各级政府都想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有一个好彩头,不仅定了较高增长目标,而且都选择了上项目、铺摊子的这种轻车熟路的发展方式。由此带来能源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供不应求,进而使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三、提出对策
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针对解决物价问题给出了如下对策,即: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相关推荐:
2011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模拟题:保障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2011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及范文点评汇总
2011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