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单元强化冲刺(一)(上
单元强化冲刺
冲刺(一)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题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短文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短文 一: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美国弗尼亚大学史蒂夫‘凯博士的研究小组鉴定出第一个植物生物钟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的奥秘。①这些行为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如光照长短等,①一些植物学家一直认为生物钟是植物感知外界条件的决定因素。要鉴定生理节律的生物钟基因,通常有两个关键性问题:第一,生理节律能否被检测到,第二,需找到这种生理节律的异步个体。植物光合作用节律的常规方法是难以检测的,史蒂夫·凯领导的研究小组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研究小组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使之与一种叫拟南芥的植物的调控光合作用基因相连。待植物萌发后,喷施一种能使萤火虫发光的化合物,结果每当拟南芥的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的同时,幼草便可开始发光。这样就容易检测出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拟南芥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24小时,但其中有些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介于2l~28小时。通过正常植株(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和突变类型(周期介于21—28小时)的遗传图谱比较.他们发现拟南芥控制光合作用的生物钟基因位于第五染色体上。生物钟基因的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植物是怎样调节其生理节律的。
1.第一段中提到“植物生物钟”,第二段提到“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和“异步个体”,对文中这四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个概念完全相同
B.四个概念各不相同
C.前两个概念相同,后两个概念也相同
D.最后一个概念不同于前三个概念
2.对科学家鉴定出生物钟基因的前提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已探索出植物生长的规律
B.用生物技术移植萤火虫的发光基因
C.有办法检测植物生理节律
D.找到了被检测植物的异步个体
3.以下四项是检测的四个过程,对过程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发光基因和调控光合作用基因相连
B.受检植物萌发后喷施能发光的化合物
C.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幼苗开始发光
D.检测出受检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
4.从全文看借助萤火虫的基因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了解植物内外界变化的因果关系 B.检测植物的生物钟基因
C.绘制植物的遗传图谱 D.断定生物种基因的确切部位
5.文中①处缺了一对关联词,请选择正确的填人 ( )
A.因为……所以 B.即使……也
C.虽然……但 D.如果……那么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一:
1.D 2.A 3.B 4.B 5.C
短文 二: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的庙宇。
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①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②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③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翠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串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翠”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④中国后代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项上安上一个“翠堵坡”而形成的。
1.以下不属于中国建筑中“塔”的特征的一项是 ( )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为了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能够看见,塔修成高耸人云的建筑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人中国以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D.塔的形式也反映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
2.以下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 )
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B.佛教带来了“翠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的形象
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翠堵坡”变成了“塔”
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人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像和联想的建筑
3.对原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砖石建筑物,最主要的是塔,
B.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塔的价值,完全表现为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
D.中国和欧洲的建筑精华全是些宫殿、庙宇或教堂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人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从“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
5.“佛教进人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一句应填写的地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二:
1.C 2.A 3.D 4.C 5.A
短文 三:
经过1 600年努力,数学家终于证明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蜂窝的优美形状,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他猜想,人们所见到的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他的这一猜想称为“蜂窝猜想”,但这一猜想一直没有人能证明。最近,美国密执安大学数学家黑尔宣称,他已破解这一猜想。蜂窝是一座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每片只有针头大小。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的位置,以形成竖直六面柱体。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不到0.1毫米,误差只有0.002毫米。六面隔墙宽度完全相同,墙之间的角度正好120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几何图形。
人们一直存有疑问,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隔墙为什么呈平面,而不是呈曲面呢?虽然蜂窝是一个三维体建筑,但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而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由此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即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1943年,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巧妙地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但如果多边形的边是曲线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陶斯认为,正六边形与其他任何形状的图形相比,它的周长最小,但他不能证明这一点。而黑尔在考虑了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是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都证明了由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他已将19页的证明过程放在因特网上,许多专家都已看到了这一证明,认为黑尔的证明是正确的。
1.文中画线句中“破解”一词的意思是 ( )
A.弄清了蜂窝的优美形状为什么说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
B.证明了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
C.了解到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位置
D.解答了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的问题
2.下列与黑尔所做的研究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 )
A.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
B.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
C.证明周边是曲线时,由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
D.论证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不到0.1毫米,误差只有0.002毫米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数学家经过1 600年的努力,终于证明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
B.“蜂窝猜想”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的认为蜜蜂是用最少量的蜂蜡建筑蜂窝的推测
C.由于蜂窝中的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所以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
D.美密执安大学数学家黑尔已将其破解“蜂窝猜想”的全过程放在因特网上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蜜蜂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原因是为了用最少的蜂蜡建筑最大的蜂窝
B.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已于1943年寻找到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正六边形
C.佩波斯提出的“蜂窝猜想”,最终由不同时代的数学家陶斯与黑尔共同完成了其证明过程
D.当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许多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总是最小
5.文中末尾“这一证明”指的是 ( )
A.陶斯关于正六边形周长的证明
B.黑尔在考虑周边是曲线的情况下,对为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小的证明
C.在首尾相连的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最小
D.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三:
1.B 2.D 3.D 4.A 5.B
短文 四:
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的火车。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以外,还具有无噪声、无振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已达到时速500千米的目标,更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用高温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可望达到700千米。
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做100的话,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预计在2010年可望实现实用化。为使超导磁浮列车早日实用化,需要开发高温超导材料;探究在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等技术。从技术观点看,还必须认真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它还将给传统金属材料业等行业赋予新活力,也将会对航空业构成威胁。
1.文中“相对阶段”指的是 ( )
A.按各国开发研究的平均水平,已完成实用化技术的80%,有的国家已进人实用化阶段
B.按世界最高水平,实用化技术已开发完成80%,接近于实用化阶段
C.有80%的国家已经进行开发研究
D.80%的国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超导磁浮列车因其高速,一般用于远距离交通运输
B.目前研究开发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需要开发列车高速空气力学的技术
C.目前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已达到时速500千米的目标
D.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普遍导电材料的
3.对“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高速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
A.具有无噪声无振动的特点 B.具有能源费用低的特点
C.使用高温超导材料 D.使用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动力
4.对文章理解不妥的一项是 ( )
A.文章列举了超导磁浮列车实用化所必需的关键技术
B.概述了超导列车的技术和特点
C.说明了超导磁浮列车对其他产业经济的不同影响
D.文章使用了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
5.实现超导磁浮列车实用化需具备的条件为 ( )
①开发高温超导材料
②探究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
③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技术
④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四:
1.B 2.C 3.C 4.B 5.C
短文 五:
华(花)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这三者是怎么成为同义词的?中国人的根源在哪里?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考古学者对这两个问题总算找到了解答钥匙。
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区系:一个是源于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形成、出现的时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都有自己的“根”,也都有自己的标志。仰韶文化的一种标志是玫瑰花(枝、叶、蕾和花或仅仅是花冠)。而红山文化的一种标志是龙或仅仅是龙鳞。花(华)和龙最早分别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华山脚下和燕山之北,其“根”的生长期则可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二者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东亚大陆上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华山脚下的玫瑰与燕山以北的龙在桑乾河上游(河北、山西北部)对接。二者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是在大凌河上游的凌源、建平、喀左(辽宁西部)发现的。近年来那里发现了红山文化后期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烽群,其中有玉雕猪龙人、玉雕玫瑰、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这些距今不晚于五千年。玉雕猪龙放在男性墓主人身上,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配置在积石烽四周——以龙和花(华)为象征的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结合成了共同体,进发出文明的“火花”。
距今四五千年,以晋南襄汾为中心的“陶寺”遗址所代表的古文化,人们已经使用大石磐与鳄鱼皮鼓随葬,这反映出社会发展到了比红山文化更高的阶段。他们使用具有明显特征的器物群,包括源于仰韶文化的小口底尖的罐,也包括源于红山文化的朱绘龙纹陶盘,还包括长江下游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一种“L”形石推刀。这反映出他们的文化面貌已具有从燕山以北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
史书记载,夏代以前有尧、舜、禹,他们的生活中心在晋南一带。“中国”一词的出现也正在此时,所以史称舜即位要“之(到)中国”。后人解释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由此可见“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的一块地方,即“帝王所都”。而中原仰韶文化的花(华)和北方红山文化的龙,甚至江南的古文化都相聚于此,这倒很像车辐聚于车毂,而不像光、热等向四周放射。这样,我们所讲的“中国”一词就把“龙”和“华”总揽到了一处。距今四千至两千年问,经历了夏商周三个王朝,到秦朝时实现统一。《史记》说:“秦以兵灭六国,并中国。”这个“中国”不同于舜之中国的那个“中国”,从词义上讲,已经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没有什么不同了。
1.第二、三段主要说明了 ( )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分别出现
B.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重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C.两种古文化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
D.两种古文化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
2.第四段主要说明了 ( )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的结合
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
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结合的地点、时间
D.近年来后期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
3.第五段主要说明了 ( )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面貌
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性质
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发展
D.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文化的综合
4.下列各项中哪一个是与以龙为标志的文化有关的器物? ( )
A.祭坛 B.女神庙 C.朱绘龙纹陶盘 D.“L”形石推刀
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是以花为标志的与文化有关的器物?
A.玉雕玫瑰 B.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
C.小口尖底的罐 D.玉雕猪龙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五:
1.A 2.A 3.C 4.C 5.D
短文 六:
①诚实作为一种优良品质,在道德上历来是备受推崇的。但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常常相互背离:当道德对诚实给予高度肯定的时候,它从政治或经济方面得到的回应有时恰好是否定性的。伽利略捍卫、宣传“日心说”,塞尔维特提出“血液循环说”,都是诚实的表现,他们也因为这种深刻的诚实而为当代和后世所景仰,但他们的诚实却动摇了上帝的地位从而得罪了教会,因此在受人尊崇的同时,不是被烧死就是禁闭。对诚实的否定固然令人遗憾,但尚可从精神上、道德上的肯定中得到弥补:诚实的人面对诚实给他带来的困境时,他可以从中引发出一种做人的高贵感、豪迈感、庄严感,也可以自足、自愿、自我平衡。
②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对诚实的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温和得多了,人们已不必再担心因为说真话而衣食无着、走投无路。但诚实的人们却发现:当诚实在政治上已大体不成问题的时候,在道德上却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庇护,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在大面积地蚕食着人们的灵魂,金钱标准居然已成了不少人衡量一个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的重要标准,大把的票子不仅可以将一个人塑造成能干人,而且会将他包装成高尚的人。至于他的金钱来历如何,一概无须过问。人们只看目的和结果,而不在乎原因和手段。这种实用主义的处世观、做人观,大大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其重要表现就是现在的社会对吹牛、说谎等不诚实行为的宽容。相形之下,诚实的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诚实所做的种种努力,就显得软弱无力,可怜无助了。面对两种品格的大拼杀,“道德”不仅没有给挣扎中的诚实者助一臂之力,甚至将他们嘲弄一番:它不是让不诚实者为他们的不诚实而内疚自责,却是让诚实者为他们竟然不能放弃自己的诚实而自惭形秽。
③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人们曾经备受压抑的自然本性,而市场经济本身却没有也来不及为人们自然本性的弘扬勾画一个界限,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诚实的堤岸以日甚一日的速度被一段一段地冲决了。比如笔者有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填写副教授申报表的“外语水平”栏时,不按照统一口径填写“熟练阅读”,却据实写了“略知一二”,但“略知一二”却不符合副教授的任职条件,所以他很轻松地就被淘汰,直到次年填了“熟练阅读”,才获取了副教授的头衔。相对于大多数教授们的外语水平来讲,“略知一二”本来还是他的优势,但能否评上副教授,主要并不在于你的外语程度怎么样,而在于你怎么说。至于那些经验材料、报告之类的公文里有多少水分,人们早已不想去辨别。
④现在,物质产品生产领域和精神产品生产领域的“打假”活动声势正旺。但我总怀疑这类活动能否取得什么大的成效。产品假不过是心灵假的一种外化和物化形态,心中缺少了诚实,假冒伪劣产品能少得了吗?
1.第①段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 )
A.诚实作为一种优良品格,在道德上历来备受推崇
B.诚实的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相互背离
C.当道德对诚实给予肯定时,从政治或经济得到的回应有时恰好是否定的
D.对诚实的否定可以从精神上、道德上的肯定中得到弥补
2.第②段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 )
A.当今社会,对诚实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温和得多
B.当今社会,诚实在政治上大体不成问题时,在道德上却或多或少失去庇护
C.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大面积蚕食人们的灵魂,金钱已成为衡量人的重要标准
D.实用主义的处世观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对不诚实行为表现宽容
3.对“这种实用主义的处世观、做人观,大大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的实质阐释,准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道德的标准被扭曲了,衡量一个人只看金钱和包装,不看品格和灵魂
B.社会道德的观念改变了,衡量一个人可以只看目的和结果,不看原因和手段
C.社会对吹牛、说谎等不诚实行为表现宽容
D.社会道德对诚实的人的自持和挣扎,不仅不助一臂之力,反而予以嘲弄
4.第③段作者列举某教师填写申请报表的事例,在文中是为了说明什么?下列阐释准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对不诚实的行为表现了宽容
B.人们保持自己的诚实软弱无力,可怜无助,最终受到嘲弄
C.市场经济未能为诚实的张扬划定一个界限
D.现实无情地将这位教师的诚实的堤岸冲决了
5.对“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对诚实的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一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说真话不必担心遭到火刑的下场
B.社会可以接受为了生活而不诚实
C.为了实话实说而丢失工作,失去教授头衔
D.小孩向妈妈撒谎要钱买玩具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六:
1.C 2.B 3.B 4.A 5.B
短文 七:
来自密歇根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设在夏威夷的地面望远镜和在太空轨道上
的哈勃望远镜,在附近星系中发现了3个黑洞,并对其他可能存在黑洞的星系进行了进一步观测,
最终找到了宇宙大部分星系中存在黑洞,每个黑洞大小与它所在的星系大小成正比的证据。
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国际天文家小组通过观测附近30个左右的星系,新发现了3个质量相当于
5 000万个太阳到5亿个太阳的黑洞,其中两个位于狮子星座,一个位于室女座。哈佛——史密斯
索尼天体物理中心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多颗x光卫星观测了9对比较特殊的双星系统,每对星中都
有一颗普通星所含物质被附近另一颗密度极大的天体吸引过去。在x光图像中,9个普通星体中
所含的气态物质都被吸引到高密度天体①外,呈螺旋型按一个方向向中心靠拢。高温星体气体接
近高密度天体②时突然消失,其X图像表现为发这的碟型中面有一黑点,而在接近高密度天体③
时,高温气体会与天体发生碰撞,在x图像上表现为发亮的碟型中央有一个更亮的往外发射的亮
点。研究人员认为:其中4个黑点代表黑洞,而另外5个亮点代表中子星。
1.对第一段传达的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密歇根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设在夏威夷的望远镜发现了附近星系中的3个黑洞
B.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附近星系的3个黑洞,其中两个质量相当于5 000万个太阳;另一个相当于5亿个太阳
C.密歇根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地面和太空望远镜,找到了宇宙中确实存在黑洞的证据
D.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黑洞时并没有借助地面望远镜或哈勃望远镜
2.第二段中加横线的“其x图像表现为发亮的碟型中央有一黑点”一句中的“其”指的( )
A.高温星体 B.高温星体气体
C.高密度星体 D.高温星体气体接近高密度天体时突然消失
3.对第二段中3个“高密度天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各不相同 B.①②③相同
C.①②相同,不同于③ D.②③相同,不同于①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哈佛研究小组观测黑洞的手段不同于密歇根大学国际天文学家小组的手段
B.哈佛研究小组观测的9对星中,每一对中都有一颗普通星被附近的一颗密度极大的天体吸引过去
C.哈佛研究人员观测到,高温星体气体在接近高密度天体时,有时会和天体发生碰撞,有时则不会
D.哈佛研究人员认为,x光图像中4个黑点代表4个黑洞,5个亮点代表5个中子星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密歇根大学发现了4个黑洞,而哈佛发现了3个
B.高温星体主体接近高密度天体就消失,因为遇到了黑洞
C.黑洞与它所在的星系大小成正比
D.宇宙所有星系中存在黑洞,已被密歇根大学证实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七:
1.C 2.D 3.A 4.B 5.C
短文 八:
由于太阳内部是不透明的,通常我们只能认识太阳的表面。是否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直接认识太阳的内部,这无疑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大家知道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主要过程是氢原子核(质子)在高温、高压下聚变成氦的反应,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中微子”。根据太阳的能量的输出及其中心温度,可以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是其穿透力极强,也就是说,它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①在太阳中产生了中微子,②它也受到大量物质的包围,③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④,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对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信息。
70年代开始,人们就进行了极其困难的中微子的实验,而观测到中微子的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这就是著名的“太阳中微子之谜”。这个不一致的根源目前仍不清楚。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只有两个途径:或是对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理论做修正,或是对太阳模型与恒星演化理论做修正。由于中微子观测的困难,人们希望通过它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1.对文中“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太阳中微子的流量与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有关
B.中微子的穿透力极强
C.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D.中微子会不受任何阻碍直接跑出太阳表面
2.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对太阳中微子而不是其他物质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信息,其主要原因是 ( )
A.中微子是太阳热核聚变的一个重要副产品
B.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
C.根据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可以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D.如果在太阳中心产生一个中微子,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
3.对文中“原则上”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从实践的角度看 B.从科研的角度看
C.从理论角度推论看 D.强调除两个途径外,别无他途
4.“太阳中微子之谜”指的是 ( )
A.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
B.中微子的探测极为困难
C.观测到的中微子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
D.通过中微子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5.文中①~④处应填人的词是 ( )
A.只要/即使/也/所以 B.只有/既然/就/因此
C.如果/尽管/但/因此 D.如果/不管/也/于是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八:
1.A 2.D 3.C 4.C 5.C
短文 九:
人类学家伍兹把创新作为文化变迁过程,经济学家熊彼得等人认为创新是把新函数引入生产的过程。依据这些研究,笔者认为: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一种新的观念和体制或方法,促使教育产生____的过程。主要有六种方式:(1)推行一种新制度、新体系或新教育模式;(2)采用一种新教育观念或新理论:(3)开发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领域;(4)发现并应用新的教育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5)发现或推行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手段;(6)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投入体系。教育创新引发教育进步。研究表明,一种教育创新至少要引发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与文化包括经济作用方式的演进,或在作用方式、方向以及作用的水平上的转变或变革;二是教育内在结构的演进,如教育制度、专业结构等作用方式的转变;三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学生和学业方面的转变。
教育创新不同于一般文化创新但与其有深刻的内在联系。首先教育创新来源于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从而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培养更多更好的新经济要求的人才,这就必然导致教育创新。因此,教育创新首先依赖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要求和为教育创新所提供的必要条件,如新的组织方式和技术在教学上应用的适合性、便利性等。其次,教育创新对技术创新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为新的技术进步培养大量高水平人才,并积极营造适应技术进步所需要的人文条件。如前所述,任何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教育创新,都必须在教育创新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发生,过于超前是很难成功的。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才和知识已成为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教育创新已逐步走出先前那种单一适应社会需求的模式,各国开始制定宏观教育发展战略,对长远发展做出整体策划。这样教育创新就开始成为有力地促进科技进步、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下列各项中,能填入文中空缺处的一项是 ( )
A.文化变迁 B.三个方面的变化
C.进步性结果 D.积极或消极变革
2.下列各项是对作者谈“六种方式”和“三个方面的变化”的意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教育创新的外延、功用等方面界定教育创新
B.顺带论述教育创新的外延及功用
C.前者进一步揭示教育创新的外延及功用,后者为下文论述教育创新与文化创新的联系作铺垫
D.两者均是展示作者的研究成果以指导读者尝试教育创新而谋求其功利的
3.原文第二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教育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B.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被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局面改变了
C.教育创新在今天已经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D.“教育创新不同于一般文化创新但与其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一句是本段论述的中心
4.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研究教育创新的基本定义是受了伍兹、熊彼得等人相关研究的启发的
B.历史上的班级授课制的确定、公立教育制度的建立、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等革命性的教育变革,均应属于教育创新
C.教育创新与技术创新均属于文化创新范畴
D.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正是本文所论述的基本问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一)参考答案
短文九:
1.C 2.A 3.D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