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 第1页:试题
- 第2页:解析
《申论》考前冲剌预测试卷(七)
(城乡差距)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1.一位学者在谈到我国城乡问题时指出,“我在学术活动中,接触过很多来自国外的专家,他们对我国的评价是不同的,这让我很震惊。第一种情况是初次来中国,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第二种情况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的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验过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眼下的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断型的社会,这是非常可怕的事!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为3587元。从这两个指标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
目前反映城乡人均收入比大约是2.9:1,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倍。扣除物价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增长62%。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只相当于1993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前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09元,到1992年差距突破1000元,1994年突破2000元,2000年就突破了4000元,2006年更是突破了5000元大关。在消费支出上,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就更大。
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我国城乡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城市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更重要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多,80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2.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并带来政治、社会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基本保持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非均衡的发展,对建立现代工业基础,培育整个经济的强力增长点,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3.改革开放前,国家通过“剪刀差”的方式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改革开放后又以土地的低价转让积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资金。如果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计算,每年各种建设占用耕地平均按400万亩计算,25年共征用了农村的耕地1亿亩左右,每亩最低按照10万元计,农民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相当于10万亿元的土地资产。而与此J司时,失地农民只得到了1/20左右的经济补偿。25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和城市工商业从农村集体土地低价格中转移和积累了9万多亿元资产。
在这些制度的背后,当时城里人所消费的主要是农村的产品,他们的收入主要用来购买农民的产品。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城市对农村的依赖。尽管存在“剪刀差”,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不合理,但城里人的大部分收入还是通过购买生活必需品又流人了农村。而到了改革开放后的耐用消费品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农村产品在城市居民消费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小,住房、汽车、电器、医疗、教育、旅游等城市消费项目的支出,很难再流人到农村去。城市对农村的依赖降低,就是原来许多由农村提供的食品,现在也有相当的一部分从国外进口。
4.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是行政主导型的二元结构,它是在再分配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主要体现为一系列行政制度的安排。在行政主导型的二元结构下,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城乡人口和经济社会生活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隔离的部分。中国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在城乡之间实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两部分居民身处两种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相互不能自由流动,农村的资源被大量抽取到城市,以支撑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之后,一种新的二元结构,即市场主导型的二元结构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中国社会中越来越明显。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坚冰逐渐被打破,国家对城乡分隔的制度从各个层面进行了调整。1997年,全国近400个小城镇进行了户籍改革试点;l998年,各地又逐步开放小城镇户籍;2001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的若干意见》,从当年10月1日起,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由试点走向全面实施。小城镇的人户基本条件仅为:在城镇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合法的生活住所。一些中等城市对进城的条件也有所放宽,降低了劳动者在城市落户的门槛。
城乡居民不平等的福利政策也有了较大调整。目前城市的养老、医疗保险等福利,逐渐和原有单位脱离,社会性福利制度开始构建。国家也开始关注农民的福利状况,在财力能及的基础上,社会福利的涵盖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但是一些学者指出,城乡二元结构虽然开始打破,但仍然很不彻底。在一些超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劳动力准入的门槛仍然较高,只为那些高素质和紧缺的人才开绿灯。给城镇吃偏饭的投资体制仍保持着巨大的惯性。2005年前11个月,农村第一产业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比重为1.0%,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差距突出。2005年1~3季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低10.1个百分点,规模仅相当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17.1%,比上年全年的比重低2.4个百分点。农业和农村投资不足,不但制约了粮食的生产和安全,还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工业和城镇单位的产品在农村的消费规模,并且是导致工业和城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消费率偏低等这种经济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原因。
行政主导型的二元结构在改革当中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弱化,但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并与新出现的市场主导型的二元结构叠加在一起。这种叠加就产生了一个现实结果。
巨大的收入差距事实上已经使得城市和农村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人却要面对同一个市场,统一的价格。以医疗市场为例,实际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1/3的农村居民,要按照以城市为标准形成的价格支付医疗费用,导致的情况自然是大量农民患病而不就诊,该住院的不住院。因为即使在县医院做一个手术,在经济上都可能是灾难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断裂社会与统一医疗市场的并存,不仅使得农民看不起病,而且也使得任何在农村建立医疗社会保障的措施失去可能。
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250万~300万农民在非农建设中失去土地。许多专家估计,如果考虑违规占用耕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高达4000万~5000万人。与农民失地相随的是农民就业与生活的困境。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推出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让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的安置模式。大量缺乏非农就业技能的农民在拿到征地款后,纷纷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状态。
中国现在的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强制性的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专家认为,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是当前农民利益损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土地征用不仅没有富裕农民,而是造成了一批农民失地失业;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而是加大了社会不公。
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已进入高层决策视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管好土地,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温家宝强调,在土地问题上,我们决不能犯历史性错误。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四年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发出了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信息,并将其与户籍制度改革并列,同时要求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根据一般的定义,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乡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堡垒,逐步实现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和程度有所区别。城乡一体化的起点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其终点可能延续到工业化完成以后的后工业社会。
具体地说,城乡一体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并不是把农村产业工业化,而是通过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投资报酬率赶上非农产业,使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首要的任务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是生产要素一体化。生产要素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完全市场化,不存在人为的障碍,不仅资金是市场化流动,劳动力也是市场化流动,城乡之间的市场是开放的、统一的。户籍制度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导致现行城乡各种不同政策、制度的核心,影响着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政府决策,制约着城乡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存在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区别,那么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问题就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农村也无法对城镇居民产生强大吸引力,城乡要素就难以互动、交流。户籍制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瓶颈,关注并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就能为我们提供消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平台和环境,也才有可能在相关改革措施的配合下,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社会保障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城乡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差异,实现“保障待遇”一体化。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关键是:按照“一体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原则,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完善城保、镇保、农保三种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转换和衔接机制,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建立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使城镇和农村都具有现代化的社会公共设施,城乡居民都平等享用公共产品的机会。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并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相连接,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强农村电力、天然气、供排水、能源、防灾减灾、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多层次、多功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
五是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等公共事业,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社会事业方面基本享受同等水平,共享现代文明。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农村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科技、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和活跃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是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统筹规划城市和农村生态绿地布局,净化生态环境,凸现生态特色,在空间上形成城乡共建、共有、共享的生态系统,形成城市、乡村和农田相互协调、融合互补的生态环境体系。通过财政引导、加征环保税、补贴转移等手段构建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模式的工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控制城镇污染向农村扩散和农村污染影响城镇的局面,形成城乡之间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互相促进,真正营造生态城乡。
特别要注意的是,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一样化发展,不是把所有农村变为城市,不是把所有农民变为市民,不是要消灭农业和农村,而是……。同时,城乡一体化是因工业化和城镇化导致农村发展滞后而提出的。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重心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6.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三、申论要求
1.我国城乡差距问题比较严重,面临许多挑战。假如你是政府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受领导指派去调查有关城乡差距的问题,“给定材料1~4”是你所调查的情况,请你写一篇情况反映。(25分)
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500字。
2.认真阅读给定材料,回答下面两题。(25分)
(1)“给定材料1”提到“这让我很震惊”,请对“震惊”的原因进行分析。(1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给定材料5”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形式,请就如何推进城乡一体
化进程谈谈你的意见或建议。(15分)
要求:条理清楚,意见或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300字。
3.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城乡二元结构经历了一场深层次的演变”。请结合给定材料,谈谈是经历了什么演变。字数不超过100字。(10分)
4.城乡差距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于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一问题,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材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1000~1200字。
相关推荐:政法干警民法学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汇总
真题推荐:2011年政法干警考试真题及解析汇总
本文导航- 第1页:试题
- 第2页:解析
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模拟试卷答案(七)
1.【答案提示】
我国城乡差距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差距,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民人均家庭收入为3587元。二是社会福利差距,绝大多数农民不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各种补贴和保险等福利待遇。三是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差距。四是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差距。
造成的原因为:一是土地低价转让,从1979年至今,农村为城市提供了10万亿元的土地资产,而只得到0.5万亿元的补偿。二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将城乡分隔成两个社会。三是“剪刀差”使工农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四是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五是城乡居民的巨大收入差距却面对城乡统一的市场价格。
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对经济社会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如果差距过大,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一些调整,出台了一些制度,降低了城市门槛,加大了农村改革力度,规范了土地征用,积极解决城乡差距问题。
2.【答案提示】
(1)令这位学者震惊的原因是:我国城乡差距太大,城乡问题突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断裂的社会,呈现“三个世界”的格局。大城市可以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相媲美;贫困农村却还相当于世界上最落后的地区。贫富差距如此之大,是始料未及的。
(2)首先,要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改善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帮扶力度。其次,要打破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性壁垒。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取消“剪刀差”,形成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维护农民工权益,坚决杜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再次,要加强农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和保障的投入,通过各种渠道扩大保障面和资金来源,尽快实现城乡保障一体化。
最后,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
3.【答案提示】
这种演变就是,由改革开放前的主要是行政主导型的二元结构演变成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城乡分隔制度逐步被打破。
4.【参考例文】
差 距
在我国,城乡差距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改革开放前农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元,2006年达到了5000元。城乡人均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8:1,远高于大多数国家的1.5:1的水平,并且这种差距还在逐渐拉大。有人称,现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断裂的社会。城乡差距过大问题带来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解决城乡差距过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社会福利和保障上的差距、文化教育和
医疗卫生上的差距、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上的差距,等等,这些差距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人为地将城乡分割成两个市场,通过不合理的“剪刀差”,使农村的资源大量地以极低的价格被城市抽走,支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仅以征用土地为例,改革开放后的25年来,国家共征用农村土地l亿亩,价值相当于10万亿元,而农村却只得到1万亿元的补偿,有9万亿元支持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化的发展。这种工农业产品不合理的比价,一方面使城市依靠农村提供的低廉的农产品快速发展和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农村因付出多回报少而逐渐地变得落后和贫穷。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城市周边的农村靠着地缘优势逐步发展起来,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门农村处于偏远地带,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加之国家投资历来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对农村投入的少之又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长期欠账。此外,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不高,融入市场的能力较弱等等,这些都使得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如何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呢?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深化体制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各种限制城乡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推动农村人口的有序流动,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废除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规定。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打破城乡市场分隔的局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乡统一市场。
第二,加快农业发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合理提高对农村的投入比例。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健全农业保护体系,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逐步拓宽补贴面。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改革征地制度,保障农民的权益。在严加规范土地征用行为,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非农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只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采取开发商和土地出让者平等交易的方式,确保农民在土地上的利益。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第四,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积极开展城乡帮扶工作,在不断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同时,尽量把资源流向农村,促进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逐步建立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一体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等公共事业,加快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相关推荐:政法干警民法学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汇总
真题推荐:2011年政法干警考试真题及解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