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同等学力心理学练习题一
2013-03-18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544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简述选择统计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选择正确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必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问题的性质、数据类型和特征以及统计设计,二是各种统计方法和公式的使用条件。
所以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必须考虑的因素有:1、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2、变量的特征,包括变量的数量和类型;3、数据的分布特征,主要可分为正态和非正态两种;4、研究设计类型。研究设计可分为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以及混合设计等几种。
2. 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区分度是测量学中的专有名词,区分度是衡量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在编制测验时筛选题目的依据。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道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
题目的难度过高,很少人能答对,大部分得分都很低;难度过低,很少人会答错,分数分布在高分端。因而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都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个体。因而当题目的难度为中等时,区分度最高。
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来说区分度是不同的。鉴于全体受测者的能力分布往往是呈正态的,测验中题目难度的分布也基本为正态分布,即难、中、易都有分布,中等难度题目最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测验有较高的鉴别力。
3.简述耶基斯一多得森(Yerkes-Dodson)法则。
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的正比关系。(1分)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即在动机强度为中等水平时,活动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难度)不同而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4.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到多种心理过程的影响,有些因素对问题解决有促进的作用,有些因素则起着阻碍的作用。第一个因素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认知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一般说来,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第二个因素是定势。定势是由于心理操作所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形成的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第三个因素是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第四个因素是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除开这四个因素以外,智慧水平、动机强度、认知策略、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5. 简述方差分析的使用条件。
(1)数据正态性,总体分布是正态或近似正态
(2)方差可加,总方差应为各方差分量的和
(3) 方差齐性,各实验处理的方差相等
数据变化不大
可用检验方法确定
如果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可视为方差齐性
(4)因变量数据若为等比或等距数据,用参数的方法;
(5)若为等级变量,则应该用非参数方法
6.简述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的方法。
内部效度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即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系由特定的自变量而不是其他的外部变量所引起。要使研究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须控制各种外部变量,消除它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这些外部变量通常有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哦差异、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侧效应、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等。
1. 简述选择统计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选择正确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必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问题的性质、数据类型和特征以及统计设计,二是各种统计方法和公式的使用条件。
所以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必须考虑的因素有:1、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2、变量的特征,包括变量的数量和类型;3、数据的分布特征,主要可分为正态和非正态两种;4、研究设计类型。研究设计可分为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以及混合设计等几种。
2. 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区分度是测量学中的专有名词,区分度是衡量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在编制测验时筛选题目的依据。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道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
题目的难度过高,很少人能答对,大部分得分都很低;难度过低,很少人会答错,分数分布在高分端。因而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都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个体。因而当题目的难度为中等时,区分度最高。
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来说区分度是不同的。鉴于全体受测者的能力分布往往是呈正态的,测验中题目难度的分布也基本为正态分布,即难、中、易都有分布,中等难度题目最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测验有较高的鉴别力。
3.简述耶基斯一多得森(Yerkes-Dodson)法则。
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的正比关系。(1分)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即在动机强度为中等水平时,活动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难度)不同而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4.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到多种心理过程的影响,有些因素对问题解决有促进的作用,有些因素则起着阻碍的作用。第一个因素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认知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一般说来,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第二个因素是定势。定势是由于心理操作所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形成的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第三个因素是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第四个因素是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除开这四个因素以外,智慧水平、动机强度、认知策略、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5. 简述方差分析的使用条件。
(1)数据正态性,总体分布是正态或近似正态
(2)方差可加,总方差应为各方差分量的和
(3) 方差齐性,各实验处理的方差相等
数据变化不大
可用检验方法确定
如果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可视为方差齐性
(4)因变量数据若为等比或等距数据,用参数的方法;
(5)若为等级变量,则应该用非参数方法
6.简述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的方法。
内部效度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即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系由特定的自变量而不是其他的外部变量所引起。要使研究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须控制各种外部变量,消除它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这些外部变量通常有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哦差异、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侧效应、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