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概论标准预测试卷(六)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B.十三大的主题
C.十四大的主题
D.十五大的主题
2.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A.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集体的核心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是该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3.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邓小平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B.人民当家做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要发展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是发展指导性计划经济
6.我国现在正处在()。
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殖民地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各国民经济产业内部及各部门之间建立最佳的结合状态。它意味着()。
A.在一定时期要“以粮为纲”,在一定条件下则要求“以钢为纲”
B.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和社会需求基本平衡
C.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只要搞好第一、三两大薄弱的产业,第二产业自动就能搞好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产业结构主要依靠市场手段,因此,计划手段没有什么用了
9.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A.国有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个体、私营、外资经济
D.股份制经济
10.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公有制是两个()的概念。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根本制度性
D.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主体是()。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管理者
12.在我国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计划
B.市场
C.行政
D.法律
13.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
A.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问题
B.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C.以集体主义为准则的社会美德教育问题
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道德观念问题
15.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是()。
A.科技
B.教育
C.农业
D.工业
16.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推行霸权主义,对别国主权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这是由其()。
A.“人道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B.强权政治本性所决定的
C.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
D.霸权主义本性所决定的
17.我国目前需要对外开放,今后经济及技术水平提高了,()。
A.仍然需要实行对外开放
B.不需要实行对外开放
C.部分需要实行对外开放
D.视情况需要实行对外开放
18.1956年10月,毛泽东进一步表示如果台湾和平统一,()。
A.一切可能照旧
B.一切不可照旧
C.一切完全照旧
D.可以部分照旧
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0.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中国工人阶级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知识分子
D.工农联盟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内社会历史条件有()。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苏东剧变和苏联模式的衰败
E.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苏联模式的经济发展战略带有备战型或准战时型特点,表现在()。
A.以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C.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发展重点
D.以粗放发展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E.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3.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分别是()。
A.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得到发展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是否有利于我们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A.不是完全清楚的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正在探索之中
D.已经搞清楚
E.并不清楚
5.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的基本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怎样发展生产力
D.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E.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
A.我国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决定的
B.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
C.我国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决定的
D.我国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决定的
E.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是()。
A.工业化
B.经济的社会化
C.市场化
D.现代化
E.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8.农业是根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因为()。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达到小康主要取决于农业的发展
C.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的发展事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难以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快速发展
E.乡镇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基础
9.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
A.大力加强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
B.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C.大力加强工业,特别是着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E.全面推动教育的产业化进程
10.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业中都占绝对的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公有制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监督管理
E.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1.私营经济是()。
A.是一种私有制经济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直接目的
D.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
E.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计划机制包括()。
A.计划指标
B.经济杠杆
C.经济政策
D.宏观调控政策
E.市场法制规定
13.计划经济的长处是()。
A.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B.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C.在宏观上统筹规划经济总量、重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
D.可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E.可能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并使之协调发展
14.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国家应当()。
A.保护合法收入
B.调节过高收入
C.取缔非法收入
D.整顿不合理收入
E.实行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的政策
15.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是要看()。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社会公仆是否名副其实
C.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D.是否实行公务员制
E.生产力是否得到解放和发展
16.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B.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C.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D.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
E.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7.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
A.按照中国的特殊情况来办
B.依靠中国工农的力量来办
C.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D.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E.按照中国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办
18.防止和克服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的消极因素,应采取的措施是()。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B.对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C.采用法律和教育的手段
D.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E.中止对外开放
19.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
A.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B.台湾暴徒
C.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D.台湾国民党当局
E.阻挠两岸直接“三通”的势力
20.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
A.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
C.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
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E.生产第一线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
三、简答题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是什么?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3.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4.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
5.简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6.简述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措施。
四、论述题
1.试述香港问题的由来。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