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2013-03-18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529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答:(1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企业在自由竞争中,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引起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而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制企业的出现,以及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两极分化的加剧,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垄断。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流通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时,小企业很难与其竞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如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并可坐享囚垄断而带来的高额利润。这样,垄断就出现了。当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资本主义就会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2.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垄断统治下有哪些竞争形式?
答:(1 )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仍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有新的发展。
(2 )从竞争的范围来看,大体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业(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等。
3.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大资本对经济生活的垄断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1 )卡特尔。是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
(2 )辛迪加。是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3 )托拉斯。是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4 )康采恩。是以一两个特大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
(5 )混合联合公司。是二战后新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其生产经营项目已不限于同类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生产与经营。
4.垄断阶段的竞争有什么特点?
答:垄断阶段的竞争同自由竞争阶段相比,有以下特点:
(1 )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 )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广花样翻新。
(3 )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垄断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程度,都大大超过自由竞争阶段。
(4 )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5.垄断利润的来源是什么?它是怎样实现的?
答:(1 )垄断利润的来源。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价值的一部分。第一,来自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海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利润。
(2 )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答:(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一般垄断的产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却大大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而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从其私利的角度作出决策,进行经济活动,这就必然会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要求不断发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这种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资本势力雄厚、社会化程度高、调节社会经济能力强等特点,使它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私人垄断资本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样,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政权的结合日益紧密,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广泛、高度地发展起来。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具体形式?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并且这些结合形式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起来,也可以通过国有化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2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既可以是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也可以是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从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相结合的企业。
(3 )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这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和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调节。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这主要是因为:
(1 )可以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2 )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
(3 )国家干预经济,特别是经济计划化等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综合性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能相对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4 )它还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和某些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以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
(5 )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能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二些协调和缓和,从而形成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阻碍作用?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内在矛盾更加复杂和深化,这主要表现在:
(1 )调整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财力,主要来自税收,而巨额的税负最终会落到劳动人民的头上,加重他们的负担,减少他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痼疾——生产相对过剩的根源之一。
(2 )国家的巨额财政赤字,也是币值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源泉之一。
(3 )国有经济还长期存在官商作风、管理不善、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等问题,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
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造成的。
10. 怎样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又一次经济关系调整和部分质变,并也起到了缓和经济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会加深这个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它不可能从全社会的角度,特别是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去组织、计划、协调生产,它的所有经济政策和措施说到底是为维持和稳定资产阶级社会秩序服务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全社会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对立,从而表现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1.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是怎样形成的?
答:(1 )银行垄断的产生。银行业的自由竞争导致银行资本集中,银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形成银行垄断。
(2 )银行的新作用。银行垄断产生后,银行具有了新作用,即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3 )金融资本的形成。银行垄断的形成和银行的新作用,促使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逐渐融合,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金融资本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形成的:第一,日益紧密、相对固定的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形成。第二,工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以便实现对对方的控制与操纵。第三,银行与工业企业人事上的相互融合。
(4 )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就是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12. 金融寡头如何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统治?
答:(1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主要是指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金融寡头先利用手中的资本控制一些大型的母公司,通过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更多的孙公司。由此类推,金融寡头就可运用手中的巨额资本通过层层控制而在事实上掌握、操纵和控制更多的资本,从而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2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即派代理人或自己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或把政府的高官拉过来,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还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介来对社会生活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治。
13.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对象是什么?
答:(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管理和调控的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资本主义国家不但要调节控制宏观经济总量,而且要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利用经济和法律等手段促使企业按照国家的既定方针来行动和运作。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才有可能实现国家调控经济的目标。
14.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
答:(1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如对国有企业和国有私人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调控,这在整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控中所占比重不大。二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
(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个别时候和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措施来引导企业,使企业活动的方向符合国家调控的目标。法律手段则主要起规范经济秩序的作用,通过法律的指导和执行,使私人企业的活动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使整个国民经济可以有序地运行。
1.垄断资本主义输出的形式和实质是怎样的?
答:(1 )资本输出的形式。一是从资本输出的形态来看,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二是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2 )资本输出的实质。资本输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垄断资本实行国际垄断的基础。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的作用和后果是什么?
答:(1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是:第一,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第二,资本输出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手段。第三,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第四,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强化了金融资本对世界的统治。
(2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带来严重后果:第一,使输出国成为坐吃其他国家财富的食利国。第二,造成输出国经济发展缓慢。第三,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斗争,加深它们之阔的矛盾。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有什么特点?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
(1 )资本流向的变化,由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2 )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3 )与过去时代不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
4.国际垄断组织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答:(1 )国际垄断组织产生的必然性。各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在输出资本和发展对外经济过程中存在着又联合又争夺的复杂关系,他们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形成国际垄断。他们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性的垄断组织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
(2 )建立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目的在于协调各国垄断组织间的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垄断,即通过各国垄断组织的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3 )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早期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当代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为主。
5.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何作用?
答: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重要的原料供应地,最可靠的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持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持和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从殖民地掠夺走的巨额财富是资本主义国家积累、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它们维持其垄断统治和这种世界格局的经济实力的源泉,正因为如此,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展开了对世界领土的重新瓜分的斗争,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的,殖民地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6.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答: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及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其实质仍然是为了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这些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它不仅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还在不损害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和调整,从而维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通过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活动,垄断资产阶级获得了巨额利润,仅从这一点就可清楚地看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7.国际垄断同盟怎样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答:(1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就是各国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这种瓜分大多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施的,瓜分的结果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
(2 )在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各国垄断组织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实力地位发生变化时,就会在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通过重新订立协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当代各国垄断组织往往是通过所建立的跨国公司来占领国际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进行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从领土上瓜分世界?
答:(1 )从领土上瓜分世界的原因。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持其在世界上的统治,获取高额利润,除了在经济上瓜分势力范围外,还采取政治、军事手段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即通过武力占领等手段,把经济落后国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占领殖民地,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帝国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2 )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依靠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来瓜分世界领土的,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强大后,必然要同已呈衰落趋势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的。
9.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殖民地的作用是什么?
答:(1)殖民体系的形成。随着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形成了这样一种世界格局:一方面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宗主国,它们统治着本国和殖民地;另一方面是广大经济落后国家,它们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之下。这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2 )殖民地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起到多方面作用:它是重要的原料供应地;最可靠的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持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
以及维持和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老殖民主义制度的瓦解。
(2 )发展中国家的兴起,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 )美国由霸主变为盟主。
(4 )新工业和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上的一体化、全球化、地区集团化也加快了步伐,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
(6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任何霸权行径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
答:(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但在经济上它们依然未能完全独立,未能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它们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基地、高价工业品销售市场和理想的投资场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
(2 )造成这种差距、形成现在这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顽固地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极力维护有利于自已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说到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但历史终将向前发展,正义的事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2. 发展中国家有何经济特征?
答: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的情况虽然有很大差异,但都有如下一些经济特征:
(1 )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
(2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即现代经济成分和传统经济成分共存。
(3 )从生产关系上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或多或少的保留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4 )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在已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国家。
13. 新殖民主义的手段有哪些?
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它们的一些主要手段是:
(1 )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渗透,极力维持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保持对它们的依附性。
(2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在技术转让中实行种种限制,以保持发展中国家对自己技术方面的依附关系。
(3 )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剥削、掠夺,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
(4 )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并借助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关系。
这些新殖民主义的做法,在经济上对发展中国家继续进行剥削、掠夺和控制,造成了今日的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14. 什么是新殖民主义?
答:(1 )新殖民主义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过去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帝国主义的老殖民主义体系分崩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所谓新殖民主义,一般地说,不是采取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来剥削、掠夺和奴役殖民地的方式,而是采取比较缓和与隐蔽的方式,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控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帝国主义的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本性已经改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狂轰滥炸、赤裸裸妁军事侵略就是证明。
(2 )新殖民主义的一般手法。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主要手法是:第一,通过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部门进行渗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二,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抹术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三,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四,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方面依附于发达国家。
(3 )新殖民主义的后果是,造成今日世界上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1.为什么垄断资本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答:垄断资本之所以在一定时候和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其具体原因有两个:
(1 )为了维持垄断价格。当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就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2 )避免无形损耗的损失。当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原有的机器设备发生无形损耗时,为了避免无形损耗所造成的损失,就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什么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
答: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技术进步的动因之所以减弱了,关键在于垄断资本能够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1 )垄断资本可以依靠其垄断地位,垄断生产和销售,规定垄断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 )垄断资本可以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在竞争中击败对手,从而减弱了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成本来提高竞争力的积极性。
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1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垄断制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因而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龙展,乃至迅速的发展。
(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第二,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
4.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历史作用有二重性;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二,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并使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被掩盖和积累起来,由此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
(1 )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
(2 )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经济危机、财政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并存和相互影响,社会生活的危机也在进一步加深。
(3 )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同时又极力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借以缓和劳资矛盾。
5.怎样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
答:(1 )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积极推行福利政策来缓解阶级矛盾。实际上,多项社会福利的支出,归根结底还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它并没有减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程度,却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
(2 )垄断资产阶级还打着“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实际上,工人手中持有少量股票并不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也没有改变工人雇佣劳动者的地位。企业大权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大资本家把持。无论从全社会角度看,还是从企业内部看,垄断资产阶级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6.垄断的统治为什么会造成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答: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的根源在于垄断本身。
(1 )垄断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更加深重,频繁爆发。
(2 )垄断导致财政、货币危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降低失业率,每当经济不景气时便采取刺激经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大大增加了政府开支,导致大量财政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又大量发行公债,增发纸币。其结果是引起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
(3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别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多数国家仍处于低增长、高失业的境地。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有哪些形式?
答:(1 )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转化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内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
(2 )随着19世纪后期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促使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的又一次自我扬弃。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4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8.简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正像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虽然资产阶级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范围内调整这种生产关系,这种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终究不能解决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1.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过程?
答:(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当原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力就要突破旧的生产关系,从而发生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建立起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2 )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
由奴隶社会制度取代原始社会制度,由封建杜会制度取代奴隶社会制度,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取代封建社会制度,再由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的和必然的历史过程,都意味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什么不会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答: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之所以不会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主要是因为:
(1 )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
(3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同样是一个逐渐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3.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新情况?
答: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生产力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1 )
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得到调整;(3 )资本主义不仅在经济关系方面进行了调整,在经济运行方面也有机制上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它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只是取代的途径和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而已。
4.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
答:(1 )目的和手段是相对立的。某一事物,在复杂的经济关系链条中,相对于上一个环节来说,可能是目的相对于下一个环节来说,可能是手段,即前提条件意义上的区分。
(2 )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不能孤立地判断。在社会主义还没有取得胜利,公有制尚未建立以前,社会主义运动的直接任务和目的是要建立公有制,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当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公有制已经实现时,公有制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直接追求的目的,公有制的任务和目的首先应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5.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1 )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到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生产力的一定高度的发展,是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生产力的较高程度发展,才能为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2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消灭剥削必然具备的社会条件。在私有制基础上,生产力即使发展,也不可能消灭剥削。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人们共同富裕的必要经济前提。
6.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怎样决定的?
答: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由两个条件决定的:
(1 )生产力水平。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成果,社会主义社会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分配什么和分配多少。
(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分配方式,因而分配的对象只能是消费资料。
答:(1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企业在自由竞争中,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引起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而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制企业的出现,以及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两极分化的加剧,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垄断。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流通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时,小企业很难与其竞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如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并可坐享囚垄断而带来的高额利润。这样,垄断就出现了。当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资本主义就会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2.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垄断统治下有哪些竞争形式?
答:(1 )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仍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有新的发展。
(2 )从竞争的范围来看,大体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业(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等。
3.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大资本对经济生活的垄断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1 )卡特尔。是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
(2 )辛迪加。是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3 )托拉斯。是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4 )康采恩。是以一两个特大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
(5 )混合联合公司。是二战后新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其生产经营项目已不限于同类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生产与经营。
4.垄断阶段的竞争有什么特点?
答:垄断阶段的竞争同自由竞争阶段相比,有以下特点:
(1 )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 )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广花样翻新。
(3 )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垄断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程度,都大大超过自由竞争阶段。
(4 )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5.垄断利润的来源是什么?它是怎样实现的?
答:(1 )垄断利润的来源。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价值的一部分。第一,来自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海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利润。
(2 )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答:(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一般垄断的产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却大大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而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从其私利的角度作出决策,进行经济活动,这就必然会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要求不断发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这种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资本势力雄厚、社会化程度高、调节社会经济能力强等特点,使它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私人垄断资本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样,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政权的结合日益紧密,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广泛、高度地发展起来。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具体形式?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并且这些结合形式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起来,也可以通过国有化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2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既可以是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也可以是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从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相结合的企业。
(3 )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这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和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调节。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这主要是因为:
(1 )可以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2 )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
(3 )国家干预经济,特别是经济计划化等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综合性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能相对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4 )它还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和某些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以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
(5 )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能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二些协调和缓和,从而形成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阻碍作用?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内在矛盾更加复杂和深化,这主要表现在:
(1 )调整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财力,主要来自税收,而巨额的税负最终会落到劳动人民的头上,加重他们的负担,减少他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痼疾——生产相对过剩的根源之一。
(2 )国家的巨额财政赤字,也是币值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源泉之一。
(3 )国有经济还长期存在官商作风、管理不善、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等问题,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
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造成的。
10. 怎样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又一次经济关系调整和部分质变,并也起到了缓和经济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会加深这个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它不可能从全社会的角度,特别是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去组织、计划、协调生产,它的所有经济政策和措施说到底是为维持和稳定资产阶级社会秩序服务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全社会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对立,从而表现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1.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是怎样形成的?
答:(1 )银行垄断的产生。银行业的自由竞争导致银行资本集中,银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形成银行垄断。
(2 )银行的新作用。银行垄断产生后,银行具有了新作用,即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3 )金融资本的形成。银行垄断的形成和银行的新作用,促使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逐渐融合,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金融资本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形成的:第一,日益紧密、相对固定的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形成。第二,工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以便实现对对方的控制与操纵。第三,银行与工业企业人事上的相互融合。
(4 )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就是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12. 金融寡头如何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统治?
答:(1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主要是指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金融寡头先利用手中的资本控制一些大型的母公司,通过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更多的孙公司。由此类推,金融寡头就可运用手中的巨额资本通过层层控制而在事实上掌握、操纵和控制更多的资本,从而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2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即派代理人或自己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或把政府的高官拉过来,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还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介来对社会生活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治。
13.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对象是什么?
答:(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管理和调控的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资本主义国家不但要调节控制宏观经济总量,而且要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利用经济和法律等手段促使企业按照国家的既定方针来行动和运作。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才有可能实现国家调控经济的目标。
14.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
答:(1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如对国有企业和国有私人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调控,这在整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控中所占比重不大。二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
(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个别时候和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措施来引导企业,使企业活动的方向符合国家调控的目标。法律手段则主要起规范经济秩序的作用,通过法律的指导和执行,使私人企业的活动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使整个国民经济可以有序地运行。
1.垄断资本主义输出的形式和实质是怎样的?
答:(1 )资本输出的形式。一是从资本输出的形态来看,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二是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2 )资本输出的实质。资本输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垄断资本实行国际垄断的基础。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的作用和后果是什么?
答:(1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是:第一,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第二,资本输出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手段。第三,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第四,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强化了金融资本对世界的统治。
(2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带来严重后果:第一,使输出国成为坐吃其他国家财富的食利国。第二,造成输出国经济发展缓慢。第三,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斗争,加深它们之阔的矛盾。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有什么特点?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
(1 )资本流向的变化,由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2 )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3 )与过去时代不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
4.国际垄断组织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答:(1 )国际垄断组织产生的必然性。各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在输出资本和发展对外经济过程中存在着又联合又争夺的复杂关系,他们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形成国际垄断。他们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性的垄断组织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
(2 )建立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目的在于协调各国垄断组织间的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垄断,即通过各国垄断组织的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3 )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早期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当代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为主。
5.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何作用?
答: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重要的原料供应地,最可靠的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持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持和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从殖民地掠夺走的巨额财富是资本主义国家积累、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它们维持其垄断统治和这种世界格局的经济实力的源泉,正因为如此,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展开了对世界领土的重新瓜分的斗争,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的,殖民地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6.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答: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及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其实质仍然是为了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这些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它不仅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还在不损害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和调整,从而维护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通过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活动,垄断资产阶级获得了巨额利润,仅从这一点就可清楚地看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7.国际垄断同盟怎样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答:(1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就是各国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这种瓜分大多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施的,瓜分的结果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
(2 )在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各国垄断组织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实力地位发生变化时,就会在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通过重新订立协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当代各国垄断组织往往是通过所建立的跨国公司来占领国际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进行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从领土上瓜分世界?
答:(1 )从领土上瓜分世界的原因。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持其在世界上的统治,获取高额利润,除了在经济上瓜分势力范围外,还采取政治、军事手段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即通过武力占领等手段,把经济落后国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占领殖民地,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帝国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2 )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依靠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来瓜分世界领土的,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强大后,必然要同已呈衰落趋势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的。
9.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殖民地的作用是什么?
答:(1)殖民体系的形成。随着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形成了这样一种世界格局:一方面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宗主国,它们统治着本国和殖民地;另一方面是广大经济落后国家,它们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之下。这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2 )殖民地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起到多方面作用:它是重要的原料供应地;最可靠的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持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
以及维持和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老殖民主义制度的瓦解。
(2 )发展中国家的兴起,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 )美国由霸主变为盟主。
(4 )新工业和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上的一体化、全球化、地区集团化也加快了步伐,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
(6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任何霸权行径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
答:(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但在经济上它们依然未能完全独立,未能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它们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基地、高价工业品销售市场和理想的投资场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
(2 )造成这种差距、形成现在这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顽固地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极力维护有利于自已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说到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但历史终将向前发展,正义的事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2. 发展中国家有何经济特征?
答: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的情况虽然有很大差异,但都有如下一些经济特征:
(1 )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
(2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即现代经济成分和传统经济成分共存。
(3 )从生产关系上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或多或少的保留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4 )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在已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国家。
13. 新殖民主义的手段有哪些?
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它们的一些主要手段是:
(1 )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渗透,极力维持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保持对它们的依附性。
(2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在技术转让中实行种种限制,以保持发展中国家对自己技术方面的依附关系。
(3 )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剥削、掠夺,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
(4 )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并借助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关系。
这些新殖民主义的做法,在经济上对发展中国家继续进行剥削、掠夺和控制,造成了今日的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14. 什么是新殖民主义?
答:(1 )新殖民主义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过去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帝国主义的老殖民主义体系分崩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所谓新殖民主义,一般地说,不是采取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来剥削、掠夺和奴役殖民地的方式,而是采取比较缓和与隐蔽的方式,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控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帝国主义的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本性已经改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狂轰滥炸、赤裸裸妁军事侵略就是证明。
(2 )新殖民主义的一般手法。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主要手法是:第一,通过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部门进行渗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二,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抹术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三,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四,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方面依附于发达国家。
(3 )新殖民主义的后果是,造成今日世界上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1.为什么垄断资本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答:垄断资本之所以在一定时候和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其具体原因有两个:
(1 )为了维持垄断价格。当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就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2 )避免无形损耗的损失。当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原有的机器设备发生无形损耗时,为了避免无形损耗所造成的损失,就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什么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
答: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技术进步的动因之所以减弱了,关键在于垄断资本能够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1 )垄断资本可以依靠其垄断地位,垄断生产和销售,规定垄断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 )垄断资本可以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在竞争中击败对手,从而减弱了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成本来提高竞争力的积极性。
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1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垄断制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因而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龙展,乃至迅速的发展。
(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第二,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
4.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历史作用有二重性;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二,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并使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被掩盖和积累起来,由此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
(1 )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
(2 )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经济危机、财政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并存和相互影响,社会生活的危机也在进一步加深。
(3 )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同时又极力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借以缓和劳资矛盾。
5.怎样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
答:(1 )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积极推行福利政策来缓解阶级矛盾。实际上,多项社会福利的支出,归根结底还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它并没有减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程度,却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
(2 )垄断资产阶级还打着“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实际上,工人手中持有少量股票并不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也没有改变工人雇佣劳动者的地位。企业大权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大资本家把持。无论从全社会角度看,还是从企业内部看,垄断资产阶级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6.垄断的统治为什么会造成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答: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的根源在于垄断本身。
(1 )垄断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更加深重,频繁爆发。
(2 )垄断导致财政、货币危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降低失业率,每当经济不景气时便采取刺激经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大大增加了政府开支,导致大量财政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又大量发行公债,增发纸币。其结果是引起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
(3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别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多数国家仍处于低增长、高失业的境地。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有哪些形式?
答:(1 )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转化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内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
(2 )随着19世纪后期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促使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的又一次自我扬弃。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4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8.简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正像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虽然资产阶级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范围内调整这种生产关系,这种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终究不能解决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1.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过程?
答:(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当原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力就要突破旧的生产关系,从而发生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建立起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2 )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
由奴隶社会制度取代原始社会制度,由封建杜会制度取代奴隶社会制度,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取代封建社会制度,再由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的和必然的历史过程,都意味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什么不会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答: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之所以不会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主要是因为:
(1 )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
(3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同样是一个逐渐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3.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新情况?
答: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生产力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1 )
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得到调整;(3 )资本主义不仅在经济关系方面进行了调整,在经济运行方面也有机制上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它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只是取代的途径和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而已。
4.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
答:(1 )目的和手段是相对立的。某一事物,在复杂的经济关系链条中,相对于上一个环节来说,可能是目的相对于下一个环节来说,可能是手段,即前提条件意义上的区分。
(2 )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不能孤立地判断。在社会主义还没有取得胜利,公有制尚未建立以前,社会主义运动的直接任务和目的是要建立公有制,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当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公有制已经实现时,公有制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直接追求的目的,公有制的任务和目的首先应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5.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1 )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到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生产力的一定高度的发展,是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生产力的较高程度发展,才能为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2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消灭剥削必然具备的社会条件。在私有制基础上,生产力即使发展,也不可能消灭剥削。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人们共同富裕的必要经济前提。
6.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怎样决定的?
答: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由两个条件决定的:
(1 )生产力水平。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成果,社会主义社会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分配什么和分配多少。
(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分配方式,因而分配的对象只能是消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