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简答题(5)
1、为什么要加快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速度?
加快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第一,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巩固的根本条件。
第二,加快经济增长,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济条件。
第三,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第四,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根本条件。
2、为什么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
第一,速度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符合实际的速度本身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经济效益要以增长速度为条件。只有在一定增长速度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又存在一定矛盾。速度和效益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指标。速度快不一定经济效益好。当二者不一致时,决不应舍效益求速度,而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增长速度。
3、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是怎样的?
(1)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从事生产过程中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同获得的适合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成果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是: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符合节约社会劳动时间的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基本依据。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把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4、我国提高经济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具有极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
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
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避免经济大幅度波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需要。
5、我国提高经济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如何建立与完善的?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运行机制。
第一,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第二,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
第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型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宏观调控机制。第四,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6、在宏观调控中应如何利用经济杠杆?
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既要根据各个经济杠杆的特点分别加以利用,又要使各种经济杠杆协调配合,综合加以利用,以便对调节经济运行发挥最佳效果。在综合利用经济杠杆过程中:
(1)应利用经济杠杆的整体性,就是使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相互促进、相互配合。
(2)应利用经济杠杆的互补性,需要利用各种经济杠杆的特殊功能,互相加以补充,以达到总体调控的效果。
(3)应利用经济杠杆的选择性,就是根据各种经济杠杆的特殊功能,有选择地加以灵活利用,使之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7、宏观调控中计划手段的必要性、功能和运行方式是怎样的?
(1)计划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计划手段来快调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宏观调控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重要手段。
(2)计划调控的主要功能是从宏观总体上保持供需总量的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动员和集中必要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保持社会公平分配和提高经济效率。
(3)计划调节手段是通过国家所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控,并以指导性的间接计划管理为主,计划是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是粗线条和有弹性的。
8、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1)综合平衡是指在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计划工作中,使国民经济的各种基本比例关系保持相对平衡,以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地较快发展的基本方法。
(2)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和社会需要的最优比例,这种最优比例就是能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最佳宏观经济效益和较快增长速度的比例。
(3)综合平衡的具体内容集中表现为财政平衡、信贷平衡、物资平衡和外汇平衡……这些方面实现了平衡,就为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实现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创造了前提。
9、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它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所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各种功能,财政政策可具体分为平衡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为实现宏观调控而由国家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所构成的。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各种功能,货币政策可分为均衡货币政策、扩张货币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中的收入分配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是:①从总体上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②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目的。③收人分配应体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防止贫富两极分化。④依法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障最低收人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4)产业政策。社会主义产业政策有三方面基本内容:一是产业支持政策,即支持和鼓励什么产业发展;二是产业抑制政策,即限制和紧缩什么产业发展;三是产业替代政策,即以某种新兴的、效益和效率高的产业,取代原有的某种传统的、效益和效率低的产业。
经济结构可划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民经济运行结构,主要是经济运行方面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或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供需结构、技术结构等等;
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结构,主要是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结构,以及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所划分的经济关系结构,如交换结构、消费结构等。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主要区别在于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机制不同,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是二者区别的主要标志。
宏观间接调控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经济杠杆体系中,价格杠杆占重要地位。
税收的基本职能是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国家利用税收作为集中财政收入和调节企业及社会各阶层经济利益的手段,它是调节国家与企业、国家与个人分配关系的强有力杠杆。
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政策手段来发挥作用,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以及财政补贴等手段。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过程来看,主要应采用平衡财政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与发展经济。
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又称货币政策工具)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手段实际上是中央银行所运用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各种手段,它包括计划手段、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等。
真题推荐:2012年7月自考公共课真题汇总
如果您手上正有好的复习资料想和大家分享,请进入资料分享平台;如果您需要更多复习资料,可以进入求购资料平台发布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