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2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重点简答题五

2013-03-18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311

本文导航
  • 第1页:1—5题
  • 第2页:6—10题
  1、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第二阶段,是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第三阶段,是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第四阶段,是货币形式,即当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
  (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偶然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阶段,然后才发展到货币形式。
  (2)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前二者的统一就是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2)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数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4、通过纸币流通规律说明通货膨胀的产生?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数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5、什么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要求和作用形式是什么?
  (1)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本文导航
  • 第1页:1—5题
  • 第2页:6—10题
  6、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通过竞争、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实现。
  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作用是在追求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7、为什么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运的。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由于受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一方面,从较长时期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另一方面,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形式。
  8、社会分工为什么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或部门。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出现过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部落从其他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尔后又产生了农业部落,牧人和农人都需要获得本部落不生产的产品,这就引起了彼此之间交换的必要。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出现了不从事生产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发生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的时期。商人的出现,便利了生产者的买卖,缩短了生产者买卖商品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商品交换的费用,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同时,还出现了货币,于是商品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
  总之,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得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
  9、为什么说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这是因为:
  (1)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3)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商品交换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在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伴随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10、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是什么? 
  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市和海南省等五个经济特区,其经济活动与内地相比,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2)特区企业的产品,一般以出口为主; 
  (3)特区的经济结构,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为主; 
  (4)特区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