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一、单项选择题(1-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2、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
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4、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5、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
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11、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一个中国
D.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12、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C.发扬党内民主
D.坚持从严治党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4、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15、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池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A.联产计酬收入
B.资金分红收
C.经营风险收入
D.按劳分配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16-30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科技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在当代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已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D.我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的长处和优势在于
A.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环节中去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C.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D.对经济信号反应灵敏,使产需及时协调
3、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
4、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坚持用邓小平理想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8、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10、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的有效形式,因为它有利于
A.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B.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增加效益
C.克服农民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与社会化生产规模经营的矛盾
D.解决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矛盾
11、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2、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
A.无产阶级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B.在统一战线中实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
C.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实现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D.统一战线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1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1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5、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三、辨析题(31-3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2、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四、分析题(34-36,每小题9分,37小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
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试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
4、下面是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1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年均发展速度达到6.7%,远远超出同期世界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1991年以来,在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我国占32%;在世界肉类增产总量中,我国占80%以上。我国粮、油、棉、糖的产量1997年分别比1978年增长0.62倍、1.1倍、3.1倍、2.9倍。其中,粮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7%,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材料2
据统计,改革20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上升到1997年的2 090元,增加1 956元,增长了近15倍,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1%,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高出1.4个百分点。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7年的4 000多万。
材料3
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第一,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种为主。全国机耕面积占57%,机播面积占21%,机收面积只有12%,田间管理的机械化程度更低。12亿人口有7亿人在搞饭吃。第二,农业的科技含量低。目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也就是说,农业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金投入。第三,农产品的商品率低。目前,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只有30%。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自给性消费仍占30%以上。第四,农村经济结构比较简单滞后。农民基本上是卖原料,他们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不经过加工就出卖了。第五,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农民收入,1997年东部地区是2 549元,西部地区是1 286元,相差一倍多。少数地区农民富起来了,多数地区只是解决了温饱,还有4 000多万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第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差。
材料4
尽管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但农民收入增幅却反而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因此,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6.4%降到1997年的43.3%。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出现的工业品需求不旺、积压严重,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份额下降关系很大。
请回答:
(1)材料l、2说明了什么?
(2)材料3说明我国农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3)根据材料4,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C C B A A A C D B A C D B D C
二、多项选择题(16-30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ABCD ACD ABCD ABCD ABCD BD ABCD BCD ACD ABCD CD ABCD CD ABCD ACD
三、辨析题(31-3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答案要点] 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2、[答案要点]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或劳动消耗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有效产出的对比关系。经济效益的量的规定,是一个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经济效益的质的规定,是劳动成果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或者说是有效的产出。上述命题只表述了经济效益的量的规定,而忽视了经济效益的质的规定,因而是不完全的。
3、[答案要点]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精神生活、社会风气,你不抓,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四、分析题(34-36,每小题9分,37小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答案要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
(1)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4)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2、(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宿愿。但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近代中国历史证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同样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
(2)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个体农民尤其是缺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下中农,为避免重新出现两极分化,为了兴修水利,抵制自然灾害,为了采用农业机械,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主要的阶级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3、[答案要点]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消费资料分配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的体现和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是因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实现的效结合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必然多样化,这就决定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就不可避免地要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机制,就不可能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不利于这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否认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经营单位中,就存在着按劳分配和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来源,随着改革的深入,有多样化趋势。
4、[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20年,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2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就是说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的阶段;由单一的经济结构向农工商综合发展转变的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的阶段;农民生活由温饱向比较富裕转变的阶段;文化教育由比较落后向比较发达转变的阶段;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向逐步缩小差距转变的阶段。
3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不利于农民,小康的实现和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潜力在农村。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则在于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考试大收集整理
编辑推荐: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09年7月自考时事政治复习手册
09年4月全国各地自考成绩查询汇总
09年下半年各省市自考报名时间
2009年4月自考试题上线
09年4月自考冲刺专题
09年全国地自考专业调整信息汇总
自考历次考试成绩及毕业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