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1年自考毛、邓、三概论模拟试题四

2013-03-18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92

本文导航
  • 第1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单选题
  • 第2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辨析题
  • 第3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简答题
  • 第4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论述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发展生产力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

  2.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是(A)

  A.农业B.工业

  C.信息产业D.第三产业

  3.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是指(D)

  A.物质生产资料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B.各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C.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D.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

  4.我国的经济增长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B)

  A.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C.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D.适度膨胀型增长方式

  5.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C)

  A.经济高速发展B.企业经济效益高

  C.国民经济比例协调D.市场需要稳定

  6.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A)

  A.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B.经济稳步发展战略

  C.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战略D.“三步走”战略

  7.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A)

  A.以经济效益为中心B.以发展速度为中心

  C.以平衡比例为中心D.以经济增长为中心

  8.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起(C)

  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

  C.基础作用D.稳定作用

  9.按照我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工业B.农业

  C.建筑业D.服务业

  10.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的要素是(A)

  A.科学技术B.劳动者

  C.劳动工具D.劳动对象

  11.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A)

  A.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B.新兴产业

  C.第三产业

  D.金融业

  12.经济增长的速度、比例、效益的相互关系是(B)

  A.速度是中心

  B.速度是前提、比例是必要条件、效益是中心

  C.比例是中心

  D.速度优先

  13.我国到2000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要做到(D)

  A.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

  B.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

  C.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D.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14.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A)

  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

  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15.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C)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16.农业的发展主要靠(A)

  A.政策和科学B.资金投入

  C.人力投入D.政策保证

  17.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应积极发展的是(D)

  A.农业B.第二产业

  C.工业D.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18.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D)

  A.分阶段深入B.宽领域发展

  C.全方位推进D.梯次推进

  19.十六大提出2020年我国实现的发展目标是(B)

  A.小康水平B.小康社会

  C.中等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

  自考公共课程推荐:

  2011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汇编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串讲

  2011年自考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资料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单选题
  • 第2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辨析题
  • 第3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简答题
  • 第4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论述题
  二、辨析题

  1.经济发展必须以速度为中心

  错误。

  (1)经济发展必须以效益为中心。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但也会产生矛盾。

  (2)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了,才能取得经济效益;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而经济效益是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3)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我们应当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

  自考公共课程推荐:

  2011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汇编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串讲

  2011年自考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资料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单选题
  • 第2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辨析题
  • 第3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简答题
  • 第4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论述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主要意义。

  (1)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2)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经济发展国为什么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经济发展必须以效益为中心。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但也会产生矛盾。

  (1)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了,才能取得经济效益;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而经济效益是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2)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我们应当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

  3.为什么农业是基础?如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答:(1)农业是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①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

  ②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农村是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

  ④农业的大力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2)我国发慌农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我国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二十世纪末能否到达小康水平;因为农产品是城乡人民的必需品,所以又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

  ③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的书面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已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快速发展。

  (3)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一靠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靠科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

  (4)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分子间缩合。乡镇企业对繁荣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巨大作用。

  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党的十五大指出,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所谓“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把科学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一,要加快科技进步;第二,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三,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

  自考公共课程推荐:

  2011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汇编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串讲

  2011年自考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资料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单选题
  • 第2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辨析题
  • 第3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简答题
  • 第4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论述题
  四、论述题

  1.试述为什么及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因为:

  (1)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经历了一系列全球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痛苦之后,人类开始积极反思,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于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了。

  (3)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

  (1)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在认识上的深化。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中,寸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②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科技本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它诸因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③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是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机结合,是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④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下个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更体现出科技的突出地位。

  (3)意义:邓小平从申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简略的思想,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这一命题提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这一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学说的重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②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已经成为现代简略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因素。

  ③这一命题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发展生产力,要从科学技术和教育入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国的发慌离不开科学,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到战略高度支认识。

  自考公共课程推荐:

  2011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汇编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串讲

  2011年自考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资料汇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