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

2013-03-18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2351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 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 这是指()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 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这指的是()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 柏拉图的“理念论” 是() 的理论
A. 唯物主义
B. 二元论
C. 唯心主义
D. 怀疑论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 .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 , 它的含义是指()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 对于同一事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这说明()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7.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 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 循序渐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18. “从个别到一般, 从一般到个别” 的思维方法是()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 的过程
20.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 .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22. 有的哲学家认为, 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
A. 唯物主义决定论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 相对主义诡辩论
23.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 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 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24.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 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 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 属于() A. 不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25. 度是()
A. 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 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 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26. 《坛经》 “时有风吹幡动, ----僧曰风动, ---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 惠能 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 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 运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不可分性
D. 时空性
28. 实践是指()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 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9、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C. 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 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30.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 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 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C2. A3. C4. C5. D6. B7. B8. C9. C1 0. D 11 . D1 2. D1 3. A1 4. A1 5. C1 6. D1 7. D1 8. A1 9. D 20. D21 . B22. B23. B24. D25. B26. D27. B 28. D29. B30. D
二、 多项选择题
1 .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 当然都是无,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 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 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 乃阴阳之动静也。 ” “皆本物之固然。 ”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 “静即含 动, 动不含静。 ” “动、 静, 皆动也。 ”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 静止是绝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
3. 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 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 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 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5. 下列选项中, 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 因祸得福, 祸福相依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 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6.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 使统一体分解
7.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 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 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9. 辩证的否定是()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扬弃
E. 既克服又保留
10.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 这是因为()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 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B2. ABC3. CDE4. ABCD5. BCD6. ABD 7. CDE8. ACDE9. ABCDE1 0. ABD
三、 辨析题
1 .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 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 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 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 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 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 之所以是错误的, 是因为“存在” 是什么, 在这里不明确的; 如 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 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 反过来, 如果存在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 一于物质, 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 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 抓重点的同时, 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 因而它内在地包 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 幅度和范围,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 在 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 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 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 事物原有的度, 要适时抓住时机, 促进事物的质变。
5.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既是 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又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四、 简答题
1 .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 是思维产生存在还 是存在产生思维; 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被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 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 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答案要点〕 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 二是阶 级根源, 保守、 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是认识根源, 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 也将通向唯心主义。 在这三个根源中, 认识根源的作用最 为持久, 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 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
〔答案要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 最根本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 指导实践, 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世界观” “新” 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直观事物, 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 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事物, 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角、新天地。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我们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
4.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 首先, 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 相对静止是事 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 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要点〕 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不同主体 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 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 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 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 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 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要点〕 第一, 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丧失了其 存在的必然性, 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第二, 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 西, 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 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必然能战 胜旧事物。 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 的成长开辟道路。
7. 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首先,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 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 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最后, 是否承认对立统 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 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是事物发展第二 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 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 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 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结果。 第二,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 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 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 循环往复、 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10.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本身的创造性; 意识活动对人体的控制作 用; 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五、论述题
1 .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 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它包括了物质观、 运动发展观、 规律观和意识论。 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必须从客观 实际出发, 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 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 发展的, 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切以时间、 地点、 条件 为转移, 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 第三, 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按客观规律办事,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2. 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 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相互作 用之中。 这个观点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有二: 一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条件论的思想。 联系是普遍的, 而具体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 联系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马克思主义者是条件论者。 但又不唯条件 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又在创造条件和改变条件。二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整体性的思想。 和系统论一样, 唯物辩证法认为, 从 功能上看, 整体常常大于部分之和。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 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