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题(八)及答案大

2013-03-18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83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了( )。

  A.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客观事物的能力

  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

  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 )。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B.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C.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

  A.折中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

  C.诡辩论思想 D.二元论思想

  4.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5.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销,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7.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意识的本质问题 B.世界的本原问题

  C.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 D.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8.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A.时间是由人的主观感觉决定的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事物的外部矛盾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11.生产力反映的是( )。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2.英雄史观的理论前提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3.中国近代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4.毛泽东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力量 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5.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

  A.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B.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18.有期徒刑的刑期一般是( )。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1年以上15年以下

  C.15日以上15年以下 D.15日以上20年以下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 )。

  A.通过外交途径 B.通过国际法院

  C.通过国际条约 D.通过刑事诉讼

  20.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共有( )。

  A.5种 B.7种 C.8种 D.9种

  21.下列选项中,哪个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

  A.在逃犯开车冲向闹市时,警察开枪将其打死

  B.轮船失事,船长迅速乘救生艇率先逃生

  C.甲唆使自己豢养的狼狗咬乙,乙顺手操起地上木棍打死狼狗

  D.轮船刚驶离港口,遭遇暴风,船长为避免轮船倾覆,下令把船上货物抛入海中

  22.以下关于缓刑和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不再执行

  B.对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但可以适用假释

  C.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D.对于被判处拘役、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23.秦汉时,国家权力分为行政与监察两种。其中,主管监察的是( )。

  A.太尉 B.奉常

  C.御史大夫 D.郎中令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是有广泛代表性的( )。

  A.行政决策组织 B.统一战线组织

  C.咨询组织 D.行政监察组织

  25.我国唐代设置的独立的监察机关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督察院 D.御史台

  26.认为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思想来源于( )。

  A.理查德·施奈德 B.伊斯顿和拉斯维尔

  C.西蒙 D.林德布罗姆

  27.从决策的基本属性来看,决策是(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B.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C.客观规律的真实描述 D.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28.决策的灵魂是( )。

  A.选择性 B.目标性

  C.预见性 D.主观性

  29.现行公文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 )。

  A.意见 B.通知

  C.通告 D.计划

  30.可以平行也可以下行的公文是( )。

  A.通知 B.决定

  C.报告 D.批复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只有将它们全部选出,涂在答题卡上,而不错选漏选,方能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辩证的否定是( )。

  A.自我否定 B.发展的环节

  C.联系的环节 D.扬弃

  32.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绝对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诡辩论

  3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A.细胞学说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文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主要内容是( )。

  A.生产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以及发展变化的方向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决定作用

  D.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5.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B.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依据发生了改变

  D.历史有时会向后做出较大的跳跃

  3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A.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两个阶段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全部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部分认识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3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3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社会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即必须( )。

  A.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B.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完善民主监督、监察和审计

  D.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40.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41.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

  A.侵犯的客体相同 B.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C.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 D.犯罪的客体相同

  42.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 )。

  A.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 B.国家工作人员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D.人民团体

  43.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

  A.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人身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44.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

  A.犯罪的主体 B.犯罪表示

  C.犯罪的目的 D.犯罪的故意

  45.宪法的特征主要有( )。

  A.宪法具有最高效力 B.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C.宪法的制定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D.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46.下列继承人中,(  )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A.父母 B.配偶

  C.祖父母 D.兄弟姐妹

  47.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 )。

  A.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8.法律实施包括( )。

  A.执法 B.司法

  C.守法 D.立法

  49.商标权的取得应遵守( )。

  A.经济合理原则 B.先申请原则

  C.注册原则 D.协商原则

  50.公文的行文关系包括( )。

  A.隶属关系 B.指导关系

  C.平行关系  D.可不遵行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三、判断题(下列命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涂A或全涂B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51.哲学的党性是指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

  5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精髓)在坚持与时俱进。( )

  5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54.公开发行新股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

  55.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行为,统称为行政行为。( )

  56.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57.印章是公文生效的标志。( )

  58.重庆市卫生局不能与重庆市社科院联合发文。( )

  59.公文结构层次序数,正确的写法是“一、(一)、(1)”。( )

  60.公文主题词至少2个,最多不超过5个。( )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四、综合分析题(本大题中(一)、(二)、(三)为不定项选择题,即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一)

  某公司要招聘一位负责市场开发的管理人员,应征者络绎不绝。第一轮面试时,总经理对所有应聘者说:“请你们哪位帮个小忙,到楼下搬五张桌子和十把椅子来。”有的应聘者对此毫无反应,抓紧时间埋头看公司有关招聘资料。有几位应聘者立刻转身下楼,有的独自扛来一张桌子,有的独自搬来两把椅子。其中有一位应聘者(小N)在听了总经理的话后并没有急着下楼,而是召集了几位应聘者一同下楼,将其余的桌子和椅子全部抬上了楼,第一轮面试结束,凡是下楼搬桌椅的人都顺利通过,进入下一轮。

  第二轮面试是当场作文,题目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考试结束后,众应聘者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满意,欢欢喜喜地离开了。离开时,几乎所有参加面试的应聘者都将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纸杯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只有小N起身时将自己的纸杯随手带走,放进了门口的废物筒里。最后结果,小N应聘成功。

  61.在第一轮面试中,该公司总经理让搬桌椅的人进入下一轮面试,看中的是应聘者的

  ( )。

  A.策划能力 B.应变能力

  C.服务意识 D.超前意识

  62.小N在第二轮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 )。

  A.小N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

  B.小N具有突出的公关能力

  C.小N比别人搬的桌椅多

  D.其他应聘者忽视了自己“为善”应从小事做起

  63.小N在第一轮面试中表现出了高于其他应聘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主要有( )。

  A.写作能力 B.团队精神 C.协调能力 D.组织能力

  6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应聘者在第一轮面试中被淘汰的原因是( )。

  A.对应聘很重视,准备很认真

  B.对总经理的要求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

  C.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

  D.他们跟着小N一起搬了桌椅

  65.从道德建设的角度看,上述案例告诉我们( )。

  A.道德建设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B.道德情操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C.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大事中,也体现在日常点滴小事中

  D.道德水平的高低只有在招聘过程中才能得到集中体现

  (二)

  2003年12月28日,某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总结大会。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在会上说:“从2002年开始,我县正式启动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活动,万人参与。去年共收到评议书6万3千份,评议意见6千多条。今年收到的评议意见比去年减少了2千余条。去年评议中,群众提出的意见都已一一得到整改、落实和查处。今年4千多条意见的落实情况,明年将在适当的时间向全县人民汇报。”县纪委书记的讲话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目前,群众评议政府机关的活动,末位部门一把手淘汰制,已经成为转变该县政府机关作风的一个重要方式,政府工作人员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66.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活动反映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内容有( )。

  A.政治坚定、忠于国家 B.勤政为民、接受监督

  C.团结协作、步调一致 D.清正廉洁、品行端正

  67.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活动的意义有( )。

  A.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举措

  B.这是加强和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好办法

  C.生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D.是社会主义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

  68.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活动的形式属于( )。

  A.群众参与 B.群众监督

  C.群众审查 D.群众决定

  69.群众评议政府机关的活动说明( )。

  A.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B.政府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

  C.群众有权免除政府部门的领导人

  D.群众和政府合为一体

  70.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A.群众监督是司法监督的重要内容

  B.群众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

  C.群众监督增加了对政府部门领导人的压力,也是廉政勤政的动力

  D.群众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政府的官僚主义,改进政府的工作作风

  (三)

  关于因交通肇事给予被害人家属抚恤问题的报告

  ××(19××)×号

  省政府:

  据我省××县人民法院报告,他们对交通肇事[1]被害人死亡,是否给予被害人家属抚恤的问题,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害人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并遗有家属要抚养的,应给予抚恤;被害人若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儿童,就不给予抚恤。另一种意见认为,[2]不是由被害人自己的过失所引起的死亡事故,不管被害人有无劳动力,都应酌情给予抚恤。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几年来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安抚死者家属。

  请批复。

  ××省高级人民法院

  71.该公文标题的错误是( )。

  A.缺少发文机关 B.事由写法不规范

  C.文种选用错误 D.标题与内容不一致

  72.对该公文的认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主送机关不当 B.缺少成文时间

  C.发文字号位置不对 D.结束语写法不规范

  73.从发文机关判断,该公文的正确的主送机关是( )。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省人民代表大会

  74.文稿中[1]应填入的动词是( )。

  A.至 B.置 C.致 D.制

  75.文稿中[2]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只有 B.只要 C.如果 D.假设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发生变化。其本身并不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创造客观事物,A、C、D观点错误。B项符合题意。

  2.【答案】D。解析: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化为行动。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故选D项。

  3.【答案】B。解析: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属于辩证法思想,B项正确。

  4.【答案】D。解析:题干中,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对古树的不同看法,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做出的,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D项符合题意。A、B、C观点错误。

  5.【答案】A。解析:题干中,农民“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销,今年就种什么”,没有分析今年的市场、政策等情况而盲目跟风,表明的是没有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故选A项。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它包括如下的含义:(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3)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在劳动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一切萌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7.【答案】B。解析: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对本体论层面的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8.【答案】D。解析:“光阴似箭”和“度日如年”中时间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变化的是人的时间观念。

  9.【答案】C。解析: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把变化看做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量变。其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10.【答案】C。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产生理论、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发展。

  11.【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把英雄看作历史的主宰。这里说的“英雄”,是指个别杰出人物,主要是指帝王将相和少数英雄人物,他们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或者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代表(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他们的思想动机决定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英雄史观的前提是唯心主义,即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3.【答案】A。解析: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14.【答案】A。解析: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前期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工作中心转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并举等方针。但是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他错误地夸大了当时阶级斗争的状况,否定了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逐步用阶级斗争取代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主题,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15.【答案】A。解析:《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16.【答案】D。解析:《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7.【答案】D。解析:《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18.【答案】A。解析:《刑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19.【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0.【答案】C。解析:《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第三十三条规定:“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21.【答案】D。解析:《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项中警察的行为属于其他排除犯罪事由的法令行为。B项船长负有特定职责,他不得弃船逃跑,所以其行为也不构成紧急避险。乙打死狼狗的行为,应认定为正当防卫,而不是紧急避险。D项船长为了避免轮船倾覆而采取的损害另外一种较小权益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

  22.【答案】C。解析:《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故A、D项错误,不选。《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故C项正确,B项错误。

  23.【答案】C。解析:秦汉时,国家权力分为行政与监察,丞相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

  24.【答案】B。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25.【答案】D。解析:唐朝以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26.【答案】A。解析: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上: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解释: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27.【答案】B。解析:决策的基本属性有预见性、选择性和主观性。A项和B项是互相斥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来,其中一个就是正确答案。C项和D项与该题无关,并且表达的意思相近,是干扰项。决策的主观性表明决策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28.【答案】A。解析:决策具有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其中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

  29.【答案】B。解析:通知是现行公文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公文,主要用于下行,有时还可用于平行。

  30.【答案】A。解析:通知主要用于下行,有时还可用于平行。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二、多项选择题

  31.【答案】ABCD。解析:科学的否定观在唯物辩证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又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简言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

  32.【答案】ABD。解析: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割裂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会导致两种错误,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容易导致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容易导致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33.【答案】ABC。解析:自然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已经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学,天体演化学、胚胎学、生理学、有机化学的产生使得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在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中,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4.【答案】BD。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把它表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5.【答案】ABD。解析:该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道路的螺旋式是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所做的形象化表述。事物的发展不是沿着一条直线,而是走着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在前进与曲折的统一中实现的。因此,那种抹杀前进性的循环论和否认曲折性的直线论都是错误的。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各种条件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螺旋形或曲折性表现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既包括前进中的回复、也包括前进中暂时的局部的倒退或逆转,这都说明新生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性不仅在于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而且在于社会主义几乎都是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产生,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一种格局,社会主义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在经济、文化、科学、管理等方面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自身一些政策上的失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某些曲折性是难以避免的。并不能因此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依据发生了改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36.【答案】ACD。解析:虽然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但是理性认识也有全面的理性认识和不全面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同样也有全面与不全面之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感性认识就是不全面的,也不能简单的说理性认识就是全面的。所以排除B项。

  37.【答案】ABC。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提出的理论。

  38.【答案】A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39.【答案】AB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排除C。

  40.【答案】ABCD。解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二者是高度统一的。

  41.【答案】BC。解析: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犯罪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两者犯罪的客体不同,所侵犯的客体也不同。

  42.【答案】ABCD。解析: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43.【答案】AB。解析: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具体内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②我们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条件和议政能力比较好的公民当人大代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认真对待,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①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②自由和法律的关系:我国公民享有合法的政治自由必须在我国法律范围内进行。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法律和自由统一的,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

  3.监督权。①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形式。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44.【答案】CD。解析: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犯罪故意属于犯罪动机。

  45.【答案】ABCD。解析: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一般法律相比,宪法具有以下特征:(1)宪法的内容最重要,它集中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等。而一般法律只规定有关国家、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2)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一般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一般法律的内容不得与宪法规定的原则相抵触;宪法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格,这是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宪法的修改必然引起其他法律的修改,所以规定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为了保证宪法的稳定性。

  46.【答案】AB。解析:第一顺序继承人为父母、配偶、子女。

  47.【答案】ABCD。解析: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据客观事实,不能以主观臆断为根据;只能以国家法律为标准、为尺度。决不允许另立标准。(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依法承担平等的义务。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规定,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二是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对于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正确适用法律,防止特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48.【答案】ABC。解析: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所谓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现法律的活动。所谓司法,也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好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9.【答案】BC。

  50.【答案】ABC。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三、判断题

  51.【答案】B。 52.【答案】A。 53.【答案】A。 54.【答案】B。 55.【答案】B。

  56.【答案】B。 57.【答案】A。 58.【答案】B。 59.【答案】A。 60.【答案】A。

  四、综合分析题

  61.【答案】BC。 62.【答案】AD。 63.【答案】BCD。

  64.【答案】ACD。 65.【答案】ABC。 66.【答案】BD。

  67.【答案】ABC。 68.【答案】AB。 69.【答案】AB。

  70.【答案】BCD。 71.【答案】C。 72.【答案】C。

  73.【答案】B。 74.【答案】C。 75.【答案】C。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