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1-15:公共管理硕士基础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
1.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是( )。
A.经济效益 B.利润最大化 C.政治利益 D.公共利益
2.现代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孔茨 B.德鲁克 C.马克兰特 D.施奈德
3.从小政府(即行政部门)的角度将行政看做政府组织中的行政部门的业务活动的是( )。
A.魏劳毕 B.怀特 C.威尔逊 D.戴明
4.“政策途径”简称为( )。
A.“P-途径” B.“B-途径” C.“D-途径” D.“T-途径”
5.( )保证了组织权力的流动和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分配。
A.机构设置 B.目标 C.职位设置 D.职能
6.第三部门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依托,第三部门公共组织包括( )。
A.学校、研究机构、文化团体、咨询机构 B.医疗保健机构、社区服务机构
C.A项和B项 D.C项及行业和部门协会
7.( )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
A.直线结构 B.职能结构 C.直线-职能结构 D.矩阵结构
8.与非确定型决策相比,风险型决策的不同之处在于( )。
A.面临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
B.可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不同
C.事前可以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D.不能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因而不确定因素更多
9.学校决策兴建一个网络中心,你认为哪一个是价值前提?( )
A.资金到位 B.别的学校都建了网络中心
C.国家支持 D.加强学校的硬件,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10.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案表决采取的择案规则是( )。
A.一票否决 B.多数原则 C.正负表决法 D.淘汰投票制
11.自由思考法又称为( )。
A.对演法 B.综摄法 C.集思广益法 D.头脑风暴法
12.( )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13.甘地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印度人民获得独立,他所使用的基础性领导权力是( )。
A.合法权 B.奖励权 C.模范权 D.专长权
14.管理的重心愈来愈从传统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趋向于“意义的管理”,这要求管理者注意( )。
A.激励 B.沟通 C.指挥 D.协调
15.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意味着该组织( )。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16.从行政协调的性质上看,可以将行政协调分为( )与纠偏式协调。
A.促进式协调 B.认识性协调 C.利益性协调 D.应变式协调
17. 当代人事行政发展的总体方向最主要地表现为( )。
A.人本主义 B.功利主义 C.工具主义 D.集权主义
18.完善分配和奖惩制度,建立公职人员贡献与获得相一致的原则,体现了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 )机制。
A.能力开发 B.新陈代谢 C.廉政保障 D.人才激励
19.“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体现了行政执行的( )特点。
A.灵活性 B.强制性 C.务实性 D.目标性
20.我国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时不宜规定得太具体,需要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的活动属于( )。
A.地方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特殊授权立法 D.执行性立法
21. 现代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 )。
A.建立法治社会 B.建立民主社会
C.全民参政 D.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2.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在进行行政立法时,通过各种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保证民众广泛地参与行政立法的行为,体现了我国行政立法的( )原则。
A.依法立法的原则 B.民主立法的原则
C.实事求是的原则 D.加强管理和增进权益相协调的原则
23.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目的是( )。
A.增加税收收入 B.保持税收收入不增不减 C.减少税收收入 D.增加政府收费
24.( )是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由拨款机构加以拨付。
A.分项排列预算模式 B.规划-计划-预算模式
C.目标管理预算模式 D.零基预算模式
25.( )是国民与行政人员之间联系的桥梁。
A.行政关系 B.公共责任 C.行政法规 D.行政权力
26.( )的形成实质上是人们做出某一行政行为时在对错之间、善恶之间、道德与非道德之间进行的选择。
A.行政规范 B.行政意志 C.行政评价 D.行政道德
27. 经济手段不同于其他三种手段的特征是( )。
A.间接性 B.直接性 C.利益性 D.权威性
28.下列各项中英文简写为TQM的是( )。
A.目标管理 B.全国质量管理 C.标杆管理 D.绩效管理
29.“服务第一”和“更好的政府”是( )推行的。
A.撒切尔政府 B.梅杰政府 C.布莱尔政府 D.里根政府
30. 要真正实现行政职能体系的合理配置,最根本的途径在于( )。
A.改革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 B.进一步细分、明确行政职能
C.认识行政职能的重要性 D.真正实现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31 .下列哪些是对公共管理特点的描述?( )
A.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B.公共管理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
C.公共管理具有竞争性 D.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
32.下列关于管理幅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管理幅度是指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它体现着组织的纵向分工和各个等级层次不同的管理职能
B.在一个组织中,下属能力素质与其管理幅度的设计成反比
C.组织环境相对简单而稳定,管理幅度的设计可以加大
D.工作复杂变化程度大,管理幅度的设计相应较大
33.下列有关价值目标和决策目标之间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决策目标包含有价值目标
B.决策目标等同于价值目标
C.价值目标主要是对实践结果的预先设定,而决策目标则是对实践的意义的评价
D.两项决策在决策目标上的一致性说明它们在价值目标上也一致
34.下面关于领导和管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管理是更大的概念,领导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B.领导的内涵更为广泛,管理是其中的一部分
C.领导就是管理,二者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
D.领导是更高层次的概念,管理是低层次的概念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体合流法就是多数决定原则
B.对于非原则公共问题的协调,协调者一般采用中间数法最为适当
C.在组织沟通中,一般不采用当面表态法,因为这样作出的决策太过草率
D.跟踪协调经常用来处理扯皮这一类典型的协调难题
36.( )是人力资源显著特征。
A.主动性 B.创造性 C.主观性 D.能动性
37.下列对行政执行的阐述正确的是( )。
A.行政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
B.行政执行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和控制
C.行政执行活动本质上是对未来行政管理活动作出的一种反应
D.行政执行主体可以是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团体
38.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
A.非市场营利性 B.法治性 C.市场经济 D.为市场经济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39.行政规范的主要特性包括( )。
A.协调性 B.不稳定性 C.原则性 D.外在控制性
40.全球范围的公共部门改革潮流的共同点是( )。
A.打破传统官僚制理论和模式的束缚
B.尝试运用新的理论和工具
C.试图对公共管理进行根本性或方向性调整
D.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案例题(41 一50 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51 题20 分,共40 分)
【 案例一】
某购物的中心的奖金发放
某购物中心过去考核员工是把他(她)的销售业绩、卫生环境、柜台陈列、账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汇总在一块考评,根据综合考评的结果来发放奖金。这样就可能出现,销售业绩单项突出的,最后综合评价分数不一定高,奖金不一定拿得多,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1998年9月份起,购物中心推出了一套新的改革措施。具体地说,就是首先把总奖金的40%提出来,作为销售奖金,按销售业绩排序分档,第一名拿第一档;第二名拿第二档……最后一名,如果是客观原因(如生病、事假等)而排在最后一名,则可以按序拿最后一名的奖金,如果没有客观原因而排在最后一名,则不能按序拿最后一名的奖金,而是直落到底,拿保底奖金50元。其次再把总奖金的20%提出来,作为销售服务奖,按服务态度分档排序。再次是拿出总奖金的5%作为领班奖,奖励领班分配的一些临时性的、不能进入业绩考核的工作。剩下的总奖金的35%才按过去的办法进行销售、卫生、陈列、账册综合考评。不难看出,新方案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突出了员工的销售业绩,并把每个人的业绩摆在明处。
新措施实施后,确实极大地调动了员工销售的积极性,主动迎客热情服务。9、10月份销售额连续增长20%。同时也引出了一些负效应:一些员工争抢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结。比如,来了顾客,两人同时争着上去迎接介绍情况;顾客要掏钱了,这个说是我先迎上去的,那个说是听了我的介绍他才买的。也有一些员工平时劳动态度好,只因为不善与顾客沟通表达而销售业绩不突出,被排在了末档上,感到很委屈。排在后面的员工觉得没面子,心理压力较大。
41.该购物中心属于( )。
A.公共组织 B.非公共组织 C.非正式组织 D.公益组织
42.该购物中心推出的改革措施充分说明其经营的主要目标是( )。
A.提供公共服务 B.营利 C.加强内部团结 D.搞好部门协作
43.该中心推出的改革措施属于( )。
A.程序控制 B.审计控制 C.人员控制 D.综合控制
44.负效应的出现表现出管理理论中人性的( )。
A.“社会人”的假设 B.“工具人”的假设
C.“经济人”的假设 D.“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45.要抑制负效应对组织的不良影响,控制措施中需要多考虑人性( )。
A.“经济人”的假设 B.“工具人”的假设
C.“社会人”的假设 D.“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 案例二】
创新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
南方网讯 公务员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主体,我们研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必要研究公务员制度问题。
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推行公务员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凡进必考的机制基本建立。中央机关和省以下机关每年都要组织统一录用考试,对报考人员进行笔试、面试、考核和考察,每年通过考试录用的公务员有10万多人。
考核机制运行良好。对公务员实行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每年约13%的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制度广泛推开。这两项制度已成为公务员晋升的重要方式,每年通过这一方式选拔的人数约占同年晋升领导职务人数的60%。
交流、回避制度得到较好执行。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90万公务员进行了工作岗位交流,有3万余名公务员进行了任职回避。交流、回避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勤政建设。
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各级行政机关普遍开展了对公务员的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国家还有计划地加强了对后备领导人员的培训。每年有200多万人次的公务员参加了培训。
队伍的“出口”初步畅通。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1.6万余名公务员被辞退,有3万余名公务员辞职。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的实施,使公务员的出口逐步扩大。
200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中国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标志着公务员管理法制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6.下列不属于政府行政管理的主体的是( )。
A.某税务局职员 B.某市政府办公厅人员
C.某公安局职员 D.某国企职员
47.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公务员法》的颁布 B.《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
C.《国家工作人员法》的颁布 D.《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暂行条例》的颁布
48.我国公务员制度不实行(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 调任制 D.聘任制
49.对于公务员考核内容,《公务员法》对《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作的增补项是( )。
A.德 B.能 C.绩 D.廉
50.上述材料中没有提到的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是( )。
A.预测与规划 B.教育与培训 C.选拔与使用 D.配置与管理
【 案例三】
请回答:(20 分)
51.
中共某县委向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提交19个乡、镇长职务任免建议名单。 第二天,县人民政府便将这19个乡、镇长的任免,以县人民政府名义下发了7个文件,发至县直属单位和有关区、乡、镇。
县人大常委会收到以上7份任免通知后,认为县政府的任免通知显然违背了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但未能引起县政府的重视。
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又向县委反映这一问题,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就此问题举行了常委会议,审议县政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任免通知。在常委会议上,委员会一致通过了《某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撤销县人民政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乡、镇长任免的决定》,明确指出,县政府对19个乡、镇长任职、免职的7个文件不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撤销
请回答:
(1)为什么县政府关于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是违法的?
(2) 县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县政府的决定吗?为什么?
四、简答题(52 一56 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52.简述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53.简述公共组织及其构成要素。
54.简述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
55.简述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辩证统一。
56.简述行政立法的特征。
五、论述题(20 分)
57.如何完善我国公共财政管理?
1-10 D A A A C D D C D B
11-20 D C C B B A A D A B
21-30 D B B A B B C B C D
31-40 ABD ABD BCD BCD BD AB ABD ABD ACD ABCD
41-45 BBDCC
46-50 DBCDA
51.(1)县政府关于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是违法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干部,必须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由它的常务委员会任命。但是,案例中,县政府不依照法律程序任免干部,是一种违宪和违法的做法,损害了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必须予以纠正。
(2)案例中,县人大常委会撤销了县政府的决定,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消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撤消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府的一个重要手段。
52.一般规律:管理的人本规律;管理的组织规律;管理过程的循环规律;管理的择优规律;管理的权变规律;管理的反馈规律。
特殊规律:是指在不同社会形态、管理领域、管理组织、管理部门、管理层次以及管理事务中产生特定作用的规律。
53.从动态上讲,公共组织是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公共组织的要素包括: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可对各要素进行简单解释)
54.第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因此,常有具备了价值前提却缺少事实前提或与之相反的情况出现,使决策活动难以进行。第二,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价值前提的判断则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所以经常引起冲突和矛盾。第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55.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偏废或分割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离开集体领导的个人分工负责就是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离开个人分工负责的集体领导,只能是“清谈馆”。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就要反对个人说了算和不敢负责的官僚主义倾向。
56.行政立法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2)行政立法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定的权限范围之内。(3)行政立法的对象具有普遍性。行政立法是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作出的规定,一经发布即对法定范围内的人和事具有普遍约束力,它针对约束对象的行为效力具有延续性。对同一类型的人和事可多次反复使用。(4)行政立法行为具有不可诉性。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立法行为不能成为诉讼或诉愿的对象。而对于涉及人身权、财产权方面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则可以提起诉讼或复议。
57.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树立强化公共财政管理的意识,大力推进以下工作:
(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在预算方式上采用绩效管理等先进方法,把绩效管理作为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要结合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加强对预算的立法监督,使财政管理的公共性得到真正体现。
(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现行税制,建立体制健全、分配科学、征管有力的公共收入管理制度。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等新税种,调整有关税种税率,强化税收征管,降低征收成本与遵从成本,打击偷税、骗税和抗税行为,规范“税式支出”,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调节作用。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促进政府收费规范化。科学运用公债工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3)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确定公共支出的合理领域和重点,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在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科技、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投入,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制度,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4)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制定合乎市场经济要求和中国实际的政府会计准则,全面推行政府会计制度,提高财政透明度。
(5)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做好旧法旧规的废止与修订和新法新规的制定工作,明确公共财政管理的原则、目标、范围、方式及补救措施等内容,规范公共财政管理行为。
(6)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运用。结合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实现公共财政管理信息化,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绩效的提高,提高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管理驾驭经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