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1年GCT考试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真题A卷文字版-在职硕士考试

2013-11-27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1511

第一部分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A卷)
(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三国时代,英雄倍出,人才济济。
  B.做学问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墨守成规。
  C.守军指挥宫被敌人三翻两次的挑衅激怒了。
  D.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下面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这种瓷器比较粗糙,赶不上江西瓷。②这篇译稿太粗糙,你重新润色一下。
  B.①墙壁粉刷以后,屋里变得亮堂多了。②问题搞清楚以后,他心里亮堂多了。
  C.①对方的请求刚说完,他就痛快地答应了。②看着大坝工程一天一个样,心里真痛快。
  D.①海峡是海洋中连接两个相邻海区的狭窄水道。②枝上排列着两列小叶,腹叶狭窄,背叶宽大。
  3.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从这次测试的情况来看,大家的计算机水平良秀不齐。
  B.爱琴海的海岸丝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C.球队虽没能出线,但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的。
  D.自古及今,《楚辞》的评注和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或许有一天我们将会知道究竟这里发生了什么,以避免这种悲惨事件不再发生。
  B.我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音乐带给我许多别的孩子永远也无法体验到的感受。
  C.凤凰电视台在美落地,该台总裁表示凤凰卫视将继续扮演中美之间友谊的桥梁。
  D.你是我最心爱的人,这些年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我却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你。
  5.下面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他走了三小时了。
  B.买房子就送家具。
  C.县里来了工作组。
  D.在邮局寄包裹。
  6.下面关于文史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陆王学派”的代表是明代陆九渊和王阳明。
  B.苏轼是著名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C.欧洲中世纪流行的骑士文学,一般以歌颂爱情为主,多从古希腊、古罗马故事取材。
  D.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是明末小品文的名篇。
  7.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写春天乘船顺风而行,在船上看云的错觉。从全诗看,“百里榆堤半日风”一句的确切意思是
  A.百里河岸都是榆树,春风吹了半天。描写河道两岸风景之美。
  B.百里河岸都是榆树,船在风中行了半天。形容船行时间之久。
  C.小船顺风而行,半天时间就已行过百里。形容船行之快。
  D.风吹了半天,小船在河中行过了百里。形容路途之长。
  8.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文公”是指
  A.韩非
  B.韩信
  C.韩世忠
  D.韩愈
  9.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塑造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非常重要。下面体现“改造国民性”思想的鲁迅作品和相应人物的一项是
  A.《边城》/翠翠
  B.《社戏》/八一公公
  C.《药》/华老栓
  D.《春蚕》/老通宝
  10.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下面情形中,不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是
  A.甲公司在网站上提供音乐下载,但仅在晚上7点至早晨7点间开通网站服务器。
  B.乙电视台直播选秀节目,观众可以通过短信投票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
  C.丙图书馆计算机内网提供正版电子图书,但只能在图书馆内的计算机上阅读。
  D.丁公司将自己公司的简介放到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上,供客户浏览。
  11.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是构建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其主要目的是
  A.精简人员
  B.区分层次
  C.细化分工
  D.加快应变
  12.孙子曰:“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下面说法中,意思与之相近的是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D.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3.根据制定机关的不同,规范性文件可以分为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由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颁布的《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属于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
  14.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其主要污染物为硫化物和烟尘,少数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据此,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不包含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总悬浮物
  D.氮氧化物
  1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性的,但这种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下面体现生物适应相对性的是
  A.狐假虎威
  B.莺歌燕舞
  C.作茧自缚
  D.螳螂捕蝉
  二、填空题
  16.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①李志华一听说火车晚点了,__急躁起来。
  ②只有在温带地区,四季的__才表现得比较明显。
  ③他的事迹很快在全国__,并被誉为“抗震救灾小英雄”。
  A.难免 界线 传颂
  B.不免 界限 传颂
  C.不免 界限 传诵
  D.难免 界线 传诵
  1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段话。
  俗话说:“文如其人”。这在大体上固然不错,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___
  A.元凶巨奸能作忧国语,热中人可作冰雪文,为人、作文未必一致。即使出于一人之手的文,也往往可判若两人。同一个作者,诗文风格未必统一,论诗论文的意见可能相左。至于一代风会,一国文明,就更复杂了。
  B.元凶巨奸能作忧国语,热中人可作冰雪文,为人、作文未必一致。至于一代风会,一国文明,就更复杂了。即使出于一人之手的文,也往往可判若两人。同一作者,诗文风格未必统一,论诗论文的意见可能相左。
  C.即使出于一人之手的文,也往往可判若两人。同一作者,诗文风格未必统一,论诗论文的意见可能相左。至于一代风会,一国文明,就更复杂了。元凶巨奸能作忧国语,热中人可作冰雪文,为人、作文未必一致。
  D.同一作者,诗文风格未必统一,论诗论文的意见可能相左。至于一代风会,一国文明,就更复杂了。元凶巨奸能作忧国语,热中人可作冰雪文,为人、作文未必一致。即使出于一人之手的文,也往往可判若两人。
  18.在下面横线处,填入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正确表述。
  “一分钟之内,她讲了这么多话。纯正的北京方言,那股特有的柔和劲儿,有股子甜味。听她讲话,简直像在嚼一串北京的冰糖葫芦。”以上文字___
  A.用了夸张和明喻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她讲话速度快,而语调轻柔婉转。
  B.用了通感和明喻的修辞手法,借冰糖葫芦的甜味来凸显她讲话的柔和。
  C.用了通感和隐喻的修辞手法,借冰糖葫芦的甜味来凸显她讲话的柔和。
  D.用了夸张和隐喻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她讲话速度快,而语调轻柔婉转。
  19.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__昨天下了一场大雨,__以为可以凉快些,__,__没有凉快下来,__更热了。
  A.因为 所以 可是 不但 反而
  B.由于 因此 结果 虽然 但是
  C.虽然 结果 可是 不但 而且
  D.尽管  所以 结果 虽然 因此
  20.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标点符号。
  列宁说过___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___我国把“人权”写入__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__,人民手里攥着这张沉甸甸的“纸”,就更有理由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21.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曾分析一首小诗的结构特点:“此等诗,虽分四句,实系一事,蝉联而下、脱口一气呵成。”下面四首诗中,___具有他所说的这一特点。
  A.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文同《涵碧亭》:“轩窗晓吹清,枕簟晴光冷。亭上逍遥人,满身摇水影。”
  C.王安石《山中》:“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春晨花上露,芳气著人衣。”
  D.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2.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作者姓名。
  《楚辞》收录战国楚人屈原和__等人辞赋作品的文学总集。明代__的《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清末__的小说《老残游记》,描写老残游历江湖过程中的活动和见闻,揭露了各种官吏的昏庸腐朽。
  A.宋玉 汤显祖 刘鹗
  B.宋玉 孔尚任 曾朴
  C.刘向 汤显祖 曾朴
  D.刘向 孔尚任 刘鹗
  23.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太阳太崇高尊严了,它只能垂顾保育隶属于大自然的万物,无暇及于人为的事物。于是在朦胧中显得
  古色古香的点缀,在日光中只觉得__;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艳异的装饰,在日光中只觉得__;在灯光下
  显得娇欲滴的美人,在日光中每见得__。
  A.荒谬可笑 陈旧破敝 脂粉狼籍
  B.陈旧破敝 脂粉狼籍 荒谬可笑
  C.陈旧破敝 荒谬可笑 脂粉狼籍
  D.脂粉狼籍 陈旧破敝 荒谬可笑
  24.《庄子•骈拇》说,有两个牧羊人,一个叫臧,一个叫縠,他们在牧羊时都不专心,臧放羊时还带着书策读书,縠则一边放羊一边赌具,结果都丢了自己入牧的羊。后人以“臧縠亡羊”故事比喻不专心于本业、或指不专心于本业而又有所失误。
  下面诗词中,__用到了这个故事。
  A.朱敦懦《临江仙》:“莫听古人闲语话,终归失马亡羊。”
  B.苏轼《次韵王郞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C.高登《多丽》:“幅巾谈笑,卒岁且优游。循环事,亡羊须在,失马何忧。”
  D.陆游《秋兴》:“惩羹吹韲岂共非,亡羊补牢理所宜。”
  25.《国语•越语上》曾写道,“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表明中国很早就有了__思想,这对现代企业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A.销售
  B.消费
  C.筹划
  D.经营
  26.《孙子兵法•谋攻》提出了预知胜利的五个根据,其中最后一个根据“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集中体现为__的思想。
  A.集权
  B.分权
  C.授权
  D.越权
  27.在立法活动中,有选择地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吸收到本国立法中的做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__。
  A.法律移植
  B.法律认同
  C.法律全球化
  D.法律现代化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后,应当由__签署公布。
  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主席团主席
  D.国务院总理
  29.电影《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在外太空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其实,这段描写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因为在__中,没有传播介质,声音是不可能传播的,所以不可能听到爆炸声。
  A.真空
  B.复空间
  C.密闭空间
  D.开放空间
  30.在低洼易涝的珠江三角洲,人们挖掘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并在其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还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从而发展出独特的“__”。
  A.绿洲农业
  B.基塘农业
  C.环保农业
  D.高效农业
  三、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人定胜天,这里的公路是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经地的名胜,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
  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岩根。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儋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感慨寄托之深,直到最近五十年前,凡读此诗者,大概要同声浩叹。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个,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当然,苏东坡写这首诗时,并没有料到在他以后,被贬逐步到这个岛上的宋代名臣,就有五个人是因为反对和议、力主抗金而获罪的,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与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道诗同声一叹!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参观兴隆农场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历史上的这个海岛,又一次起起了苏东坡那首诗。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我们的车子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万顷平畴的稻田之间的公路上,扬长而过。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画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不光是北中国,长江两岸的农民此时也是刚结束一个战役,准备着第二个。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这真是奇观。
  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断。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枝顶聚生如盖,累累似珍珠,远看去却又像一匹白练。
  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这首诗说:
  五谷皆养生,不可一日缺;谁知五谷外,又有养生物。茫茫大海南,落日孤凫没;
  岂有亿万足,垄亩生倏忽。初如凫足撑,渐见蛙眼突。又如散细珠,钗头横屈曲。
  你看,描写鸭脚粟的形状,多么生动,难怪我印像很深。但是诗人写诗不仅为了咏物,请念它下文的沉痛的句子:
  三月方告饥,催租如雷动。小熟三月收,足以供迎送。八月又告饥,百谷青在垄。
  在熟八月登,持此以不恐。琼民百万家,菜色半贫病。每到饥月来,此物司其命。
  闾阎饱半饼,上下足酒浆;岂独济其暂,亦可赡其常。
  照这首诗看来,小大两熟,老百姓都不能自己享用哪怕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经常借以维持生命的,是鸭脚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
  君有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
  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这就是说:“大熟八月登”以后,老百姓所得,尽被搜括以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
  王佐在这道诗的结尾用了下列这样“含泪微笑”式的两句: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
  31.下面对“补天遗”的‘道旁石’“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A.“补天”后被遗弃在道旁的石头
  B.“补天”时因无用而被遗弃在道旁的石头
  C.本为“补天石”,却被遗弃在道旁的石头
  D.有志“补天”,却被遗弃在道旁的石头
  32.文中划线处的话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而不显单调,连用了四个比喻而不觉重复。下面解释最恰当的是
  A.描写角度多样,有局部描写,全景描写,远景描写等。
  B.突出触觉的差异,或写其柔软,或写其圆润,或写其洁净。
  C.突出形态的差异,或似绒球,或似珍珠,或似白练。
  D.突出视觉感受的不同,花虽开一色,但其公或朴素,或华丽,或洁净。
  33.文中王佐的五古《鸭脚粟》,对于表达全文文意的作用,下面概括最恰当的是
  A.借题发挥,拓展主题
  B.画龙点晴,升华主题
  C.厚古薄今,深化主题
  D.古今对照,突出主题
  34.有人认为,本文借古颂今是“表”,借古谕今是“里”。下面不利于此论点的是
  A.全文用大量文字写古代,而写当代开发、发展之功的了数较少,几为陪衬。
  B.文中写“天涯海角”的部分,重在“颂今”与“谕今”互为表里。
  C.文章古今相照,诗史为鉴,“颂今”与“谕今”互为表里。
  D.“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这句诗含有讽喻的意味。
  3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恰当的是
  A.从海南地方志设“谪宦”“流寓”条目可知,自汉代以来海南都是放逐罪人之地。
  B.苏东坡的《儋耳山》寄托了他对“补天石道旁遗”这一封建社会常见现象的感概。
  C.从古至今,相对于中原,海南的地位都是道旁石,不受重视。
  D.天南星这种植物,本作药用,但在八月的海南,也常被当地百姓采用以食疗。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觉自信,首先是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是一种观念,一种不仅看到物质财富的建设积累,而且看到价值观念、知识系统、生活方式与精神财富的眼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不但是一个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弘扬、汲取、创造史无前例的中华文明与文明中华的过程。
  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首要的是大家保持一根文化的弦。例如,在突飞猛进的城乡建设中,在动辄拆迁腾地以促开发的大潮下,许多城乡的文化标志与文化记忆被人为地抹去了。一些百年老店,奉命迁址后一蹶不振,直至关门歇业。有些特色民居已经所余无多,代替它们的是千篇一律的、基本上无文化含量的公寓楼。在网络与电子书提供快捷方便的同时,在销量效果高于一切的趋赶中,文化的操守与成品的质量正在被马虎对待。在口口声声“传承文化”的同时,一些地方表现出来的是粗俗的急功近利,是对于文化的无知与粗暴,是浅薄的表面文章。他们只知道用文化吸引旅游,用文化鼓动招商投资,用文化包装“成绩”。如此种种,都不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更像是不自觉与盲目自吹自擂。
  自觉与自信包含着对于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的熟悉与热爱,也包含着对于传统的创造性弘扬发展,将传统引导到现代。我们的文化从来是源远流长与互补共存的;文化上不搞零和,文化上不是不要传统只要新文化,也不是糊里糊涂地忽然膜拜传统回到封建的旧文化。自觉与自信,包含着对于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自觉建设、自觉宣扬、自觉扩展。什么是先进文化,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先进,是与时俱进而不是腐朽没落的颓废,是科学昌明阔步前进而不是愚昧迷信自欺欺人,是面向世界、面向文莱。面向现代化的开放心胸而不是抱残宁缺的狭隘,是重在建设与积累的理性而不是动辄起哄破坏的砸烂。
  自觉与自信还包括这文化上的创新精神。当然,文化创新与理论、制度、科技创新等相比,范围更广泛也需要更长的周期。百年来,中国的文化惊天动地,中国人民抚今思昔,甚至会有恍若隔世之感。但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素质,仍然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的思路密切相连,与伏羲八卦与仓颉造字密切相衔接。我们_____难于、_____不应该简单地甩开孔子,
  我们仍然深切地感受到孔子的仁义教化有利于维护秩序与和谐,____又不是没有出息的照搬儒家的一套。具体地看,文化有时候比人强,文化可以超越几代几世人。文化产品可以汗牛充栋,文化活动可以此起彼伏,它们对于文化的基调的影响却可能比较微小。关键在于一种文化的内容与走向能不能够给这种文化的受众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给尚未接受这种文化的人们以有益的启发与享受:益智、益心、益德、益生。
  总体看来,文化的对象是人,文化的主体也是人,以人为本,人民以自身的利害好恶得失顺逆为标尺,人们以自身的智慧、自觉与自信为标尺,选择文化的走向,缔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也会抛弃糟粕和毒素,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
  (《王蒙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8月3日,有删改)
  36.根据文意,下面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保存传统文化
  B.发挥文化上的创新精神
  C.以人为本,把握文化的走向,实现文化的创新
  D.文化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7.下面文中的表述,反应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是
  A.用文化吸引旅游、用文化鼓动招商投资。
  B.文化的操守与成品的质量正在被马虎对待。
  C.许多城乡的文化标志与文化记忆被人为地抹去了。
  D.大家保持一根文化的弦。
  38.根据文意,下面推断正确的是
  A.当下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的热闹红火,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回归。
  B.历史文化遗址,即使不能带来商业利益,也应当注意保护。
  C.许多酒店仿古装修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高楼大厦应当取代古旧的民居。
  39.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仍然 也 当然
  B.当然 也 仍然
  C.当然 却 仍然
  D.仍然 却 当然
  40.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A.传统文化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摒弃
  B.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包装
  C.不能照搬传统的文化
  D.要有尊重文化的认真态度和正确理念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萨维尼认为,法律同语言一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这种深奥的思想至少包含着这样的观点,即法律远不仅是规章准则或司法判例的积累,它反映并展示了整个文化概貌。民族或人民的精神囊括了全部民族史,同时也是社会群体通过追溯它本身生存的进程而获得的集体经验。任何时代记录下的民族或民众的法律只不过是一种始终在变化着的文化演化过程的静态表象。萨维尼还认为,如果不在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领域中加以观察,那么,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难以理解的。
  法律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不成文习惯的阶段,随后把习惯作为规则记录下来,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一批成文法典,如《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对习惯规范进行或多或少的有系统的汇编。然而,正如通常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成文习惯法早已失去了习惯的特性,并可解释为“规则”。法降格为成文形式反映了政治势力的兴起,因而法律从基于起源于“偶然情形的个人间关系”的习惯性规范转变为“政治力量的一部分”。按照萨维尼的分析,从历史发展的这个阶段开始,法的社会学特征显得更加疑难纷纭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间的社会功能的划分变得愈加明确,阶级和亚群体的发展也更为显著。虽然在早期社会里,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法律可以使民族精神得到合理性认可,并能寻求到一种自发的表达形式,但由于两种原因,导致民族精神逐渐衰弱。第一,功能和阶级的分化使人们的共同意识难以给发的自发创立提供强有力的激情;第二,直到法律置共同意识于脑后而仅讨论规则的细节和技术性问题,法律形式本身总在不断地复杂化。
  按照萨维尼的观点,这种情形导致了两大重要制度的____:现代立法和现代法学。当法的____产生过程不再有效地行进,立法机构的设立就成为______的。立法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剔除法的演进中的疑点和不确定性;其次在于制定固定的习惯法——但不是以法典的形式表现,因为法典形式是用呆板的、确定的和综合性的原则来否定法的发展特性。然后,就像船舶拖动了铁锚,立法活动也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它们本身相应的功能,立法及其功能逐渐分离并彼此疏远。但无论如何,立法者应该是民族精神的“真正代表”,然而,与此同时,当法律进一步滑出它的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且不再是大众知识的一部分时,有关法律的知识将被“受过专门法律知识训练的特殊阶层”所垄断,他们的工作就是理解和建立法律规则。由
  此,法律以“双重”的面目存在:法律的整个轮廓依然如故地存在于人们的共同意识之中,而具体细节则成为法学家们的禁地。
  (节选自【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41.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发展 自觉 可选
  B.发展 自发 必要
  C.演变 自发 可选
  D.演变 自觉 必要
  42.下面说法中,与“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冲突的是
  A.法律反映并展示了整个文化概貌
  B.法律是一种始终在变化着的文化演化过程的静态表象
  C.法律只不过是规章准则或司法判例的累积
  D.法律是社会群体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的集体经验。
  43.下面选项中,不是导致民族精神衰落的原因是
  A.阶级的分化
  B.功能的分化
  C.法律形式的复杂化
  D.法的自发创立的激情
  44.下面关于立法重要性的表示,错误的是
  A.剔除法律演进中的疑点
  B.剔除法律演进中的不确定性
  C.制定固定的习惯法
  D.将习惯法法典化
  45.现代立法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民族精神的衰落
  B.法降格为成文法
  C.民族精神得到合理性认可
  D.习惯作为规则记录下来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玛雅人使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呗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达到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成为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理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他们发现,这个地区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从公元9世纪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的水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性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唯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原因或许更为复杂。
  46.根据文意,第一段中作者认为“不可思议”的是
  A.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繁华的城市。
  B.玛雅人的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
  C.玛雅文明达到了顶峰之后,迅速衰退。
  D.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和生态危机。
  4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玛雅地区如果不发生干旱,玛雅文明就永远不会衰落。
  B.城市规模扩大和神庙、纪念碑的建造,标志着玛雅文明的兴盛。
  C.玛雅文明从开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经历了7000多年历史。
  D.公元8世纪,既是玛雅文明到达顶峰的时期,也是玛雅文明衰落之时。
  48.根据文意,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不包括
  A.土地过度开垦
  B.人口严重膨胀
  C.水资源过度消耗
  D.神庙被遗弃
  49.下面推断,无法通过分析地址沉积物直接得到的是
  A.玛雅地区干旱频发
  B.公元810年开始的旱灾持续了9年
  C.“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
  D.加勒比海地区从公元800年开始,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干旱。
  5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面理解不准确的是
  A.有关玛雅文明衰落原因的假说很多,但不外乎“旱灾”和“水灾”两类说法。
  B.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2001年由霍德尔等人找到了支持的证据。
  C.尽管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尚无定论,但科学家并不否认人为的因素。
  D.有科学家认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