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习题精选1-审计师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条件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可以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肯定条件与否定条件
B.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预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期限可以分为:始期与终期;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
C.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其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D.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2、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行为人必须具有预见其行为性质和后果的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一项民事活动,必须以行为人具有实施该项法律行为的民事行为能力为要件
B.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实,包括: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自愿,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强迫行为人实施或不实施某一民事行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即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外在的意思表示一致
C.标的须可能和确定
D.只要不违法的行为就是合法的
3、下列关于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B.签订合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订立遗嘱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C.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D.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4、A、B、C、D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A的观点:法律的制定又称法的创立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B.B:A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C:基本上同意A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D.D:上述三种观点都不正确。从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
5、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 )。
A.事件
B.物
C.不可抗力
D.客观条件
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而不是义务的承担者
B.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C.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D.法律关系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
7、关于法或法律的定义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按照我国法学界的通说,法的定义是: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系统
B.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C.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D.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精神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参考答案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属于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参见教材P408。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不违反社会公众利益、不违法的行为就是合法的。参见教材P407。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签订合同与订立遗嘱都是民事法律行为,参见教材P406。
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立法只能由一定的国家机关或者经过授权的单位进行,因此选项B将中共中央作为立法主体错误,将立法主体仅限定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错误的,还包括享有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立法是国家职能活动,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不可能属于立法活动,因此选项C错误;尽管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会影响到立法效果,但立法效果的最终决定因素是该立法是否符合社会要求,D的观点夸大了立法技术的作用。因此选项D错误。
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教材P406。
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参见教材P404至P405。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参见教材P397;选项BC,参见教材P398。
编辑推荐:
2013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练习题汇总
2013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知识》冲刺题
2013年中级审计师考试《法律知识》模拟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