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知能检测题及答案(009)
2013-12-12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559
一、选择题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1~2题。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
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体育场举行。据此回答3~4题。
3.由于大量足球比赛在深圳体育场举行,它的建设满足了国际足联的所有标准和规范,球场二层四周均为看台,篮球运动员的入口在西侧,运动员可以待在更衣室里,每套更衣室都配备更衣处、沐浴间、洗手间,并且设施齐全。这告诉我们( )
A.发展文化就必须建设高级体育馆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
D.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4.第一次举办国际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的深圳,以一系列创新做法,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呼声,凸显了青年对人类共同使命的担当。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交融
B.文化与政治交融
C.文化影响经济
D.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5.2011年8月17日东方卫视报道,陕西宝鸡吴山开发土匪抢亲游戏,说是要发扬土匪文化,这分明是把耻辱当光荣。近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文化旅游局已经叫停这项旅游项目,并着手进行调查。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具有双重性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2011年8月15日,胡锦涛主席到深圳、广州等地考察,希望广东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同时关注科学发展。这体现了( )
A.文化力对经济力的决定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
C.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7.2011年8月17日苏州突降一场暴雨,因腿部残疾而只能靠讨饭维生的老大爷来不及避雨,只能望雨兴叹。这时一位粉衣女孩为残疾老人撑起了雨伞,雨伞明显偏向老人,而女孩浑身已经湿透。
网友“林听海安”以名为《请记住暴风雨中的那张绽放的笑脸!》的帖子报道了粉衣女孩的事迹,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震撼。这告诉我们( )
A.网络是教育人的最重要基地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D.文化就是人生价值观
8.截至2011年6月,四川省1 084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工980个,完成投资22亿元。这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重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市场。下列选项最能反映题意的是(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9.中秋团圆月,携手一家亲。2011年9月12日晚,第十届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在贵阳举行。十年来,两岸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民俗文化节、龙舟赛、经贸文化论坛、图书交易会以及两岸文化论坛等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开展。两岸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交流,是因为( )
①文化是经济的基础,对经济起决定作用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人的思维方式的功能 ④文化对政治有反作用,具有增强政治互信的功能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自正式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成为干部群众学习理论、了解政策的重要读本。学习该书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表明( )
A.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1.X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发展。2010年,该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1%,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这表明( )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有人认为,世博会是上海的一个机会。在世博园内,新的行为、新的理念(如环保意识、道德示范、秩序意识、体面意识)都在实践,来的人虽没有准备,但也将受到教化。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3.2011年8月2日,来自18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百余名青年编辑记者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教育,开展为期一周的“体验之旅”。 要求青年编辑记者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这样做体现了( )
A.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作用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的作用
C.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D.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二、非选择题
14.(2012·珠海摸底)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广东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办好一次展览、制作一个专栏、开展一次能源紧缺体验、开好一次会议、组织一次专家行、办好一件实事、做好一系列推广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宣传国家及广东省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传播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营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节能全民行动,为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起好步、开好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七个一”活动对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15.党中央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针对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1.【解析】 本题要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属于逆向选择题。A项本身错误,因为文化是在实践中创造的精神产品。B、C、D表述均正确。故选A。
【答案】 A
2.【解析】 教材《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这是教材的主题。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3.【解析】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需要设备齐全的体育场,这说明了B项正确。A项错误,有的文化不需要高级体育馆。C项错误,文化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D错误,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答案】 B
4.【解析】 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呼声,凸显了青年对人类共同使命的担当,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交融,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5.【解析】 “开发土匪抢亲游戏,说是要发扬土匪文化,这分明是把耻辱当光荣”,这说明土匪文化属于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选,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答案】 C
6.【解析】 A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B、C项不符合题意。同时关注科学发展,说明了对文化的重视,D项入选。
【答案】 D
7.【解析】 网友“林听海安”发现并报道粉衣女孩的事迹,网友看到后引起了关注和震撼,这足以说明,粉衣女孩的这一事迹,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对“林听海安”和其他众多网友的影响较大,故选B。A项错误,网络只是一种传递信息和文化的一种工具而已。C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二者不能等同。
【答案】 B
8.【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投资公共文化项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市场,强调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影响,D不选;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并非亦步亦趋,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
9.【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功能,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①说法错误;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交流能服务于两岸经济,促进政治互信,②④正确;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决定”,③错误。
【答案】 B
10.【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作用。B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观点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A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A
11.【解析】 题干强调了X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大大提升,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反作用,故选①②。③不符合题意。④错误,文化以经济为基础。
【答案】 A
12.【解析】 “来的人虽没有准备,但也将受到教化”体现了C项。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3.【解析】 题干强调百余名青年编辑记者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教育,是在发挥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4.【解析】 本题以广东开展“七个一”活动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影响等知识。回答本题,可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①开展“七个一”活动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都会产生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②参加“七个一”活动能增长人们的环保、节能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能够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15.【解析】 “发展现代农业”切入“发展经济”——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切入“人才、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切入“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1~2题。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
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体育场举行。据此回答3~4题。
3.由于大量足球比赛在深圳体育场举行,它的建设满足了国际足联的所有标准和规范,球场二层四周均为看台,篮球运动员的入口在西侧,运动员可以待在更衣室里,每套更衣室都配备更衣处、沐浴间、洗手间,并且设施齐全。这告诉我们( )
A.发展文化就必须建设高级体育馆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
D.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4.第一次举办国际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的深圳,以一系列创新做法,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呼声,凸显了青年对人类共同使命的担当。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交融
B.文化与政治交融
C.文化影响经济
D.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5.2011年8月17日东方卫视报道,陕西宝鸡吴山开发土匪抢亲游戏,说是要发扬土匪文化,这分明是把耻辱当光荣。近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文化旅游局已经叫停这项旅游项目,并着手进行调查。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具有双重性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2011年8月15日,胡锦涛主席到深圳、广州等地考察,希望广东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同时关注科学发展。这体现了( )
A.文化力对经济力的决定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
C.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7.2011年8月17日苏州突降一场暴雨,因腿部残疾而只能靠讨饭维生的老大爷来不及避雨,只能望雨兴叹。这时一位粉衣女孩为残疾老人撑起了雨伞,雨伞明显偏向老人,而女孩浑身已经湿透。
网友“林听海安”以名为《请记住暴风雨中的那张绽放的笑脸!》的帖子报道了粉衣女孩的事迹,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震撼。这告诉我们( )
A.网络是教育人的最重要基地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D.文化就是人生价值观
8.截至2011年6月,四川省1 084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工980个,完成投资22亿元。这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重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市场。下列选项最能反映题意的是(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9.中秋团圆月,携手一家亲。2011年9月12日晚,第十届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在贵阳举行。十年来,两岸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民俗文化节、龙舟赛、经贸文化论坛、图书交易会以及两岸文化论坛等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开展。两岸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交流,是因为( )
①文化是经济的基础,对经济起决定作用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人的思维方式的功能 ④文化对政治有反作用,具有增强政治互信的功能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自正式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成为干部群众学习理论、了解政策的重要读本。学习该书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表明( )
A.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1.X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发展。2010年,该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1%,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这表明( )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有人认为,世博会是上海的一个机会。在世博园内,新的行为、新的理念(如环保意识、道德示范、秩序意识、体面意识)都在实践,来的人虽没有准备,但也将受到教化。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3.2011年8月2日,来自18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百余名青年编辑记者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教育,开展为期一周的“体验之旅”。 要求青年编辑记者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这样做体现了( )
A.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作用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的作用
C.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D.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二、非选择题
14.(2012·珠海摸底)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广东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办好一次展览、制作一个专栏、开展一次能源紧缺体验、开好一次会议、组织一次专家行、办好一件实事、做好一系列推广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宣传国家及广东省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传播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营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节能全民行动,为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起好步、开好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七个一”活动对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15.党中央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 |
每万人农村人口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
||
中国 |
发达国家 |
中国 |
发达国家 |
48 |
70~80 |
1.7 |
40 |
针对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政治辅导: 2013高考时政资料:6月 7月 8月 9月 模拟题及答案 政治复习指南
热点新闻: 2013年高考报名时间 报考指南 各省市“异地高考”大探讨
答案与解析
1.【解析】 本题要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属于逆向选择题。A项本身错误,因为文化是在实践中创造的精神产品。B、C、D表述均正确。故选A。
【答案】 A
2.【解析】 教材《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这是教材的主题。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3.【解析】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需要设备齐全的体育场,这说明了B项正确。A项错误,有的文化不需要高级体育馆。C项错误,文化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D错误,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答案】 B
4.【解析】 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呼声,凸显了青年对人类共同使命的担当,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交融,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5.【解析】 “开发土匪抢亲游戏,说是要发扬土匪文化,这分明是把耻辱当光荣”,这说明土匪文化属于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选,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答案】 C
6.【解析】 A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B、C项不符合题意。同时关注科学发展,说明了对文化的重视,D项入选。
【答案】 D
7.【解析】 网友“林听海安”发现并报道粉衣女孩的事迹,网友看到后引起了关注和震撼,这足以说明,粉衣女孩的这一事迹,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对“林听海安”和其他众多网友的影响较大,故选B。A项错误,网络只是一种传递信息和文化的一种工具而已。C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二者不能等同。
【答案】 B
8.【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投资公共文化项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市场,强调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影响,D不选;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并非亦步亦趋,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
9.【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功能,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①说法错误;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交流能服务于两岸经济,促进政治互信,②④正确;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决定”,③错误。
【答案】 B
10.【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作用。B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观点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A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A
11.【解析】 题干强调了X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大大提升,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反作用,故选①②。③不符合题意。④错误,文化以经济为基础。
【答案】 A
12.【解析】 “来的人虽没有准备,但也将受到教化”体现了C项。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3.【解析】 题干强调百余名青年编辑记者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教育,是在发挥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4.【解析】 本题以广东开展“七个一”活动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影响等知识。回答本题,可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①开展“七个一”活动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都会产生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②参加“七个一”活动能增长人们的环保、节能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能够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15.【解析】 “发展现代农业”切入“发展经济”——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切入“人才、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切入“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政治辅导: 2013高考时政资料:6月 7月 8月 9月 模拟题及答案 政治复习指南
热点新闻: 2013年高考报名时间 报考指南 各省市“异地高考”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