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200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查试卷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200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查试卷
1、新中国政府开展“米棉之战”表明
A.政府用经济手段强烈干预市场投机活动 B.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惩商人投机行为
C.国家加强对国计民生资源的控制 D.国家严格控制商业经营活动
2、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 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模范事迹,出现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十年“文革”时期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抗美援朝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三反”运动的实质是共产党在执政情况下如何保持廉洁的问题
C.“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表明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
A.纯洁了干部队伍 B.使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打败了资本家的进攻 D.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下列各项不属于这次会议内容的是
A.明确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时的总任务
C.通过了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提议
D.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
8、下列活动既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又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新中国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按其完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②飞机制造厂投产 ③南京长江大桥竣工 ④宝山钢铁公司起炉生产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1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这个时期”是指:
A.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大期间
11、“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
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④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12、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①1966年政治局扩大会议 ②八届十一中全会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十一届六中全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引起了深刻的思想解放。其中“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根本错误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14、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
A.安徽、四川、广东、福建 B.四川、广东、浦东、安徽
C.广东、安徽、江苏、浙江 D.四川、浙江、福建、浦东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其根源是
A、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 B、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
C、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改革开放使农民的商品意识增强
16、建国以来,生产经营权方面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①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快。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C.分别在1952年和1956年完成土地改革和进入社会主义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首次提出
A.通邮、通航、通商和探亲旅游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构想
19、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中国外交实行“一大片”方针。对当时“一大片”外交方针最准确的解释是
A、中国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B、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中国提倡独立自主不结盟外交政策 D、中国大力发展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友好关系
2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右图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是
A.夏桀暴虐无道 B.当时还没有马作为坐骑
C.这是当时的一种体育活动 D.当时的“人”只是奴隶主的工具
22、某地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器皿表面镶嵌金银丝,
并有文字图案,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青铜器至少是在
A、夏朝之后 B、商朝之后 c、西周之后 D、春秋战国之后
23、“……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24、汉朝察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A.监察地方官吏,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B.监督地方财政,加强了对郡县的控制
C.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D.使各方面突出人才进入官僚机构,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统治能力
25、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B.统治者好大喜功 C.当时交通不便 D.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26、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材料二: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
材料三: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又搞资本主义”的主张(3分)及其依据。(1分)
(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分)
(3)有人说,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是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延续和发展,你同意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农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中心关键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 ……如果我党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并使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么,党和人民政府就将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要失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 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排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立了我们的根本政治路线……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的政策。 ——《邓小平文选》
回答:
(1)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关注的共同问题。(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其影响。(9分)
(3)结合材料三,评价1958 1978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1952—1965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项目 粮食 棉花 钢 煤 原油
1952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49万吨 44万吨
1956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00万吨 116万吨
材料二 1949—1961年我国工业和农业国民收入发展趋势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对比分析1952—1956年间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对比分析1960年前后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又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6分)
(3)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哪些经济建设教训?(2分)
29、(13分)1840年以来,中国有两次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而且都首先从广东开始,从国际形势和国内因素分析这两次开放的原因,并说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30、(13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哪些整顿经济秩序的重大举措?这些举措在当时分别起什么作用?
31、(10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时期,孕育了中华文化的许多渊源。其中人本思想(重视人、肯定人的权利、价值)就是春秋战国文化的闪亮明珠。根据所学知识,就主要思想家在治国方略、人际关系、教育、用人方面的人本主张各举一例(4分),并分析产生人本思想的历史背景。(6分)
参考答案
ACCBA,BCCBC。BDDAA,CCADA。DDCDD
26、(11分)
(1)主张:允许私营工商业合法化,采取签约、长期稳定等政策,允许和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3分)
依据:社会需要。(1分)
(2)认识:从承认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前提下长期存在,发展到认定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3)不同意。(1分)理由: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已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2分)今天的私营工商业者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发展的产物。(2分)(评分说明:若学生有不同看法,又言之有理,可适当给1—2分。)
27、(14分)
(1)关注的共同问题: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3分)
(2)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背景:三大战役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影响: 解决了革命胜利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3分) 。
②中共八大: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影响:正确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经济建设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指明了方向。(3分)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影响: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分)
(3)这2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是曲折的,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或者答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2分)
28、(14分)
(1)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增长迅速。(2分)
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灾害的影响。(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均可得分,此要点共计1分。)
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建成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或答工人阶级开展了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此要点共计2分);苏联的援助(1分)。
(2)农业发展由下降转向回升,工业发展由上升转为下降。(2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答“左”倾错误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4分)
(3)教训:发展经济,要从实际出发(或经济建设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分)
29、答案要点:(共13分)
原因:第一次:国际形势:欧美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广州等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开放;(2分)国内因素:广州在汉唐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清朝时又是惟一对外通商的口岸,商品经济较活跃。(2分)第二次:国际形势: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关系改善,国际地位提高。(1分)国内因素:十年“文革”百业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随后在广东福建等地设立经济特区。(2分)
影响:第一次:便利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广东最早出现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生产方式,如太平天国运动等一些重大的政治运动也在广东率先发动。(2分)第二次,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发挥了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作用。(2分)
30、(13分)
(1)1950年——1952年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合理调整工商业,结束了我国连续多年物价暴涨局面,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4分)
(2)1960年一1962年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七千人大会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这些措施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4分)
(3)1973年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想,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使当时出现了“文革”以来最好局面。(3分)
(4)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2分)
31、答案要点(10分)
①主张: A.治国方略:如老子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宽刑薄税。墨子主张“非攻”,韩非“以法为本”。) B.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 C.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D.用人:墨子尚贤。 评分说明:治国方略、人际关系、教育、用人等各举例1即可,4分。
②背景: A.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和生产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B.社会大变革时期,没落的奴隶主和新兴地主为维护其统治都需争取民众支持。 C.人民反抗斗争也使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D.频繁的争霸战争也突出了民众的作用。 E.小生产者反对战争,渴望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