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0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及答案(范文)-公务员

2013-12-17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207

药价虚高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药价虚高令患者负担沉重已是一个“老话题”,因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关注度一直不减,“药价中的水分还有继续挤的空间”,2009年“两会”期间已成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争夺市场,药品零售企业与医院展开了一系列“暗战”。虽然患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益处”,但终非长久之计。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建言,应尽快实行“医药分家”,并采取治本措施,根治药价虚高“顽疾”。

  “现在我院每天都有‘跑方’患者,拿着医生处方自己去药店买药。对于这种做法,出于对减轻患者经济压力考虑,医院也不追究。”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院长曹书杰说。

  “跑方”最主要的原因是医院药价偏高。目前,我国医药费构成与其他国家大不一样,药费占一半以上,而其他国家一般是20%左右。虽然医院用药都是通过招标采购来的,但药品在医院流通的成本较高。按照规定,医院可在药品进价基础上最高上调15%的价格。而为了与医院竞争,药店可以微利或者见利就走,所以同一种药在药店销售的价格,一般会比医院便宜。

  曹书杰代表认为,医院经费不足是产生“靠药养医”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医院的经费来源中,政府投入只占10%左右,其余经费都是医院自己筹措。在这90%的自筹经费中,40%以上是靠药品销售实现的。等级越低的医院,药品销售占自筹经费额度的比例越高,如果不讲经济效益,医院就存活不了。

  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也看中了医院的这一利益点,对部分医院进行“独家销售”,实现药品获利最大化。“有些品种的药,厂家专门对医院销售,而不对零售药商销售,尤其是新药,主要是为了在价格上保持一种优势。”一位医药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对此深有感触。

  2.“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不怕穷,就怕病”;“救护车一响,两条猪白养”;“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住院一次,破产一次”;“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

  再来看畸高药价对老百姓的巨大伤害,“小病硬扛,大病等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拖,大病挨,到死还不能往医院抬”;“癌症患者——一半是被病本身吓死的,一半是被天价的治疗费吓死的”。作家史××在开始接受透析后,就不止一次慨叹:“享受到这项治疗后才知道,有钱,人就还能活着;没钱,人就只有去死。”

  如果再检视因看病难、看病贵而导致的悲剧,可谓举不胜举,令人胆战心惊。比如,有的人因看不起病,被直接送往火葬厂;比如,有的人因没钱看病,惨死在医院里;有的人没钱看病,忍受不了痛楚,一死了之……

  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已组织力量抓紧制定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方案,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

  4.恐怕没有什么改革,能够像医疗改革这样牵动各方人心。和教育、住房并列,跻身三座大山之列的医疗卫生,成为群众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医务人员不满意的“老大难”问题。2008年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医改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焦点。

  医改千头万绪,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则是药价虚高。药厂为谋求高定价,百般游说,各显神通。高药价因为其中浮利甚多,就容易成为中标对象。高药价又因为利益空间大,“返点多”,容易成为医生处方中的首选,等等。可以说,虚高的药价,成为万恶之源,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而且对医德败坏,也要负相当的责任。问题是,虚高的药价,是怎么核定并批准的?从轰动全国的“齐二药”案中,可窥出药价虚高之一斑。“亮菌甲素注射液”由齐二药厂以5元出厂价卖出,经过几次转手,最后卖给消费者的价格为46. 1元。而其中获利最多的一个环节,是药品批发商5元从齐二药厂拿到货,以33. 84元的价格卖出,利润率达577%。如此暴利,有无监管?说是监管失灵,哪个相信?有关部门是否充当帮凶?对药监局的反腐,曾经一度难以为继,最后不得不以绥靖的态度来保持稳定,可以想见,问题有多严重。

  实事求是地说,医生的合法待遇并不高,与他们身负的重任和较大的劳动强度并不成比例。不过,各种灰色收入,支撑了他们的“职业自信”,这种集体性失范,板子只能打在体制上面。医生不能成为医改失败以及不合理的医药制度的替罪羊,这应该成为共识。在笔者看来,新医改,首先要反思药价何以虚高,如何避免虚高。在定价失灵方面,药监局、发改委、物价局,都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必须厘清。如何加强对这三方的监管,对偏离价值的过高定价能否问责,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突破规定加价率销售药品。某省规定,乡镇卫生院销售药品实行加价率和最高零售价双控管理。但调查的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仅执行最高零售价,突破了规定加价率。如某卫生院销售左氧氟沙星,进货价格为每瓶1. 74元,销给患者的价格为每瓶17元,大大超过当地政策规定的35%的加价率,每瓶多收了14. 65元。另一乡镇卫生院销售阿齐霉素,进货价格为每支1. 60元,卖给患者的价格为每支12元,每支多收9. 84元。

  药品市场价格较为混乱。一是农村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药品销售价格差异较大。有些县没有实行统一招标采购或集中配送,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自行通过医药公司采购药品,在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范围内自行制定销售价格,造成农村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药品价格差异较大,农民感到药品市场价格混乱。二是乡镇、村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销售价格普遍高于农村零售药店。农村零售药店进货渠道多样、进货环节较少,甚至以较低价格从厂家直接购进药品,并针对不同销售对象采取不同折扣等方式灵活制定销售价格。而农村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间环节较多,层层顺加作价后,导致销售价格普遍高于零售药店。如维C银翘片,生产厂家同样为贵州百灵制药公司,某乡镇卫生院的销售价格为每袋1. 0至1. 2元,而零售药店价格为每袋0. 5至0. 6元。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看病报销20%之后,药费仍比药店买药贵,弱化了新农合的吸引力,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卖高价药现象普遍。部分乡镇卫生院作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获取自身经济利益,普遍存在片面追求药品差价,给农民开高价药的情况。如同样是抗生素类药品,青霉素系列普通青霉素钠零售价格为每支1元,而氨苄西林钠为每支9元。如头孢系列药品,头孢唑林钠零售价格为每支1. 8元,而头孢曲松钠为每支8元。这种“不选对的,只选贵的”的行为,增加了农民就医负担,降低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同时,也导致新农合次均住院费用大幅增长,如某省2008年次均住院费用为1857. 03元,比2007年1678. 84元增长了10. 61%,客观上增加了新农合基金的支出压力,基金运行难度加大。

  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与实际执行价格之间差别较大。为鼓励廉价药物的生产、使用以及保证药品质量,促进医药工业健康发展,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部分廉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时保留了一定空间。而一些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以占有市场为目的,往往大幅降低此类药品的销售价格,导致部分廉价药品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与实际执行价格差别较大,这种现象在农村医药市场还较为普遍。如某卫生院销售的左氧氟胶囊,每盒进价为14. 2元,按照药品统一配送政策顺加30%加价率后执行的实际零售价为18. 46元,而规定最高零售价为每盒24元,比实际零售价高5. 54元。复方丹参片每瓶进价为3. 9元,顺加30%加价率后执行的实际零售价为每瓶5. 07元,而最高零售价为每瓶7. 6元,比实际零售价高2. 53元。某乡镇医院实行招标采购药品,葡萄糖注射液的中标价格仅为每瓶2. 4元,按照差别差率政策规定的35%的加价率销售价格为每瓶3. 24元,而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为7. 8元,两者相差4. 56元。

  医疗服务乱收费时有发生。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乡镇卫生院重复收费、提高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行为时有发生。如某医院在收取患者静脉输液费的同时,重复收取输液器材料费用。一些医院在节假日进行X线透视检查时,收取检查费用的同时加收急诊费。

  7.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姚厅长表示,广东将率先从医院门诊部的医药分开做起,将来医院不再靠药生存,医院可以没有自己的药房,病人开了处方,不再到医院拿药,而是到外面药店买药。

  所谓“药房托管”,实质上是药房产权和采购权的分家,是采购权、使用权、审批权的分离,虽然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家,但在目前环境下,“医药分家”医院过不了,不分家又管不好,药房托管是在“医药分家”的道路上进行的探索性的尝试。

  据了解,南京市雨花区铁心桥卫生院药房托管前后,药品收入由2004年的119万降到2005年的84.7万元,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55%左右降到42%左右,但药品的纯利润却由2004年的24万元左右增加到30多万元。患者的处方平均值也由原来的每单55元左右降到47元左右,仅药费开支一项,就减少支出20%以上。

  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主任表示,药房托管减少了流通环节,使交易成本降低,有专门的医药公司管理,医院也不再承担药品霉变等损耗所带来的损失。“药房托管”后,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下降,前来就诊的人数增加了20%,医院的总体收入明显增加。

  南京市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医院药房被医药企业托管是国内许多地区进行“医药分家”改革的一种过渡模式,有利于实现托管双方的“双赢”。托管可以认为是医药分家的过渡模式,医院会在这一过程中摸索、寻找新的盈利点,一旦医院不再对药房存在依赖,“医药分家”的时机就成熟了。对此,医疗专家表示,几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医药分家”。目前有关资料显示,药品流通领域中80%的药品都是“捆绑”在医生处方上,通过医院销售给患者,而中小医院60%以上的收入来自药品,“以药养医”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罪魁祸首。

  8.为了追求暴利,很多药厂停产廉价药品,转而生产具有同样疗效的高价药。其中不乏“四改”(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改给药途径)新药,老酒换新瓶重新粉墨登场,价格却成几何增长打着滚地往上翻,有的干脆只换个包装就上市,上演一出“超人归来”。

  所谓的“新药”一经推出,大量的广告宣传就铺天盖地接踵而来,巨额广告费用加上采购、招标环节的各种开支以及多级医药代表的层层剥扣,药品“出厂价”想不高都难。

  如今的市场经济,一切都在向经济利益看齐,本来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院也不能避免。别的方面暂且放下不说,单就药品的进货和销售就存在很大利润。按照有关规定,医院可以在购进药价上加价一定的幅度之后再卖给患者,这个加价幅度足以保证医院在销售药品方面有可观的利润。但是大多数医院并不满足于合法规定的加价空间,私下里还要收取药厂至少三成以上的所谓回扣,这就是所谓的行业潜规则。当然额度越大、药品出厂价越高,医院得到的也就会越多。有了这样的潜规则,医院当然愿意进高价药,同样疗效的药品,只选择贵的不选择对的。根据官方的调查数据,全国医院关于医药的进销差率平均为42%,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实际上,医院的进销差率何止这个数字,只会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而且不止高一点点。还有医药代表与黑心医生相互勾结,按照比例给医生提成,这也会大大提高看病买药的价格。

  还有一个怪现象:大部分医保药店的药品价格,居然比医院还高!问及此事,人家会解释说进货渠道不同如此等等。其实果真如此吗?更有甚者,在同一个柜台买同样的药,用现金和用医保卡是两个价格,报销和不报销也是两个价格,难道这也是所谓的进货渠道不同?

  曾经见到过这样的报道:一些药店的部分药品在同一时间下架,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消失的药品大都是价格比较低的,取而代之的是价格比原来成倍翻番的高价药,当然其利润要比原来的高很多。商家追求利润原本无可厚非,只是老百姓的利益被损害该去找谁呢?

  9.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出通知,调整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其中70%的品种价格下调,最大降幅达85%。如此大的降价,幅度,按说是令人高兴的事。但是,某药房做的一次“百姓缺药调查”发现,百姓想用却买不到的大多是政府降过价的药品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其中登记表上70%的药品早已不生产了。在此之前的19次药品降价中,百姓到医院里看病照样贵,在药店里买药价格照样高。

  有关专家认为,这份登记表折射了当前我国药品反常的“降价死”现象。“但降了这么多年的价,老百姓并不买账,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疑难病症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先生说,不论哪种药,只要一宣布降价,不久就会在市场上消失。

  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区的一家药店买此次降价的华法林片剂,规格为2.5mg×60,营业员告诉一盒药23.5元。记者质疑:“这药不是已经降到18元了吗?”营业员说:“国家规定的降价药是另外一个规格、别的厂家生产的,我们这种药是另一个厂的,所以没降价。”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附近的多家药店,发现在此次降价行列里的一些常用的药品很多都没有销售。在其中的一家药店,记者询问是否有此次降价的维生素B4,营业员随口就说“卖完了”。当记者拿着降价药品单询问时,许多大药房的营业员都称“没有”或者“我们这里只有不降价的”。

  在记者采访时,有许多消费者表示,这么多次的降价患者并未感受到药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实惠。赵女士拿着这次的降价单,告诉记者:“药品降价好多次了,中间环节没变,最后人家不卖降价药就是了。像现在一种药名字好几种,我们也根本不知道哪个是降价药,回头人家换个名字再卖不就行了。”

  进行此次“百姓缺药调查”的药房陈经理说:“我们药店搞的这个‘百姓缺药登记表’,发现老百姓需要的都是些‘老药品’,如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酵母片等,其中大多为政府宣布降价的药品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于是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老药柜台’,准备满足百姓吃普通药的愿望。可我们到市场采购发现,70%的‘老药’特别是降价药早已没有了货源,因为政府一宣布这些药品降价后,厂家、药店和医院都没有了利润空间,不生产、不购进,使得这些药品惨遭市场淘汰,最后我们的‘老药柜台’也无法办下去了。”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某省立医院,头孢他啶前6个月平均每月用量为4537支,自降价后的第二个月开始,用量就仅为2400支,下降了47%,可见降价与临床处方使用量之间的关联性之强。降价药品难上处方,降不降没两样,这让本是“惠民工程”的降价大战输了民心。

  看病贵,主要贵在药价长期虚高,政府对药品降价的次数已经多达20次,其降价范围之广、频率之高、力度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但医药界人士认为,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做保障,药品降价这项“民心工程”在错综复杂的医药购销“潜规则”面前难有作为。

  一位药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抗生素是我们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一种基本药物。尤其是我们生产的这种,质量、效果非常好。但降价之后,我们基本上不再走货了,库存中还有很多没有销售完的,所以估计企业这个月不再生产了。”

  随后他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原由:医院和医生赚得少了,怎么还会用我们的货。现在抗生素类的替代药物太多,仅仅降了几种抗生素的价格,医院完全可以找出理由进另外价格高的抗生素药物,因为医院和医生具有绝对的用药决定权。

  干了10多年医药代表的辛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某种抗生素1支卖50元时,“公关费”可以达到20元左右。后来降价降到27元左右,其“公关费”约10元,也算勉强可以支撑。但现在降到20元以下,“公关费”都不到5元,根本填不饱医院各个环节的胃口。所以医院也就不会进这种药了,医生自然也不会开了,降价药不死才怪呢!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从2004年到2006年上半年,虽然降价频繁,但治疗肿瘤、心脑血管、抗感染的药物的加权平均价格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近20%。有专家认为,在药品降价的背景下,加权平均价格却上涨,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某些药品价格的变化导致了市场中不同药品的使用比例发生改变,中高端产品使用比例放大。

  辛女士给记者举了另外的一个例子——“胸腺肽注射液”进口的700元一瓶,合资生产的200元一瓶,国产的五六元钱一瓶,药效基本一样。但现在国产的几乎卖不出去,因为按照“规定”,医院用国产药只有几角钱的利润,长此以往,国产的“胸腺肽注射液”将永远退出舞台。

  造成降价药和这种既便宜疗效又好的药失去市场的原因就在于目前的“医药不分”。浙江省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郭局长认为,当前实行的“医药不分”、“以药养医”补偿机制,使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发生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这种利益把药企和医生拉向了“价重于效、价高于效、价先于效”的道路,促使他们向利益倾斜。不改变这个根源,百姓仍要吃高价药。

  10.“从研究医改方案开始,卫生部就强烈要求在这次公立医院改革中必须取消药品加成,取消以药养医的机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毛群安说,卫生部已经对今年卫生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几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其中包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部也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对试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在整个方案公布之后,卫生部将选择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

  毛群安指出,卫生部强烈要求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原因之一就是要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的问题。

  “药品加成的政策曾经对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运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这项政策诱发了医疗机构,特别是个别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开大处方、开贵药的情况,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毛群安说,我国的药费占到整个医疗费用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国家药品费用占的比例一般是在20%上下。“减轻老百姓看病的经济负担,一定要在药品费用问题上下足功夫。”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此前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解决。

  对此,毛群安表示,增设药事服务费的目的是考虑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之后,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医务人员钻研医疗业务,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因为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要对其所开具的处方承担责任,要对药品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医务人员的这一劳动应给予价值的体现。”

  毛群安还指出,公立医院的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过去的经验教训表明,对于公立医院的改革不能是单一的政策,必须系统的、全方位的设计医院的经济运行政策。

  三、申论要求

  1.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对给定的资料加以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文字简明流畅。(20分)

  2.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你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以药养医”的看法,字数350字左右,要求:语言流畅,观点鲜明,言之有理。(20分)

  3.根据给定材料,请谈谈药价虚高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求:条理清楚,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20分)

  4.针对材料中提到的药价虚高问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全面深刻,观点明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逻辑清晰。(4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近几年老百姓反映的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而药价虚高便是造成看病贵的直接原因。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政府正在积极寻求措施以降低虚高药价,如调整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推行阳光挂网采购,创建平价药店,施行医药分家等。但是大规模的医药降价并没有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看病贵问题仍然是压在老百姓肩上的大山之一,轻度病扛着、中度病拖着、重度病只好等死的不和谐局面依然存在。

  2.答案提示

  “以药养医”是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医疗机构从制药企业或医药公司购进药品,直到将药品转卖给消费者(患者),医疗机构所花成本仅为采购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药品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但是医疗机构却以高出几倍、十几倍的价格卖给患者,属于不合理的暴利。

  “以药养医”体制的存在,使得医疗机构因为拥有对药品使用的选择权,而更愿意用高价药。药价越高,价格加成的绝对值就越大,医疗机构获利就越多。医疗机构采购、保管药品,并没有使药品本身的价值增加,却在药品上获得如此高的利润,与医疗机构为药品支付的成本极不相称,这与医疗机构在决定药品使用方面具有天然的垄断地位是密不可分的,也是造成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是引起看病贵的根源。

  3.答案提示

  药价虚高存在以下危害:

  (1)药品生产企业多而杂,导致重复建设严重,浪费资金、浪费有限的药品原材料;产品供大于求,导致不正当的竞争,引发多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2)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医务工作人员竞用高价药,而原本既经济、疗效又佳的许多传统药品却无人问津。这就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参考范文

  关于应对药价虚高的建议

  我国的医疗改革经历了20多个风风雨雨,如今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徘徊。对于医改这一“疑难杂症”,不能简单地说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是作为政府高度关注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药价依然虚高,“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不和谐音符依然在跃动。

  近年来,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药价虚高。但是,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了让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基本药物,国家要通过政策规定其最高零售价格,并且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予以公布。这样可以防止制药企业、医疗机构、药店漫天要价。对于高端的药品,可以交给市场实现自由竞争,由消费者自己选择。

  (2)提供财政支持。加大财政支出,为制药企业的药品研发和医疗机构的技术创新提供经费保障。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研发、创新,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盈利,他们会把这一支出成本转移到药品价格上面,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政府如果能够为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就会保证药品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流通到消费者手中。

  (3)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消“以药养医”体制,施行“医药分家”。当前,医院运行机制最大的弊端是依靠医院创收,实行收入归己,自行支配。这种“以药养医”机制导致医院追求经济收入,公益性淡化,是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如果“医药分家”,医疗机构只负责给病人诊断、开处方,而病人可以自主选择药店购药,就可以使药价脱离医院控制,回归合适价位。

  (4)严查生产和流通环节。虽然国家大规模地限制了多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但是每次“降价令”一发出,降价药品就会顷刻间“卖光”,人间蒸发了。制药企业通过“四改”(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改给药途径),降价药品就会老酒换新瓶重新粉墨登场,价格却成几何增长打着滚地往上翻,有的干脆只换个包装就上市。如果对“包装”环节严格把关,就会保障降价药品的正常生产和销售,老百姓也不会为了仅仅换个包装的药品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5)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和政府集中采购配送,规范出厂价格,严格监督临床使用,这是解决医药购销秩序混乱、药价虚高的治本之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病有所医”的和谐社会。“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要认真领会其精神,更要认真贯彻执行,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