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及答案:归纳概括题(1)-公务员
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总结概括能够全面反映考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几乎成为历年国家、各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因此,提供了一系列归纳概括试题供广大考生进行实战演练。考生在演练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自己的分析、归纳、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会从众多事物中寻找主要事物,从一组材料中寻找关键句子,从众多材料中寻找中心段落,从表面现象中发掘本质问题。
本篇为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及参考答案:归纳概括题(1)
一、材料
1.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2.据2007年度薪酬报告显示,房地产、高科技、金融、消费品、医药、制造、传媒、物流、汽车、酒店等行业从业者,成为去年最赚钱的上班族。其中金融业工作者收入比各行业收入平均要高出近四成。
在全国各地中,2007年人均收入最高的5省市是:上海(12278元)、北京(11242元)、浙江(11235元)、广东(9238元)、江苏(8577元),平均为10518元,是人均收入最低的5省(区、市)的2倍还多。
3.2008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07年,尽管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仍快于农民,即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升获得的好处不明显,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达到3.32∶1。公报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相比2006年以来罕见上升。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比2006年上升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比2006年上升0.5%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此前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创造,其目的是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发展阶段。一般情况是: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因此我国目前处于小康向富裕过渡的阶段,但是恩格尔系数上升,是否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呢?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产品价格处处长李永强表示,从长期来看,恩格尔系数是呈现下降趋势的,但是某些年份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导致居民支出增多的话,个别年份的确会出现这种恩格尔系数上升的反常现象。他指出,如果居民收入增长低于一些农产品价格涨幅,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居民消费量稳定,但是费用会增加,这个情况反映得比较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升26.7%,鲜蛋价格上涨了22.9%。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均涨幅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公报显示,2007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此前在2004年也出现过恩格尔系数上升的罕见情况。当年导致如此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产品价格上升过快,其中粮食价格上升36.4%,农产品价格上升13.1%。不同的是,2004年由于粮食价格上升过快,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差距减少,这一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2∶1,首次出现下降情况。但2007年,尽管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仍快于农民,即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升获得的好处不明显,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4.有媒体报道,杭州中心市区空房率比较高,达到30%以上,有些小区更是达到惊人的70%。在浙江大学旁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里,保安告诉记者,他们的小区普通居民根本买不起。绝大部分是外地有钱人买的;有的是周围工业开发区内的企业老板,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台商;还有温州、义乌、台州等周围地区的老板,这些人平时都不住这,只是偶尔来,所以亮灯率不高。
5.杭州某房地产公司老总说:“开窗看得见西湖的,即使是远眺,也要1万元每平方米起价,一般是2~3万元每平方米。市中心的房子至少也要1万元每平方米,而且现在几乎没有现房。”
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杭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1年,杭州市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10896元,2003年杭州市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也仅为12898元。在杭州,更多人买不起房了,西湖边、市中心已成为富人圈,世代居住于此的平民面对高昂的生活费用,被迫迁离。顺从市场的公共资源,在各地的富人大量挤入杭州市区时,成了平民所不能承受之重。
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项数据称,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45,已超过0.4的警戒线;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所占收入或消费份额则高达5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更指出,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自2003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到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今后五年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
7.社会的发展就像一场汽车拉力赛,而中国就是其中的一辆赛车。我们需要不断加快速度向前跑,但必须要在保证车子平安无事的前提下继续跑完剩下的路。改革开放后的不断高速发展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味强调速度的提高,那么只会是车毁人亡!
8.据世界银行报告,阿根廷在本世纪初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贫困人口迅速增加,基尼系数从0.43上升到0.55。基尼系数变化虽小,在现实生活中却能强烈地感受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阿根廷近年来绑架和抢劫案大量增加。阿根廷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农业国之一,其人文发展水平一度接近发达国家。
9.2005年12月11日,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反世贸团体成员在香港举行了针对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的示威游行。分析人士指出,大多数反对者并不是否定自由贸易,而是反对不公平、不透明的国际贸易规则,以及由此给本国产业和个人生计带来的损害。
10.出席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的中国农业部长牛盾指出,美国每年给2.5万户棉农大约30亿美元补贴,这些补贴阻止了他们的产品受到竞争,导致美国棉花以低廉的价格大量进入中国,对中国的4600万户棉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非政府组织乐施会的报告更是直指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定对其棉农实行补贴,导致中国72万棉农失业。
巴西总统卢拉也曾观点鲜明地说:我们怎能同意发达国家的母牛每天可以享受2美元的补贴?要知道现在是过半数人每天的基本生活水平都还不到2美元。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来说,不公平的农业补贴导致他们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世贸组织总干事拉来说,世界银行副行长丹尼·莱普泽格也表示,农业补贴使发展中国家遭受损失,因为它们得不到通过向世界市场销售商品换取更多收入的机会。没有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是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
11.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免征农业税。据统计,免征农业税、取消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可减轻农民负担500亿美元左右,2005年已有约8亿农民受益。
2005年12月2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整整2600年的“皇粮国税”正式走入历史。
12.从1978年到2003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3.04%上升到1988年的3.27%,从1988年到1998年,上升为4.7%,特别是1998年到2003年5年,上升为5.62%。
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不到17万家,医疗病床204.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45.4万人,2004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达到29.6万个,医疗床位325.1万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535.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9.0万人,其他技术人员20.9万人,管理人员31.6万人,工勤人员43.9万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4张、卫生技术人员3.5人、医生1.69人,护士(师)1人。
几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解决了建国以来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多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地方病得到控制,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目前的71.4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13.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医学部外籍院士巴德年在题为《中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挑战》的报告中警告说,中国的医疗费用在同等发展中国家中,所占的GDP的比例相当高,但是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在世界上几乎是倒数。
在卫生医疗总费用的构成中,个人支出占了六成,目前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不堪医疗费重负,这些费用已成为生活的后顾之忧。据卫生部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目前50%以上的城市人口、近90%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乡低收入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41%,应就诊而未就诊采取自我医疗的比例城市占47%,农村贫困地区未就诊、未住院比例高达70%~90%。
据卫生部调查统计,医疗卫生资源有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又集中在医院,用于农村卫生经费的比例,从1991年的20%降至2000年的10%,其中专项的农村卫生费只有1.3%,农民人均卫生事业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的1/3,农村中还有10%的村没有医疗点,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仅为9.5%。在2004年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负责人说,近几年卫生支出上有70%的医疗费用于只占总人口30%的城镇人口,在农村约有40%~60%的人因病而死亡的比例高达60%~80%。
14.据世界卫生组织预算,通过预防保健手段,挽回一个“生命年”就可获得年收入500多美元,挽回一百万人的“生命年”,就是五亿美元。卫生部预算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因病、损伤和早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8.2%。因病和损伤所消耗的医疗费相当于GDP的6.4%,两者合计占14.6%。
15.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是科技、经济、社会保障的铁三角,通过良好的社会保障公民的收入减去吃饭、住房、教育、医疗后有盈余,公民的财富盈余拉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拉动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又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就业,就业扩大又增加了公民财富盈余,社会财富又再次拉动经济发展。因此,发达国家更重视公平,更重视公平就业的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障。前十几年,我国由于医疗、教育、住房等支出猛增,中低收入阶层数量迅速减少导致经济疲软、尽管政府在政策上给投资以极大的优惠仍然不能扭转就业率低与公民盈余下降的势头。发达国家的GDP数据提高,并且主要是由消费构成的,反观我们国家GDP主要是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支撑的。而政府投资虽然在熨平经济的波动上很有效,但无法长久拉动经济。
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由每一个公民手中的盈余组成的社会财富盈余所决定的,如果各政府坚定不移地把公平放在首位,只要再有三到五年时间中国公民手中的社会财富盈余将会充分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后政府收入增加会高,企业主产品热销会高,工人农民收入增加会高,这是一种多赢,只有多赢才是真正的赢。
中国有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人心就不稳,人心不稳则易乱。必须明白在实现温饱之后,社会的不公比不富更能破坏人们的幸福感。
16.全国85%的人口地区已基本实现“普九”,我国的文盲率已从22.23%下降到8.7%以下。“两基”的实现,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现在,全国受教育人口近3亿,在校正规学习的人口达2.3亿,堪称世界之最。到2001年,全国科技人员中仅科学家、工程师就有207.1万人,专门的科技机构近3万人,职工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053.3万人。
17.一项对全国37所不同层次高校的调查显示,城乡之间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整体差距为5.8倍,在全国重点院校中则达到8.8倍,即使是在地方高校中也有3.4倍,均超过了城乡居民经济收入2.8倍的名义差距。
北京大学的一份报告披露,我国省与省之间的平均教育经费差别是7.8倍;《中国教育报》,2004年对174个城市和县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50%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运行经费难以保证”,超过40%的小学仍然在使用危房。
18.按照有关“规定”,中小学生应该在户口所在区域就近上学,如果跨区上学,就必须交择校费。事实上,有的区可能名牌中小学云集,而有的区可能连一所重点中学都没有。如此一来,一些跨区域到名校上学的中学生就必须交高额的择校费,这就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享用机会的不公平。在浙江,名牌中小学择校费都要几万元以上,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只能倾尽所有,甚至借钱让孩子到名校上学,心里充满怨气,2003年浙江省查出学校违规收费金额1569.9万元,乱收费案件190件;150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9人被撤消校长职务,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上半年价格举报6大热点,教育乱收费投诉高居价格投诉榜首。此间也有媒体披露说,“官方统计”,或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中国十年来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
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在欧美一些国家看来,教育不公平是一种国家危机。
19.2004年中国按照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1487美元,排世界各国的107位,2005年预算内财政收入为人均2310元,而美国2004年财政收入为人均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2004年中国城市化水平41.67%,有75705万人在农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到,我国农业人口比重之多排在缅甸和越南之后,为世界前几位;2004年中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为4.5亩,日韩等国在13亩以上,俄美英法加澳等国为55~1600亩。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能脱离中国目前和将来一个阶段中人口多、土地少、农民多,人均GDP水平还很低这样一个国情和国力。在目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快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离不开效率二字。讲公平就会不可避免地牺牲效率,最终导致的结果将会是大家都贫穷。
经济开放以前,我们长期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分配中平均主义普遍存在。“大锅饭”现象随处可见。割裂了收入与贡献的联系,使经营生产无动力,使劳动群众无积极性,这必然限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后,逐渐讲求效率,拉开收入差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农村到城市,经济活跃起来,成效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理念和运行规则深入人心,由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的高收入和由此扩大的收入差距,已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认同和接受,随着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的水平,只要国民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平等程度会自动缓和。
20.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阶段,是社会经济激烈变动时期。“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伟大的普世价值,当和平成为世界的普遍现实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和平”上睡大觉。
二、问题
第一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第二题: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超过500字。
三、参考答案
第一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占有量非常低,资源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平等。不公平主要表现在:
(1)收入不公平,行业间、东西部城市间、城乡居民间收入分配不均;
(2)贫富差距巨大;
(3)医疗保障落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4)国际上不公平的农业补贴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还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我国政府开始从政策上不断进行调整,建设和谐社会。
第二题:材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经济发展的效率要以公平为基础,当前的贫富差距都是因为发展经济过程中都只注重了效率,而“兼顾公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前需要以效率优先,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自然能解决公平的问题。其实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之间也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效率决定公平,效率为公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效率也就没有公平。可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产物和表现,公平会随着效率的提高,不断演变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公平反作用于效率。具体表现为:一是公平分配促进效率提高。二是分配不公阻碍效率提高。就微观经济领域而言,个人对分配公平与否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其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影响其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就宏观经济而言,收入分配公平与否会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的配置。
如果一个国家出现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相反,推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人为抹煞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上的差异,使收入差距过小,就会挫伤人们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从而减少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生产效率。可见,只有当收入分配较为合理时,才容易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