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09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一)-公务员

2013-12-17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202

高校就业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12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国陆续展开。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完成了从“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的转换,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困扰着大学生就业,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表示,“凡进必考”政策凸显求职路径性矛盾,而经济发达地区出台户口限制政策,使一些学校原有的高端就业市场严重萎缩。他说,毕业生“走出去”的意识淡薄,在家“看等靠”的情况仍较普遍。他建议,高校应对外进行全面的市场开拓,通过各种方式做到一部分市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内确立“发展式、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咨询体系,在个性化能力提升、个性化资源分享、个性化生涯规划、个性化就业援助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另外,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应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组织大规模的市场实地走访;建设网上无形市场,使就业市场中的信息充分、及时、对等,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2.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其中专门提到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我们相信,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学生就业这件大事,一定能够在今后得到更好的解决。全国两会上,围绕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话题,委员展开了讨论。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压力。根据教育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是413万,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再加上2007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了82万,所以2008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
  “有人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高校扩招惹的祸,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许×委员说,我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
  政协委员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王××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受到了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他们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也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2007年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
  “这样一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王委员说。
  王委员建议,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措施,建立起允许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就业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建功立业。如近年来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政策措施,就大大拓宽了毕业生就业的空间。
  此外,政府要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和创造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杠杆”,使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蓄水池”。
  王委员认为,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国家一定要下大力气往农村派大学生。
  “现在,本科生找工作难。相对的,中专、技校的学生反而容易找到工作,于是就出现了部分本科毕业生去中专‘再深造’的现象。难道我们的高等教育还不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吗?当然不是,是这些本科生缺乏动手操作和实践训练,使他们在找工作的大军中相对处于弱势。”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与材料研究所所长刘××委员说。
  他说,出现这种现象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关。高校只是负责传授知识,而没有办法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学生们没有机会了解实践,所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企业的欢迎。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建议,国家应通过立法,使企业承担起高等院校学生生产实践的培训。
  他还建议,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配备高素质的实践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
  3.“一晃三年,我快毕业了,我起初想找工作就找工作,有什么难的?至少我也是个硕士,至少我学的专业还不错,至少我是被保送读研的,至少我在学生会混过,至少我年年拿奖学金……但上个月跑完国展中心的招聘会后,我就像一个被人捅了一刀的气球一样,别说信心,连气都没了。”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研究生小于告诉记者。三年前本科毕业时,她可以去广州一家很不错的媒体,但是放弃了,接受了学校的保送名额,她想读完研究生应该就业机会更多吧,但如今自己投出去的30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她开始着急了。
  小于一边在抱怨一边在后悔,这年头找男友都比找工作容易,早知道三年前就不读研了。“我已经做好两手准备了,第一选择是考公务员,刚考完国家公务员考试,正等着成绩出来,不过希望不大,就当是练笔的,我的目标是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职位多,机会大;如果没考取,我会在南京或苏南地区找工作,比如民办院校、外企。”
  “我的专业是城市规划,但是至今连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没有规划好。”小姜是南京某知名大学2006届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半年一直在找工作,在**的坚持下,她到劳动部门办理了失业登记,领取了一本《就业登记证》。小姜告诉记者,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对专业了解不透彻,看很多人报,就认为是个好专业,肯定有前途。但快毕业时,发现进事业单位是要考的,很难进。班上有30个同学,最后一半人选择了不和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有不少人选择了考研。而她考研差几分落榜,公务员也没能考上。“就这样,我被一下子推上了社会。我跑了很多人才招聘会。但是交了十多份简历后,没有等到任何回音。”小姜说,最近自己在一家民营单位见习,不拿钱的那种,虽然心里很难过,但是没办法啊,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只招有工作经验或有技术的求职者,根本不给应届毕业生机会,而为数不多的招聘应届生的企业设定门槛特别高,应聘的人又多。
  据悉,南京2006年9月份首次对应届毕业生实施失业登记,到11月底,已有831名应届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登记证》,期望获得政府提供的帮扶政策走上工作岗位。

  4.为促进2007届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江苏省2007年推出一系列新政策。
  江苏省教育厅王厅长表示,对到苏北及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按有关规定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生活补贴或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和利息。对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考研时还享受加10分的政策。考公务员时,有基层相关工作经验的也优先考虑: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招录公务员时要优先录用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并从2007年起,每次拿出20%左右的职位,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从2007年起,乡镇(街道)机关招录公务员时,每年拿出三分之二左右的职位,招录参加基层就业项目及经江苏省组织、人事部门选派到农村基层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5.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的小梁叙述了她毕业半年多的求职经历:首次拒绝她的是一家科研院所,当时她从报纸上看到了招聘启事,自己的学历、专业、年龄等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结果打电话一询问,对方说做实验经常要上夜班,不招女性;第二次找到一所私立学校,一进门对方就说只要男老师,因为“女生太麻烦了”;接下来的几个单位都对女性做了种种限制。一次次碰壁后,小梁说,她准备和父母商量先考研!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夏教授说:“我带的研究生中,很多是像小梁这种情况,还有些硕士也是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继续读博。”考了研就好找工作了吗?今年刚满32岁的王女士四年前为了深造,辞去了一份待遇相当优厚的工作,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却发现找工作又成了难题。到任何一家单位,招聘人员都会转着弯地询问:结婚了吗?两年内有无生育打算?虽然她信誓旦旦地保证以工作为重,但最后还是被“客气”地拒之门外。调查中记者发现,在服务行业,女性的机会还能与男性均等;在专业技术领域,女性的就业压力最大。
  6.当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拿着个人简历奔走于大小招聘会时,也有一些女大学生悄悄地走进了婚介所,希望通过婚介所找到一位“成功人士”定下终身。在合肥举办的一场白领征婚交友会上,一名合肥工业大学大四女生在母亲的陪同下,到现场“物色”男友,该女生有些羞涩,其母倒是落落大方。母亲告诉记者,她就这么一个独生女儿,现在就业压力大,女儿毕业后要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所以想给她提前找个理想的男友,男方最好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样女儿以后生活轻松,做父母的也安心。
  在女大学生登记的材料里,大多有这样的字眼:“本科以上,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有房子,事业有成”的“成功男士”,年龄一般要求对方长自己3岁以上。
  记者采访发现,以前只在社会上流传的“嫁个好老公,少奋斗20年”“嫁个有钱人”等口号,现在已成为一些女大学生的共识。一些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让部分女大学生变得更为“现实”。大学校园里甚至流行着“男靠家,女靠嫁”的说法。一些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甚至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戏称为“曲线就业”。
  7.武汉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程只要看到招聘企业有招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名额就投简历,“网撒得大,机会才多嘛!”一些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清楚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小朱是该校营销系的毕业生,别人跑招聘会,网上投简历,忙得不亦乐乎,他却迟迟不肯出手。因为他的座右铭是“非外企不进,非沿海不去,非高薪不拿”。
  美的、TCL等公司日前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招聘会,吸引了不少毕业生。一些毕业生在简历上大做文章,把自己包装成“顶级高材生”,一位学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小吴是某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他的简历中社会实践一栏让人觉得很有“分量”:4年大学从未间断过校外兼职工作,先后在快餐店、广告公司做业务员,此外,长期从事家教工作。大学4年自食其力,是人格和经济走向独立的四年。但据同学介绍,他仅大一做过家教,剩余时间除了泡网吧就是打球。密
  8.为拓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打造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平台,贵州省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根据有关规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职业技术资格培训,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劳动事务代理等服务,并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动保障维权工作。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培训所需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再就业资金开支。
  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由市级或县级政府指定的机构为他们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对于高校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或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经纪人等中介服务工作,鼓励他们到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就业或创业。
  9.上海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徐×自称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强迫症”患者,自从投出第一份简历起,他就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漏接招聘单位的面试电话成为他最担心的事情。每次参加招聘会回来,徐×就习惯性地竖起耳朵捕捉任何类型的电话铃声,“如果没有接到面试电话,损失就大了,毕竟招聘单位不少你一个,还有那么多学生削尖了脑袋,争一个面试机会啊”。因此,即使在洗澡时,徐×都会把手机放到能听见铃声的地方。
  邮箱也是一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地方,徐×和他的同学们每天查看邮箱,少则两次,多则七八回,每次看到新邮件,心跳就开始加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张老师告诉记者,自2004年起,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咨询量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以往的5%陡然上升到20%。他认为,在未来两年内,这个量还会继续增加到30%左右。
  这两年,就业的专业限制越来越低,不少大学毕业生感觉到,任何就业信息都可能与自己相关,于是无从选择的受挫感油然而生。张老师对此分析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明确是造成这种心理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
  10.山东省某高校研究生孟×告诉记者,他是学化学的,当时因为专业不是很好,不少同学都没有顺利地找到工作,光他认识的没找到工作的至少有20%。但最后校方公布的就业率却高达91%,“真让我大跌眼镜”。
  “就业率怎么统计是很有学问的。”山东省某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能计算出这么高的就业率,是因为目前就业率的计算公式比较宽泛,其公式是: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而学校在统计时,既包括签订正式就业协议和应聘协议的,也包括出国留学的,这样一来,比例自然就高了。山东省某艺术类院校的宣传部长则告诉记者,由于学艺术的学生不少选择了单干,为此学校颇为头疼:如果只统计实际就业人数,这样的就业率不但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排名,来年的招生也成了问题。
  据了解,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在统计数字上动脑筋,甚至公然暗示学生: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拿来一张拟接收意向书即算做就业。据了解,有的高校为了保证高就业率,就推荐同学和一些定点的单位签约,一签就是上百,等统计数据上报以后再统一辞掉,其间也不上班也不发什么工资,完全就是挂个空名。
  采访中,教育界人士指出,现有的就业率统计排行对高校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更不能作为评判高校开设专业的“硬杠杠”。就高校而言,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于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就业率才会自然而然地逐步提高。
  11.当记者赶到位于湖南宁乡县城的湖南拖普信息教育学院时,跳楼学生吴××的尸体已被运走,现场虽然经水多次冲洗,可血迹依然清晰可见。通过吴的同学,记者了解到,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明年就要毕业了,除了编程这一门功课比较突出外,其他功课成绩一般,平时活泼开朗,可最近三四天,吴到长沙参加了一次人才交流会后人就变了,沉默寡言,表情忧郁,时不时说现在工作难找,自己又没学什么东西,对不起父母亲。昨天吃过晚饭后,他说睡不着,找到校医要安眠药,但没有拿到,想不到就出事了。
  12.学中文专业的小谢在名片上印上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但最突出的是他的头衔: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校园集邮协会会长。小谢说,过去有学生在简历上打主意,动辄几十页的彩色打印纸,或者录好的光盘,但招聘者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看。而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各种优势印在小小的名片上,既打眼又有新意。
  大学生究竟为什么热衷于名片应聘呢?一位学生解释说,和用人单位打交道时,递上一张名片会显得成熟老练,避免让用人单位感觉“学生气”。另外,不少用人单位过于看重经验,也迫使学生们用一个个的头衔突出实践优势。除了校内的职务,不少学生还把实习单位和职位印到名片上。
  职业规划师王先生分析说,这说明了大学生从过去的盲目追求大而全过渡到突出重点,但过分注重头衔和包装会发展成为一个新问题,名片的含金量和实际效果还有待考察。
  13.大学生“零薪就业”表明许多大学生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面对现实、降低自身的期望值,从这方面来讲也许是一个好现象。但是,“零薪就业”并不是一个理性行动,实为下策。无论是家庭富裕者还是家庭贫寒者,每个家庭为十数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付出的人才“生产成本”都是巨大的。可能对于家庭富裕者,半年或者一年没有工资算不上什么,可对于那些期望孩子毕业后能补贴家用偿还读书债务的家庭来说,半年或者一年的工资并不是个小数目。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它更看重的还是个人的能力。“零薪就业”一方面加剧了人才市场竞争的紧张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使求职者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想要通过“零薪就业”来增加竞争筹码的大学生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了。
  14.现在的就业市场实在混乱,对大学生就业缺乏统一的保护规范,前些日子就有600元底薪聘请大学生的,我们还经常看到出一些诡异的招聘题来考验大学生的,甚至还出现了招聘单位问对方有没有对象的新闻,这些招工方式简直是歧视。如果大学生就业市场规范了,他们能够平等地竞争,那么他们就会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就不会走向极端,大学生自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混乱有很大关系。

  三、申论要求
  1.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15分)
  2.根据给定材料,试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要求:分条叙述。字数300字左右。(25分)
  3.用250字左右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要求方案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分)
  4.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论述深刻。(40分)
  材料简析与参考答案
  一、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1:大学生就业出现“拐点”,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材料2:政协委员们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展开讨论。
  材料3:近几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材料4:江苏省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下基层。
  材料5:女性的就业机会与男性不均等,就业压力大。
  材料6:社会上一些女大学生把婚姻视为就业的捷径,并戏称为“曲线就业”。
  材料7:大学生不能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甚至还给简历造假。
  材料8:贵州省出台措施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
  材料9:大学生对自己定位不明确造成“信息强迫症”等心理问题。
  材料10: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声誉给就业率掺水分,有关人士认为就业率并不能科学反映一个学校的实际办学水平。
  材料11:就业压力大,造成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选择轻生之路。
  材料12:大学生在就业中开始注重包装。
  材料13:要慎重对待“零薪就业”。
  材料14:就业市场混乱。
  二、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严峻,并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性别歧视、就业率掺假、学生迫于压力自杀等事件屡屡出现。因此,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与建设和谐社会全局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2.答案提示
  (1)高校的因素。高校课程设计与专业设计远远落后于市场所需知识,并且,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另外,高校就业指导停留在浅层次,不能满足就业的要求。
  (2)用人单位的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看重毕业生的经验,这样使得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被拒之门外,这无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毕业生的因素。
  ①高校学生花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在减少,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巨额的学费压得贫困生喘不过气来,贫困生只好通过各种方式来赚钱,花在勤工俭学上的时间在增多。
  ②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因素之一。大学生对就业单位期望值过高,都想到大城市就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3.答案提示
  (1)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政策的落实,目前我国仍然有部分城市还在限制非当地生源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因此,必须进一步打破限制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解决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的户口、工资等问题。
  (2)进一步打通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渠道,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并且制定相应的用人制度,使学生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
  (4)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
  (5)改革现行的就业率统计方法,加强对就业率统计的监督力度。
  (6)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与时俱进地修改或改变现在的高教评估标准,力求使考核更加立体化、科学化、人性化。
  4.答案提示
打造完善的就业长效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大学生就业的辉煌时代已然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那种“只管进,不问出”的教学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就业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出现企业招人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局面。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宗旨,很难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在社会上甚至会出现中专生比大学生好就业的怪现象。加之扩招使大量的毕业生流向市场,使市场供求失衡,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追求高薪和零薪酬的两极分化引起市场的恶性循环。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只有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打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非常必要。
  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不仅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利于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还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此政府应该加速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招商引资,吸引大学生,以缓解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就业压力。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唱响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边远地区就业的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为毕业生到基层、边远地区就业提供优惠政策,如党政领导干部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或者对到边远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补助等,在政策上体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
  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对历届毕业生及毕业生所在的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确保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加强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真正把专业办在企业的需求点上,企业把学校作为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把企业作为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及社会服务基地;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举,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在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进一步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根据用人单位需要随时调整课程设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努力为社会培养真正用得上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做好就业信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对于提高就业效率、降低就业成本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失去了信息平台的支撑,就业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高校应继续丰富、完善和强化就业网站的各项功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并且多提供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同时也应该规范人才市场。
  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毕业生在就业时应准确定位,“广泛撒网”或只盯准一个工作不放都不利于就业。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能力、兴趣的测评,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到边远地区或基层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关系,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努力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相关推荐:

  2009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汇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