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八(招聘欺诈问题)-公务员

2013-12-17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278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
  2.参考时限∶阅读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资料
  1.某日记者在一些城市职业介绍中心举办的用工招聘会现场发现:美体设计师、成功学推在某些信息公司的招聘台前,很多毕业生前来咨询。某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刘玉平在“成功学推广讲师用人信息表”上填写了自己的求职意向。他说,自己学的计算机专业竞争比较激烈,现在很想挑战一下这个新工种,也许能有所作为。该信息公司人事经理梁俊利向记者介绍业内人士提醒:一些企业打出了热门行业、新鲜岗位的旗号,向求职者展示了行业大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前来竞争。但当你进去后却发现,很可能对方是有条件的:比如进来后先要参加“培训”。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三四千元的培训费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个别企业还会假借“培训不合格”等条件辞掉你,所以毕业生求职时一定要谨防掉人
  2.周阳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她向记者讲述了求职过程中受骗的经历。
  在一次招聘会上,周阳当场被通知到一家科技公司面试。随后,招聘人员把周阳领进一个
  “过了五分钟‘经理’还是没过来,那个人说要再次打电话给‘经理’,还说手机没电了要借我的手机一用,我没多想直接给了他,他又说室内打手机听不清楚要出去打,结果一去不复返。”周阳说。和周阳一样,说起在招聘会上被骗的经历,西南财经大学的韩丽至今还耿耿于怀。
  2008年上半年,在招聘会上投完简历并且过五关斩六将之后,韩丽终于顺利通过了一家公司的面试,并参观了公司,觉得很正规。很快公司通知韩丽去参加培训,并要缴纳5 OO元的培训费。韩丽觉得机会难得,交了钱并参加了培训。培训后公司又组织进行体检,体检费300元,但最后这家公司以韩丽视力太低为由拒绝录用。
  “后来,一个有着类似经历的同学告诉我,每次招聘会这家公司都会招人,但从没听说有人和这家公司签约,根本是在骗我们这些求职者的培训费和体检费!”韩丽气愤地说。大学生在人才招聘市场求职遭遇的骗局还不止于此。一位大学生向记者反映,招聘会上有些公司声称要“考验”求职者的水平,要求求职者为他们翻译文件或者设计策划,等到求职者辛辛苫苦地将任务完成,他们却说已经招到合适的人,把求职者当作免费劳动力来利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受骗呢?
  据四川省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些公司在管理上把关不严,导致少数员工打着公司旗号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由于他们有营业执照,所以在人才招聘市场行骗非常容易得手。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多数人才市场对招聘单位的监管也存在一些漏洞。按规定,如果一家单位进人人才市场招聘,需要出具营业执照、招聘人员身份证、单位介绍信等等,但大多数人才市场都无法对营业执照的真伪作出有效的鉴定。
  3.在专项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执法检查活动中,执法人员频频遭遇“人走楼空”的尴尬。执法人员发现,非法职业中介和非法招工的诈骗行为又有新变化:一家公司被查处后,赶紧给另外几家通风报信,使得执法人员一再扑空。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前往环市中路恒×大厦11楼1113房恒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执法时发现,该职业中介虽然工商执照等各种证件齐全,但干的分明是违法勾当:文件夹里夹着的全是报纸,摆在一边的电脑原来只是个空壳,收据上盖的是其他公司的印章……看到执法人员进场,非法中介的“老运动员”们并不慌张,纷纷以“昨日刚进公司”和“只是清洁工人”为名对业务一问三不知。记者在桌面上看到了六七叠、几百份求职者资料和两张4月27日开出的收费单据,均是以“广东恒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名,分别收取了“服装管理费”36o元和200元。执法人员要求其出示委托招工书,其中的负责人回答不知道。据执法人员介绍,非法职业中介已经出现了“联盟”行动。为了逃避打击,非法职介的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一是几家公司互相勾结,联合诈骗,当你到甲公司应聘被骗了钱后,该“公司”给你开一张介绍信,让你到乙公司上班,乙公司如果骗不到你的钱,又会说你不符合要求,要你再回甲公司。这时,甲公司又将你介绍到丙公司,又以别的名目再骗你一次钱,一旦被识破诈骗伎俩要求退钱时,他们就互相推诿。二是除了在大街小巷贴广告之外,一些非法中介明目张胆地在报刊上发布广告,三是本地招工,异地违法的手法。比如招工者在广州招工,说是工地直招,招工时除了扣押身份证之外,不收任何费用,但是招到之后,就以几百元一个把这些“应聘者”转卖到东莞、惠州等珠三角的建筑工地。
  此外,非法职介行骗名目也增多了,以前大多是收取中介费或服装费,现在有报名费、服务费、会员费、体检费、保险费、抵押金、劳动协议保障金等十多种之多。
  4.什么工作岗位要求低,薪水高、工作又轻松?天下当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2008年11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阶梯教室里,1OO多位管理系的学生津津有味地听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求职防骗讲座。来自贤士榜的人力资源讲师结合公司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对当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陷阱和欺骗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教大家如何在众多的招聘信息中去伪存真,在遇上一份“好”工作的时候,留个心眼,三思而后行。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些求职诈骗的伎俩有深刻的认识,贤士榜的讲师搜集了省内多起毕业生求职被骗的真实案例,仔细分析骗局中出现的漏洞和破绽,让一个个崴单位和虚假招聘信息在同学们的眼前现出原形。在讲座现场,大家都被这样一种实战案例丰富、形式新颖的课程所吸引,尤其是由贤士榜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的小电影“小二求职记”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一个毕业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上当受骗的经历,寓教于乐。讲师还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开展问答互动,短短一个多小时,让广大学生获益匪浅。农职院一位大三的同学表示此前虽然对有人利用求职诈骗的事情有所耳闻,但也不以为意,听了讲座才感觉到求职陷阱防不胜防,如果不提前打这么一剂预防针,一不小心还真会落人圈套,上当受骗。贤士榜自2007年开展“警惕求职陷阱”首场公益讲座以来,在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讲,受到省内各高校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很多高校都将这一讲座纳入到该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中来,很多老师同学都积极响应并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现在竟然有这么多招聘陷阱,我都感觉发憷,真是为学生们担忧啊!”农职院的冯老师在听完讲座后说,以前也有学生向他们反映外出打工受骗上当的事,但还从来没有如此系统的培训课程教大家防范和应对这些情况,贤士榜开设的“警惕招聘陷阱、崴单位识别”等专题讲座为校园引入了形式生动、内容务实的就业指导,及时地给将要踏人社会的学生上了关键的一课。他还说自己在校园内多次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解读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辅导他们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等,但一直苦于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调,内容缺乏实例,他希望贤士榜这样的讲座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有效的就业培训。
  5.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李找工作时遇到这样一件“怪事”:等了半个月终于接到一家合资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结束后恰巧碰到在这家公司管理层任职的学长,学长向其透露,公司今年其实并没有招人的jj算。近来,类似虚假招聘时有耳闻。
  既然单位没有招才纳贤的打算,为何还要劳神劳力组织招聘、面试?某企业人事经理透露,虚假招聘单位并非无利可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薪酬、岗位性质等原因,人员流动很大,为了保证动态稳定,公司就通过连续面试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资源库。但公司即使对某位应聘者“中意”也不会马上招进来,等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内寻找人选;二是有些企业的一些岗位因为长期没有招聘,人力资源经理不了解薪酬信息,就通过大量的面试来掌握这些岗位的薪酬“行情”;三是一些大公司长期把招聘广告挂在网站,不时到高校进行宣讲,实际是为“造势”,在毕业生中起到广告效应;此外,个别小公司为获取组织单位承诺的“返利”,参加非正规的大型招聘会,“任务”就是空收一大摞简历,却不招“一兵一卒”,或者干脆席位空留。记者了解到,部分高校也察觉到了这一不正常现象。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介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遭遇,请来资深的人力资源经理做就业技巧辅导,加强学生在求职中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假招聘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打算在校园网上向学生公布企业“诚信黑名单”。同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祁明还认为,要想让假招聘绝迹,根本之策是健全法律法规,并制定执行可操作的政策。同时有关机构要加强管理,彻底“根除”虚假招聘现象。
  6.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成了大学生求职的新平台,但是记者发现网站的安全性同样令人担忧。
  “差点就被骗了!”说起通过网上求职遭遇的骗局,四川师范大学女生高娜至今还心有余悸。“不久前,我在一家知名招聘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没过几天,我接到了一个自称为重庆某用人单位的电话,对方希望了解我的基本情况,随后询问了家庭电话。虽然我感到有些奇怪,但出于对网站的信任,还是告诉了对方。”高娜说。不料,高娜很快收到了家里的电话。电话里,母亲语气焦急地问她:“孩子,你在哪儿?怎么你老师说你出车祸了,要我寄几千块钱过去啊?”高娜大为吃惊,再一查电话号码,发现是自称重庆某用人单位的那个号码打到家里去了。与高娜相比,西南民族大学的李晓就没那么幸运了。最近,求职心切的李晓同样把自己的简历挂到了网站上。第二天,一个自称广告公司负责人的男子打来电话,说在网上看见她的求职简历,在详细询问了她的有关情况后,要求她留下家庭电话,以便通过父母对她作进一步的了解。“我的父母后来收到一个电话说我‘出事’了,家里立刻就按照对方要求寄去了6万块钱。”李晓懊恼地对记者说。
  7.记者采访发现,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同时,一些不正规用人单位和个人也在酝酿隐蔽性较强的“软陷阱”,往往令求职者防不胜防。
  不久前,求职者小裴白给人“打工”一个月遭辞退后,她才觉醒到自己被公司给“忽悠”了。
  两个月前,小裴到某公司应聘销售员,签订正式协议前,公司称要先经过一个月的“培训”,这期间没有薪水,只负责午餐和每月两三百元的补贴。名为培训,实际上小裴的工作和正式员工并没有差别,每天一样要按时到岗,同事们有事也让她当“主力”,工作强度非常大d
  当¨培训”期满后,公司还是没有录用小裴,而是加了个“考试”的环节。这个考试考题非常具体,就是公司产品销售计划,包括翻译资料、策划文案、设计销售程序等等,小裴当时就怀疑,如果最终没被录用而单位又采用其创意的话,那不是免费获得脑力劳动成果吗?后来的事实证明,小裴的担心并非多余,实习的时候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公司却以能力不符为由拒签协议。
  随着各种软陷阱的出现,像这样被骗“劳动力”的情况在职场上已经不是偶然现象,用人单位给试用期换个名义就可获取廉价的劳动力,也可以“埋伏”在招聘考试的过程中,借机套取求职者的免费创意。这类陷阱不同于传统的骗局,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上当,因为对方钻的是漏洞,求职者往往投诉无门。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

  9.待就业人数远大于市场空缺岗位数量,应届毕业生薪资低廉,用人单位何必还要通过非诚信手段招聘呢?在南京某地产集团人力资源部工作四年的孙小姐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以“行政助理”名称招销售人员的这类行为。圈子里“叫做‘职位包装”,是“用特别的概念、词汇称呼某个岗位,多用于对营销岗位的招聘,如健康咨询师就是保健品推销员,理财顾问就是信用卡推销员。”因为市场对销售类人才需求量较大,而非应届毕业生多数不愿意从事,孙小姐透露,“很多毕业生都觉得做销售人员没地位、太辛苦,因此企业招聘销售人员有一定的难度,而把岗位换个名称,应聘就更容易接受,等到岗后,就算不想做,一段时间后多数人也会适应的。
  “职位包装”是招录“技巧”之一,另一种“技巧”则是“待遇注水”。“待遇注水,讲白了,就是’企业想以少的付出,招来过硬的人才O”招聘广告说给年薪5万、6万,只是吸引求职者的一种手段。孙小姐说,企业虽然口头承诺求职者将得到丰厚待遇,但到年底HR(人力资源主管)也会以种种理由拒绝兑现。
  10.如何防范招聘“欺诈”,相关部门和专家支招,坚持以下六点可以帮助大学生们避免落人一些求职陷阱。
  第一,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所谓抵押金、服装费、风险金、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第二,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要轻信,应多从其他渠道咨询核实。 
  第三,不要将重要证件作抵押,比如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证件。
  第四,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
  第五,和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
  11.辽宁某律师事务所的孙律师认为,求职过程中受到欺骗,可以以法律形式追究。但是,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遇到的纠纷,有关部门往往会因为“钱太少”不立案,而劳动仲裁部门的管辖范围也局限在已形成劳资关系的纠纷上,致使对招聘市场上的虚假行为打击不力。
  在人才市场工作的张女士对此解释说:“人才市场只能对招聘单位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对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发布,但对企业招聘后的培训、待遇等具体情况无法监督,也没有这个权力来进行跟踪调查。”
  12.在北京六里桥附近的一个报刊亭,记者看到这里有很多招聘类的报纸。在报纸上登广告的这些俱乐部、夜总会还有什么娱乐城,他们没有营业执照,实际上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招聘单位也大多是黑公司,招人是假,骗钱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他们往往在写字楼租间房,然后在报纸上登上几个招聘广告,利用这些广告这些人每个月至少能有3万多块钱的进账。这些报纸不用任何手续,只要给业务员钱就可以登载招聘信息了。
  这些刊登虚假招聘广告的报纸,在北京的报刊亭都有销售,六里桥一带常常聚集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告诉记者,急于找活干的人基本上都买过这类报纸。这些黑公司非法经营,照理说管理部门应该管一管,但工商部门说这些黑公司没有进行过工商登记,让找劳动局,可劳动局却说他们也管不了。这些部门都指望不上,看来只有通过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报纸来查找有关线索,寻找解决的办法了。那么这些报纸又是哪儿来的呢?记者发现,这些报纸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出版单位和发行刊号。有个别的虽然注明有刊号,但是经过确认也是假的。卖报的人说,这些报纸虽然来路不正,但是由于有很大的赚头,他们更愿意卖这样的报纸。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必须由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印刷和发行,没有或者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的报纸、期刊不得印刷发行。而令人吃惊的是,在北京这些非法出版物却在邮政局的报刊亭叫卖。报刊亭公司说责任在报社,因为它要不登载这些骗人的东西,那报亭卖出去也不会让人受骗。报刊亭公司明摆着在推卸责任,不过非法出版物这么明目张胆地在街头出售,凭我们现有的执法能力,让新闻出版局来接受调查是不现实的。按照非法报纸留的假地址找过去,一般是私宅,人口都是密码门,连警察都进不去。
  13.对于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频频受骗的现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目前体制不顺、法规不健全、行政执法手段单一是人才招聘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他建议公安、工商等相关监管部门要建立通报制度,追究为坑人职介所发证部门的行政责任;建立职介所保证金制度,一旦发现坑害求职者行为,主管部门先退费、赔偿,再从保证金中扣除;推行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登记制,严禁用人单位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登记费、体检费等;推行承诺服务和保证服务制度,用人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求职不成功必须退费,利用虚假信息坑人要赔偿。社会各界也正自发行动起来关注大学生的求职安全。由成都理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的几名老师联合发起的征集求职被骗调查志愿者行动拉开了序幕。“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收集同学们求职受骗的详细资料,为学校、政府提供治理骗子的依据,防止更多求职者继续被骗!”调查志愿者行动发起人章老师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加人,一起收集更加全面的骗子公司资料,帮助大学生在求职时擦亮眼睛。
  14.“某酒店招聘服务员若干名,月薪三千……有意者请电话联系。”还无工作的张某在街上发现了这则招聘广告后,未加考虑便拨通了上面的联系电话。
  电话里,对方与他约好在国际大厦见面,并留下了张某的手机号码。张某兴致勃勃地赶到国际大厦后,没见到招聘者,却接到对方的电话,对方称刚才已经在张某不经意的时候面试过他了,而且也通过了,现在张某需要往对方指定的银行账号内打人100O元报名费。张某信以为真,将钱打入该账号,后来才发现钱全打了水漂。此类案件作案过程欢欢相扣,首先在街上张贴高薪招聘广告,以优越的招工条件吸引求职者,然后安排所谓的面试,骗被害人往指定账户存钱作为报名费,随后便音讯全无。骗子还会以企业招工为名,让求职者交纳报名费和押金。警方提醒,应聘工作还是得去正规的人才交流市场,千万倍轻信街头的招聘广告。
  三,申论要求
  1请用150字以内的文字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字数在300字以内。(30分)
  3仔细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述深刻。(5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现阶段求职人员屡遭虚假招聘,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某些企业和个人乘虚而入,严重侵害了广大求职人员的切身利益,扰乱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尽快出台规范就业市场的法律法规,维护求职人员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答案提示
  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非法职介公司的大量存在,使得招聘信息鱼龙混杂;求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其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虚假招聘信息缺乏有效的监管。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职介公司的查惩力度,同时在出租房方面实施实名制,使这些非法职介无处藏身。
  (2)加大社会宣传,在各招聘会、招聘网站上都设立求职法律咨询站,解答各类问题,并对各类招聘单位进行监督,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3)整顿各种报刊杂志的销售点,禁止销售违法刊物,同时也要对各种合法刊物的内容进行清查,发现刊有违法信息或虚假信息的要严惩不贷,并设立群众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抵制虚假信息的活动中来。
  3.答案提示完善政府职能,防止招聘欺诈
  近年来社会上招聘欺诈行为不断出现,各种违法犯罪案件日益增多。房地产业的火爆使房地产骗子公司随之出现,以各种名目骗取应聘者的钱财;各保险公司因职业性质的关系在招聘过程中严重损害应聘者的利益;很多正规公司的承诺跟现实不符或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为自己储备人才或者另有企图。招聘欺诈严重损害了求职者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秩序,使社会诚信受到质疑,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大学毕业人数剧增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市场的供求关系失去平衡,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态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的媒体不负责任,提供虚假信息,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同时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很多招聘欺诈行为无人能管,无法可依。招聘欺诈的大量涌现,暴露出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在这方面的严重缺位。
  防止招聘欺诈,我国政府应完善政府职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我国关于招聘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致使求职者在受骗后只能自认倒霉。要保障求职者的权益,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这些企业的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对招聘欺诈者要加大惩处力度,以迅速清理市场,改善就业环境。
  (2)完善就业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调。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管理混乱,这给招聘欺诈提供了生存空间,求职者受骗后,不知道该向哪投诉,即使找了工商、劳动等部门,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对于承诺和现实不符的企业更是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因此,政府应该完善就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杜绝虚假招聘信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因为有的招聘欺诈涉及多种问题,需要几个部门联合查处。政府职能部门也应该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3)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改善就业环境要求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应通过媒体或者其他方式公布监管招聘欺诈的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电话及职责;根据需要政府可以找专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政府部门要不断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使公职人员能对招聘欺诈事件及时查处。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防治招聘欺诈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媒体要肃清内部权益,而且使欺诈招聘尽可能减少,为维护社会就业环境出一份力。

  更多链接: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七(交通问题)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六(公共安全)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五(关注留守儿童)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四(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三(农民工就业)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二(保护传统文化)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一(突发事件)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