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一(突发事件)-公务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开始时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资料
2、近年来,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体污染”,及四川“猪链球菌”事件;2006年9月爆发的崇州市实验小学学生集体发病事件;2007年3月发生的山西阳矿难;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等。由此可见,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发的频次越来越高,诱发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性因素不断增多,危害性呈不断增长态势。作为共事务管理者的政府,如何管理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是对突然发生的危及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各种紧急情况的总称。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冰雪气候等)、各种安全事故(交通、生产、旅游、公共卫生等)、基于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犯罪活动、敌对势力的蓄意破坏等。突发事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外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可划分为:以联邦应急计划为法律基础,总统直接领导,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等核心机构协同运作的美国危机管理体系;以内阁总理负责,内阁官房直接管辖,国防安全危机管理与防灾减灾为一体的日本内阁危机管理体制。
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是走在全球前列的,目前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的成因研究;突发事件的阶段性及其特征分析;个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反应等。
虽然欧美国家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方面已卓有成效,但应对一些新型的突发事件方面还是有不少缺陷,比如2005年的美国新奥尔良飓风事件,由于联邦与州之间的协作不足,经济受到重创,并影响了社会稳定。
我国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分类别分部门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进行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的模式。
目前,我国已相继颁布了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55件,紧急状态法和部门应急法规也正在起草制定中。自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后,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控和应急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各界关注。
3.记者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云南省将投资6500万元在昆明新建一座高标准、多功能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提高云南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救灾救援能力。
云南省是一个多灾省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且山区交通不便,应急救援物资运输困难。目前云南仅有一座1998年建造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1400平方米。这个储备库的规模和仓储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抗灾救灾工作的需要。
据了解,2008年8月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大措施实施方案》,决定投入65OO万元资金,在昆明新建一座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省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主要承担向全省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提供应急物资保障;为应对各地公共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提供基本的物资支持;根据国家调度.执行跨省域的救灾物资调运等任务。
新建的储备仓库主体设施包括救灾物资储备库房及社会捐赠物资专用库房、晾晒场和消防水池等。受四川汶川地震救灾工作启示,救灾物资储备库还增加了直升机停机坪等配套设施。
4.“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尽可能地将受灾地生命财产损失降至最低,云南将在三年内组建一支11OO人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2008年10月16日,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洪利川在此间称。
洪利川介绍,云南省政府决定按照“统一指挥、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思路,依托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建立云南省消防救援中心。在三年时间内组建一支11OO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加快消防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基地化建设,配齐配全消防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器材装备,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专业性和突击队作用。届时,这支队伍将分布在滇中、滇西、滇南三处以便更迅速地应对突发的地震灾害。
云南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结合部,地质结构特殊,地震灾害发生频繁。据介绍,云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4.1%,地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国的20%,损失占全国的50%。资料显示,上个世纪的一百年间,云南共发生里氏五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33次,平均每年发生里氏五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高达三至四次;其中,里氏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共十组13次,平均每八年就要发生一次里氏七级强烈地震。
“目前,我们按照要求,已经组建了600人的队伍,并开始进行培训。”洪利川说。
据了解,在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和“8.3O”攀枝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云南消防参战官兵转战多个救援现场,充分发挥了消防部队在抗震救灾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灾区人民的高度赞誉。
5.为规范无锡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置专家库的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环境应急污染事件处置工作中的作用,无锡市环保局聘任的首批1 5名环境应急专家正式上岗。
此次受聘的15名专家中,有来自江苏省环境应急中心的学者,有来自江南大学环境工程方面的教授,还有来自市石化总厂等企业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无锡市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已经展开,已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编制了具体的预案,增加了卫星指挥车和环境监察艇等装备。受聘的专家将针对无锡的环境特点,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同时,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交流、探讨和考察,进一步提高该市的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6.2OO8年1月29日,南京城上空出现了久违的阳光。虽然只是淡淡一缕,却照亮了来此出差的哈尔滨人李先生的归程——自从没能赶上1月26日晚上的航班,他和同事们在禄口机场候机大厅边的酒店里整整困了三天。
由于1月26日大雪首日造成的滞留旅客最多,27日是禄口机场最为繁忙混乱的一天。当天中午在候机大厅电子显示屏显示,航空公司已明确通知取消的航班,这里还显示为“延误";在天气恶劣明显将延误飞行的情况下,当天下午的所有航班还显示为“正常”。
东航设在办票柜台旁边问讯处的一位工作人员称,电子显示屏的信息由机场负责。公司一直在第一时间将航班变动告知机场,但相关更新“每次都很慢”。
对此,机场运营指挥中心副主任张富广表示,“我们的应急预案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张富广坦言,机场的运营保障系统是一个包括问讯、广播、安全、离港值机、航显等在内的综合体系,一般运行5~8年就需要更新。禄口机场自建成投运至今已1 o年,200 5年以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又一直以超过25%的速度发展,2OO7年更突破了800万的设计容量。如此超负荷运转遇到突发事件难免力不从心。
1月2 9日11时39分,禄口机场送走了26日夜间以来的第一架航班,运营逐步恢复。
而对江苏省政府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善后,仍是眼下一道棘手考题。
大雪持续了一天之后,1月26日上午,江苏省气象台分别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和暴雪黄色预警信号,27日上午,又将前者变更为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并响应国家气象局,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Ⅱ级响应。
1月26日,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应对防范工作,江苏全省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早在2OO5年10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就已编制完成,并于2 OO 6年8月正式发布。同时印发的还有《江苏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22个专项应急预案,基本覆盖了江苏省经常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面。
但江苏省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形成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进人真正的重大气象灾害实际应急处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处的工作人员称,这次应对暴雪天气,都是严格按照预案执行的。
根据预案,由省政府办公厅兼任应急管理办公室,直接对省领导组成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在应急处置的固定指挥系统之外,迅速建立起机动系统和现场系统,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与信息、公共设施保障、治安维护等领域相继启动应急管理。
“1月25日夜里下雪之后,26日凌晨4点就有环卫工人上路扫雪。”南京市扫雪办人士认为,应急预案是有效的,而且基本执行到位。
但是实际运行也暴露了突发公共危机处理中不够完善的方面。就拿扫雪办来说,由于缺乏事前详细安排和及时沟通,就出现了部分路段有多路人马清扫、而有些路段无人过问的情况。
信息的及时沟通也有待加强。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每天光收集各地各部门的最新情况,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南京市应急办负责人1月28日表示,政府的迅速反应能力、指挥协调能力乃至财力,都影响着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
而与普通市民息息相关的则是“菜篮子”如何应急。
针对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1月27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切实保障能源和鲜活农产品供应的紧急通知,规定从即日起至2月5日,凡是经过江苏省境内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一律免收路桥通行费;组织铁道部门全力保障铁路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并减免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对进入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销售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入场费、工商管理费等各类费用一律减半征收。
从1月2 7日起,在“北煤南运”主动脉苏北运河上,邵伯船闸和施桥船闸一律只放行电煤运输船舶,以提高电煤运输效率,保证发电厂的用煤需求。
据悉,仅1月26 El至27 日,已有5O多个电煤运输船队、30多万吨电煤安全通过运河扬州段。江苏省交通厅还对180个船队发放了电煤快运证650张,优先过闸,随到随放。
7.2008年9月以来,网络、短信传言引发的公共事件多次发生,“四川蛆柑短信”令许多人至今仍“谈橘色变”,并使果农遭受重大损失。尽管有关部门声明,这个情况根本是子虚乌有,但是网络传言却客观上放大了食品安全事件,在某些地方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信息时代,信息泛滥,网络、手机等现代化工具,既可以成为信息的来源,也是信息快速传播的渠道,其威力要远远超过传统的“口耳相传”。各种真假信息源源不断,层出不穷,迅速把人们淹没在信息海洋中。真实的信息可以让人们了解事情真相,采取积极有益的应对措施,而虚假的信息却可以把人们带人恐慌,引发混乱。
我们在一些所谓公共事件中,都不难发现谣言的影子。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敏感的公共卫生和安全事件中,谣言所发挥出的破坏力更是惊人。比如本次四川柑橘生蛆事件,本来生蛆的柑橘并非“遍布全国,而仅仅限于某些地区,但经过网络谣言的传播,现在似乎全国所有的柑橘都是生蛆柑橘了,在消费者的眼里,无论是好果子还是坏果子,统统都是有蛆的果子。结果就是果农遭受重大损失,好果子也烂在了树上。
要想没有谣言,或者说要想谣言不攻自破,唯有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在信息时代,只有当真相跑在了谣言的前面,谣言才不会“有所作为",反之,真相不及处,谣言必肆虐。而在真相和谣言赛跑的过程中,真相要想领先,唯有依靠有良知的媒体和负责任的政府部门传递权威声音或者有根有据的说法。
令人遗憾的是,在公共事件爆发之初,谣言却往往混杂在真相之中,这主要是因为有关部门不是反应过慢,就是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而迟迟不肯开口说话,结果就让各种谣言跑在了前头。等到出面灭火的时候,负面的影响已经形成,消极的后果已经出现。
究其原因,一是相关部门信息发布的快速反应机制仍未建立起来。发生重大社会事件或者是公共危机的时候,仍旧按照原来的工作方式,层层上报,层层讨论研究,结果必然造成真相公布的延误。二是顾虑太多,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关部门常常失语,导致谣言泛滥失控。其实所有的顾虑都属多余,无数例子可以证明,真相才是平息事端、结束混乱的最佳良药。8.“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
9、“中国每年受灾人口都在2亿人次以上!”在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开幕式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洽提到了当今神会公共安全的严峻形势。
张洽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史一个多灾国家,灾害发证频繁,受灾面广、损失严重,每年受灾人口都在2亿人次以上。近十年来,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10、统计资料显示:每年我过由于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计65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20万人的生命被剥夺去。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损失共计2500亿元,社会治安事件造成的损失共计1500亿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共计2000亿元,生物侵害导致的损失共计500亿元。
三、申论要求
1、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内容(15分)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5分)
3针对材料6,请你谈谈此次暴风雪给中国的应急工作,提供了哪些有一的启示?(15分)
4、根据给定材料,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就突发事件与媒体的关系问题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45分)
爹考答案
1.答案提示
近年来,台风、火灾、群体中毒等一系列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给国家、社会,特别是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媒体通力配合,做好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准备,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答案提示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具体如下:
(1)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形成高效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
(2)强化法制,依靠科技。要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法制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3)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4)加强培训,全民参与。要特别重视城乡基层和各项基础工作,加强基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
3.答案提示
(1)要重视罕见的、相互交织作用的复杂危机的预防与处理,加强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2)要提高多部门协调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3)要注重现代化设备(包括交通、发电、能源、通讯)在自然和人为灾害中的脆弱性,找出应对措施。
4.答案提示应对突发事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
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力量调控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自然灾害而言,预警性的灾难新闻有利于相关部门和广大民众早做准备;就人为灾祸而言,预警性的新闻可以让有关部门重视,及时采取措施督促、预防、整改、治理,减少灾祸的发生频率。而且,由于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让灾难新闻能够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能使公众有更多的时间为灾难做好准备。
在调控危机管理方面,媒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有针对性地发布正确信息,说明实际情况,对于制止不良传闻,以正视听,缓解大众的恐慌心理是非常有效的;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抗灾工作,同时对公众的行为方式进行引导,尽量减少灾难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灾难新闻报道的重要职责;在灾难中,由于社会有较大变动和震荡,导致刺激意见的出现并汇集为舆论。而舆论又反过来影响着公众的意见和情绪。在满足不同公众对不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媒体冷静客观,和政府之间良性互动,有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理性、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在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应充分尊重并利用媒体的作用。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滞后求稳的观念模式,现场呈现,及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异常性、破坏性和震撼性,一般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引发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过去的报道中,媒体迫于有关方面的压力,往往对突发事件报道慎之又慎,唯恐造成人心恐慌,激化社会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有时甚至造成了主流媒体的集体失语。
近年来,这种滞后求稳的传统观念模式开始受到严峻挑战,改进突发事件报道模式,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内媒体纷纷打出“突发事件发生时,我在”的响亮口号,直面事件,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为受众发回及时客观的新闻报道,帮助人们了解事件的全貌,打消了人们的疑虑,让谣言不攻自破。
(2)改革外在叙事的文本模式,向深层开掘,体现新闻传播的理性力量。
以往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报,缺乏对事态前因后果的深入分析,受众无法在这种有头无尾的报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媒体所期待的警示、教化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实现。
在近年来的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大量采用全景式记录模式,时时追踪、滚动播出,展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力求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与事件发生同步。除此之外,媒体在把握基本事实的基础上,立足于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剖析,大量运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深度报道模式,充分发掘新闻资源,增强报道的连续性和冲击力。
(3)改革单一媒体报道的结构,实行联动,强化新闻信息传播的力度。
在近几次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还出现了以传统媒体为主,多种传媒混合作业的新特点。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手机短信等五大新老媒体联袂出击,显示了多媒体联动的强大信息传播优势。尤其是手机短信、网络BBS论坛等传播方式,逐步进入了事件报道的中心地带,成为事件报道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媒体的互动性增强,受众可以随时发表观点和意见,与媒体保持及时沟通,促成舆论协调。在有些敏感事件中,它们还起到了冲破信息控制,迫使传统主流媒体介入报道的催化作用。
综上,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政府应增加透明度,畅通渠道,充分认识到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与媒体共同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突发事件。
更多链接: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八(招聘欺诈问题)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七(交通问题)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六(公共安全)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五(关注留守儿童)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四(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三(农民工就业)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二(保护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