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广东申论预测试卷---招聘欺诈-公务员

2013-12-17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234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后,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资料
  1.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
  2. 随着年初招聘高峰,打着信息咨询、人力服务旗号骗财的黑中介又有抬头之势,昨日劳动部门会所公安、人事、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仅在天河区大观路就查处了十多家黑中介。据统计,春节后全市已查处了涉嫌非法经营的职业、人才机构64家。
  大观路查处十余黑中介
  2008年3月6日,联合执法人员兵分五路到大观路现场执法,这里临近开发区集中了三四十家中介。记者跟随第三检查组来到一家“旺程人力资源公司”。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的企业招聘广告有近百份之多,其中不乏索尼等世界知名加工制造企业。“你们发布这样的招工信息有企业的授权委托书?你们的工作人员有从业资格证吗?你们从事人力资源中介活动有相关的证照吗?”面对队现场执法人员发出的强力质问,该公司经营者顿时语塞。
  黑中介一律现场取缔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广州市职业中介、人才中介机构违规及非法中介活动又有了新特点:有的无牌无证经营,有的超范围经营、超标准收费,还有的“冒牌”经营。他们使用已被有关部门注销的许可证,对求职人员进行欺诈活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非法职介相对集中的情况。
  此次专项整治活动一直持续到3月21日,将重点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名,坑骗求职者财物、拐卖妇女或未成年人、拐骗到异地强制劳动、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单位或个人;以及未经许可从事职介活动、发布虚假招工信息、向求职者高标准收取费用,或以招聘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用人单位。
  劳动部门表示,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对所发现的非法职业、人才中介将一律依法现场取缔。

  3.在专项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执法检查活动中,执法人员频频遭遇“人走楼空”的尴尬。执法人员发现,非法职业中介和非法招工的诈骗行为又有新变化:一家公司被查处后,赶紧给另外几家通风报信,使得执法人员一再扑空。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前往环市中路恒×大厦11楼1113房恒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执法时发现,该职业中介虽然工商执照等各种证件齐全,但干的分明是违法勾当:文件夹里夹着的全是报纸,摆在一边的电脑原来只是个空壳,收据上盖的是其他公司的印章……看到执法人员进场,非法中介的“老运动员”们并不慌张,纷纷以“昨日刚进公司”和“只是清洁工人”为名对业务一问三不知。记者在桌面上看到了六七叠、几百份求职者资料和两张4月27日开出的收费单据,均是以“广东恒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名,分别收取了“服装管理费”360元和200元。执法人员要求其出示委托招工书,其中的负责人回答不知道。
  据执法人员介绍,非法职业中介已经出现了“联盟”行动。为了逃避打击,非法职介的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一是几家公司互相勾结,联合诈骗,当你到甲公司应聘被骗了钱后,该“公司”给你开一张介绍信,让你到乙公司上班,乙公司如果骗不到你的钱,又会说你不符合要求,要你再回甲公司。这时,甲公司又将你介绍到丙公司,又以别的名目再骗你一次钱,一旦被识破诈骗伎俩要求退钱时,他们就互相推诿。二是除了在大街小巷贴广告之外,一些非法中介明目张胆地在报刊上发布广告。三是本地招工,异地违法的手法。比如招工者在广州招工,说是工地直招,招工时除了扣押身份证之外,不收任何费用,但是招到之后,就以几百元一人把这些“应聘者”转卖到东莞、惠州等珠三角的建筑工地。
  此外,非法职介行骗名目也增多了,以前大多是收取中介费或服装费,现在有报名费、服务费、会员费、体检费、保险费、抵押金、劳动协议保障金等十多种之多。

  4.23岁的小胡,2005年毕业于国内一家名牌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他考过了英语六级和公务员资格证等多个证件。2006年1月份,小胡在网上看到了浙江省一家大型制药公司正在招人,因为专业对口,就联合同班几位同学给这家公司投了简历,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得到了面试邀请,小胡和其他六名同学顺利通过面试。进入试用期,当时公司口头告诉他们试用期为2个月。因为这个公司很大,想留在这里的小胡和其他6名同学尽管没有签任何协议还是答应先干了,盼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争取这个职位。试用期的待遇很低,跟正式员工没法比。而试用期的工作内容也和他们想像的有很大差距。小胡说,试用期让他们做些简单的重复劳动,谁做都可以的,但又是些必须得有人做的工作。当时感觉就是临时性的。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小胡非常勤奋地完成公司布置给他的工作,两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到了,该到转正的时候了。但两个月后也没人提这事,小胡去向公司领导询问,领导说对他两个月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满意,还要进行全面考察,小胡认为公司可能是真想留下他,于是很痛快得就答应了公司提出的再试用两个月的要求。很快又试用了两个多月,公司领导找到小胡,说没有名额,要小胡他们再等一等。
  与小胡同时进入公司的六名同学也都在被延长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以各种理由辞退。而在此期间公司也没有和他们签订任何协议与合同。

  5.为杜绝和防止人才招聘活动中出现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和欺诈行为,近日,天津市人事局下发通知,制定并完善相关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本市人才招聘活动的管理。
  人才招聘行政许可不能转包
  据介绍,新举措中要求规范人才招聘活动的举办主体,严禁将人才招聘活动的行政许可转包,以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举办人才招聘活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主办、协办人才招聘活动的时机损害招聘单位和求职者利益。
  同时,本市要规范人才招聘活动名称,防止活动组织者利用“大型”、“跨省市”等名称误导求职者;明确举办招聘活动的软、硬件要求,要求主、协办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以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审查招聘单位杜绝虚假招聘
  本市还将着重加强人才招聘活动的安全监管,要求主、协办单位必须得到公安部门的批准,制定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并履行好活动现场的组织管理职责,以维护参会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活动正常进行。主、协办单位对进场招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确保招聘单位为合法用人单位并确有相应的用人意向,彻底杜绝虚假招聘现象的出现。
  另外,本市将对刊登、播发人才招聘活动广告提出要求,防止违法、违规广告欺骗或误导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明确全市性人才交流会的收费标准,禁止活动组织者利用举办招聘活动的时机超标准收费或开展恶性价格竞争,以维护求职者的经济利益。
  年后的招聘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地的招聘会规模也是一个比一个盛大,形形色色的招聘网站更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可就有一些招聘网站空顶着一个“帽子”,却不能为求职者解决就业问题。
  日前,北京某报纸刊登了这样的一则消息:北京某公司和国内某知名即时通讯商合作建立人才招聘网站“某某人才中国”,并发展加盟商家。可到2006年底的时候,北京公司和即时通讯商的合作到期,加盟商不能再以即时通讯商的名义来宣传自己的网站,而“人才中国”的影响力远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各加盟商才如梦初醒,大呼上当。
  像这样借知名企业来招商、招人的,号称加盟者能够在三、五年内赚取百万财富。许多的投资者慕名而来,在缴纳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加盟、代理费后才发现实施并非如此。他们生意惨淡、入不敷出。当初动听的广告、即时通讯商那闪亮的金字招牌在合同上没有体现,即使打官司也很难打赢。
  中间商盈利,“巨人”与崇拜者受伤
  在这些加盟的商家中,许多都是冲着即时通讯商这个招牌去的。无疑在即时通讯商这个拥有上亿用户的金字招牌面前,与其的合作是充满诱惑力的。加盟商相信,依靠这样一个品牌的优势,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很快能够有一番作为。在这其中还不乏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他们凭借自己的直觉,选择了他们信任的品牌,家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希望他们能发挥自己才能,哪里想到变成一个无底洞。
  中间商利用人们对大品牌的盲目追捧,借来知名企业的招牌,对其追随者行骗。借别人的网络财富梦想,来实现自己的敛财之梦。
  知名企业在追随者面前丧失了自己应有的信誉却不自知;这些追随者们把辛苦积攒或借贷来的资金投入到一个无底洞,而血本无归。他们都成了这一事件中的受害者。
  无法估计损失的受害者
  在这一事件中,还有一些受害者,他们的损失是最为巨大,也是最无法估计的——广大的求职者。很多的求职者慕即时通讯商之名前来求职,本希望借即时通讯商之名会有很多的招聘企业,增加自己的求职机会,可是却沦为了一场骗局中的棋子。在“人才中国”与即时通讯商的合作结束后,许多加盟站点的排名一落千丈,少有人能够浏览到这些求职者的信息了。
  伍亿人才招聘网资深招聘顾问提醒广大求职者:求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许多的求职者一直把目光锁定在知名企业、外资企业。这就造成许多骗子利用人们这种追逐品牌的心理来行骗。一些招聘网站上虽然挂着知名公司的招聘广告,可是却并没有得到过该公司的招聘委托。更有一些骗子,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仿造知名公司的网站进行伪招聘,进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伍亿人才招聘网针对的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同样能够让广大的求职者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优势。

  6.毛先生在网上投放了自己的一份求职简历,第二天就接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预约电话。招聘方在电话里称自己是某大型跨国投资公司,需要招聘业务拓展经理。当毛先生满怀希望地赶到这家公司时,才发现是一家保险公司在招跑街业务员。
  据了解,一些保险公司在招聘业务员的过程中确实不择手段。记者曾经在很多场招聘会上看到,一些保险公司对于任何一位经过招聘摊位的求职者,都会发一张写有“你已通过本公司的初试,请你下午到本公司进行进一步面试”的通知单。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流动性极大,对于新招的业务员,一些公司还要对其进行收费培训,这也是笔不小的收入。如果业务员干得不满意,自己走人,或者被公司辞掉,反正外面还有源源不断的人被招进来,培训费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赚取,何乐不为呢?

  7.辽宁某律师事务所的孙律师认为,求职过程中受到欺骗,可以以法律形式追究。但是,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遇到的纠纷,有关部门往往会因为“钱太少”不立案,而劳动仲裁部门的管辖范围也局限在已形成劳资关系的纠纷上,致使对招聘市场上的虚假行为打击不力。
  在人才市场工作的张女士对此解释说:“人才市场只能对招聘单位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对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发布,但对企业招聘后的培训、待遇等具体情况无法监督,也没有这个权力来进行跟踪调查。”

  8.在北京六里桥附近的一个报刊亭,记者看到这里有很多招聘类的报纸。在报纸上登广告的这些俱乐部、夜总会还有什么娱乐城,他们什么照都没有,实际上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招聘单位也大多是黑公司,招人是假,骗钱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他们往往在写字楼租间房,然后在报纸上登上几个招聘广告,利用这些广告这些人每个月至少能有3万多块钱的进账。这些报纸不用任何手续,只要给业务员钱就可以登载招聘信息了。
  这些刊登虚假招聘广告的报纸,在北京的报刊亭都有销售,六里桥一带常常聚集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告诉记者,急于找活干的人基本上都买过这类报纸。这些黑公司非法经营,照理说管理部门应该管一管,但工商部门说这些黑公司没有进行过工商登记,让找劳动局,可劳动局却说他们也管不了。这些部门都指望不上,看来只有通过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报纸来查找有关线索,寻找解决的办法了。那么这些报纸又是哪儿来的呢?
  记者发现,这些报纸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出版单位和发行刊号。有个别的虽然注明有刊号,但是经过确认也是假的。卖报的人说,这些报纸虽然来路不正,但是由于有很大的赚头,他们更愿意卖这样的报纸。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必须由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印刷和发行,没有或者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的报纸、期刊不得印刷发行。而令人吃惊的是,在北京这些非法出版物却在邮政局的报刊亭叫卖。报刊亭公司说责任在报社,因为它要不登载这些骗人的东西,那报亭卖出去也不会让人受骗。报刊亭公司明摆着在推卸责任,不过非法出版物这么明目张胆地在街头出售,凭我们现有的执法能力,让新闻出版局来接受调查是不现实的。
  按照非法报纸留的假地址找过去,一般是私宅,入口都是密码门,连警察都进不去。

  9.广东省劳动保障厅首次向社会公布了20家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名单,同时表示:今后那些存在拖欠工资、严重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的企业除了会被加大处罚力度外,还可能随时被曝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如果存在包庇用人单位的行为,将被劳动保障厅通报批评。
  为了加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力度,最近省劳动保障厅发出《关于印发〈广东省用人单位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规定〉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实行对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及其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的制度。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负责人表示,广大打工者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必采取极端的方式维权,可以拨打投诉电话。今后,除了对违法单位进行社会公布外,省劳动保障厅还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有关人士透露,因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今年深圳一家企业被处以上千万元的罚款。

  10.即将毕业的复旦大学MBA杨林(化名)在“智通招聘”求职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东莞华瑞达电子”正在招聘上海分公司经理,他随即投了一份个人简历。“第二天我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说老总对我的简历很欣赏,希望我能尽快去东莞和老总面谈,飞机票由他们报销。”看到华瑞达很有魄力,杨林并没有丝毫怀疑,订了11日上午9时飞往深圳的机票,再从深圳转道东莞。到达东莞后,杨林跟华瑞达联系,“华瑞达的人问我所在的地点,说正好有一个办事员在外面,可以开车来接我。”20分钟之后,出乎杨先生预料,一辆摩托车停在了他的面前。“说他就是来接我的办事员。”他把随身行李放上摩托车前踏板,坐上了后座。行驶中的摩托车上突然掉下个疑似手提包的东西。“办事员说,不好,东西掉了,停车让我下车拣。”杨林刚下摩托车,办事员突然发动车辆绝尘而去。杨林这才发现他捡到的只是一个破包,放在车上的手提包、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手机都被“办事员”带走。发现自己被骗的杨林立即到东莞白马派出所报案,结果被告知他并非类似骗局惟一的受害者。

  三、申论要求
  1.请用150字以内的文字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字数在300字以内。(30分)
  3.仔细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述深刻。(5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企业或者个人利用网络、广告、手机短信等以虚假招聘信息骗取求职者的钱财,很多违法中介机构专门以各种名义违法收取求职者费用,正规公司也出现承诺和现实严重不符等情形,很多专门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报纸在市场上畅通无阻,人才市场的混乱使招聘企业鱼龙混杂,严重损害了求职者的利益。

  2.答案提示
  针对招聘欺诈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审查进入招聘会企业的身份,建立企业招聘档案制,对企业历年入场招聘的次数、招聘人数登记入网。
  (2)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使违法分子无处可藏。
  (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种形式的招聘都要进行监督。
  (4)制作企业招聘欺诈黑名单,改进网站的评价体系,采用实名制度,让求职者提供的每条投诉信息都尽量准确,通过媒体对外公布。
  (5)进行诚信调查,接受群众举报,对进行欺诈招聘的企业及时曝光并进行处理。
  (6)完善法律法规,使处理各类招聘欺诈事件的工作有法可依。
  (7)加大惩处力度,对招聘欺诈的企业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进行法律制裁。

  3.答案提示
  完善政府职能防止招聘欺诈
  近年来,我国的招聘欺诈行为不断出现,各种违法犯罪案件层出不穷。房地产的火爆使房地产骗子公司遍布各处,以各种名目骗取应聘者的钱财;各保险公司因职业性质的关系到处行骗;很多正规公司承诺跟现实不符或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为自己储备人才或者另有企图。招聘欺诈严重损害了求职者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秩序,使社会诚信受到质疑,应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
  大学毕业人数剧增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市场的供求关系失去平衡,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态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的媒体不负责任,提供虚假信息,相关监管部门却监管不力,同时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很多招聘欺诈行为无人可管。招聘欺诈的大量涌现,暴露出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的一些问题。
  防止招聘欺诈,我国政府应完善政府职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我国关于招聘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致使求职者在受骗后只能自认倒霉,没有相关的部门来管制,市场的混乱也使很多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工商部门也无能为力,媒体提供虚假信息也无人监管。要保障求职者的权益,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这些企业的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对进行招聘欺诈者要加大惩处力度,以迅速清理市场,改善就业环境。
  (2)完善就业市场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调。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管理比较混乱,这给招聘欺诈提供了生存空间,求职者受骗后,不知道该向哪投诉,即使找了工商、劳动等部门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对于承诺和现实不符的企业更是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因此,政府应该完善就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杜绝虚假招聘信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因为有的招聘欺诈涉及多种问题,需要几个部门进行配合。政府职能部门也应该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3)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改善就业环境要求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应通过媒体或者其他方式公布监管招聘欺诈的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电话及职责;根据需要政府可以找律师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或者由专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政府部门要不断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或者制定一些奖惩制度,使公职人员能对招聘欺诈事件及时采取措施。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
  防治招聘欺诈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媒体要肃清内部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真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受骗者也要积极参与,不仅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使欺诈招聘尽可能减少,为维护社会就业环境出一份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