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北京公务员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三及答案(民工荒)-公务员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截至2005年2月15日,通过铁路到达广东的外来工超过100万,比去年同期减少7.6%。
2.据蚌埠铁路分局发布的信息,2005年春运涌向长三角的安徽民工,有望首次超过珠三角,改变了近10年 的局面。在全国最大民工输出地之一的阜阳,据铁路部门预计,2005年春运期间,该站预计发送旅客149.3 万人。其中上海方向61.4万人,同比增长14.2%;杭甬方向19万人,同比增长24%;而广东方向仅有27.4 万人,同比下降20%。春运增加临时列车39对,其中广州方向7对;上海、上海西、杭州东、温州等方向达 27对。对比中明显可以看到,民工去长三角的比去珠三角人多。蚌埠站预计发送旅客72.3万人,其中上海 方向34.5万人,比去年同比增加20%;广州方向4.3万人,比去年同比下降10%。
3.实施了近10年的针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证卡管理制度”,自2005年开始,在浙江停止执行。此举意味 着农民工到浙江务工的门槛已被取消。有分析人士认为,农民工求职门槛的降低,与浙江遭遇“民工荒” 有关。
4、2002年下半年,用工紧张状况已开始在浙江省部分地区显现。2004年,不仅在杭州、温州等大中型城市 ,就连富阳、象山、慈溪这样的小城市,企业也频繁遭遇“招工难”的尴尬。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调研 报告《透视浙江“民工短缺”现象》的数据显示,2004年1~8月,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统计的单位 需求数为283693人,登记介绍数为231847人,民工缺口占比为18、28%;2004年第三季度,该省劳动力市场 需求人数约134万人,求职人数约88、1万人,缺口比重为34、25%。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最新统计数 据表明,目前浙江省劳动力短缺约50万人,占劳动力总需求量的35%。
5.从2004年年初开始,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仅珠三角地区,民工缺口的保 守估计就达200万人,而在黑龙江省,自2004年秋天起,“民工荒”现象也初现端倪。
6.广东省统计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有超过70%的企业表示目前招工“很困难”或“比以前困难”,短缺对 象主要是普通工,而对中高级技工和管理者的需求则较少。这份调查称,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预计超 过100万人,并继续呈上升趋势,珠三角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及时招到足够的“工资要求较低的民工” 。
7.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一份名为《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缺工现象》 的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第二季度,在上述四省的12个城市,70.4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但用工单位 的招工名额为108.7万人,缺口达38.3万人。
8.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4年3月份开始,制鞋、玩具和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开始感到普通工人尤其是 女工缺乏。七八月份开始达到高峰,媒体称之为“民工荒”。广东省农调队去年下半年的调查表明,广东 省劳动力市场已开始由纯粹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估计广东全省用工缺口为100万人左右。
9.在珠三角地区,80%的企业是接订单来生产的。2004年四五月份缺工现象初现时,很多制鞋企业不敢接订 单或者接了订单后外包给别的工厂,到七八月份严重缺工时,企业产能不足,开始缩减生产线。据陈保亚 估计,去年约有50%~60%的鞋厂都有缩减生产线的行为。业内人士透露,一家4000人的工厂,如果缺 800~1000人,就需要缩减1条成型线。东莞清溪吉兴鞋厂人事部的许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招不到工人,去年 11月份,该公司的5条成型线缩减至2条。
10.东莞市劳动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的招工难题,主要是由劳资双方的市场定位失调造成 的。“打个比方,工人要求每月的工资是900~1000元,而厂家却只肯出700~800元,双方的期望值有一个比 较大的落差,要用市场需求这一杠杆来调节。”这位负责人还说,有些厂家的做法也值得商榷,如将工人 的年龄段限制在18岁至25岁之间,只招普通女工和熟练技工。
11、广东省农调队2004年下半年的调查表明,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已开始由纯粹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 ,估计广东全省用工缺口为100万人左右。在珠三角地区,80%的企业是接订单来生产的。2004年四五月份 缺工现象初现时,很多制鞋企业不敢接订单或者接了订单后外包给别的工厂,到七八月份严重缺工时,企 业产能不足,开始缩减生产线。业内人士透露,去年约有50%~60%的鞋厂都有缩减生产线的行为。一家 4000人的工厂,如果缺800~1000人,就需要缩减1条成型线。
12、在1995年年底,广东省出台了被称作“六不准”的规定,包括在春节后的一个月内,广东省内的所有 用人单位一律不准招收外省民工,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机构一律不准开展介绍外省民工中介活动等六项禁 令。为了缓解去年出现的“民工荒”,广东从今年开始取消了已实施9年的“节后一个月内企业不准招收新 民工”等“六不准”规定,但春节后入粤的外来工数量却较往年有所下降。据广州市春运指挥部的统计数 据,截至2月15日,通过铁路到达广东的外来工超过100万,比去年同期减少7、6%。
13、江西省是我国第三大劳务输出省。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江西省跨省劳务 输出达502、6万人,同比增长12、34%,农村剩余劳动力达408、8万人,占输出劳务的81、3%,其中绝大多 数流向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目前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江西劳务人员在向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方向流 动。除了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外,上海、苏州等一些地区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是吸引民工的重要 因素之一。
14.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有约1.2亿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分布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 未来,中国还会有多达3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工作。
15、山东省统计局的分析表明,根据目前该省的农业装备水平等因素测算,全省至少有1000万农村剩余劳 动力需要转移,即使每年转移100余万,差不多也需要10年时间。
16、据苏州市统计局发布的一份名为《外出务工农民在苏现状调查》的报告显示,改善民工的居住、工作 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民工普遍的愿望。绝大多数民工希望,教育部门尽可能地减免寄读生的寄读费 ,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保证外来民工能够享受到养老金、医疗保险。
17、据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介绍,浙江省除不断提高外来务工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外,拟提供小额贷款 来帮助外来务工者创业、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并逐步把更多的对城镇居民开放的优惠政策借鉴到外来务 工者身上,以加强对外来务工者的服务。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浙江省劳动部门和建筑部门曾于 2004年年底联合发文,决定首先在杭州试行“诚信证明”制度,即凡是要在杭州投标某个工程的包工头, 必须有不欠薪的诚信证明,否则“免谈”。浙江省建筑领域2005年将陆续推广这一制度,而省内一些劳动 力密集的中小型企业也将推广工资支付担保制度,以保证每个务工者都能拿到工资。
18.2004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 通知》,明确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各地设立的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行政许可 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19.“局部地方发生‘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太低。”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援引一 份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收入的调查资料说。这份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平均月工资只有 600元左右,这与10多年前打工收益相差不大。而在同期,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却超过9%。
20、有专家认为,“民工荒”背后的实质是“权利荒”。由于城乡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教育培训制度存在差异,以及就业歧视、欠薪、职业安全卫生差等问题的存在,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环境不 容乐观。外出打工的民工大多是青壮年,他们除了物质生活需要外,还有精神文化需求,但在城市中,他 们受到的人文关怀不够。
三、申论要求
得分评卷人1、就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200字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分)(空格略)
得分评卷人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 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40分) (空格略)得分评卷人3、就给定资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标题,写一 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40分)(空格略)
《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给定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从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 “民工荒”现象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民工荒”使人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以牺牲环境和劳工权益为代价的低 成本扩张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道路是否还能继续走下去?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企业从 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必须产业升级换代,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落实以人为本的科 学发展观。
2、参考答案
(1)中央政府要加强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从地方政府方面,要取消一切歧视制度和地方保护性政策,取消一切因“户籍制度”造成的歧视制度, 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3)在企业方面,“民工荒”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一个警示,要认真按照《劳动法》聘用“农民工”。
(4)“民工荒”是一种技工荒。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培训,让农民工成为技术工人,让他们更好地融入 城市。
3、参考答案
合理组织农民工进城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引导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 重要途径。怎样避免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外出从而使其有序流动?怎样使农村劳务输出不仅让农民增加收 入,同时也能带动一方经济快速发展?有识之士认为,必须合理组织农民工进城,使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
农民工进城一直存在找活儿难和经济收入不理想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有 关方面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软件硬件一齐抓
一要建立起通畅的信息网络。务工人员常是“有浑身力气而无处使”,用人单位常是想找合适人而无处觅 。因此信息不沟通成为劳务输出的最大障碍。所以,有关部门要从农村达到小康才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 这个角度出发,多方沟通,架起信息网络,为广大外出务工者服务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二要建立起系统的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素质。由于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阅历、文化水平等不尽相同, 也就决定了他们择业的机会不同。因此,急需提高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用 得上、留得住”。
三要建成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为劳务输出者搭设平台。劳务输出机构要及时掌握本地区输出人员的动向 ,并与用人单位沟通,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同时,还要广泛搜集用工信息,拓展新的劳务合作 空间,为劳务输出提供前瞻性、引导性市场信息。
四要形成正确的用人机制,确保劳务人员自身权利。应严把用人单位和招聘录用关,输出前对用工企业的 生产经营情况、工作环境、食宿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劳动安全、厂方信誉等进行详细考察了解,在综合 分析、确保可行的前提下,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以此确保劳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加强领导是关键
首先是要加强领导,合理调度;政府参与,社会支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构筑政府和社会多方为 农村富余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合法利益保护的服务网络。各地政府可成立富余劳动力安置领导小组 ,按季度统计外出务工人员总数及要求去向,然后去招工单位考察,就劳务者的合法利益进行落实,并和 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
其次是要源头着手,培训扶持。从源头着手,加大扶持力度,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引导和示范 性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素质和技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应用为着手点,根据文化程度差 异分档培训,重点培训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输出。
针对城市技术性较强且用工条件较明确的企业到农村招工,县、乡政府可适当集中组织符合用工条件的农 民举办技术培训班,并可与用工企业签订长期的用工合同,通过这样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农民直接输入 到用工城市用工企业,可使农民输出劳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场所和稳定的收入,并可使农民的权益真正得 到保障。同时也可发挥目前农村中能工巧匠技术特长,积极鼓励他们牵头带领更多的乡邻到城市去承揽建 筑、家具等行业的业务,这样能直接带动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大幅度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工作要做细做实
一要正确引导。在坚持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打工人员座谈会、总结宣传成功典型、宣传劳务 信息和输出政策等途径,用身边活生生的典型教育、引导农民改变守土恋乡、靠田吃饭的陈旧观念,鼓励 他们大胆走出去。
二要科学组织。党委、政府要成立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建立以劳动部门为龙头,有关单位、地区和驻外“ 窗口”单位为成员的劳务输出网络,并抓住输出前、中、后三个关键环节,实行“一条龙”服务。输出前 ,通过驻外“窗口”,在外工作老乡,以及聘请劳务信息员,搜集提供用工信息;劳务输出办公室根据劳 务需要,综合分析,选定厂家,派人负责签订用工合同。输出中,对选送来的人员进行劳动技能法律知识 等强化培训。对输出的劳务人员,要统一备案,建立劳务输出登记卡,并同用工单位签订有关合同,以法 律形式明确用工单位、输出单位和劳工三方的责权利。输出后,在输出劳力比较集中的地方,选择素质和 能力较高的人员,成立老乡互助组织,做到定期联系,互通情况,维护打工者的权益。
三要优化服务。党委、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在承包土地流转经营、打工人员返乡就业等方面,给予引导 、保护和支持,解除基层组织和打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稳固的劳 务协作关系,设立服务站,及时为务工人员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方便,重点是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 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帮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
农民进城打工往往存在着“三怕”思想,即怕工作难找,怕干完活老板不给工钱,怕受城里人歧视,所以 有些人宁可在家受穷,不愿进城务工。因此,要通过实施“组织化输出,网络化服务”来破解打工难题, 帮助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使劳务输出由无序转向有序,由个人行为转向政府行为,吉林省榆 树市光明乡从2000年年初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并经上级劳动部门批准,建立了榆树市光明人才劳动 力市场,申办了营业执照。相继在北京、大连、长春等城市建立了7个办事处,在所辖的11个村设立了服务 站,还与长春市就业局劳动力市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乡服务中心与各办事处、代办处、服务站 对劳务输出实行链条式对接,流水线作业,一条龙服务。即由各办事处、代办处负责搜集用工信息并向乡 服务中心反馈。乡服务中心利用人才劳动力市场不定期向各村服务站发布用工信息,对服务站负责推选打 工人员。乡服务中心负责将打工者送到各办事处,并负责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由此免除了打工者盲 目择业之苦。
为了确保工资兑现,乡服务中心承诺凡工资不及时兑现的,政府负责追讨。三年来,为农民工追回欠付工 资1.3万元,保护了打工者的合法权益。乡服务中心还开通了劳务输出电话服务热线,经常与打工者及用人 单位联系,随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由于强化了组织化输出和网络化服务,真正做到了外出打工者顺心,家属放心,用人单位省心。
探索农村劳务输出新路子
在近10年的劳务输出中,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流动有序,异地有家,管理有章 ,建功立业”的流动人员管理的新路子,使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去,舒心留,安心干”。
一是流动有序。镇劳动管理站与全国18个地区劳动机构建立了劳务信息网络,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自 姚圩劳务管理站成立至今,共向外输出劳力8万余人次,帮助就业5万余人次。
二是异地有家。姚圩镇在劳务输出最为集中的深圳市成立了办事处,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择业、维权等服 务,履行政府部分职能。同时,为使外出务工党员不回家也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镇党委又在深圳成立 了姚圩驻深圳流动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
三是建功立业。将劳务输出与发展家乡经济结合。每个党员要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为所在村、组或 贫困户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带头参与乡镇和小康村建设,带头回乡办私营企业,带头完成农民负担监 督卡规定的税收任务。每个党员联系帮助一户计划生育户,联系教育一个有过劣迹的人,联系一位外商, 吸引他们来家乡投资办厂搞建设,联系家乡一户困难户扶贫脱困。劳务输出使广大农民从“田间”跨入“ 车间”,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直接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的锻炼,同时也促进了 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