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前大冲刺之仿真题(九)-公务员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社会普遍诚信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不仅需要提倡、号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设计、通过政府的积极作为、通过社会的导向作用等社会机制的作用。譬如说,在我们现在的体制下,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的工作评价问题,如果仅仅是通过其单位、地方或个人的语言表达系统来判断其功过得失的话,那么那种报喜不报忧的总结汇报模式、那种主动接近乃至讨好上级官员的行动战略、那种努力塑造表面自我形象的公关意识等非诚信问题,就会取代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就是说,如果社会不能通过鼓励诚信以及有利于诚信的机制来对待诚信行为的话,相关社会成员就会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从而失去坚持诚信的信心。
可以认为,人的诚信是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三字经》中就开宗明义地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人的后天社会生活对于其观念、行为乃至性格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的任何制度性结构和权威性导向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一个社会在普遍诚信方面发生了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可以而且应该首先从一些制度性的环境中去寻找根源和基础。因此,通过社会特别是社会公共权威的积极作为,努力营造诚信的制度环境,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形成普遍诚信的必要前提。
2.虽然近些年来中国保险业加大了诚信体系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诚信问题仍然是横亘在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障碍。目前,从保险公司方面来讲,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很多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甄选、培训、管理不严,导致一些代理人出现了误导、欺诈消费者的不诚信行为;二是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信息披露不够,投保人无法了解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偿付能力、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与诚信相关的资料,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和代理人的介绍做出判断;三是某些保险公司“重展业、轻理赔;重保费、轻管理”的运作模式给社会造成了“投保容易索赔难、收钱迅速赔款拖拉”的负面印象;四是一些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违规经营,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等恶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地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
有关专家认为,在保险业已经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如果任由目前存在的信用缺失状况继续下去,不仅不利于中资保险公司今后在市场上的发展,而且也会成为保险业发展壮大的“瓶颈”。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保险信用体系,中国的保险企业应该首当其冲。 据了解,为提高服务水平,郑州太平人寿率先在国内寿险系统推出了“双百服务”,即坚持对新契约承保客户在保单承保后5天内进行100%回访,在接到客户住院报案3日内100%到客户病房进行拜访、慰问,就客户理赔注意事项、住院期间理赔资料的收集以及理赔流程和实效等问题向客户详细说明,避免了因对流程不熟悉而影响理赔的现象发生,使理赔工作更加透明化。
3.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诚与信的统一。现代意义的诚指实事求是,信包含三种词义:信用——信的价值即应用;信义——信的道理;信誉——信的荣誉。归纳起来便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管子•枢言》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诚实守信,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先秦诸子,对许多哲学范畴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诚信”的理解却大致趋同,认为诚实守信不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且是一个国家巩固发展的基础。
诚信是珍贵的精神资产。它没有外形,没有内质,但却指挥着我们的行为,而且其存在与否将统治我们的行为,仿佛它是一种有形的力量。没有诚信我们将会陷入一种精神的苦难之中。西方思想家戈登•希尔对此作了形象化的描述,他说:“假如你走过一座桥,寄出一封信,向朋友披露你的秘密,却怀疑桥的坚固程度,不知道信是否能被收到,对朋友是否会替你保密没有信心,生活在这样的没有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总是处在恐惧、妄想和无效率、无所作为之中。”但是,有了诚信,我们就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精神支持,使自己变得强大,可以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不用承诺什么,别人却相信我们,信赖我们。
诚信可以是对社会、对他人的期望,但首先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诚信不能以他人的诚信为前提。对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来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身体力行,影响周围,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社会由个体组成,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社会。自己的诚信与赢得他人的诚信成正比,自己越诚信,就越会赢得他人的诚信回报。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建设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这就需要大家积极参与,添砖加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个个出力,个个受惠。如果你骗我一下,我骗你一下,骗来骗去,只能落个“两败俱伤”。如果等全社会所有的人都讲诚信之后自己再讲诚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于为自己的不讲诚信寻找借口,无异于推卸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在诚信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4.考试作为当今社会普遍应用的教育测量方法,其有效运作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只有参与考试环节的每个人——从命题、考试管理与阅卷者到考生大众,都能自觉信守考试规范,才能有效发挥考试的测量与评价功能。特别是高考,它是我国高校招生的主要环节,在选拔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维护高考诚信不仅是考试实施的基本要求,而且与考生、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息息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考试从来都是一种社会活动,诚信考试必然要仰赖于诚信社会。由于受利益驱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以往个别地区高考舞弊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对考试诚信和考试管理的一大挑战。近年来,作弊者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传递标准答案,已成为威胁大规模教育考试安全的一大隐患。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法治有待加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高考作弊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利用高新技术作弊之所以奏效,关键在于个别基层考试管理环节出现问题。作弊者通过买通监考关节,使得监考者面对考生接受手机短讯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防范类似的高考集体作弊,首先应加强考试实施环节的管理,加强考试立法,以法治考,以法治招。通过加重对考试管理失职者和考试作弊者的惩处,使作弊者无利可图,不敢贸然违法乱纪。
5.过度包装问题,曾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从不讲究包装到过度包装,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过程,在我国经历的时间并不长。现在,愈演愈烈的过度包装,已经、并且仍在造成物资的无谓消耗、浪费。因此,过度包装形成越来越多的诟病。
过度包装,在一些地方已经演变成了虚假包装,进而失去诚信。而虚假包装却很少受到口诛笔伐。最近,有人千里迢迢地从外地买回来一些盒装物品。到家后打开一看,不禁哑然失笑:有的是大盒套小盒,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有一点点;有的从外面捏起来鼓鼓囊囊,好像装了很多东西,实际上是塞了厚厚的硬纸板和泡沫塑料;有的盒子上粘了一块透明塑料,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装的东西,让人错误地以为里面的东西很多,实际上里面的东西只有能看见的那一点,看不见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只有4克重、不足2立方厘米的药材(就是4朵小花),竟用了比笔记本电脑还要大的盒子分几层包装。有些精美、硕大的盒子里,装的竟是几根黄花菜,几包南瓜子,几块碎蘑菇,几片鹿茸角……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只是那华丽包装体积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6.市场经济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不是靠指令调配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交换进行生产的商品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生产者、经营者,要通过买卖交易,交换各自的商品。因此,这里有自主、自由、平等交易的问题,有遵循商品供求变化、价值规律的问题,同样也有一个彼此诚实守信的问题。而且诚实守信的问题,可能更为根本和重要。因为,没有诚实守信,彼此互不信任,就不可能有买卖交易的产生和完成。正是有了诚实守信这个基础,买卖交易双方才有可能谈质论价,购销两便,也才有发挥商品价值规律的问题。从这个意义讲,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原则。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任何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都有诚信需求。从1994年墨西哥危机到阿根廷的危机,以及2001年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无不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说,成熟市场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以成熟代替诚信。但是,问题在于社会和企业怎样看待和对付这种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在一个社会中,少数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批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社会对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麻木不仁,企业之间还相互效仿。在古代,人们讲诚信主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和“信”是不自欺、不外欺,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相统一的道德境界和追求。
7.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的内涵已越出了纯粹的“私德”范畴而进入到“公德”领域。换句话说,今天我们理解诚信,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良好品质,更是建立在现代公民意识之上的一种“公德”。
公民意识是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而诚信也应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之一。现代公民意识进入个人诚信,使个人诚信建立在国家与公民、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之间权利和义务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不仅可以改变以往诚信教育和实践只偏重“私德”的问题,实现“私德”与“公德”结合,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和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
在社会经济交往中体现出的诚信,是以责任能力为基础的,是指一个人对承诺、契约和协议负责任的能力,是现代公民意识在社会经济交往关系中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其目的和出发点是保证社会交往活动的顺畅进行,并使交往各方在诚信原则的要求下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8.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由来已久。整个社会诚信链条相当脆弱。一些企业经营不讲诚信,互相欺诈,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据《中国工商报》报导,2000年,仅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3.05万起,比上年增长36.86%;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总值3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61%;全国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16万个,比上年增长3倍多。
企业间的诚信缺失必然导致交易效率下降和交易成本上升。目前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企业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獗,一些企业任意变更或撕毁经济合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只有50%(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企业合同履约率为90%)。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客户的货款或拖欠银行的贷款,还有一些企业玩弄假破产真逃债的伎俩骗取国家的钱财。虽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拖欠逾期的应收账款,但它们拖欠的总量仅占贸易总额的0.25%~0.5% ,我国目前已超过5%,是发达国家的10倍~20倍。“久债不还”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识”。我国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规模已经由过去的几百万元上升到数亿元水平。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使得企业间互不信任,如履薄冰,现实的交易行为已经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的交易状态,使得企业间交易效率下降,交易成本提高,这种做法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财务失真,明目张胆地编造假账假数据,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屡禁不止……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所致。
可以说,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对我国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9.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信”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从词语意义来看,“诚”与“信”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所表征的意义又有一定的差别。“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即所谓“内诚于心”。“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即所谓“外信于人”。“信”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诚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守信以诚实为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诚信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准则。因此,可以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弘扬,又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亟待调整的积极回应。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每个人每天都要与他人、与集体交往,根据与他人、与集体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活动。如果人人都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活动就无法开展,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之中。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倡诚信伦理,增强诚信意识,形成诚信风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10.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由于结婚的人多,南京各大商场的婚纱卖得比平常红火,然而到后来不少商家竟不敢再卖婚纱。原因是,一些买了婚纱的人,结婚当天穿上婚纱,拍拍照片,出席婚宴等,婚礼结束后就拿着婚纱到商场以各种理由要求退货,商家不退货,就大闹。
诚然,商家应该讲诚信,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但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环节——消费者在享受诚信服务时,也不应丧失做人的诚信。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呼唤商家诚信、守法经商,国家也先后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约束商家,对消费者的权益加以保护。应该说,这种保护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但对消费者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确实使有的消费者“有恃无恐”,得“理”不讲理,使得商家利益受损。也有的消费者为了占“小便宜”,不惜采取蒙、骗、闹等手段,让商家难以招架。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这些消费者心中的道德价值观与经济价值观严重失衡。
诚信是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人人都是消费者,只是消费者在要求商家诚实守信的同时,也不应忘记保持自己的诚实、守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只有双方都坚持诚实守信,整个社会才会出现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11.一个成功的企业,卖给顾客的不仅是商品本身,往往还隐含着商品背后的文化。一个企业在短期内成功,有一个好产品就可以了;要想中期成功,除了好产品之外,还必须会营销;再加上一个好的发展战略,企业就有可能获得更为长久的成功。但是,如果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建设一种能保证企业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而这个企业文化的精髓离不开“诚信”二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诚实、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必须建立信用文化。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去聚集财富,财源会越开拓越广阔,违背诚信赚钱,最终将使财源枯竭。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自由、交换自由、价格自由,而诚信正是维系这种自由的纽带。在市场经济社会,信用的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但信用却是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是取之不尽的金矿。
12.去年7月,咸阳市环保局与35家重点企业签订了《环保自律诚信公约》,建立环保“诚信联盟”。之后,陆续有企业通过市局下属13个区县环保部门加入,通过一个“诚信联盟”,使得环保工作由原有的监督管理方式转而成为企业自动自发的选择。
长庆石化公司在行业标准基础上整合出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标准,将环保工作制度化,环保建设纳入经理绩效考核,在实施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同时,积极筹建环保事故应急预案。近年来,该公司投资1.033亿元,建成和投运了污水处理场以及废气、噪声防治等环保设施,环保设施平均年运营投入600余万元。在人员投入上,公司环保工作人员72人,占公司在岗员工总数的9.8%。公司成立的环境监测站,2003年通过陕西省新计量认证评审准则计量复审。2004年,企业获评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企业,2005年3月被评为陕西省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单位。
“诚信联盟”企业咸阳机场,去年针对周边3个村庄900多名群众反映的噪声问题,积极协商,在寻求源头治理的同时,一次性提供赔偿金12万余元,为4个小学安装了隔音玻璃。2002年,机场投入上千万元建立污水处理系统、400万元建立中水回用系统,节约一次性用水的前提下,年减排污水50万吨以上。
“诚信联盟”将其转化为双向互动的对等关系,政府与企业互为监督、共同推动环保工作发展,达到对社会的诚信,共同推动我们的环保建设。
三、申论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结合材料中的有关理论和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提出的你的见解。要求:内容详实,结构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篇幅在1 000字左右。(满分50分)
(二)以“建设诚信社会”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标题自拟,角度自选,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论说充分,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篇幅在1 700字左右。(满分50分)
参考答案
1.自律和诚信建设,是解决民办非企业单位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进行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自身素质,建立自律、诚信长效机制,因此要在民办非企业单位进一步深入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
①建立健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结合今年的年度检查工作,督促、检查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及其章程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内部规章制度的情况,如理事会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把这一工作作为今年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在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要求在地市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也参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要求,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网站或媒体上公布,将重大活动和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向社会披露。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向社会披露筹资目的、资金使用方向和接受捐赠、资助财物的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增加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查询、监督。
③进一步开展提供优质服务、真情回报社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公益活动。根据各地实际,认真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有规模有影响的服务活动,根据自身能力,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及广大群众,免费(或以成本为最高收费标准)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树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公益形象。鼓励民办非企业单位将有关服务内容经常化、制度化。
④完善服务承诺制。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不同类别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情况,制订措施和规划,通过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责任及收费标准等方面做出的公开承诺,增强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借助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强化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责任,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为,全面提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形象。
⑤认真做好有关宣传工作。民政部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进行合作,大力宣传在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和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各地要继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特别是要注意宣传有关的大型主题公益活动。
⑥做好有关调查研究工作。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要研究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要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并将之制度化。各省级登记管理机关要组织本单位的同志、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索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问题。
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这项活动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规范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注重整体推进,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认真总结,努力探索,切实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
2.如何建设诚信社会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古人云:“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风渐进,在带来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诱发了一些人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诚信的缺失,影响了社会道德风尚的确立,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对诚信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对诚信的呼唤也越来越紧迫。诚信是立人之本,更是立国之基。诚信会给我们带来约束,但更会让我们享受到遵守规则的快乐。诚信是金。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建设起诚信社会。如何重新建立起诚信社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制度建设
诚信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十五”计划报告中曾提出,“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快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制度建设首先的一点是减少遵从诚信道德行为的代价和成本。通俗地说,就是不能是诚信者总是成为事实上的吃亏者。这就需要社会中制度安排能够保障最起码的公平和正义。当社会中的公平和正义被破坏的时候,诚信便处于相当尴尬的境界。在公平和正义能够基本上得到维护的时候,诚信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也会强大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说,诚信道德规范有赖于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秩序的支撑。诚信本身是不能单打独斗的。其次是不能使违反诚信道德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当违反诚信道德的行为往往能够带来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有害的误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形成的说假话的习惯,在当今盛行的假冒伪劣就是这种误导的产物。说假话可以升官提干,必然会造成一种示范效应。假冒伪劣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中的制度安排,使不诚信者、不道德者不但不能受益,而且必将吃亏。
诚信固然是规则的基础,但是没有规则,诚信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无论以什么方式倡导诚信,都不如以实行法制来增进诚信。例如,中国封建社会一贯倡导诚信的道德原则,但是德治从来就没有达到统治者预期的效果,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没有脱离人治的框架。相反,现代西方国家厉行推行法治,结果,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诚信的程度与规则治理的程度密切相关。在完善的竞争机制中,诚实的人比诡诈的人更放松(因为诚实的人没羁绊,也不设防,他们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辞令、表情,包括身世来解释自己),因而就更有智力和精力来获得成功,而缺少信用的人就会因为信用危机而被淘汰出局。但是,在不完善的竞争机制中,诚实的人除了吃亏之外,还怕被别人低估自己的智力水准,因而迫使许多人把诚实隐藏起来或者干脆放弃。然而,完善的社会竞争机制,首要的就是规则的健全。
中国已经加入WTO多年,信用将是企业走向国际社会的通行证,因此政府要立即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市场主体诚信交易、守法经营、有序竞争。在现行的法律中,如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法、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市场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仅靠自律不行,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不可能建立起诚实信用体系。事实上,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其信用体系都不是自发形成的。同时,政府要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和惩戒机制,从司法和执行环节上严格地把这些法律落到实处,使诚信法律规范成为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的实际行动。比如说,对造假、售假之类的欺诈者,除了规定要给予其经济上的重罚之外,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古往今来,矫枉必须过正。唯有使欲失信者不敢失信,才会促使其不想失信。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规则缺失、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制裁乏力,势必使失信者和假冒伪劣尝到甜头,结果会在社会上造成一种“诚信者必吃亏,欺诈者能得利”的普遍心态,这是非常可怕的。要改变这种心态,只在舆论上提倡诚信,在实际生活中却听任欺诈者得利,诚信者吃亏,那么,关于“诚信”的说教只等于是一种假道学。所以,构筑诚信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借助外力的制裁力,使人们从其失信的后果中感受到失去诚信带来的痛苦。
(二)发挥道德示范作用
当前,要保护好“诚信”资源,我们还要发掘我国“诚信”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公民“诚信”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来带动全社会的“诚信”。诚信道德的示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前些年有一个口号,叫做“从我做起”。作为一种自律,这是不错的。但如果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个口号又是不够的。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层面上,“从上做起”要比“从我做起”更为重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和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官员的诚信道德形象。在我国目前特有的情况下,这种“从上做起”无疑应当是诚信道德重建的现实开端。
党政部门处于社会体系的核心位置,必须发挥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信用状况表明政府的成熟程度和行为规范水平。只有言行一致、政策稳定,政府在群众中才有威信和号召力。政府个别部门信用的缺失,其表现是多元的,比如朝令夕改、形式主义、有法不依等,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建设诚信政府,需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强自身信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干部要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信守承诺,取信于民。
(三)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
第一,要树立诚信观念、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而不遵守,规矩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有专家指出,中国入世,面对的最大风险是规则意识不强。一是不懂规则,犯了规还不知道结在哪里;二是不按规则办事,犯了规还强词夺理。
第二,要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把诚实守信作为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其次,要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契机,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上,使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经过长期系统的宣传教育,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三,要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从制度和法规上约束失信行为,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要在制度和法规上保证诚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必须承担其行为造成的成本,不仅要对其予以舆论谴责,更要其付出经济上的代价,真正实现有信者昌,无信者痛。
构建社会的诚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规范信息传递机制,建立诚信监督和惩罚体系。我们应当加快建设诚信社会的步伐,让社会沐浴在诚信的灿烂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