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十一)参考答案-公务员

2013-12-17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228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十一)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根据给定材料,由于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与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政府高度重  .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各高校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将来,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将会有很大改观。
    2.【答案提示】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出路不是找市长,而是找市场。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快小城镇建设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将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大力支持。
    (3)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去内陆、西部地区就业。
    (4)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要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市场。
    (5)大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要改变陈旧思维,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6)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学校应密切注意市场需要的是什么专业的人才,对于已经饱和的专业应减少招生数目。
    3.参考例文
    关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报告
    去年我国有大学毕业生340万人,今年将达到40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的成果,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社会发展的标志。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显示,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2003年为52万人,2004年为70万人,2005年达到75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牵动了中央高层领导和各地党政一把手的心,涉及到社会的各方面。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从教育部到各省市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仅15%左右,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么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呢?
    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全部由国家“统包统配”,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不再对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了,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走上就业市场化之路,即大学毕业生由人才市场、就业市场来调节,配置就业。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就业市场却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由此产生了三大矛盾:
    一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人才市场的建立还比较滞后,对毕业生的包分配取消了,但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或很不健全,很不完善,存在着信息不灵,供需渠道不畅,常常是“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些单位要人才”。每年数十次的供需见面会像赶庙会一样,拥挤不堪,成功率不高。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教育具有滞后效应,从招生到就业至少相隔4~5年,可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基本上仍然按计划体制的模式运作,没有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上一些地区和学校又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等问题,以致毕业生就业时供需失衡,专业结构失衡。三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就业市场化意味着各类人才要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然而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他们不是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挤在大城市、大企业。很多人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仍然等学校安排,等用人单位来招聘。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出路不是找市长,而是找市场。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要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市场: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人才市场,以及各中介机构举办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各类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都要有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门窗口和大学生人才库,设立用人单位的信息网,便于双向选择;还应建立和完善省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行网上供需见面。


    二是大学生要适应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是高等学校产出的主要“教育产品”,从学校招生时就要考虑这些“产品”必须有出路,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切实改变“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学校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即早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和毕业生信息系统,与人才市场联网,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广泛的就业信息。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育。
    三是大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要改变陈旧思维,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努力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利用见习、实习、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机会主动与用人单位接触。毕业生要瞄准人才大市场,不要只盯住市场的一角,而丢掉广阔的市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等都是择业的好地方。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享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我们再把人才市场健全和完善起来,不仅可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