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十一)-公务员
2013-12-17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216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十一)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资料
(1)从1999年起,中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50万,4年增加了140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有关专家统计,按照70%的一次就业率,今年250万毕业生中将约有75万人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介绍说,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以北京为例,200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8万人,2003年超过10万人,2004年达到14万人。据有关部门对北京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三分之二高新技术企业统计,今年的需求岗位有3.9万个,估计未统计在内的中央驻京单位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岗位有1万个,这一数字与往年需求岗位持平,预计今后也不会增加太多。因此,今后几年内北京地区的就业形势将十分紧张。
(2)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就业难集中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问题。广州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副处长李鹏飞介绍说,广州需要的计算机、英语、财会等12个专业毕业生占需求的63%,已经饱和的专业有建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学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很难。
(3)记者在广东、上海等地人才招聘会上看到,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因此,只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4)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单位用人机制陈旧,难以吐故纳新。这些单位里,人员素质不高,编制却满满的,无法吸纳大学毕业生,这种情况在边远地区尤为严重。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必须有人事制度改革作为配套,用人制度不进行改革,将严重制约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
(5)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从90年代初即建立了“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基本确立。上海市教委学生处的田垒认为,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由政府的教育、计划和人事部门管理,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和落实就业单位的主渠道是各类招聘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一工作模式将面临着更大压力。广东、上海、北京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反映,现在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需要整合,教育、人事、劳动部门基本各自为政,相互沟通的较少,使就业信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外,网上求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求职方式,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严重滞后。
(6)就业流向“扎堆城市”、职位选择期望值过高,导致众多毕业生自我失业。
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抱守“非大城市不去”的观念,使东部沿海和西部中心城市大学毕业生“人满为患”,而急需人才的基层和西部越来越少有人问津。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马太效应”导致就业难。
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85.3%的大学生首选就业单位是“城八区”。广东工业大学调查显示:90%的毕业生首选留在广东,其中80%要求留在广州、深圳两地。
记者在广州、上海人才市场看到,一些应届毕业生开口就问月薪几千,待遇如何,除了京、沪、穗、深等大城市,地市一级的单位都不愿意去。
广东教育部门人士认为,近几年的连续扩招,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迅速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变化必然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些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就业意识却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种状态不变,就业的路必然越走越窄。
(7)虽然目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下,各地各高校普遍采取切实措施,针对市场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广东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清华大学面向在校师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选修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人手,积极推行“本科生就业导师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给高年级每个学生安排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就业方面的系统指导。
(8)有关专家认为,以下三个因素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一是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在良好的宏观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必然会增加。以上海市为例,由于上海GDP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1年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比上一年增加了1.2万个岗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比上年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这两年还在增加。专家认为,从目前发展态势看,中国完全有能力使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北京、上海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使大量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一些专家指出,城市里的下岗职工能够保持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三是小城镇建设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不仅能够吸纳大量离开土地的农民,还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资料
(1)从1999年起,中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50万,4年增加了140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有关专家统计,按照70%的一次就业率,今年250万毕业生中将约有75万人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介绍说,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以北京为例,200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8万人,2003年超过10万人,2004年达到14万人。据有关部门对北京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三分之二高新技术企业统计,今年的需求岗位有3.9万个,估计未统计在内的中央驻京单位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岗位有1万个,这一数字与往年需求岗位持平,预计今后也不会增加太多。因此,今后几年内北京地区的就业形势将十分紧张。
(2)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就业难集中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问题。广州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副处长李鹏飞介绍说,广州需要的计算机、英语、财会等12个专业毕业生占需求的63%,已经饱和的专业有建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学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很难。
(3)记者在广东、上海等地人才招聘会上看到,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因此,只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4)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单位用人机制陈旧,难以吐故纳新。这些单位里,人员素质不高,编制却满满的,无法吸纳大学毕业生,这种情况在边远地区尤为严重。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必须有人事制度改革作为配套,用人制度不进行改革,将严重制约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
(5)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从90年代初即建立了“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基本确立。上海市教委学生处的田垒认为,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由政府的教育、计划和人事部门管理,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和落实就业单位的主渠道是各类招聘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一工作模式将面临着更大压力。广东、上海、北京教育人事部门的人士反映,现在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需要整合,教育、人事、劳动部门基本各自为政,相互沟通的较少,使就业信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外,网上求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求职方式,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严重滞后。
(6)就业流向“扎堆城市”、职位选择期望值过高,导致众多毕业生自我失业。
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抱守“非大城市不去”的观念,使东部沿海和西部中心城市大学毕业生“人满为患”,而急需人才的基层和西部越来越少有人问津。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马太效应”导致就业难。
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85.3%的大学生首选就业单位是“城八区”。广东工业大学调查显示:90%的毕业生首选留在广东,其中80%要求留在广州、深圳两地。
记者在广州、上海人才市场看到,一些应届毕业生开口就问月薪几千,待遇如何,除了京、沪、穗、深等大城市,地市一级的单位都不愿意去。
广东教育部门人士认为,近几年的连续扩招,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迅速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变化必然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些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就业意识却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种状态不变,就业的路必然越走越窄。
(7)虽然目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下,各地各高校普遍采取切实措施,针对市场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广东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清华大学面向在校师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选修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人手,积极推行“本科生就业导师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给高年级每个学生安排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就业方面的系统指导。
(8)有关专家认为,以下三个因素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一是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在良好的宏观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必然会增加。以上海市为例,由于上海GDP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1年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比上一年增加了1.2万个岗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比上年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这两年还在增加。专家认为,从目前发展态势看,中国完全有能力使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北京、上海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使大量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一些专家指出,城市里的下岗职工能够保持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三是小城镇建设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不仅能够吸纳大量离开土地的农民,还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申论》写作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满分20分)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满分30分)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满分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