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公务员

2013-12-17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224

《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一、资料
    (1)近1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但是,人们在富裕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却日渐高涨。12月2日,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速已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最重要的是,将近五成(48.9%)的居民生了病不去医院看病。在去看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应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比例也达到了29.6%。
    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目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我国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浙江大学一项调查进一步表明,哪怕是农村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浙北地区,还是有30%~40%得了绝症的农民,因为无钱医治而死在家早。
    (2)“我国曾于1993年、1998年和2003年,分别进行过3次卫生服务调查。此次调查意义深远,它表明,从1993年到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了转移。”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克玲分析说,在这将近半数有病不去看的居民中,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是得病后自己买药吃。以前说“久病成医”,现在是“有病自医”。调查表明,36%的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跑到药店购药,采取自我治疗,且这一比例比5年前明显增加,其中城市增加了3个百分点,农村增加了8个百分点。
    数字是抽象的,但如果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就能发现“有病自己医’’的人比比皆是。记者在报社编辑部进行的一次小规模调查就很能说明问题。一年中,因为感冒发烧这种平常小病去医院看的,只有6个人,占总人数的10%。同事吴大姐谈起去医院就连连摇头,“还不如在家吃点药呢。”吴大姐说,如果不是急病,凭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在药店买点药吃,足以应付头疼脑热和那些不太要紧的慢性病了,而且这样做既方便又省钱。
    二是看不起病就硬扛着。调查显示,生病未就诊、未住院且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应该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城乡低收人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
    据刘克玲分析,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出现在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就拿农村来说,农民看病是个老大难问题。据报道,某省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还算不错,但合计医疗人口覆盖率也仅有12%,约有88%的农民看病完全靠自费。这里贫困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按卫生部此次调查,城乡合计年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在排除了物价上涨的影响后,平均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上升。1993年,两者分别为21元和933元;到2003年,上升到75元和2233元。也就是说,农民一年的收入,连住一次医院的费用都不够。
    眼下,农民中正流传着这样一些顺口溜:“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tt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一人得病,几代受穷”……从这些话中明显能够感受到农民面对疾病时,那份沉重的无奈。
    三是周围缺少医疗机构,百姓看病难。调查显示,贫困地区有18%的家庭距最近的墓疗机构超过了5公里,有1/4的家庭到最近的医疗机构的时问30分钟以卜。
    农民看小起病,而旨在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农民却不爱光顾。他们常说“小病不出门,大病跳过门,中问空着门”。意思就是,平常有个头疼脑热的,农村人都尽量硬扛过去,一旦得了大病,就往县以上医院送,这“中间”被忽略的,就是卫生院。就是说,农民离得近、看得起的地方,因为医疗条件太差,不能解决看病问题而无人问津。这样的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不容乐观,医疗事故大多出于这样的诊所。不是重的疾病诊断不出来,就是小病当成大病去医治,使许多患者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轻则留下终生残疾,重则失去生命。  “居民不去看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是经济能力不够。”刘克玲说,根据调查结果,过去5年,我国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分别增长了8.9%和2.4%,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乡居民的支出却分别增长了13.5%和11.8%。
    “从问题的深层来看,这种情况是社会发展滞后、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表现,是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发展不快所积累的矛盾。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分析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在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等方面,推行了类似国企改革的路线,也就是说,这样做有一个未加言明的假设: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医疗卫生资源。所有的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家势必要减少对卫生的投入,将大批公立医院推向市场,同时引进私人资本。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以下三大问题:一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人不足,医疗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利用效率不高;二是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合理分层,高收入人群和低收人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医患关系紧张;三是医疗机构对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医院“以药养医”、“以高科技检查养医”存在着很大浪费。


    “眼下这三大问题,已经成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不过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得到解决。”刘克玲说。
    (3)“不看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意味着因为疾病而造成的生命危害无法得到有效清除;意味着在疾病面前生命安全缺乏有效保障,严重的甚至意味着死亡。”解放军302医院的姜素椿教授这样对记者说。从医生的角度看,有了病就应该到医院去看,如果不看,小病拖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一些传染病,不到医院就很难了解它的危害,一旦传染给更多的人,后果不设想。
    谈到卫生部的调查结果,姜素椿教授说,一些慢性非传染病的增加(本次调查显示,我国有慢性病患者1.6亿。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成为城市居民的多发病),也是人们不去医院看病造成的。不去医院看病使得一些疾病没有被及时发现,最终形成慢性病。
    姜教授还提醒说,对于疾病来说,一般的规律是:早看病少花钱,晚看病多花钱。他明确表示,不提倡有病在家自己治。他说,大多数人对自身情况的认识很不客观,也不专业,这样做很容易耽误治疗。如果这样做的人多了,会对整个的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形成很大威胁。
    (4)躺在病床上的史振军是从河南来京的务工人员。7月20日下午,他在北京一个工地上干木活儿,因一脚踩空从6层楼上掉了下来。经诊断,史振军为脑震荡和三根肋骨粉碎。
    “他的妻子正在临产期”,在医院照顾他的同乡史鹏芝说。一个月前,史振军为了挣点钱回家办生孩子的喜酒,经熟人介绍来到北京打工。“三天已经花了两万多元了,我们在工地上每天才挣40多元,刚来一个月,工钱也没发。这钱先由老板给垫着,以后再说吧。”
    “现在还没敢通知他家里。他不让打电话,怕妻子和70多岁的父母知道后受不了打击。可也不能老这么撑着,这不算什么工伤,花这么多钱他一辈子也挣不了……”史鹏芝低着头说。
    病床上的史振军头上缠着厚厚的绷带,黝黑的脸上有泪水的痕迹。直致记者离开病房,他始终没说一句话。
    (5)“首先是概念之争。”曾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蔡仁华说,最初,卫生部委的意见是,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管理。如今,又有人提出按公益性与经营性划分。蔡仁华认为,后一种提法不科学。因为公益性医疗机构也需要经营。这种划分容易让人误解为公益性医院不需要经营、核算。
    其次是体制之争。按卫生部委的《指导意见》,政府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同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助,并按扣除财政补助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医疗服务执行政府指导价。卫生、财政等部门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价格放开,自营,照章纳税。
    第三大争议是机制之争,即医院内部的补偿机制。蔡教授说,《指导意见》认为,要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要在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
    蔡教授解释,过去政府容许医院从药品销售的零批差价中提留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即“以药补医”。医院和医生都希望通过多开药来增加收入,所以老百姓看病的费用也随之越来越高。
    “旧的医院补偿机制要打破,而新的机制还没找到。”蔡仁华解释,目前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医疗服务收费、药费差价收入三部分。财政补贴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医疗服务的收费较低,收不抵支,劳务亏损。如果现在去掉“以药补医”,医疗服务费又不可能提得太高,如何能解决医院的补偿问题,成为争的又一个焦点。
    (6)一边是主管部门的实施方案“难产”,另一边是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看病越来越贵。长期关注卫生经济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对目的状况表示担忧。
    据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国家大幅削减医疗投入。投入少了,政府自然要给医院政策。
    李玲研究后发现,随着政府的放手,医院给自己找到两条主要财路——多卖药、多上高新设备。有的医生和医院尽力诱导患者用价格昂贵的高新仪器诊疗,结果,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因病致穷的例子也越来越多。
    李玲教授对此的解释是,医院管理混乱,包袱太重,冗员太多。
    在李玲看来,医疗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医院改革,还应该包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  "前政府大力推行的医院改制,感觉像在甩包袱。”李玲说,怎么改制?谁来主管?怎么监管?在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自然会出现近期被媒体广泛关注的“新兴医院事件”。


    据悉,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采用的是“美国模式”——市场主导型。这正是李玲所担心的。“美国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很难复制。”李玲说,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GDP才1000美元。即使是欧洲许多发达国家也无法达到这个财力,更何况中国。
    据介绍,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医疗体制模式。一种是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即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都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外,只负责为穷人、老人医疗买单。李玲说,在医疗这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主导的结果是,医疗服务越来越好,但医疗价格也越来越高。
    另外一种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如英国和加拿大。在英国,公立医院由政府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是免费的。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在这种模式下,看病便宜,普及面广,政府投入也较少。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16%右,而英国仅为7%左右
三、《申论》写作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满分20分)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满分30分)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满分50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