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城市规划师考试相关知识模拟试题(1)
2013-12-26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288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略
2、略
3、略
4、有关砖混结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墙体的承重体系中,纵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B.墙体的承重体系中,横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横墙-基础-地基
C.内框架承重体系中,只有框架柱是主要承重构件,墙不是主要承重构件
D.纵向承重体系相对于横向承重体系,楼盖的材料用量较多,墙体的材料用量较少
5、下列选项不是建筑构造原则的是( )。
A.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做到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B.适应建筑工业化要求,尽可能采用标准设计,使构件规格化、定型化、标准化
C.构造设计是一门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构件的组成原理和方案的学科
D.注重经济合理性,构造设计应力求节省建筑造价、降低材料能源消耗、方便施工、减少运行、维护费用
6、下面关于祈年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祈年殿平面为圆形,周边有12根柱,象征12个月,中心有四根金柱,意为四季
B.祈年殿外观为三重檐攒尖顶,处于三层白汉白玉须弥座之上,使祈年殿高于周围的苍翠林海之上,造就了与天接近的感觉
C.祈年殿与圜丘由低于地面4m多的砖筑丹陛大道相连
D.是优秀的环境处理之例,因其优美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被人喻为我国古代最优美建筑之一
7、空间是指( )。
A.由点、线、面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B.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C.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概念
D.一个地方所占据的体积
8、净空可分为( )。
A.行人净空、自行车净空
B.行人净空、机动车净空
C.自行车净空、机动车净空
D.行人净空、自行车净空、机动车净空
9、路幅宽度是( )。
A.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
B.道路纵断面的规划宽度
C.道路纵、横断面宽度的总称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0、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
A.依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及城市用地现状,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选定合理的平曲线半径,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
B.进行必要的行车安全视距验算,并确定各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
C.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的地形、用地、建筑、管线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雨水进水口等)、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他设施和交通划线的布置
D.以上皆是 11、停车库可分为( )。
A.坡道式停车库和机械停车库
B.坡道式停车库和直坡道式停车库
C.斜楼板式停车库和螺旋坡道式停车库
D.B和C
12、可以不绘制城市电网系统现状图的情况是( )。
A.电网系统比较简单的城市,又在规划中反映了现状,或在城市建设现状图中清楚地反映了现状城市电网和供电设施的城市
B.负荷点少、负荷分布又均匀的城市
C.电网系统较复杂的城市
D.电网系统较简单的城市
13、城网可分为( )。
A.送电网和配电网
B.环状网和树状网
C.环式网和格式网
D.放射式网和多回线式网
14、城市从气管网按不同的压力级制的数量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下列是错误的选项是( )。
A.一级管网系统
B.二级管网系统
C.三级管网系统
D.四级管网系统
15、以下不符合高压、中压A管网布线原则的一项是( )。
A.宜布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规划道路上,高压管网应避开居民点
B.对高压、中压A管道直接供气的大用户,应尽量缩短用户支管长度
C.连接气源厂(或配气站)与城市环网的支状干管,一般应考虑双线,可近期敷设一条,远期再敷设一条
D.长输高压管线可以连接任意用户
16、下列属于可弯曲管线的是( )。
A.电力电缆
B.电力管道
C.电讯管道
D.污水管道
17、下列各项中,属总体规划的城市用地规划的是( )。
①确定防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②确定无洪水危害内江河湖海岸最低的控制标高;③确定主、次道路范围的地块的排水走向;④确定城市主干道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点的控制标高;⑤选择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点,确定主要景观的控制标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8、因特网又称互联网,近期内它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作用不包括( )。
A.信息发布
B.数据与设备资源共享
C.城市工业生产分析
D.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19、关于邻近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相邻某些要素的邻近区为邻近分析
B.产生离开某些要素一定距离的邻近区叫邻近分析
C.它是GIS的常用分析功能
D.常称为Buffer,意即为邻近分析
20、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不包括( )。
A.空间查询、专题制图
B.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及时更新方面
C.利用互联网络向公众发布规划上的图形、属性信息
D.空间分析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IS在绘图时可按要素的属性来控制符号的表达
B.GIS点、线、面的符号不可以自行设计
C.对于GIS,可以将要素的属性以文字形式注记到地图上
D.对于GIS,可以将要素的多重属性变为圆饼图、直方图、趋势线绘到地图上,制成统计地图
22、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可将遥感划分为( )。
①航天遥感;②海洋遥感;③航空遥感;④地质遥感;⑤地面遥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
23、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不是表明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关系的,该项为( )。
A.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增长和终级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
B.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等
C.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
D.加强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社会联系
24、关于供需与政府政策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政府能利用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达到调节市场运作的目的
B.基础设施供应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企业,政府可以直接决定价格
C.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由买者和卖者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D.政府实行的价格上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没有实际影响
25、由于外部性经济效果可以分为( ),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分析研究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充分利用外部性正效果,以便求得最佳的整体城市效益。
A.正效果和负效果
B.好效果和坏效果
C.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
D.好的因素和坏的因素
26、城市的交通、商业、工业、居住、绿地等的存在和发展互为( )的外部条件。
A.内存和外在
B.纵向和横向
C.依靠
D.基础
27、部门活动的外部性经济( )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A.负效果
B.合理利用
C.正面因素
D.正效果
28、决定经济活动的不同地理位置称为( )。
A.区位
B.地位
C.区域
D.地区
29、不同的地租竞价曲线表示用地单位个体在不同选址情况下,仍能获得正常利润时所能支付的( )。
A.商业租金
B.最大商业租金
C.最小商业租金
D.地租
30、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成功的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都
首先是按照商业化的原则经营的,并至少具有几个基本特点,下列不是这些基本特点中的一项是( )。
A.由政策职能部门管理并承担其所有责任
B.对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有明确、连贯的目的性
C.拥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都对经营承担一定程序的责任
D.享有财务上的独立性 31、1900年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有( )。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德国
32、关于城市化的有关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化的概念在1867年由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城市化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B.从城市化的转化主体看,城市化可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C.城市化是一个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复杂过程,其复杂性在于转化的主体和转化的过程
D.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33、社会运行的趋势是( )。
A.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B.社会的管理与控制
C.社会的形成
D.社会的需要
34、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下列哪一项表述有误( )。
A.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B.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C.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良好循环
D.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城市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35、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内容的是( )。
A.分析该项目环境影响的来源
B.调查该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定量、半定量或定性地预测该项目在施工过程、投产运行及服务期满后等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C.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实施与执行此项目做出全面评价和结论,并进行预测与评估
D.提出影响环境的措施,并修改建设项目
36、下列有关城市环境的组成,阐述有误的是( )。
A.城市自然环境,为城市提供资源
B.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
C.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势
D.城市景观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
37、污染源的高度对地面浓度有很大影响。下列有关阐述有误的是( )。
A.在开阔平坦的地形和相同的气象条件下,高烟囱产生的地面浓度总比相同源强的低烟囱产生的地面浓度要低
B.温度层结构对地面浓度的影响也取决于源高
C.地面源地面轴线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D.高架源地面浓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38、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多层住宅是指( )的住宅。
A.4~6层
B.4~7层
C.3~6层
D.3~7层
39、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 )的需要。
A.建筑形式与使用人数
B.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
C.建筑结构形式
D.建筑空间的体量
40、从水平性质来说,下风部位受污染的程度与该方向的风向频率成( ),与风速大小成( )。
A.正比;正比
B.正比;反比
C.反比;反比
D.反比;正比 第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内框架承重体系中,墙和柱以及框架都是主要承重构件。
考点:
第四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考点3:砖混结构;
1.纵墙承重的特点: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主要是为了满足房屋使用功能以及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要求而布置的,横墙的间距可以较大,以使室内形成较大空间。其荷载传递为: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适用:使用上要求有较大开间的房屋。
2.横墙承重的特点: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的作用。与纵墙承重方案比较,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对抵抗风荷载、地震作用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比纵墙承重有利。其荷载传递为:板--横墙--基础--地基。
适用:房间开间尺寸较规则的住宅、宿舍、旅馆等。
3.内框架承重体系的特点: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物件,由于取消了承重内墙而由柱来补替,故可使房屋内具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因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墙与柱的刚度又不均等,对抗震设防不利。其荷载传递为:
第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建筑构造原则除了A、B、D三项所讲外,还有一条:兼顾整体艺术性,建筑构造处理在满足上述各方面要求的同时,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艺术性。
考点:
第五章 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考点3: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1.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应了解以下概念:
(1)建筑模数;
(2)基本模数;
(3)扩大模数;
(4)分模数;
(5)模数数列。
2.民用建筑组成构件
竖向的基础、墙体、门、窗,水平的屋顶、楼面、地面,交通联系的楼梯组成了“8大构件”。
3.影响构造的外因
(1)外力作用;
(2)自然气候;
(3)各种人为因素。
4.构造方法
(1)防水构造:涉及地下室及屋顶。
(2)防潮构造:涉及勒脚与底层铺地、地面、地下室。
(3)保温构造:室内采暖气温一般为16~20℃。
(4)隔热构造:采用浅色光洁外饰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第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低于地面4m”应为“高于地面4m”。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5: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类型及基本特征;
1.单体平面的平面构成一般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达。建筑设计普遍采用“模数化”、“标准化”。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院落空间组合,形成绝对对称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结构与构造,由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数制和构件定型化内容。
其中大木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小木作为不承重仅为空间分隔或装饰目的的装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檩、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
中国古代木结构可分3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宫殿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为北京故宫,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建于明永乐年间。
5.坛庙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坛,建于明初,有垣两重,北圆南方。外垣西侧有神乐署和牺牲所;内垣有3组建筑:斋宫、祈年殿与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的代表为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中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建筑典型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元代建筑典型为山西芮城永乐宫,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喇嘛和金刚宝座塔几种。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
7.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汉以前的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造园风气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
第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空间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三维结构,具有形状、大小、色彩、材料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中心等关键因素。
考点:
第八章 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 ☆☆☆☆考点1: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关系;
1.空间
空间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具有大小、形状、色彩、材料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
2.空间限定
建筑空间限定是由墙面、地面、屋顶构成。
3.空间的本质
深度和层次是空间的本质。
4.相似、变形与对比
相似反映同类物体之间的共性,对比反映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变形则是物体生长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净空可分为三类。A、B、C不够全面。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3:净空与限界;
1.行人:净空2.2m,限界宽0.75~1.0m宽;
2.自选车:净空2.2m,限界宽1.0m宽;
3.机动车:小汽车净空1.6m,限界2.0m宽;公共汽车净空3.0m,限界2.6m宽;大货车净空4.0m,限界3.0m宽;
4.道路桥洞限界:行人自行车为2.5m,汽车为4.5m;
5.铁路净高:电力机动车6.5m,蒸汽机车为5.5m,宽为4.88m;
6.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取决于通航登记。
第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考的是路幅宽度的概念,只有记住它。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3:道路平面设计的内容;
根据道路的大致走向和横断面,在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与现状,考虑建筑布置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选定合适平曲线半径,合理解决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段;验算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并在路幅内合理布置沿路线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分隔带以及其它公用设施等。
第1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A、B、C三项都是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只有D项才是最全面的。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3:道路平面设计的内容;
根据道路的大致走向和横断面,在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与现状,考虑建筑布置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选定合适平曲线半径,合理解决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段;验算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并在路幅内合理布置沿路线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分隔带以及其它公用设施等。
第1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直坡道式停车库、斜楼板式停车库和螺旋坡道式停车库都属于坡道式停车库。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考点6:停车库的规划设计要求;
多层停车库按车辆进库就位的不同情况,可分为坡道式车库和机械化车库两大类。
坡道式车库又可划分下列4种类型:
1.直坡道式车库
2.螺旋坡道式车库
3.错层式车库
4.斜坡楼板式车库
第1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满足B项要求,可以不绘制负荷分布图。对于C项,要绘制35kV以上电网现状图。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1:城市供电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深度;
1.预测城市供电负荷;
2.选择城市供电电源;
3.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
4.布局城市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
5.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第1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B项中的环状网和树状网为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C、D两项则为城网的典型结线方式。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8:电压等级;
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有:500kV、330 kV、220 kV、110 kV、66 kV、35 kV、10 kV、380/220V等八类。其中城市一次送电电压为500 kV、330 kV、220 kV,二次送电电压为110 kV、66 kV、35 kV;高压配电电压为10 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
城市电网结线方式有: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和连络式。
一次送电网宜采用环式,二次送电网结构应与当地城建部门协商。高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环式和多回线式;低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环式或格网式。
第1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应改为混合管网系统。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7:供气管网形制;
供气管网:按布局方式分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
按不同压力级制数量分:一级管网系统、二级管网系统、三级管网系统和混合管网系统四类。
其中一级管网系统分为低压或中压一级管网。低压一级管网适用于2~3km的城市地区;中压一级管网适用于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二级管网系统是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管网,供气安全性好,投资费用高。其中中压B二级管网适用于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密集地区。三级管网具有高、中、低3个压力级制的管网,系统复杂,投资大,适用于大、中城市。 第1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长输高压管道一般不得连接用气量很小的用户。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7:供气管网形制;
供气管网:按布局方式分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
按不同压力级制数量分:一级管网系统、二级管网系统、三级管网系统和混合管网系统四类。
其中一级管网系统分为低压或中压一级管网。低压一级管网适用于2~3km的城市地区;中压一级管网适用于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二级管网系统是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管网,供气安全性好,投资费用高。其中中压B二级管网适用于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密集地区。三级管网具有高、中、低3个压力级制的管网,系统复杂,投资大,适用于大、中城市。
第1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电力电缆可通过某些加工措施将其弯曲。
考点:
第九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考点1:城市工程管线分类;
1.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给水管道、排水管沟、电力线路、电讯线路、热力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空气管道、灰渣管道、城市垃圾输送管道、液体燃料管道、工业生产专用管道、铁路、道路、地下人防线路。
2.按输送方式分类
压力管线、重力自流管线。
3.按敷设方式分类
架空线、地铺管线、地埋管线。
基中深埋管线有:给水、排水、煤气;浅埋有热力、电信、电力。
4.按弯曲程度分类
可弯曲管线: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
不易弯曲管线:电力管道、电讯管道、污水管道。
5.七通一平
“七通”即指: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话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和道路贯通;“一平”即指场地平整。
第1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确定主、次道路范围的地块的排水走向是分区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内容。
考点:
第十章 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考点3:总体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总体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主要是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总图布局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分析,充分利用与适应改造地形,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
1.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评价建设用地条件,确定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2.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防洪排涝及排水方式;
3.确定防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
4.确定无洪水危害的江河湖海岸最低的控制标高;
5.根据排洪通航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的控制标高;
6.确定城市主干道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点的控制标高;
7.分析城市雨水主干道进入江、河的可行性,确定道路及控制标高;
8.选择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特点,确定其控制标高。
第1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远距离、大范围、可移动。在城市规划应用中其显著优势是可以在机构内部或向社会发布信息,提供查询的功能和界面,不同的部门、机构以及公众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分散而协同地工作。故除答案C外,其余A、B、D均为因特网的典型作用。
考点:
第二章 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考点1: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一般也称之为国际互联网,是全球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通过统一的通信技术协议--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的集合,这些网上计算机用户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并互通信息,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
内联网:如果仅在一个单位内部使用因特网的是内联网。
局域网:采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实现数百米距离内不同计算机之间数据通讯、资源共享的技术。
广域网:采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实现远距离数据通讯的网络。
第1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产生离开某些要素一定距离的邻近区是GIS的常用分析功能。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6: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
城市规划的许多分析图、成果图相当于专题地图,是用GIS系统完成的,比用CAD制作出的图高效灵活。
1.叠合
矢量叠合有3类:点和面、线和面、面和面的叠合,是不同矢量数据“层”之间进行几何合并计算。
2.分析方法
邻近分析、网络分析和网格分析。其中网络分析是精确度较高的分析方法,常用来估计交通时间、成本;选择运输途径;计算公共设施的供需负荷;寻找最近的服务设施;产生在一定交通条件下的服务范围。等乙面网格分析是专门针对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可以进行坡度、坡向、日照强度的分析、地形的任意断面图生成等等。
第2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空间分析目前还只在少数科研、教学机构中开展。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7: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在城市规划中实际应用主要在空间查询、专题制图、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及时更新方面,可利用互联网络向公众发布规划的图形、属性信息等。
第2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GIS点、线、面的符号可以自行设计。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2: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GIS系统处理的数据有两大类:第一空间数据或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称属性数据或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GIS系统在工程设计方面功能薄弱,但很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CAD技术也可以处理空间、属性、以致多媒体数据,但不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第2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航天遥感通常指从地球大气层外层空间,距地面80km以上,以宇宙飞行器或人造地球卫星等作为遥感平台的探测方法;航空遥感是指在地球大气层内层空间,使用航空飞行器作为遥感平台对地面目标是行为探测;地面遥感指在地面上或海面上利用汽车、高台或船舶作为平台,或由人直接携带和操作遥感仪器对地面、地下或水下进行的遥感。以上三种遥感是根据遥感平台划分的。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2:遥感类别;
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与地面遥感;根据传感器工作波长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根据电磁波辐射源划分为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根据应用领域分为气象遥感、海洋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城市遥感、地质遥感等。其中航天遥感是距地面80公里以上空间进行的探测,探测范围广,成像快,又可进行动态观测,目前已占主导地位。
第23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前者对后者的贡献有如下方面: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等;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还包括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D答案不在以上内容中,符合题目的要求。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考点4: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经济学对城市的贡献包括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还有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等。城市经济学具有相对广泛的研究范围和较强的综合性,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
第2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在基础设施供应企业从属于政府时,政府可以直接决定价格;如果该类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指令性限价或通过专营许可证管理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考点:
第二章 供需理论及其应用 ☆☆☆☆考点2: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量的均衡,它表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价值量上大体相等;二是结构的均衡,它表示社会再生产比例的合理性和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同时也是一种动态均衡。主要表现在:社会总供给受到技术的、资源的和体制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动和调整的状态;社会总需求也由于市场、收入、心理、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考虑到时间因素,社会总供求在短期内应允许出现总供给略大于或略小于总需求的情况,但长期内,总供求之间应实现基本的均衡。
生活必需品价值变化不大,趋于刚性,非必需品及奢侈品价格变化反应大,倾向于弹性,土地短期内接近刚性。
实现总供求的均衡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的保证。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经常出现不均衡或总量失衡,或结构失衡。政府可以利用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达到调节市场动作的目的。如,规定价格上限。
经济运行的障碍:产业结构失衡、总需求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货膨胀、失业、公平的损失。 第2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外部性经济效果可分为正效果和负效果。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的交通、商业、工业、居住、绿地等的存在和发展互为纵向和横向的外部条件。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部门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正效果是城市产生和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决定经济活动的不同地理位置称为区位。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2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不同的地租竞价曲线表示用地单位个体在不同的选址情况下,仍能获得正常利润时所能支付的最大商业租金。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5:地租;
依靠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
级差地租按其形成基础不同,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同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有关的;第二种是同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引起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级差地租。
土地价格指买卖土地的价格。计算公式为地租/利息率×预期收益年限。
第3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政府和部门是它的法规制度者但不是它的经营者。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4:城市基础设施;
1.特性: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2.存在问题:经营效益不佳,维修不足,资金匮乏,不适应用户需求。
3.原因:经营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不合理、不配套。
4.改革:公司化;对存在自然垄断条件的专有服务的提供权进行时限性竞争投标;确立保证收支平衡的定价目标,收取的费用要满足经营和维修要求,为公用事业的财务独立创造条件;在基础设施维护工作和需要标准化的专业性服务时,还可以使用服务承包的方式。
第3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1900年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只有英、澳、德三国。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3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从城市化的转化主体看,城市化可分为有形城市化和无形城市化。从城市化的过程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3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社会运行的趋势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是单一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4:社会发展理论;
1.社会运行
2.社会需要
3.社会互动
4.社会管理与控制
5.社会变迁与进步
第3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城市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3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出减少或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有时还对建设项目的方案选择提出建议。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项人类活动未开始之前对它将来在各个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与评估。
2.目的
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3.原则、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4.报告书要求
(1)建设项目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第3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城市自然环境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础,它为城市这一物质实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地域条件,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2:城市环境的基本概念;
1.城市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动物、微生物等。
2.城市人工环境,包括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
3.城市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等。
4.城市经济环境,包括资源、市场条件、就业、收入水平、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等。
5.城市景观环境,包括风景、风貌、建筑特色和文物古迹等。
第3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高架源地面浓度离烟囱很近处,浓度很低,随着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增加至一个最大值,过后又逐渐减小。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1: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
气象因素:风和湍流、温度层结、逆温、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等。
地理因素: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气温、气压、风向、风速。
其他因素:污染物的性质或成分、污染物几何形态和排放方式、污染源强度和高度。
2.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体中的微生物。
3.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的性质、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的强弱,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强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
第3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城市(住宅设计规范),低层住宅为1~3层,多层住宅为4~6层,中高层住宅为7~9层,高层住宅为10~30层。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4:住宅建筑的类型;
按国家现行规范,住宅建筑分为4类:
1.低层住宅:1~3层;
2.多层住宅:4~6层;
3.中高层住宅:7~9层;
4.高层住宅:10~30层。
第3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宣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人流导向的作用;有时还因有其他功能,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3: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深入研究这三部分空间的关系,寻找其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则可将复杂的关系条理化、秩序化,并能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种设计中的矛盾。
以上三类空间中,空间的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主要部分之间、次要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外之间,均是靠交通联系来进行组织的。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3种空间形式。
第4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有害气体和微粒对邻近地区空气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污染,污染程度与风向频率及风速有关。风速大可以吹散气体和微粒,对下风向影响减少;风频却加大下风向受影响的机会。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1:气象条件;
1.太阳辐射:其强度与日照率在不同纬度地区存在差异。建筑日照间距直接影响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各项用地指标。
2.风象:风向、风速、污染系统是影响场地的3个主要参数。
3.气温:通常指高出地面1.5m处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需掌握常年绝对最高温、绝对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等。
4.降水量: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等损耗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一般需掌握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续时间、最大降雨量、初终雪日期、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
1、略
2、略
3、略
4、有关砖混结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墙体的承重体系中,纵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B.墙体的承重体系中,横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横墙-基础-地基
C.内框架承重体系中,只有框架柱是主要承重构件,墙不是主要承重构件
D.纵向承重体系相对于横向承重体系,楼盖的材料用量较多,墙体的材料用量较少
5、下列选项不是建筑构造原则的是( )。
A.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做到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B.适应建筑工业化要求,尽可能采用标准设计,使构件规格化、定型化、标准化
C.构造设计是一门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构件的组成原理和方案的学科
D.注重经济合理性,构造设计应力求节省建筑造价、降低材料能源消耗、方便施工、减少运行、维护费用
6、下面关于祈年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祈年殿平面为圆形,周边有12根柱,象征12个月,中心有四根金柱,意为四季
B.祈年殿外观为三重檐攒尖顶,处于三层白汉白玉须弥座之上,使祈年殿高于周围的苍翠林海之上,造就了与天接近的感觉
C.祈年殿与圜丘由低于地面4m多的砖筑丹陛大道相连
D.是优秀的环境处理之例,因其优美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被人喻为我国古代最优美建筑之一
7、空间是指( )。
A.由点、线、面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B.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C.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概念
D.一个地方所占据的体积
8、净空可分为( )。
A.行人净空、自行车净空
B.行人净空、机动车净空
C.自行车净空、机动车净空
D.行人净空、自行车净空、机动车净空
9、路幅宽度是( )。
A.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
B.道路纵断面的规划宽度
C.道路纵、横断面宽度的总称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0、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
A.依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及城市用地现状,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选定合理的平曲线半径,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
B.进行必要的行车安全视距验算,并确定各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
C.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的地形、用地、建筑、管线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雨水进水口等)、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他设施和交通划线的布置
D.以上皆是 11、停车库可分为( )。
A.坡道式停车库和机械停车库
B.坡道式停车库和直坡道式停车库
C.斜楼板式停车库和螺旋坡道式停车库
D.B和C
12、可以不绘制城市电网系统现状图的情况是( )。
A.电网系统比较简单的城市,又在规划中反映了现状,或在城市建设现状图中清楚地反映了现状城市电网和供电设施的城市
B.负荷点少、负荷分布又均匀的城市
C.电网系统较复杂的城市
D.电网系统较简单的城市
13、城网可分为( )。
A.送电网和配电网
B.环状网和树状网
C.环式网和格式网
D.放射式网和多回线式网
14、城市从气管网按不同的压力级制的数量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下列是错误的选项是( )。
A.一级管网系统
B.二级管网系统
C.三级管网系统
D.四级管网系统
15、以下不符合高压、中压A管网布线原则的一项是( )。
A.宜布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规划道路上,高压管网应避开居民点
B.对高压、中压A管道直接供气的大用户,应尽量缩短用户支管长度
C.连接气源厂(或配气站)与城市环网的支状干管,一般应考虑双线,可近期敷设一条,远期再敷设一条
D.长输高压管线可以连接任意用户
16、下列属于可弯曲管线的是( )。
A.电力电缆
B.电力管道
C.电讯管道
D.污水管道
17、下列各项中,属总体规划的城市用地规划的是( )。
①确定防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②确定无洪水危害内江河湖海岸最低的控制标高;③确定主、次道路范围的地块的排水走向;④确定城市主干道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点的控制标高;⑤选择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点,确定主要景观的控制标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8、因特网又称互联网,近期内它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作用不包括( )。
A.信息发布
B.数据与设备资源共享
C.城市工业生产分析
D.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19、关于邻近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相邻某些要素的邻近区为邻近分析
B.产生离开某些要素一定距离的邻近区叫邻近分析
C.它是GIS的常用分析功能
D.常称为Buffer,意即为邻近分析
20、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不包括( )。
A.空间查询、专题制图
B.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及时更新方面
C.利用互联网络向公众发布规划上的图形、属性信息
D.空间分析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IS在绘图时可按要素的属性来控制符号的表达
B.GIS点、线、面的符号不可以自行设计
C.对于GIS,可以将要素的属性以文字形式注记到地图上
D.对于GIS,可以将要素的多重属性变为圆饼图、直方图、趋势线绘到地图上,制成统计地图
22、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可将遥感划分为( )。
①航天遥感;②海洋遥感;③航空遥感;④地质遥感;⑤地面遥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
23、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不是表明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关系的,该项为( )。
A.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增长和终级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
B.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等
C.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
D.加强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社会联系
24、关于供需与政府政策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政府能利用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达到调节市场运作的目的
B.基础设施供应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企业,政府可以直接决定价格
C.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由买者和卖者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D.政府实行的价格上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没有实际影响
25、由于外部性经济效果可以分为( ),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分析研究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充分利用外部性正效果,以便求得最佳的整体城市效益。
A.正效果和负效果
B.好效果和坏效果
C.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
D.好的因素和坏的因素
26、城市的交通、商业、工业、居住、绿地等的存在和发展互为( )的外部条件。
A.内存和外在
B.纵向和横向
C.依靠
D.基础
27、部门活动的外部性经济( )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A.负效果
B.合理利用
C.正面因素
D.正效果
28、决定经济活动的不同地理位置称为( )。
A.区位
B.地位
C.区域
D.地区
29、不同的地租竞价曲线表示用地单位个体在不同选址情况下,仍能获得正常利润时所能支付的( )。
A.商业租金
B.最大商业租金
C.最小商业租金
D.地租
30、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成功的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都
首先是按照商业化的原则经营的,并至少具有几个基本特点,下列不是这些基本特点中的一项是( )。
A.由政策职能部门管理并承担其所有责任
B.对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有明确、连贯的目的性
C.拥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都对经营承担一定程序的责任
D.享有财务上的独立性 31、1900年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有( )。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德国
32、关于城市化的有关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化的概念在1867年由西班牙工程师赛达在《城市化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B.从城市化的转化主体看,城市化可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C.城市化是一个由乡村向城市转化的复杂过程,其复杂性在于转化的主体和转化的过程
D.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33、社会运行的趋势是( )。
A.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B.社会的管理与控制
C.社会的形成
D.社会的需要
34、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下列哪一项表述有误( )。
A.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B.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C.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良好循环
D.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城市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35、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内容的是( )。
A.分析该项目环境影响的来源
B.调查该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定量、半定量或定性地预测该项目在施工过程、投产运行及服务期满后等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C.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实施与执行此项目做出全面评价和结论,并进行预测与评估
D.提出影响环境的措施,并修改建设项目
36、下列有关城市环境的组成,阐述有误的是( )。
A.城市自然环境,为城市提供资源
B.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
C.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势
D.城市景观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
37、污染源的高度对地面浓度有很大影响。下列有关阐述有误的是( )。
A.在开阔平坦的地形和相同的气象条件下,高烟囱产生的地面浓度总比相同源强的低烟囱产生的地面浓度要低
B.温度层结构对地面浓度的影响也取决于源高
C.地面源地面轴线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D.高架源地面浓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38、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多层住宅是指( )的住宅。
A.4~6层
B.4~7层
C.3~6层
D.3~7层
39、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 )的需要。
A.建筑形式与使用人数
B.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
C.建筑结构形式
D.建筑空间的体量
40、从水平性质来说,下风部位受污染的程度与该方向的风向频率成( ),与风速大小成( )。
A.正比;正比
B.正比;反比
C.反比;反比
D.反比;正比 第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内框架承重体系中,墙和柱以及框架都是主要承重构件。
考点:
第四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考点3:砖混结构;
1.纵墙承重的特点: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主要是为了满足房屋使用功能以及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要求而布置的,横墙的间距可以较大,以使室内形成较大空间。其荷载传递为: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适用:使用上要求有较大开间的房屋。
2.横墙承重的特点: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的作用。与纵墙承重方案比较,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对抵抗风荷载、地震作用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比纵墙承重有利。其荷载传递为:板--横墙--基础--地基。
适用:房间开间尺寸较规则的住宅、宿舍、旅馆等。
3.内框架承重体系的特点: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物件,由于取消了承重内墙而由柱来补替,故可使房屋内具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因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墙与柱的刚度又不均等,对抗震设防不利。其荷载传递为:
第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建筑构造原则除了A、B、D三项所讲外,还有一条:兼顾整体艺术性,建筑构造处理在满足上述各方面要求的同时,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艺术性。
考点:
第五章 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考点3: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1.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应了解以下概念:
(1)建筑模数;
(2)基本模数;
(3)扩大模数;
(4)分模数;
(5)模数数列。
2.民用建筑组成构件
竖向的基础、墙体、门、窗,水平的屋顶、楼面、地面,交通联系的楼梯组成了“8大构件”。
3.影响构造的外因
(1)外力作用;
(2)自然气候;
(3)各种人为因素。
4.构造方法
(1)防水构造:涉及地下室及屋顶。
(2)防潮构造:涉及勒脚与底层铺地、地面、地下室。
(3)保温构造:室内采暖气温一般为16~20℃。
(4)隔热构造:采用浅色光洁外饰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第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低于地面4m”应为“高于地面4m”。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5: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类型及基本特征;
1.单体平面的平面构成一般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达。建筑设计普遍采用“模数化”、“标准化”。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院落空间组合,形成绝对对称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结构与构造,由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数制和构件定型化内容。
其中大木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小木作为不承重仅为空间分隔或装饰目的的装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檩、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
中国古代木结构可分3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宫殿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为北京故宫,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建于明永乐年间。
5.坛庙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坛,建于明初,有垣两重,北圆南方。外垣西侧有神乐署和牺牲所;内垣有3组建筑:斋宫、祈年殿与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的代表为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中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建筑典型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元代建筑典型为山西芮城永乐宫,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喇嘛和金刚宝座塔几种。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
7.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汉以前的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造园风气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
第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空间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三维结构,具有形状、大小、色彩、材料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中心等关键因素。
考点:
第八章 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 ☆☆☆☆考点1: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关系;
1.空间
空间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具有大小、形状、色彩、材料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
2.空间限定
建筑空间限定是由墙面、地面、屋顶构成。
3.空间的本质
深度和层次是空间的本质。
4.相似、变形与对比
相似反映同类物体之间的共性,对比反映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变形则是物体生长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净空可分为三类。A、B、C不够全面。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3:净空与限界;
1.行人:净空2.2m,限界宽0.75~1.0m宽;
2.自选车:净空2.2m,限界宽1.0m宽;
3.机动车:小汽车净空1.6m,限界2.0m宽;公共汽车净空3.0m,限界2.6m宽;大货车净空4.0m,限界3.0m宽;
4.道路桥洞限界:行人自行车为2.5m,汽车为4.5m;
5.铁路净高:电力机动车6.5m,蒸汽机车为5.5m,宽为4.88m;
6.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取决于通航登记。
第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考的是路幅宽度的概念,只有记住它。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3:道路平面设计的内容;
根据道路的大致走向和横断面,在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与现状,考虑建筑布置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选定合适平曲线半径,合理解决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段;验算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并在路幅内合理布置沿路线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分隔带以及其它公用设施等。
第1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A、B、C三项都是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只有D项才是最全面的。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3:道路平面设计的内容;
根据道路的大致走向和横断面,在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情况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与现状,考虑建筑布置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具体方向;选定合适平曲线半径,合理解决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段;验算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并在路幅内合理布置沿路线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分隔带以及其它公用设施等。
第1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直坡道式停车库、斜楼板式停车库和螺旋坡道式停车库都属于坡道式停车库。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考点6:停车库的规划设计要求;
多层停车库按车辆进库就位的不同情况,可分为坡道式车库和机械化车库两大类。
坡道式车库又可划分下列4种类型:
1.直坡道式车库
2.螺旋坡道式车库
3.错层式车库
4.斜坡楼板式车库
第1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满足B项要求,可以不绘制负荷分布图。对于C项,要绘制35kV以上电网现状图。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1:城市供电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深度;
1.预测城市供电负荷;
2.选择城市供电电源;
3.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
4.布局城市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
5.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第1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B项中的环状网和树状网为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C、D两项则为城网的典型结线方式。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8:电压等级;
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有:500kV、330 kV、220 kV、110 kV、66 kV、35 kV、10 kV、380/220V等八类。其中城市一次送电电压为500 kV、330 kV、220 kV,二次送电电压为110 kV、66 kV、35 kV;高压配电电压为10 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
城市电网结线方式有: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和连络式。
一次送电网宜采用环式,二次送电网结构应与当地城建部门协商。高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环式和多回线式;低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环式或格网式。
第1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应改为混合管网系统。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7:供气管网形制;
供气管网:按布局方式分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
按不同压力级制数量分:一级管网系统、二级管网系统、三级管网系统和混合管网系统四类。
其中一级管网系统分为低压或中压一级管网。低压一级管网适用于2~3km的城市地区;中压一级管网适用于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二级管网系统是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管网,供气安全性好,投资费用高。其中中压B二级管网适用于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密集地区。三级管网具有高、中、低3个压力级制的管网,系统复杂,投资大,适用于大、中城市。 第1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长输高压管道一般不得连接用气量很小的用户。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7:供气管网形制;
供气管网:按布局方式分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
按不同压力级制数量分:一级管网系统、二级管网系统、三级管网系统和混合管网系统四类。
其中一级管网系统分为低压或中压一级管网。低压一级管网适用于2~3km的城市地区;中压一级管网适用于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二级管网系统是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管网,供气安全性好,投资费用高。其中中压B二级管网适用于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密集地区。三级管网具有高、中、低3个压力级制的管网,系统复杂,投资大,适用于大、中城市。
第1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电力电缆可通过某些加工措施将其弯曲。
考点:
第九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考点1:城市工程管线分类;
1.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给水管道、排水管沟、电力线路、电讯线路、热力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空气管道、灰渣管道、城市垃圾输送管道、液体燃料管道、工业生产专用管道、铁路、道路、地下人防线路。
2.按输送方式分类
压力管线、重力自流管线。
3.按敷设方式分类
架空线、地铺管线、地埋管线。
基中深埋管线有:给水、排水、煤气;浅埋有热力、电信、电力。
4.按弯曲程度分类
可弯曲管线: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
不易弯曲管线:电力管道、电讯管道、污水管道。
5.七通一平
“七通”即指: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话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和道路贯通;“一平”即指场地平整。
第1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确定主、次道路范围的地块的排水走向是分区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内容。
考点:
第十章 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考点3:总体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总体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主要是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总图布局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分析,充分利用与适应改造地形,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
1.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评价建设用地条件,确定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2.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防洪排涝及排水方式;
3.确定防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
4.确定无洪水危害的江河湖海岸最低的控制标高;
5.根据排洪通航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的控制标高;
6.确定城市主干道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点的控制标高;
7.分析城市雨水主干道进入江、河的可行性,确定道路及控制标高;
8.选择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特点,确定其控制标高。
第1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远距离、大范围、可移动。在城市规划应用中其显著优势是可以在机构内部或向社会发布信息,提供查询的功能和界面,不同的部门、机构以及公众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分散而协同地工作。故除答案C外,其余A、B、D均为因特网的典型作用。
考点:
第二章 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考点1: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一般也称之为国际互联网,是全球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通过统一的通信技术协议--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的集合,这些网上计算机用户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并互通信息,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
内联网:如果仅在一个单位内部使用因特网的是内联网。
局域网:采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实现数百米距离内不同计算机之间数据通讯、资源共享的技术。
广域网:采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实现远距离数据通讯的网络。
第1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产生离开某些要素一定距离的邻近区是GIS的常用分析功能。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6: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
城市规划的许多分析图、成果图相当于专题地图,是用GIS系统完成的,比用CAD制作出的图高效灵活。
1.叠合
矢量叠合有3类:点和面、线和面、面和面的叠合,是不同矢量数据“层”之间进行几何合并计算。
2.分析方法
邻近分析、网络分析和网格分析。其中网络分析是精确度较高的分析方法,常用来估计交通时间、成本;选择运输途径;计算公共设施的供需负荷;寻找最近的服务设施;产生在一定交通条件下的服务范围。等乙面网格分析是专门针对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可以进行坡度、坡向、日照强度的分析、地形的任意断面图生成等等。
第2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空间分析目前还只在少数科研、教学机构中开展。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7: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在城市规划中实际应用主要在空间查询、专题制图、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及时更新方面,可利用互联网络向公众发布规划的图形、属性信息等。
第2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GIS点、线、面的符号可以自行设计。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2: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GIS系统处理的数据有两大类:第一空间数据或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称属性数据或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GIS系统在工程设计方面功能薄弱,但很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CAD技术也可以处理空间、属性、以致多媒体数据,但不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第2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航天遥感通常指从地球大气层外层空间,距地面80km以上,以宇宙飞行器或人造地球卫星等作为遥感平台的探测方法;航空遥感是指在地球大气层内层空间,使用航空飞行器作为遥感平台对地面目标是行为探测;地面遥感指在地面上或海面上利用汽车、高台或船舶作为平台,或由人直接携带和操作遥感仪器对地面、地下或水下进行的遥感。以上三种遥感是根据遥感平台划分的。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2:遥感类别;
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与地面遥感;根据传感器工作波长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根据电磁波辐射源划分为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根据应用领域分为气象遥感、海洋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城市遥感、地质遥感等。其中航天遥感是距地面80公里以上空间进行的探测,探测范围广,成像快,又可进行动态观测,目前已占主导地位。
第23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前者对后者的贡献有如下方面: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等;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还包括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D答案不在以上内容中,符合题目的要求。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考点4: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经济学对城市的贡献包括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经济资源和消费需求;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还有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决策,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保障规划方案的实施等。城市经济学具有相对广泛的研究范围和较强的综合性,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
第2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在基础设施供应企业从属于政府时,政府可以直接决定价格;如果该类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指令性限价或通过专营许可证管理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考点:
第二章 供需理论及其应用 ☆☆☆☆考点2: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量的均衡,它表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价值量上大体相等;二是结构的均衡,它表示社会再生产比例的合理性和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同时也是一种动态均衡。主要表现在:社会总供给受到技术的、资源的和体制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动和调整的状态;社会总需求也由于市场、收入、心理、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考虑到时间因素,社会总供求在短期内应允许出现总供给略大于或略小于总需求的情况,但长期内,总供求之间应实现基本的均衡。
生活必需品价值变化不大,趋于刚性,非必需品及奢侈品价格变化反应大,倾向于弹性,土地短期内接近刚性。
实现总供求的均衡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的保证。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经常出现不均衡或总量失衡,或结构失衡。政府可以利用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达到调节市场动作的目的。如,规定价格上限。
经济运行的障碍:产业结构失衡、总需求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货膨胀、失业、公平的损失。 第2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外部性经济效果可分为正效果和负效果。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的交通、商业、工业、居住、绿地等的存在和发展互为纵向和横向的外部条件。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部门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正效果是城市产生和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决定经济活动的不同地理位置称为区位。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2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不同的地租竞价曲线表示用地单位个体在不同的选址情况下,仍能获得正常利润时所能支付的最大商业租金。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5:地租;
依靠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
级差地租按其形成基础不同,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同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有关的;第二种是同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引起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级差地租。
土地价格指买卖土地的价格。计算公式为地租/利息率×预期收益年限。
第3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政府和部门是它的法规制度者但不是它的经营者。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4:城市基础设施;
1.特性: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2.存在问题:经营效益不佳,维修不足,资金匮乏,不适应用户需求。
3.原因:经营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不合理、不配套。
4.改革:公司化;对存在自然垄断条件的专有服务的提供权进行时限性竞争投标;确立保证收支平衡的定价目标,收取的费用要满足经营和维修要求,为公用事业的财务独立创造条件;在基础设施维护工作和需要标准化的专业性服务时,还可以使用服务承包的方式。
第3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1900年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只有英、澳、德三国。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3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从城市化的转化主体看,城市化可分为有形城市化和无形城市化。从城市化的过程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3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社会运行的趋势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是单一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4:社会发展理论;
1.社会运行
2.社会需要
3.社会互动
4.社会管理与控制
5.社会变迁与进步
第3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城市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3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出减少或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有时还对建设项目的方案选择提出建议。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项人类活动未开始之前对它将来在各个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与评估。
2.目的
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3.原则、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4.报告书要求
(1)建设项目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第3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城市自然环境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础,它为城市这一物质实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地域条件,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2:城市环境的基本概念;
1.城市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动物、微生物等。
2.城市人工环境,包括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
3.城市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等。
4.城市经济环境,包括资源、市场条件、就业、收入水平、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等。
5.城市景观环境,包括风景、风貌、建筑特色和文物古迹等。
第3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高架源地面浓度离烟囱很近处,浓度很低,随着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增加至一个最大值,过后又逐渐减小。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1: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
气象因素:风和湍流、温度层结、逆温、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等。
地理因素: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气温、气压、风向、风速。
其他因素:污染物的性质或成分、污染物几何形态和排放方式、污染源强度和高度。
2.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体中的微生物。
3.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的性质、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的强弱,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强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
第3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城市(住宅设计规范),低层住宅为1~3层,多层住宅为4~6层,中高层住宅为7~9层,高层住宅为10~30层。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4:住宅建筑的类型;
按国家现行规范,住宅建筑分为4类:
1.低层住宅:1~3层;
2.多层住宅:4~6层;
3.中高层住宅:7~9层;
4.高层住宅:10~30层。
第3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宣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人流导向的作用;有时还因有其他功能,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3: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深入研究这三部分空间的关系,寻找其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则可将复杂的关系条理化、秩序化,并能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种设计中的矛盾。
以上三类空间中,空间的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主要部分之间、次要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外之间,均是靠交通联系来进行组织的。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3种空间形式。
第4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有害气体和微粒对邻近地区空气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污染,污染程度与风向频率及风速有关。风速大可以吹散气体和微粒,对下风向影响减少;风频却加大下风向受影响的机会。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1:气象条件;
1.太阳辐射:其强度与日照率在不同纬度地区存在差异。建筑日照间距直接影响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各项用地指标。
2.风象:风向、风速、污染系统是影响场地的3个主要参数。
3.气温:通常指高出地面1.5m处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需掌握常年绝对最高温、绝对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等。
4.降水量: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等损耗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一般需掌握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续时间、最大降雨量、初终雪日期、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