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统招A卷及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
2.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
3.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4.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
A、大气
B、矿藏
C、野生动物
D、自然保护区
5.大气稳定度主要反映的是()
A、逆温的强弱
B、平均风速的大小
C、大气湍流的强弱
D、污染物的化学稳定性
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7.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 )
A、易评估和暂时性
B、分散性和持续性
C、无形性和多发性
D、危害大和复杂性
8.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 )
A、森林公园
B、风景名胜区
C、自然保护区
D、自然遗迹地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年。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0.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
A、 1954年制定的《宪法》
B、 1975年修订的《宪法》
C、 1978年修订的《宪法》
D、 1982年修订的《宪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有()
A、判断功能
B、预测功能
C、选择功能
D、导向功能
E、完善功能
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有()
A、 工程概况
B、施工规范
C、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
D、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E、替代方案
3.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有( )
A、 现场实测法
B、物料衡算法
C、经验估算法
D、收集资料法
E、遥感方法
4.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有( )
A、 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专业判断法
E、列表法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 )
A、 图形叠置法
B、类比法
C、质量指标法
D、生产力评价法
E、系统分析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外部不经济性
2. EIA
3. 污染物总量控制
4. 水体自净
5. 环境容量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2. 大气环评中如何使监测点的位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 S—P模型应用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4. 简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意义。
5.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
特别推荐: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精选题汇总
点击进入考试大环评工程师考生交流专区>>>
本文导航第1页:单项选择题
第2页:多项选择题
第3页:名词解释
第4页:简答题
第5页:问答题
第6页:参考答案
五、问答题(15分)
1. EIS编制时,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
2.北京东方广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什么?(7分)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B2.D3.A4.C5.C6.B7. C8. C9.D10. 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E3.ABC4.ABCD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是经济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一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依赖或影响着其他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就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负效益也称外部不经济性。
2.对拟议众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3.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4.指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
5.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它是一个变量,分为基本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
四、简答题
1.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2.设点的测量值能反映一定范围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规律,设点时应考虑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工作条件,使测点尽可能分布比较均匀,又方便工作,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度,测点周围应没有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原则上应在20米以内没有局地污染源,在15-20米以内避开绿色乔木灌木,在建筑物高度的2.5倍距离内,避开建筑物。
3.(1)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2)反应速度是定长的,
(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
4.目的是通过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宏观角度对区域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因此,可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2)可为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提供决策依据。
(3)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有助于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促进区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4)可以作为单项入区项目的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单项工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减少各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使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兼顾区域宏观特征,使其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同时缩短其工作周期。
5.ISO14000的服务对象广泛,要满足职工、顾客、政府、合同方、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内容侧重点是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标准实施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统一,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ISO14000系列标准是近20年来环境保护思想、环境管理手段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晶,体现了环境领域的最新发展,合乎国际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问答题
1.(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2. 评价重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方法:专业判断法、调查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法,采用较多的是实测法和调查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