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注册结构工程师模拟练习冲刺(1)
2014-01-01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360
1.某高层建筑要求底部几层为大空间,此时应采用那种结构体系:【D】
A 框架结构
B 板柱结构
C 剪力墙结构
D 框支剪力墙
2.高层建筑各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防震缝时,下列所述哪条是正确的?【A】
A 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
B 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
C 可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但连接构造应可靠
D 可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但应按铰接支座构造
3.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所受的风力最大?【A】
A 建在海岸
B 建在大城市郊区
C 建在小城镇
D 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4.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C】
A 必定相等
B 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 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D 不能确定
5.高层建筑结构防震缝的设置,下列所述哪种正确?【B】
A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包括基础也应断开
B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C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有地下室时仅|考试大|地面以上设置
D 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为独立柱基时地下部分可设防震缝,也可根据不同情况不设防震缝 6."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为正确?【C】
A 6度或7度的地震
B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C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
D 6度以下的地震
7.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下列所哪种? 【C】
A 防止结构倒塌
B 防止结构发生破坏
C 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
D 防止使人们惊慌
8.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分为四类。当为乙类建筑II类场地时,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B】
A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
B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 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
D 不必采取提|考试大|高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9年颁布的建筑抗震规范(GBH11-89)提出的抗震设防目标为:【A】
A 三水准两阶段
B 三水准三阶段
C 两水准三阶段
D 单水准单阶段
10.在抗震设防中,小震对应的是:【B】
A 小型地震
B 多遇地震
C 偶遇地震
D 罕遇地震
A 框架结构
B 板柱结构
C 剪力墙结构
D 框支剪力墙
2.高层建筑各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防震缝时,下列所述哪条是正确的?【A】
A 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
B 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
C 可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但连接构造应可靠
D 可采用牛腿托梁的作法,但应按铰接支座构造
3.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所受的风力最大?【A】
A 建在海岸
B 建在大城市郊区
C 建在小城镇
D 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4.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C】
A 必定相等
B 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 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D 不能确定
5.高层建筑结构防震缝的设置,下列所述哪种正确?【B】
A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包括基础也应断开
B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C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有地下室时仅|考试大|地面以上设置
D 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为独立柱基时地下部分可设防震缝,也可根据不同情况不设防震缝 6."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为正确?【C】
A 6度或7度的地震
B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C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
D 6度以下的地震
7.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下列所哪种? 【C】
A 防止结构倒塌
B 防止结构发生破坏
C 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
D 防止使人们惊慌
8.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分为四类。当为乙类建筑II类场地时,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B】
A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
B 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 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
D 不必采取提|考试大|高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9年颁布的建筑抗震规范(GBH11-89)提出的抗震设防目标为:【A】
A 三水准两阶段
B 三水准三阶段
C 两水准三阶段
D 单水准单阶段
10.在抗震设防中,小震对应的是:【B】
A 小型地震
B 多遇地震
C 偶遇地震
D 罕遇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