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相关法律模拟试题及答案29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法源,说法正确的是( )。
A.宪法在我国人民法院的判决中不宜直接引用,所以,宪法不是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B.我国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发布的判例,下级法院应当参照,因此,这些判例具有准法源的作用
c.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当我国加入的条约或协定的内容与宪法不一致时,应当以我国宪法为准
D.国务院关于法律具体应用的解释是行政解释,只对下级行政机关具有拘束力,因此不是行政法的法源
【答案】B
【解析】宪法在我国法院审判活动中一般不直接引用,但是这并非判断规范性文件是否为行政法法源的标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的许多内容是和行政法有关的。国际法渊源的效力高于国内法渊源的效力,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国务院的法律解释,不仅约束下级行政机关,也约束行政相对人,所以也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B.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适应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可以变通行政法规甚至法律的某些规定,因此,法律的位阶原则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适用
D.英美是普通法系国家,因此其行政法的法院判例多于成文法,而法德则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法院主要是成文法
【答案】A
【解析】当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裁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虽然可以作出变通规定,但不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做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间很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前者实行判例法,而后者实行制定法。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内容的是( )。
A.行政权运行的主体
B.行政权运行的客体
c.行政权运行的表现形式
D.对行政权运行的监督和救济
【答案】B
【解析】行政法作为调整和控制行政权运行的法律,包括三方面内容:①行政权运行的主体;②行政权运行的表现形式;③对行政权运行的监督和救济。
4.关于行政法形式上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尚无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B.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C.行政法规范及其存在形式特别多
D.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答案】D
【解析】行政法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复杂,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且行政关系变动较快,难以制定出一部包罗万象、完整统一的实体行政法典。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内容上的特点的是( )。
A.内容广泛,数量庞大
B.易于变动,稳定性弱
C.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
D.变动性小,稳定性强
【答案】D
【解析】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方面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因而具有调整这些社会关系之功能能的行政法规就呈现出较强的变动性。
6.下列有关行政法上的行政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执行与管理没有截然的区分
B.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
C.静态行政是指行政机关、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
D.动态行政是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答案】B
【解析】行政法上的行政,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管理活动,但是也包括国家之外的公共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进行的行政。前者是国家行政,前者和后者的结合构成了公共行政。行政机关的执行、管理活动不是截然分开的,相对于政治和法律来说,行政是对政策或法律的执行,而对行政相对人来说,行政又是对社会的管理活动。
7.下列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行政法基本原则过于宏观和抽象,不能作为行政行为实施和处理行政争议的依据
B.从调整范围上来讲,基本原则大于原则,原则大于规则
c.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思想性,是由学者加以概括、归纳和提炼的
D.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可简单概括为行政法治原则,也称为依法行政原则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行政法基本原则不直接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但是在相应问题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的处理留下了较广泛的自由裁量余地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拘束。
8.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涵义的是( )。
A.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B.该原则包括三项子原则,即法律保留原则、法律创制原则、法律优越原则
C.依法行政中的“法”应是善法,而不能是恶法
D.行政指导是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行为是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相冲突的
【答案】D
【解析】行政法上的积极行政有时只要求具备组织法上的依据,而无须行为法上的依据。特别是对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由于不具有强制性,是否接受取决于相对人的合意或者是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依法行政并不要求行政指导亦具有行为法上的依据,但仍需具备组织法上的依据。
9.下列作法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有( )。
A.甲乙两人因纠纷发生口角,公安机关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给予两人l5天的行政拘留
B.李某经过房管局批准建一五层小楼,但在施工过程中,私自加至七层,房管局以其违章建房要求把楼房全部拆除
C.某文化主管部门在打击盗版活动中指示,要把盗版者打个倾家荡产,永远不得翻身
D.某国计划在某海湾建立第十座核电站,经过多方面论证后,认为核辐射可能污染海水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并使栖居此地的一种珍贵海鸟绝迹,遂取消建设计划,而改用成本较低的风力发电
【答案】D
【解析】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不仅应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行为,而且要求行政行为的内容要符合立法精神和目的,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ABC三项中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都不符合合理性原则。
10.关于行政应急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用行政应急原则符合法治主义的要求
B.实施行政应急措施不得突破某些法治底线
c.运用行政应急原则与依法行政相违背
D.通过程序法制来控制行政紧急权力行使过程
【答案】c
【解析】从表面上来看,在面临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实施行政应急措施,其中包括一些没有具体法律依据甚至暂停某些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中断某些法律规范实施的行为,似乎违背了法治原则;但实际上这是政府为了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是符合实质法治主义要求的。
11.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主体
D.行政主体就是指行政机关
【答案】D
【解析】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机关为限。除行政机关外,那些依据依照法律、法规授权而取得行政权的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受职权时,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
12.下列机关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答案】A
【解析】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BCD三项分别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及检察机关,都不具有行政权力,不属于行政主体。
13.关于确立行政主体的概念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法行政的需要
B.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
C.确定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行政诉讼被告和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需要
D.行政主体只是一种学理的分类,在实践中并没有多大用途
【答案】D
【解析】行政主体概念的确定,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进步,而且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明确行政权的归属,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行使,确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救济,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发展。
14.关于行政主体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D.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答案】D
【解析】D项的说法正确,但并不属于行政主体的特征之一。
15.A市近段时间违法犯罪活动猖獗,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公安机关委托某公共组织帮助维护社会治安,小王是该公共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巡逻过程中,经常以公安机关的名义胡作非为,对于小王的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 )应当承担责任。
A.公安机关
B.公共组织
C.小王
D.公安机关和公共组织
【答案】A
【解析】本题中的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委托行为,受托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其行政活动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由委托组织,即公安机关承担。
16.甲乙两人因为纠纷大打出手,结果甲被乙打成轻伤住院治疗,派出所向甲作出1000元罚款,甲接到处罚通知后,发现通知书上盖的是县公安局和乡人民政府的公章,甲对此处罚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 )为被告进行审理。
A.县公安局
B.乡人民政府
C.派出所
D.县公安局和乡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以解决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争议为核心,以谁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就应当由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本题中派出所是以县公安局和乡人民政府的共同名义作出的行政处罚措施,二者应当成为共同被告。
17.派出机关是由地方行政机关设立的派出组织。下列可以批准设立派出机关的地方人民政府有( )。
A.省级人民政府
B.乡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部门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上述选项中只有省级人民政府是有权批准设立派出机关的地方人民政府。
18.下列不属于我国行政机关的是( )。
A.国务院
B.北京市人民政府
C.海淀区人大
D.德化县政府
【答案】C
【解析】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目标和任务,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或政府。人大属于国家权力机关,不是国家行政机关。
19.关于行政机关的特征,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执法性和法律从属性
B.行政机关是执法机关,因此要完全遵循法律,自身不具有独立性
C.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在决策体制上实行首长负责制
D.具有社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
【答案】B
【解析】虽然行政机关是执法机关,具有从属性的特征,但是并不能否认行政机关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确保行政机关有效地完成国家管理事务的任务,行政机关拥有自身组织系统上的独立性和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其职权的独立性。
20.下列不能设置职能部门的人民政府是( )。
A.省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乡级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部门权限的行政机关是指就本部门范围内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行政机关。包括省级人民政府所设的厅局、市级人民政府所设的局、县级人民政府所设的科局。它们在该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就该级人民政府的某项专门行政事务进行管理。我国乡镇人民政府不设职能部门。
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
A.国务院总理
B.北京市东城区公安局局长
C.桂林市工商局局长
D.广州市消费者协会会长
【答案】D
【解析】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消费者协会是社会团体,其协会会长不属于公务员。
22.《公务员法》所称人员的是指( )。
A.在国家机关中工作的人员
B.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C.履行公职的人员
D.行政工作人员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务员法》第二条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3.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承担的法律责任形式的是( )。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行政追偿责任
D.刑事责任
【答案】B
【解析】公务员的责任是指法律基于公务员的身份,对于公务员是否作出了某种行为而规定的法律责任。一般包括接受行政处分、承担行政追偿责任和追究刑事责任三种。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24.公务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公务员
B.公务员所在的国家机关
C.财政部门
D.属于国家行为,不予赔偿
【答案】B
【解析】公务员因故意或重大过错、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职务的行为给行政相对人带来损害时,行政赔偿责任一般先由行政机关直接承担,然后再由行政机关依照公务员主观过错的程度向其行使追偿权。
25.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是( )。
A.平时考核的结果
B.年终考核的结果
C.定期考核的结果
D.不定期考核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26.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应该( )。
A.警告或记过
B.撤职或开除
C.辞退或辞职
D.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答案】D
【解析】《公务员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27.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处分形式不包括( )。
A.记大过
B.降级
C.降职
D.撤职
【答案】C
【解析】《公务员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8.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 )。
A.地域回避
B.任职回避
C.血缘回避
D.无需回避
【答案】A
【解析】《公务员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9.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方式的是( )。
A.调任
B.选任
C.委任
D.挂职锻炼
【答案】D
【解析】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方式包括选任、委任、调任、考任和聘任等。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挂职锻炼属于公务员交流制度的一种方式。
30.下列作法符合有关公务员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是( )。
A.县公安局法制科科员李某因2007年和2009年年度考核不称职被辞退
B.小王于2008年7月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市法制办工作,因表现突出于2009年1月转正
C.办事员张某辞职离开县政府,单位要求他在离职前办理公务交接手续
D.县财政局办事员田某对单位的开除决定不服,向县人事局申诉,在申诉期间财政局应当保留田某的工作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了辞退公务员的五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第三十二条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第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第八十六条规定,公务员辞职或者被辞退,离职前应当办理公务交接手续,必要时按照规定接受审计。
31.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后果由以下( )承担。
A.受委托组织
B.委托的行政机关
C.委托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D.行政复议机关
【答案】B
【解析】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将某些行政处罚委托给具备法定条件的其他组织实施,受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应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并接受委托行政机关的监督,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组织实施处罚行为的法律后果负责。
32.下列不能作为被授权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是( )。
A.公司
B.学校
C.工商局
D.协会
【答案】C
【解析】被授权组织一般不是行政机关,只有在行使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职能时,它才成为行政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邓某经某村同意在该村地界建房作经营场地。后某区土地管理局、某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现场指出,此建筑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和建房许可证,属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中队未向邓某下达任何处理决定,即带十余人将房拆除。邓某欲起诉,应以( )为被告。
A.某市城管监察大队
B.某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中队
C.某区土地管理局
D.某乡政府
【答案】B
【解析】行政主体必须对于自己实施的行政活动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某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中队的拆房行为是其自己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的行为,应为被告。
34.某县政府所属林业局在某林区设立木材检查站,对过往木材进行检查,并委托其行使处罚权,木材检查站应当以( )的名义行使处罚权。
A.县林业局
B.林业木材检查站
C.县人民政府
D.县政府法制办
【答案】A
【解析】木材检查站行使检查权和处罚权是受县林业局的委托,而不是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因此,其行使职权是以委托行政机关县林业局的名义进行的。
35.关于对被授权组织的授权规则,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才可以授权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一般只授权组织行使行政管理权,而不授权个人行使行政管理权
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只可将行政管理职权授予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D.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将行政管理职权授予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
【答案】C
【解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也可将行政管理职权授予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但一般是授予非国家机关的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
36.关于对受委托组织的委托的基本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行政机关只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委托
B.行政机关只能委托给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C.受委托组织不得转委托
D.行政机关可以将所有的行政管理权委托给事业组织
【答案】D
【解析】行政机关不能把所有的行政管理职权委托给事业组织行使,而只能将特定的行政管理权委托给事业组织行使。
37.下列各项中,关于行政行为从属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有法律依据
②行政行为必须在行政机关首长指令的范围内实施
③行政行为一经作出,相对人必须遵守和服从
④行政行为是受法律约束的行为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行政行为的从属性表现为:①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有法律根据,即行政主体必须根据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行事,不得离开法律而自行其是;②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施;③行政行为是受法律规范和约束的行为,任何违法、越权的行为都是无效或可撤销的行为。本题中,②项是错误的,③项指的是行政行为的强制性特征。
3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制定规章
B.整顿金融秩序
C.征收企业所得税
D.发布统计数字
【答案】D
【解析】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它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实现,具有执行性、单方性、裁量性、职权职责的统一性等特征。D项中发布统计数字的行为不具有行政法律意义,不产生行政法律效果,不属于行政行为。
39.下列行为中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的是( )。
A.某公安机关对某市政府公务员的赌博行为给予处罚
B.某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行政处分
C.某区教育局向市规划局申请在某区域盖房
D.某行政机关向本机关的公务员收购旧图书
【答案】B
【解析】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作出的行政行为。A项是外部行政行为;B项是内部行政行为;C项是教育局作为外部行政行为的相对人的行为;D项是民事行为。
40.行政行为具有从属性的特征,这一特征的法理基础是( )。
A.行政机关要执行法律
B.行政机关要受上级行政机关监督
C.行政机关要受行政相对人的监督
D.行政机关要受党的监督
【答案】A
【解析】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从而必须从属于法律。行政机关虽然也可以创制行政性规范,但行政性规范只是从属性规范,是为执行法律规范而制定的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
1.按照任期与任用方式的不同,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可以分为( )。
A.政务类公务员
B.领导职务公务员
C.业务类公务员
D.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E.行政公务人员
【答案】AC
【解析】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按照任期与任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通常由同级国家权力机关选举或者决定产生,有一定的任期限制,并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进行管理,这在有些国家也称之为政务类公务员,或称之为特别职公务员;二是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公务员,是行政公务员中的主要部分,主要通过考试或考核以委任形式产生,还有一部分通过聘任产生,一般没有任期限制,这在有些国家也称之为业务类公务员,或称之为一般职公务员。领导职务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是按照职位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2.下列属于领导职务公务员的有( )。
A.主任科员
B.副乡长
C.调研员
D.巡视员
E.副科长
【答案】BE
【解析】领导职务公务员是指在一定的领导职位上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也就是平常俗称的带“长”字的行政官员,例如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正副部长、正副省长、正副市长、正副司长、正副局长、正副厅长、正副县长、正副处长、正副科长、正副镇长、正副乡长等;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是指担任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等职务的公务员。3.下列有关公务员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公务员的公务活动应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
B.公务员只要是以其机关的名义进行活动,都视其为公务行为,应由其所在机关承担责任
C.公务员只要是不以执行公务为目的,无论以何种名义而为的行为都是个人行为
D.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上的行为承担责任
E.公民经法定程序成为公务员进入行政机关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在其以一般公民资格和国家之间形成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上,又产生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即行政职务关系
【答案】ACE
【解析】公务员的含义包括;①公务员是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②公务员是执行行政公务的工作人员;③公务员是行政机关的代表,以行政机关的名义执行公务,实施行政行为。在本题中,公务员假借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活动的行为,应是个人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应归属于行政机关;如果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是以个人的名义进行的,则只能独立实施其个人行为,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其个人承担。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列入公务员的范围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依法履行公职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从事工勤工作
D.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E.与国家机关之间形成行政职务关系
【答案】ABD
【解析】《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该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E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公务员的条件之一。
5.关于行政职务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职务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委托关系
B.行政职务关系内容是行政职务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C.行政职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
D.行政职务关系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E.公务员对其实施的国家公务行为承担责任
【答案】ABCD
【解析】从本质上讲,行政职务关系是国家与公务员之间的一种公共行政职务上的委托关系。公务员所担任的是国家公职,实施的是国家公务行为,其所产生的法律效力及责任后果都归属于国家。
6.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规范性文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个人、组织具有拘束力和强制执行力
B.对行政机关本身具有确定力,对具体行政行为具有适用力
C.行政规范性文件可以是行政复议的客体
D.我国各级人民政府都有权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E.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有权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答案】ABCD
【解析】E项混淆了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
7.下列属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有( )。
A.起草
B.审查
C.征求意见
D.签署
E.法律实施
【答案】ABCD
【解析】完整的行政立法程序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签署、发布与备案。
8.行政规章可以采用的名称有( )。
A.条例
B.规定
C.实施细则
D.规则
E.实施办法
【答案】BCDE
【解析】《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六条规定,“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实践中,规章有时也采用“实施细则”的名称。《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四条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
9.对于行政法规和规章的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B.部门规章要提交部委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C.行政法规要提交部委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D.部门规章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E.地方政府规章要提交地方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答案】ABE
【解析】行政法规、规章在起草、审查完毕后,交由主管机关的正式会议讨论表决。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部门规章要提交部委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地方政府规章要提交地方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10.以下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的
B.行政机关制定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也是行政立法行为
C.行政立法的特征之一是准立法性
D.行政立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是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E.行政立法既具有行政的性质,又具有立法的性质
【答案】ACE
【解析】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由该定义可以看出制定的对象包括行政法规和规章,而不包括规范性文件。
11.有关行政许可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B.行政许可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C.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D.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
E.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答案】ABCD
【解析】不同层次的主体和法律文件具有不同的行政许可设定权。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设定权。规范性文件不能设定行政许可。
12.有关行政许可事项表述错误的有( )。
A.行政许可的事项越多说明行政许可制度就越加完善
B.行政许可的事项应由法律规范加以明确规定
C.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可根据管理需要自由裁量确定
D.行政许可事项越多说明法律规范对公民、组织权利的限制就越多
E.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是为了控制危险、配置资源、提供公信力证明等等
【答案】AC
【解析】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与否并不取决于行政许可事项的多少,因为行政许可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所以许可的事项越多,也就反映了法律对相对人权利的限制越多。也正是因为行政许可的设定关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诸多权益,故而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应当慎重,不能由行政主体自身任意为之,而应由法律明确规定。
13.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 )。
A.抑止公益上的危险因素
B.抑止影响秩序的因素
C.确保财政收入
D.确保单位创收
E.配置资源
【答案】ABCE
【解析】行政许可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危险、资源配置、提供公信力证明和确保财政收入。它是从整个社会的高度来考虑的,而不是仅仅为了个人或者单位的私利。
14.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许可的有( )。
A.司法部对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B.某民政部门对王某和周某予以婚姻登记的行为
C.专利局对赵某享有的专利强制许可他人行使的行为
D.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外汇管理局出国访问项目
E.工商局颁给某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答案】AE
【解析】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属于行政许可;同时,行政机关为确认民事财产关系、民事身份关系而进行的登记不是行政许可。
15.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有(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C.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D.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E.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规定,对《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二)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三)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四)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16.下列规范性文件中,( )不得设定临时行政许可。
A.国务院的决定
B.国务院各部门规章
C.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章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政府规章
E.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答案】BDE
【解析】参见《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国务院决定的设定权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17.除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设立行政许可的,应当采取( )。
A.招标
B.拍卖
C.划拨
D.征用
E.征收
【答案】AB
【解析】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设立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8.行政许可通常有三种决定程序,这三种决定程序包括( )。
A.当场决定程序
B.上级机关决定程序
C.限期作出决定程序
D.上级机关复议决定程序
E.下级机关决定程序
【答案】ABC
【解析】当场决定程序、上级机关决定程序、限期作出决定程序是行政许可通常的决定程序。其中,限期作出决定程序是最常见的决定程序。
19.下列各项中,行政主体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注销手续的有( )。
A.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B.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C.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D.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E.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答案】ABCE
【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主体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①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②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③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④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⑤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行政主体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属于行政许可的可撤销情形。
20.行政强制执行的一般程序包括( )。
A.行政强制执行决定的作出
B.告诫
C.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
D.申请
E.命令义务人限期履行
【答案】ABC
【解析】行政强制执行的一般程序是指各种行政强制执行方式通用的程序,也称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阶段、告诫阶段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阶段。申请和命令义务人限期履行都是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