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土地登记代理实务全真模拟试题2
2014-01-06来源/作者:管理员点击次数:522
1.土地登记的根本目的是()。
A.对抗第三人的凭证
B.对权利的公示
C.对土地管理的完善
D.维护国有土地所有权
【答案】B
【解析】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是一项法律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对权利的公示。
2.物权变动必须遵循()原则。
A.公示
B.登记
C.交付
D.通告
【答案】A
【解析】物权变动(设立、变更、转让、消灭)必须遵循公示原则,即物权的变动必须通过法定的公示方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公示方式根据不同的标的物可分为交付公示和登记公示两种。
3.土地等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为()。
A.交付
B.登记
C.协议
D.协商
【答案】B
【解析】土地等不动产物权以登记公示,即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有关情况,通过一定程序记载到国家法定登记机关的簿册上,土地物权的变动才发生效力。
4.下列关于土地登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进行土地登记后,对土地权利人依法取得的土地权利可以起到确认保障的作用
B.在土地交易过程中,通过土地登记,对土地权属变动关系进行确认,可以有效的促进土地市场规范,维护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C.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主要信息源,是国家收取土地租、税、费的重要依据
D.任何土地用途变更均需要进行土地登记,而且土地部门应无条件对其进行登记
【答案】D
【解析】D项,在对土地用途变更登记进行审核时,凡是不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随意将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破坏耕地,非法占用耕地的,均不得办理土地登记。
5.世界多数国家的地籍资料的发展大体都经历了()的阶段。
A.法律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B.产权地籍——税收地籍——现代地籍
C.法律地籍——产权地籍——现代地籍
D.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答案】D
【解析】世界多数国家的土地登记大体都经历了由最初的为政府税收服务,发展到产权保护,到现代可用于多种用途。为政府税收服务的土地登记对应的是税收地籍;以产权保护为目的的土地登记对应的是产权地籍,又称“法律地籍”;现代的多用途土地登记对应的是多用途多目的地籍,又称“现代地籍”。
6.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土地登记历史成就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鱼鳞图册
C.赋役黄册制度
D.方田与首实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其中第七表为土地权利法;方田与首实为宋代时所实行;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制度是我国明朝初期所实行的土地制度。
7.《物权法》于()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A.1998年8月29日
B.2007年3月16日
C.2007年l2月30日
D.2008年2月1日
【答案】B
【解析】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物权法》,《物权法》的颁布是土地登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时点。A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时间;C项是《土地登记办法》颁布的时间;D项是《土地登记办法》实施的时间。
8.()是指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双方只要意思表示一致,订立了契约,就发生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以契约为生效要件。
A.权利意思主义制度
B.采用形式主义立法
C.权利变更意思主义
D.采用意思主义立法
【答案】D
【解析】采用意思主义立法是指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双方只要意思表示一致,订立了契约,就发生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以契约为生效要件。土地登记只是对抗第三人的要件,即未经登记的土地权利不得对抗第三人。
9.()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对土地登记申请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完全按照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予以审查,不过问土地权利是否真实等事项。
A.非实质性审查
B.普遍性形式审查主义
C.形式审查主义
D.通性审查制度
【答案】c
【解析】采取形式审查主义是契约登记制度的一个特点,即土地登记机构对土地登记申请不进行实质性审查,而只进行形式审查,完全按照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予以审查,不过问土地权利是否真实等事项。
10.()是指已经登记完毕的土地权利变动事项,当有第三人主张其权利时,仍应按照实体法律决定该土地权利的归属。
A.登记无公信力
B.登记既定事实
C.登记公信变更
D.登记本位主义
【答案】A
【解析】契约登记制度由法国首创,登记无公信力是契约登记制度的一个特点,即已经登记完毕的土地权利变动事项,当有第三人主张其权利时,仍应按照实体法律决定该土地权利的归属。
A.对抗第三人的凭证
B.对权利的公示
C.对土地管理的完善
D.维护国有土地所有权
【答案】B
【解析】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是一项法律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对权利的公示。
2.物权变动必须遵循()原则。
A.公示
B.登记
C.交付
D.通告
【答案】A
【解析】物权变动(设立、变更、转让、消灭)必须遵循公示原则,即物权的变动必须通过法定的公示方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公示方式根据不同的标的物可分为交付公示和登记公示两种。
3.土地等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为()。
A.交付
B.登记
C.协议
D.协商
【答案】B
【解析】土地等不动产物权以登记公示,即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有关情况,通过一定程序记载到国家法定登记机关的簿册上,土地物权的变动才发生效力。
4.下列关于土地登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进行土地登记后,对土地权利人依法取得的土地权利可以起到确认保障的作用
B.在土地交易过程中,通过土地登记,对土地权属变动关系进行确认,可以有效的促进土地市场规范,维护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C.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主要信息源,是国家收取土地租、税、费的重要依据
D.任何土地用途变更均需要进行土地登记,而且土地部门应无条件对其进行登记
【答案】D
【解析】D项,在对土地用途变更登记进行审核时,凡是不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随意将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破坏耕地,非法占用耕地的,均不得办理土地登记。
5.世界多数国家的地籍资料的发展大体都经历了()的阶段。
A.法律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B.产权地籍——税收地籍——现代地籍
C.法律地籍——产权地籍——现代地籍
D.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答案】D
【解析】世界多数国家的土地登记大体都经历了由最初的为政府税收服务,发展到产权保护,到现代可用于多种用途。为政府税收服务的土地登记对应的是税收地籍;以产权保护为目的的土地登记对应的是产权地籍,又称“法律地籍”;现代的多用途土地登记对应的是多用途多目的地籍,又称“现代地籍”。
6.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土地登记历史成就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鱼鳞图册
C.赋役黄册制度
D.方田与首实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其中第七表为土地权利法;方田与首实为宋代时所实行;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制度是我国明朝初期所实行的土地制度。
7.《物权法》于()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A.1998年8月29日
B.2007年3月16日
C.2007年l2月30日
D.2008年2月1日
【答案】B
【解析】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物权法》,《物权法》的颁布是土地登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时点。A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时间;C项是《土地登记办法》颁布的时间;D项是《土地登记办法》实施的时间。
8.()是指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双方只要意思表示一致,订立了契约,就发生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以契约为生效要件。
A.权利意思主义制度
B.采用形式主义立法
C.权利变更意思主义
D.采用意思主义立法
【答案】D
【解析】采用意思主义立法是指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双方只要意思表示一致,订立了契约,就发生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以契约为生效要件。土地登记只是对抗第三人的要件,即未经登记的土地权利不得对抗第三人。
9.()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对土地登记申请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完全按照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予以审查,不过问土地权利是否真实等事项。
A.非实质性审查
B.普遍性形式审查主义
C.形式审查主义
D.通性审查制度
【答案】c
【解析】采取形式审查主义是契约登记制度的一个特点,即土地登记机构对土地登记申请不进行实质性审查,而只进行形式审查,完全按照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予以审查,不过问土地权利是否真实等事项。
10.()是指已经登记完毕的土地权利变动事项,当有第三人主张其权利时,仍应按照实体法律决定该土地权利的归属。
A.登记无公信力
B.登记既定事实
C.登记公信变更
D.登记本位主义
【答案】A
【解析】契约登记制度由法国首创,登记无公信力是契约登记制度的一个特点,即已经登记完毕的土地权利变动事项,当有第三人主张其权利时,仍应按照实体法律决定该土地权利的归属。
相关推荐:2011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土地登记代理实务模拟试题1
更多推荐:2011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地籍调查模拟试题汇总
2011年登记代理人考试理论与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