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复试听力技巧
2012-12-27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575
(一)音、义结合,突破语音关
我国外语教学多年来对语言运用功能的重视不够,多围绕讲语法、练翻译进行,重视笔头,轻视听说,导致学生从初学外语开始就音、形、义分家,知其形、义,不知其发音的情况极为普遍。有的考生虽然有较大的词汇量、较清楚的语法结构概念,笔头能力达到了相当水平,但听力却停留在较低程度。
他们有的人受地方音干扰发音不准,更多的人无法将语言的声音信息与其所代表的符号和其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结果只能通过视觉来辨认和接收学得的语言知识,而无法通过听觉进行,因而造成“聋子俄语”、“哑巴俄语”。因此,要具备较强的听力理解能力,首先必须知道某一信息的正确的语音形式,要大胆开口说出来,大声朗读出来,能正确说出来的就不会听不懂。在说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的准确性,有意识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如果自己发音不准,听懂地道的录音材料便无从谈起。因此,认识听与说的关系,打好语音基础,复习中注意辨音、音的同化(包括连读、失爆、弱读等)、重音以及英美语音差异等语音现象,是突破听力理解的第一关。
(二)摆正听、读顺序,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多数情况下都是先习得文字符号,从书面材料开始,通过视觉即阅读来接收、理解信息,即便是在输入音响信息时,脑子里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着文字符号。这样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对文字形式的依赖性,形成了本末倒置的不良听音习惯。考生在复习中切忌读后听音。先将听力材料读一遍,然后再听,表面上似乎听懂了,但实际上是读懂的,是靠脑子里储存的对阅读的记忆来理解音响信息的。照此下去,阅读非但不能帮助反而束缚和制约了听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切忌边听边读。听、读同时进行,似乎有助于听懂,但如果长期如此,会同样使听力陷入误区,即不能将大脑的思维活动集中在音响信息上,而是在听、读之间往返,听觉、视觉交替进行,导致精力分散,无法专心致志。因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先听,即使一下子听不懂,也不要忙于看文字材料,这时再听第二遍、第三遍,如果还是听不懂,再求助于文字材料,但此时至少所听内容的语音形式已在你脑子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甚至还能重复出来,借助于阅读使你理解了这些语音信息,一旦同样信息在另一种场合再现时,便不再成为难点,这才能达到阅读促进听力的目的。
(三)边听边记,训练短期记忆能力
听力复试题大部分都是非常具体的细节,音响信息瞬间即逝,有时单凭大脑记忆是不够的,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必须随时笔录下来,对此我们建议考生:
(1)练习听写,平时听录音时就要有意识地将关键信息写下来,一方面训练信息接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培养短期记忆、正确拼写单词的能力。练习听写还能强制性地迫使自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2)学会用最简单、最省时、自己最熟悉的符号记录信息,只要自己能识别的,汉字、代码、符号什么都行。长单词可以暂记两三个字母,用箭头表示方位或发展方向等。总之,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速记能力,借助于记录,使自己听得准,听得全,记住得多,回答得正确。
(四)增加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理解质量
在听力复试中,考生有时觉得似乎听清了内容,却回答不出问题,这种理解上的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于语言本身,而是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或知识面过窄,或不了解涉及某一领域常见词汇所造成的。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广听、泛听,注意在阅读文章中汲取文化营养,注重背景知识的积累,有意识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起来自然就轻松多了。当然,背景知识只能帮助却不能代替对语言的掌握,如果没有听懂语言本身,而单纯凭背景知识进行猜测,也是不可取的。
(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临场超水平发挥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听力理解取胜必备的因素。听力是中国考生的弱项,很多人缺乏自信心,对听力存有恐惧心理,未听先怕,以至于使本来就相对紧张的状态更加紧张。因此,考生应认识到,考场不仅有知识的拼搏,更有心理素质的考验,作好心理准备是语言因素之外的必备临考条件。我们建议考生复试前尽量放松,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听时全神贯注、沉着应变,万一遇到没有听懂或漏听的情况,应及时稳定情绪,千万不要慌了手脚,或注意力长时间滞留,这时应遵循“丢卒保帅”的原则,及时转入后续内容。
(六)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精、泛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听力训练材料,对于有效利用时间,少走弯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高听力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听力材料的选择,我们认为,应该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难度适中,即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材料难度太大,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产生恐惧感;过于简单,易盲目乐观、缺少压力,不利于提高。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难度:1语速快慢;2篇幅长短;3题材和体裁。关于语速,笔者不赞成从慢速材料听起,而是强调坚持听正常速度的录音。可以在用词范围、篇幅及材料体裁、题材上降低难度,最好不要以牺牲语速来求得理解上的轻松。因为我们毕竟最终目的是要听懂自然语速的交流,况且流畅的语流可强制性刺激大脑快速反应,迫使听者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这样做最初考生可能感到不适应,听不懂,但多听几遍,连续听一段时间,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是录音材料的种类。
现在市场上录音材料一种是教材中阅读课文的录音带,第二种是听力教材的录音带,属于专门用来训练听力技能的录音,其特点是,从练习语音开始,分步骤、按阶段、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既有讲解又有练习,还总结归纳方法技巧,并按题材分单元逐个训练,适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易到难,打好扎实的基础,逐步提高水平。
上述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对考研听力起一定的作用,但都不能说与考研听力复试吻合,根本的还是应该从提高听力水平入手。
我国外语教学多年来对语言运用功能的重视不够,多围绕讲语法、练翻译进行,重视笔头,轻视听说,导致学生从初学外语开始就音、形、义分家,知其形、义,不知其发音的情况极为普遍。有的考生虽然有较大的词汇量、较清楚的语法结构概念,笔头能力达到了相当水平,但听力却停留在较低程度。
他们有的人受地方音干扰发音不准,更多的人无法将语言的声音信息与其所代表的符号和其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结果只能通过视觉来辨认和接收学得的语言知识,而无法通过听觉进行,因而造成“聋子俄语”、“哑巴俄语”。因此,要具备较强的听力理解能力,首先必须知道某一信息的正确的语音形式,要大胆开口说出来,大声朗读出来,能正确说出来的就不会听不懂。在说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的准确性,有意识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如果自己发音不准,听懂地道的录音材料便无从谈起。因此,认识听与说的关系,打好语音基础,复习中注意辨音、音的同化(包括连读、失爆、弱读等)、重音以及英美语音差异等语音现象,是突破听力理解的第一关。
(二)摆正听、读顺序,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多数情况下都是先习得文字符号,从书面材料开始,通过视觉即阅读来接收、理解信息,即便是在输入音响信息时,脑子里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着文字符号。这样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对文字形式的依赖性,形成了本末倒置的不良听音习惯。考生在复习中切忌读后听音。先将听力材料读一遍,然后再听,表面上似乎听懂了,但实际上是读懂的,是靠脑子里储存的对阅读的记忆来理解音响信息的。照此下去,阅读非但不能帮助反而束缚和制约了听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切忌边听边读。听、读同时进行,似乎有助于听懂,但如果长期如此,会同样使听力陷入误区,即不能将大脑的思维活动集中在音响信息上,而是在听、读之间往返,听觉、视觉交替进行,导致精力分散,无法专心致志。因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先听,即使一下子听不懂,也不要忙于看文字材料,这时再听第二遍、第三遍,如果还是听不懂,再求助于文字材料,但此时至少所听内容的语音形式已在你脑子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甚至还能重复出来,借助于阅读使你理解了这些语音信息,一旦同样信息在另一种场合再现时,便不再成为难点,这才能达到阅读促进听力的目的。
(三)边听边记,训练短期记忆能力
听力复试题大部分都是非常具体的细节,音响信息瞬间即逝,有时单凭大脑记忆是不够的,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必须随时笔录下来,对此我们建议考生:
(1)练习听写,平时听录音时就要有意识地将关键信息写下来,一方面训练信息接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培养短期记忆、正确拼写单词的能力。练习听写还能强制性地迫使自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2)学会用最简单、最省时、自己最熟悉的符号记录信息,只要自己能识别的,汉字、代码、符号什么都行。长单词可以暂记两三个字母,用箭头表示方位或发展方向等。总之,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速记能力,借助于记录,使自己听得准,听得全,记住得多,回答得正确。
(四)增加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理解质量
在听力复试中,考生有时觉得似乎听清了内容,却回答不出问题,这种理解上的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于语言本身,而是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或知识面过窄,或不了解涉及某一领域常见词汇所造成的。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广听、泛听,注意在阅读文章中汲取文化营养,注重背景知识的积累,有意识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起来自然就轻松多了。当然,背景知识只能帮助却不能代替对语言的掌握,如果没有听懂语言本身,而单纯凭背景知识进行猜测,也是不可取的。
(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临场超水平发挥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听力理解取胜必备的因素。听力是中国考生的弱项,很多人缺乏自信心,对听力存有恐惧心理,未听先怕,以至于使本来就相对紧张的状态更加紧张。因此,考生应认识到,考场不仅有知识的拼搏,更有心理素质的考验,作好心理准备是语言因素之外的必备临考条件。我们建议考生复试前尽量放松,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听时全神贯注、沉着应变,万一遇到没有听懂或漏听的情况,应及时稳定情绪,千万不要慌了手脚,或注意力长时间滞留,这时应遵循“丢卒保帅”的原则,及时转入后续内容。
(六)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精、泛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听力训练材料,对于有效利用时间,少走弯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高听力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听力材料的选择,我们认为,应该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难度适中,即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材料难度太大,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产生恐惧感;过于简单,易盲目乐观、缺少压力,不利于提高。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难度:1语速快慢;2篇幅长短;3题材和体裁。关于语速,笔者不赞成从慢速材料听起,而是强调坚持听正常速度的录音。可以在用词范围、篇幅及材料体裁、题材上降低难度,最好不要以牺牲语速来求得理解上的轻松。因为我们毕竟最终目的是要听懂自然语速的交流,况且流畅的语流可强制性刺激大脑快速反应,迫使听者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这样做最初考生可能感到不适应,听不懂,但多听几遍,连续听一段时间,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是录音材料的种类。
现在市场上录音材料一种是教材中阅读课文的录音带,第二种是听力教材的录音带,属于专门用来训练听力技能的录音,其特点是,从练习语音开始,分步骤、按阶段、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既有讲解又有练习,还总结归纳方法技巧,并按题材分单元逐个训练,适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易到难,打好扎实的基础,逐步提高水平。
上述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对考研听力起一定的作用,但都不能说与考研听力复试吻合,根本的还是应该从提高听力水平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