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话题“常客”再现2013年国考-公务员-考试大
惊人相似的历史--2013年国考申论命题分析
第一,话题的相似性。文化这个话题在2012年915考试刚刚考过,在2010年的广西省考试中也考过,可以预见,这个话题将继续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成为包括国家、地方申论考试在内的中心热点话题。再次提醒以后还要参加考试的各类考生,所谓热点就在历年的真题里,就在国家的政策里,就在我们对时代的把握里。不要盲目的追逐热点,要理性冷静的思考问题,好好做题。
我在国考教材中提出申论话题考试的重复性,以下是图书的内节选:
我们经常强调申论真题的重要性。因为已考申论话题可以在以后的申论考试中反复出现。
首先是纵向的重复,在历年的申论考试话题之间存在重复。就国家考试来说,重复得最多的两个话题就是农村农民问题和生态问题。
第二,问题相似性。这个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客观问题微观化、具体化上。去年国考的对策就是很小的对策,今年915、421的联考都要求考生写回应稿,这些题目无一不和公务员的实践相关。今年的好几个题目都是很小、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这对于那些不顾材料内容,只会写套话,大话,望着天提对策的考生无异当头棒喝!同样可以推测,以后的题目尤其是客观题,将越来越小,和实际工作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需要考生设身处地的考虑回答问题,越来越多的要借助实践经验,而不是模板套路。这样的考出来的考生才是会做事情的考生,才是有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考生。问题的微观化、实践化提醒考生--做一个正常的人、能做会做事情的人--而不是只会打管腔说套话的人。我在2010年的国考教材就提出申论命题将微观化,下面是书的内容:
以前的很多问题总是非常宏观抽象,这样就给考生泛泛而谈的提供了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在的问题向着微观性方面发展。这类题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问题的针对性很强。我们用一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2008年北京市申论问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从行业协会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个题目里面有两个要求,一个是从行业协会的角度,这决定了所谈到对策尽量和行业协会相关;另一个是谈提高中国制造的地位问题,这决定了谈的问题要针对中国制造来谈。这两个条件是对那些泛泛而谈的对策的限制,在这个对策中很多模式化的对策都用不上。如果这个问题换成了“请就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这个问题的针对性就打来很大的折扣。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