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2)
- 第1页:一、单项选择趣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2)
一、单项选择趣(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2.( )阶段的儿童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人格测验
C.兴趣测验
D.成就测验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5.默多克(Murdock.
D.D)的迁移率计算公式表述为( )。
A.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B.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C.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100
D.迁移率(%)=(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6.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7.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策略
D.经验和方法
9.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10.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1.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集体
B.组织
C.社团
D.班级
12.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
A.阿尔波特
B.布鲁纳
C.勒温
D.艾宾浩斯
13.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A.生存
B.情境
C.教材
D.学生
14.教师生存的基石是( )。
A.教学能力
B.知识
C.才华
D.兴趣
1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
A.兴趣
B.爱好
C.热爱
D.忠诚
特别链接: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2套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试题资料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趣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
A.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B.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自然科学
D.社会科学
E.上述说法都不对
2.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3.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 )。
A.单维思维
B.具体逻辑推理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自我中心
4.自我意识包括哪些成分?(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自我评价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教学方法
6.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划线
B.记笔记
C.列提纲
D.画关系图
7.动机的一般功能有(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整功能
8.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 )等。
A.学习的兴趣
B.爱好
C.努力
D.学习的信念
9.个体创造性的标志有( )。
A.创造态度
B.发散思维
C.创造能力
D.创造性开发
10.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 )
A.智力
B.认知过程
C.主体活动积极性
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知识经验
特别链接: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2套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试题资料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趣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罗森塔尔效应即是指教师预期的预言效应。( )
2.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
3.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第二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第三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
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
5.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 )
6.道德观念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
7.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它们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
8.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是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 )
9.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
10.一般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经过练习可以消除。( )
1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12.我国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等八类。( )
13.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
14.同辈群体不能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
15.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马某没完成作业,其语文老师罗某罚这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学生不服气,嘴中嘟嘟囔囔。其语文老师气急败坏,一耳光狠狠打过去。学生回家后称耳鸣、头疼、恶心,经医院诊断为耳膜破裂。
1.你认为这则材料中应由谁负主要责任?( )[单选题]
A.教师负主要责任
B.学生负主要责任
C.学校负主要责任
D.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均都有责任
2.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多选题]
A.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
B.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C.学生自身的因素
D.应试教育
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哪些是合理的?( )[多选题]
A.该教师采取体罚的方式并不恰当
B.该教师应向学生郑重道歉,并赔偿医药费及精神损失费
C.学校应当严厉处分该教师
D.该教师在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权,此举并无大错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踩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你认同该教师的这种做法吗?( )[单选题]
A.认同
B.不认同
2.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有何依据?( )[多选题]
A.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B.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C.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D.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选取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多选题]
A.学生要学会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B.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
C.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D.学生应学会意义识记
特别链接: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2套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试题资料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趣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
3.A【解析】略。
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5.A【解析】略。
6.B【解析】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7.D【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8.B【解析】见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9.C【解析】儿童(2~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10.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11.A【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2.C【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13.D【解析】能主动自觉地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
14.B【解析】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15.D【解析】教师对教育事业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二、多项选择题
1.A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独立学科。
2.ABCD【解析】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3.ACD【解析】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
4.ABC【解析】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5.ABC【解析】见教材相关内容。
6.CD【解析】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
7.ABC【解析】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8.ABD【解析】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9.AC【解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10.CDE【解析】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特别链接: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2套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试题资料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趣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三、是非判断题;四、情境分析题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略。
3.×【解析】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7.×【解析】成就动机的三个方面所占的比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8.×【解析】经验类化理论是由贾德等人提出的。
9.√【解析】略。
10.√【解析】略。
11.√【解析】略。
12.×【解析】我国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13.√【解析】略。
14.×【解析】同辈群体也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
2.ABD
3.ABC
(二)1.A
2.ABCD
3.ABCD
特别链接: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2套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试题资料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