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2年山东省《小学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12-12-30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805

本文导航
  • 第1页:不定项选择题1-15
  • 第2页:不定项选择题16-30
  • 第3页:填空题;判断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4页: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
  • 第5页:参考答案:填空题;判断说明题
  • 第6页:参考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5)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A.1903
B.1904
C.1905
D.1906
E.1907
2.学生的群体差异主要指的是( )的差异。
A.年龄
B.学习方式
C.性别
D.智力水平
E.社会文化
3.如果一名学生的实际年龄为10岁,而智力年龄为11岁,那么他的智商是( )
A.80
B.90
C.100
D.110
E.120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社会成分
D.环境成分
E.意志成分
5.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E.桑代克
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效果律
E.同化律
7.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是(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同化原则
E.练习的原则
8.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命题学习
9.儿童在知道“苹果”、“梨”是“水果”后,再学习“香蕉”也是一种“水果”,这种学习叫做(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E.相关类属学习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这类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
B.场独立
C.辐合型
D.发散型
E.整体型
11.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E.内化阶段
1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3.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E.盲从
1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滕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E.皮亚杰
15.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E.表象的道德情感

最新试题:

直击考点,实战演练:章节习题 模拟套题 每日一练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套

历年试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8-2010年)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不定项选择题1-15
  • 第2页:不定项选择题16-30
  • 第3页:填空题;判断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4页: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
  • 第5页:参考答案:填空题;判断说明题
  • 第6页:参考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1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E.内容扩散
17.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
A.给定的条件
B.达到的目标
C.确定的解法
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E.给定的范围
18.认知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问接动机
E.成就动机
19.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境是( )。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
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E.张华喜欢数学,每天都要学两个小时的数学
2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了迁移的( )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
E.官能说
21.学习策略包括的成分有( )。
A.认知策略
B.注意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E.社会管理策略
22.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E.精加工策略
23.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时,即可以产生( )。
A.正迁移
B.负迁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E.水平迁移
24.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这是( )的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
E.官能说
25.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E.认知疗法
26.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E.强迫观念
27.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是( )。
A.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B.思维的条理化
C.思维的逻辑化
D.老师的口头表达能力
E.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28.微格教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 )。
A.3~5分钟
B.5~20分钟
C.5~10分钟
D.10~30分钟
E.30一50分钟
29.下列属于教学环境的因素有( )。
A.课堂照明
B.黑板
C.师生关系
D.同学关系
E.社会文化背景
30.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包括( )。
A.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
B.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C.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
E.注意范围较小

最新试题:

直击考点,实战演练:章节习题 模拟套题 每日一练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套

历年试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8-2010年)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不定项选择题1-15
  • 第2页:不定项选择题16-30
  • 第3页:填空题;判断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4页: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
  • 第5页:参考答案:填空题;判断说明题
  • 第6页:参考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__________的过程。
3.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_____、行为规范的学习。
4.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
5.所谓 ,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而言,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6.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___________与操作技能两种。
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___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8.态度的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9.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__________和无结构的问题。
10.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11.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__________ 。
12.__________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3.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________ 。
14.__________ 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__________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内容丰富,并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2.机械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3.内化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内化,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内化的深入,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4.班杜拉的观点和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是:未来行为的出现并非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而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对结果的期望,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5.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何要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3.简述识记过程中的复述策略。
4.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请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请结合小学教学实际,谈几点概念教学的建议。

最新试题:

直击考点,实战演练:章节习题 模拟套题 每日一练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套

历年试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8-2010年)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不定项选择题1-15
  • 第2页:不定项选择题16-30
  • 第3页:填空题;判断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4页: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
  • 第5页:参考答案:填空题;判断说明题
  • 第6页:参考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因此,答案选A。
2.ACE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因此,答案选ACE。
3.D
【解析】斯坦福——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即用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其公式为: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100。因此,答案选D。
4.ABE
【解析】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情感成分,个体对自己的自我体验;三是意志成分,属于对自己的控制。因此,答案选ABE。
5.A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来的。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因此,答案选A。
6.BCD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因此,答案选BCD。
7.ABC
【解析】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因此,答案选ABC。
8.ABE
【解析】知识学习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因此,答案选ABE。
9.D
【解析】下位学习分为派生性的和相关性的归属学习。派生性的归属学习指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且仅是这个观念的一个特例或是先前学过的命题中的一个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并不扩充、限制或改变原有知识的内涵。相关性的归属学习指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因此,答案选D。
10.C
【解析】据美国的吉尔福特研究,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因此,答案选C。
11.ABD
【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因此,答案选ABD。
12.C
【解析】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因此,答案选c。
13.B
【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因此,答案选8。
14.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故事中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者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者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答案选B。
15.C
【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因此,答案选C。
16.D
【解析】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办什么事。因此,答案选D。
17.ABD
【解析】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因此,答案选ABD。
18.A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答案选A。
19.DE
【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答案选DE。
20.B
【解析】相同要素说就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因此,答案选B。
21.ACD
【解析】学习策略的三种成分:(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答案选ACD。
22.BE
【解析】元认知策略的种类有: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因此,答案选BE。
23.D
【解析】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时,即可以产生特殊迁移。因此,答案选D。
24.B
【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因此,答案选B。
25.B
【解析】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夜惊可能与儿童发育阶段精神功能暂时失调有关。梦魇与学生日间情绪压力有关。肌肉松弛法可以使人身体放松,缓解压力,对治疗失眠有效。因此,答案选B。
26.B
【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因此,答案选B。
27.AE
【解析】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教师充满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对课堂学习充满热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其他三项都属于教师的认知特征。因此,答案选AE。
28. B
【解析】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答案选B。
29.ABCDE
【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因此,答案选ABCDE。
30.ABCDE
【解析】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包括:(1)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4)注意范围较小。因此,答案选ABCDE。

最新试题:

直击考点,实战演练:章节习题 模拟套题 每日一练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套

历年试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8-2010年)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不定项选择题1-15
  • 第2页:不定项选择题16-30
  • 第3页:填空题;判断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4页: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
  • 第5页:参考答案:填空题;判断说明题
  • 第6页:参考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二、填空题
1.社会环境 2.心理自我
3.技能的学习 4.刺激泛化
5.认知结构 6.心智技能
7.认同 8.情感成分
9.有结构的问题 10.马斯洛
11.避免失败的倾向 12.学习策略
13.调节策略 14.心理健康
15.师范教育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内容丰富,但并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2.答:错误。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3.答:错误。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4.答:错误。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是: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这一基本论调并不十分确切。因为,未来行为的出现并非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而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对结果的期望,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5.答:错误。
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最新试题:

直击考点,实战演练:章节习题 模拟套题 每日一练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套

历年试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8-2010年)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不定项选择题1-15
  • 第2页:不定项选择题16-30
  • 第3页:填空题;判断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4页: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
  • 第5页:参考答案:填空题;判断说明题
  • 第6页:参考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四、简答题
1.答:(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1分)
(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1分)
(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1分)
(4)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分)
(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1分)
2.答:(1)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2分)
(2)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2分)
(3)学习材料的内容。(1分)
3.答:(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1分)
(2)排除相互干扰。(1分)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1分)
(4)多种感官参与。(1分)
(5)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0.5分)
(6)过度学习。(0.5分)
4.答:(1)相似性。(1分)
(2)原有认知结构。(2分)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分)

五、论述题
1.答:(1)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3分)
①竞赛的作用(1分)
a.竞赛的积极作用
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些学习活动来说,竞赛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b.竞赛的消极作用
竞赛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②运用竞赛的原则(2分)
a.竞赛要慎用少用
竞赛虽有激发学习动机的效果。但是不宜过多,更不应滥用。否则,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轻则加重学生的负担,重则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b.竞赛要注意方式 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题目应考虑调动部分中下游水平的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竞赛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
(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分)
①奖励与惩罚的作用(1分)
一般说来,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由于奖励能对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不过,奖励如果运用不当,会产生消极的结果。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也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
②运用奖励与惩罚应注意的问题(2分)
a.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
b.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平、适当。
e.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3分)
①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1分)
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是每天及时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效果更佳。如果没有反馈,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则缺乏学习激励,学习的进步很小。
②利用学习结果反馈的原则(2分)
a.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
b.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4分)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失败”的现象,即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而使学习一蹶不振。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2分)(适当展开再酌情给l~2分)
2.答:小学的概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概念分析(4分)
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熟悉自己所教的概念,按照~定的模式对概念进行分析。对一个概念的分析一般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①定义:定义的表述必须准确、简洁、完整。
②特征:概念的关键特征或本质属性,对其属性的分析必须全面准确,没有遗漏,没有包含无关特征。
③例证:概念的例证必须具有典型性,而且应该多样化。
④上位概念: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对某一概念的分析中必须找出它所类属的上位概念。
⑤下位概念:除了上位概念外,还必须找出这个概念所能涵盖的下一级概念。
⑥同位概念:同位概念即和此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同位概念一般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表示。通过概念分析,教师可以明确这一概念的基本要点,弄清这一概念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联系,以及它与以后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2分)
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而所涉及的无关特征越多、越突出,学习起来就越困难。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应该强调这个概念的关键特征,使之鲜明突出。
(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2分)
正例就是正面例子,即概念的肯定例证,即完全符合概念要求的例子。反例就是反面例子,即否定例证,即不符合概念要求的例子。对正例的分析可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对反例的辨别则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
(4)变式(2分)
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5)比较(2分)
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这也是概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适当展开,再给1~3分)

最新试题:

直击考点,实战演练:章节习题 模拟套题 每日一练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套

历年试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8-2010年)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