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9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9)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2.正迁移可分为( )。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B.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C.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D.顺向正迁移和逆向正迁移
3.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
A.相关学科知识
B.教育学知识
C.心理学知识
D.专业知识
5.衡量品德的—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技能
7.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它是( )。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分
8.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客观指标是( )。
A.能力
B.智商
C.个性
D.意志
9.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0.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1.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条件有( )。
A.取得的学习成绩
B.行为的目标
C.智力水平
D.个体的学习需要
2.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有( )。
A.学习的目的性
B.学习成绩
C.学习兴趣
D.成就愿望
3.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习的主要动机是由( )组成的。
A.生存需要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4.情绪的功能主要有( )。
A.信号交际
B.动机
C.适应
D.塑造个性
5.儿童学习中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主要表现在( )。
A.责任感
B.理智感
C.焦虑
D.智力
6.品德的基本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自我控制
7.学生形成道德认识的两个基本环节是( )。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评价
D.道德意志
8.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是( )。
A.由简单易行向复杂难做的方面发展
B.由复杂难做向简单易行的方面发展
C.由不稳定、不巩固向稳定、巩固方面发展
D.由稳定、巩固向不稳定、不巩固方面发展
9.要了解儿童的自我意识必须了解儿童的( )。
A.自我评价 B启我体验
C.自我中心
D.自我控制
10.教学的构成因素为( )。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教室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三、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逆向迁移
2.特殊儿童
3.顺从
4.归因
5.学习动机的激发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以下各个命题是正确还是错误,如果错误,请将其改正确。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群体中大多数人意见一致时必然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个别人不敢发表反对意见。即使发表了,也“成不了气候”,不能影响从众的现象。( )
2.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
3.避免失败倾向的学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 )
4.功能固着是思维定势的表现。( )
5. 实践表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状况,而师生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影响。( )
五、简要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2.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有哪些特点?
3. 特殊儿童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4. 充分发挥教师期待的积极作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六、论述题(15分)
评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七、案例分析题(15分)
一位热情而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他计划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一、选择题
1.B解析: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鸷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见维纳的成就动机归因模式表。
2.B解析:正迁移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见迁移的分类。
3.D解析:见精细加工策略的定义。
4.D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知识结构的核心。
5.C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最重要的标志。
6.B解析:见态度的定义。
7.A解析: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它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8.B解析:智商是衡量智力高低的客观指标
9.A解析:见内在动机的定义。
10.B解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我败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ACD 3.BCD 4.ABCD 5.ABC
6.ABC 7.AC 8.AC 9.ABD 10.ABC
三、概念解释题
1.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2.特殊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言语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其中也包括超常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等。
3.顺从:个人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行为或信念的现象。
4.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
5.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四、判断改错题
1.(×)改为:课堂气氛会形成群体压力,群体压力可以导致从众。
2.(×)改为: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后。
3.(√)
4.(√)
5.(×)改为: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交往。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五、简要解答题
1.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答:(1)展开性策略;(2)变式策略;(3)比较策略;(4)辅助辨别策略;(5)练习和反馈策略;(6)条件化策略;(7)分解性策略。
2.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有哪些特点?
答:(1)交互性;(2)教学形式多样性和表现手法形象性;(3)学习的主动性和开放性;(4)只是存储量大;(5)具有模拟手段。
3.特殊儿童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早期教育原则;(2)补偿教育原则;(3)个别教育原则;(4)系统教育原则。
4.充分发挥教师期待的积极作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期待;
(2)教师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
(3)教师要充分理解每个学生。
六、论述题
评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4.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 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5.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对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但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此为该理论的局限性之一。
七、案例分析题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