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1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10)
一、单项选择题1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2.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3.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6.下列不属于心理障碍范围的是( )。
A.焦虑
B.抑郁
C.强迫症
D.失眠
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9.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10.学生品行不良问题的高峰期是( )。
A.9-10岁
B.13~14岁
C.16-17岁
D.20—22岁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1.学习动机是由( )几个方面构成。
A.学习强度
B.诱因
C.学习需要
D.学习效果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定向性和顺序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3.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而言,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 )这几个基本环节。
A.知识应用
B.审题
C.联想
D.课题类化
4.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展开性
B.简缩性
C.外显性
D.客观性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的过程有(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
7.为提高观察学习的效果,榜样示范的要求是( )。
A.行为要感人
B.要尽可能完美
C.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
D.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
8.奥苏贝尔提出的几种同化模式是(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先行组织者
D.组合学习
9.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有( )。
A.素描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重点观察法
D.实验观察法
10.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 )。
A.知识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三、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道德行为
2.榜样
3.类目化活动
4.知识的理解
5.产生式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以下各个命题是正确还是错误,如果错误,请将其改正确。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
2.根据维果斯基的的观点,教学必需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
3.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4.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
5.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五、简要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2.学习准备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
3.简述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4.简述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一般经历几个阶段?
六、论述题(15分)
为什么维果斯基不提倡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学习?
七、案例分析题(15分)
下面是一位著名足球教练写的关于他如何教阻劫技能的经验:
“在训练初,我将阻劫技术加以分解,最终运动员能在不假思索的条件下完成阻劫。我力求在一短时间内提供充分的练习,而一次不要求运动员练习太多的动作。我坚持要求运动员分别练习阻劫的局部动作。我仔细观察我的孩子们,我告诉他们正在练习的技能是什么。当我对他们的错误进行解释时,他们似乎练得更好。”
请对上述经验中有效动作技能的学习因素作出分析。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一、选择题
1.D解析:见创造性的定义。
2.D解析:见问题行为的定义。
3.C解析: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课堂气氛,即使同—个班级,也会存在不同的“气氛”区。
4.A解析:学生认为大多数人的意见具有权威性。
5.A解析: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6.D解析:心理障碍的范围中不包括失眠。
7.B解析:见学习策略的定义。
8.A解析:见智力技能的定义。
9.D解析:见广义学习的定义。
10.B解析:国内外一些统计数据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德不良或出现劣迹行为的高峰年龄。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 3.BCD 4.ACD 5.ABCD
6.ACD 7.ABD 8.ABD 9.ABD 10.ACD
三、概念解释题
1.道德行为:是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2.榜样:个体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
3.类目化活动:将事物置于类目编码系统之中的活动。
4.知识的理解: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5.产生式: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四、判断改错题
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因为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2.(√)
3.(√)
4.(×)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当 然,肯定直观为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
5.(×) 由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 第4页:答案: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概念解释题;四、判断改错题
- 第5页:答案:五、简要解答题;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
五、简要解答题
1.简述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答:(1)要确立正确的奖励标准。考试分数的高低固然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教师却不能仅仅依据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奖励;
(2)要注意奖励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奖励,这些奖励有些是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些则是无效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要注意奖励的方式。运用奖励重要的不是奖励的数量,而是奖励的方式。不同的学生希望得到不同的奖励方式。
2.学习准备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
答: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6方面。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是学生学习 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3.简述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答:认知派是美国教育心理学中与联结派相对立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从学习的内部过程着眼,对学习做出了与联结派完成不同的解释。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
(1)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的;
(3)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也依赖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
4.简述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一般经历几个阶段?
答: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1)模仿和顺从儿童对道德榜样的模仿是其向道德迈进的第一步。顺从是指在负强化或群体压力下,儿童表现出的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行为;
(2)心理趋同指个体能以一定的道德行为知识为基础,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
(3)自觉行为。这时个体已经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进行道德评价的主观标准。
六、论述题
为什么维果斯基不提倡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学习?
答: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是,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 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学习,由于不能准确的确定儿童的有的知识经验水平,虽然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但其交互性能较差。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因为缺乏交互性,是学生不易领会,掌握技能。而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依靠成热病或者更优秀的同伴合作,却能更好的完成学习 任务。所以维果斯基不提倡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学习。
七、案例分析题
【分析】熟练的动作技能一般不能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故心理学家认为应该通过提供:(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包括以下几种手段:言语指导,提供所要执行动作的程序、步骤并能将特定的刺激形式或与要做出的反映联系起来;图解或图象,与言语指导作用相似,但是更为形象。
(2)练习与反馈来进行这一领域的训练。练习和反馈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动作技能是有受刺激控制的性质,需要依赖刺激的提示做出适当的动作,这些刺激提示有些来自外部,但是另外一些极其重要的刺激来自内部肌肉的动觉感受,要想提高这种感受性,充分的练习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
(3)练习方式有三种:
①集中练习,指长时间不问断的联系,练习中间没有间隔;
②分散练习,指相隔一定时间进行练习,各次练习之间安排适当的作息时间;
③心理练习,指学习者在考察某种技能的演示后,在内心想象如何从事该项动作技能的过程。
试题推荐:
2011年四川省心理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B级》试卷7套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