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2012-12-30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294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填空题;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
  • 第4页:六、简答题;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 第5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
  • 第6页:答案: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六、简答题
  • 第7页:答案: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
2.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想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
A.课程功能的角度
B.教育阶段的作用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指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1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5.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1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17.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18.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劳动
D.社会活动
20.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知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试题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填空题;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
  • 第4页:六、简答题;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 第5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
  • 第6页:答案: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六、简答题
  • 第7页:答案: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2.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3.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等内容。
A.对人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4.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包括()。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E.观察阶段
5.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的客观条件有()。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6.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
A.干预与服从
B.责任与义务
C.教育与被教育
D.管理与被管理?
E.监护与被监护
7.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表达清晰
E.气氛热烈
8.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E.《雄辩术原理》
9.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学制类型有()。
A.双轨制学制
B.六三三制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分支制学制
E.壬寅学制
10.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试题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填空题;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
  • 第4页:六、简答题;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 第5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
  • 第6页:答案: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六、简答题
  • 第7页:答案: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________为标志。
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5.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6.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7.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9.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10.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r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意义学习
2.个人本位论
3.隐性课程
4.榜样法
5.教育(狭义)

试题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填空题;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
  • 第4页:六、简答题;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 第5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
  • 第6页:答案: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六、简答题
  • 第7页:答案: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简述素质教育患想的基本观点。
3.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4.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七、论述题(共10分)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这是重庆一中学由学生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
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对刘某家长说)以刘桌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试题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填空题;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
  • 第4页:六、简答题;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 第5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
  • 第6页:答案: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六、简答题
  • 第7页:答案: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B【解析】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C【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C项与启发项原则无关。
4.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5.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C【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意义。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8.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
9.B【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C【解析】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
11.B【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12.B【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3.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4.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5.B【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16.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它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17.A【解析】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D【解析】德国是最早的,在1763年,普鲁士颁布普通学校的规程,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9.A【解析】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20.D【解析】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的支配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解析】现代教育还不具有公益性和免费性。
2.ABCDE【解析】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说法。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3.ABCDE【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深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4.ABCD【解析】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5.ABCDE【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定者及儿童本身的特点也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制定。
6.CD【解析】学校和学生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叫教育法律关系,主要由教育法调整。
7.ABCDE【解析】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包括:(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
8.CE【解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作《雄辩术原理》。
9.ACD【解析】由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10.ACD【解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三、填空题
1.学校系统;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质量标准,规格要求;
5.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6.说明部分,本文部分;
7.讲解,讲演;
8.京师同文馆;
9.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0.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试题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填空题;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
  • 第4页:六、简答题;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 第5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
  • 第6页:答案: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六、简答题
  • 第7页:答案: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四、判断题
1.√【解析】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X【解析】初中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3.√【解析】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解析】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
5.×【解析】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6.×【解析】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
7.x【解析】分组教学有其优点同时也有一些较严重的问题,见教学组织形式章节。
8.√【解析】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是正确的。
9.√【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题千说法是正确的。

五、名词解释
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3.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4.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5.教育(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六、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试题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填空题;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
  • 第4页:六、简答题;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 第5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
  • 第6页:答案: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六、简答题
  • 第7页:答案:七、论述题;八、案例分析题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落实到教好课上。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需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好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组织严密,是指课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交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八、案例分析题
【要点提示】
1.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2.从情理的角度说,初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试题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套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