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 第1页:选择题1-20
- 第2页:选择题21-40
- 第3页:选择题41-56
- 第4页:填空题
- 第5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6页:答案:选择题;填空题
- 第7页:答案:简答题
- 第8页:答案:论述题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进入考试大会员中心→注册登陆→选择“章节练习”→免费测试→新手指南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 )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中速
C.最慢速
D.静止
5.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6.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7.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问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
A.必要保证
B.必然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
1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3.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 )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1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A.设计
B.安排
C.认识
D.设想
1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6.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7.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 )。
A.关健作用
B.桥梁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9.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0.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选择题1-20
- 第2页:选择题21-40
- 第3页:选择题41-56
- 第4页:填空题
- 第5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6页:答案:选择题;填空题
- 第7页:答案:简答题
- 第8页:答案:论述题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22.规定:“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法规是(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
2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24.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7.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29.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30.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31.作为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的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 )实现的。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学习活动
32.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33.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34.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和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3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36.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3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38.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39.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40.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儿童权利企约》颁布于( )。
A.1980年
B.1986年
C.1989年
D.1990年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选择题1-20
- 第2页:选择题21-40
- 第3页:选择题41-56
- 第4页:填空题
- 第5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6页:答案:选择题;填空题
- 第7页:答案:简答题
- 第8页:答案:论述题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43.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4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1987
45.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46.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依附
48.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50.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51.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52.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民主管理权
53.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 )。
A.可爱性
B.可敬性
C.权威性
D.厌恶性
54.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 )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道德素养
5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了( )。
A.朋友关系
B.互助关系
C.授受关系
D.平等关系
56.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愿发展
B.自动发展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选择题1-20
- 第2页:选择题21-40
- 第3页:选择题41-56
- 第4页:填空题
- 第5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6页:答案:选择题;填空题
- 第7页:答案:简答题
- 第8页:答案:论述题
1.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________。
2.教育活动是一种_______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_______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_______是最基本的要素。
3.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_____和_______的总和。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
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关系。
6.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_______。
7.学生具有发展的_______性与_______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_____。
8.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_______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_______的作用。
9.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_____和_______。
10.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11.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___。
13.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__。
15.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为学生具有_______的特点。
16._______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17.《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_______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8.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9.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___职业,教师是_______人员。
20.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_______的职业。
2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2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_______。
2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2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26.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27.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___。
28.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______。
29.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关系。
30.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_______职业。
31.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___。
32.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_______。
3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_______上的、_______上的影响。
34.严格要求的_______师生关系,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5.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_______。
3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关系。
3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
38.良好的_______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选择题1-20
- 第2页:选择题21-40
- 第3页:选择题41-56
- 第4页:填空题
- 第5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6页:答案:选择题;填空题
- 第7页:答案:简答题
- 第8页:答案:论述题
三、简答题。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除了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的角色之外,教师的职业角色还包括哪些方面?
4.简述教师职业的功能。
5.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6.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7.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8.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9.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0.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11.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12.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13.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14.我国对中小学学生身份是如何定位的?
15.孔子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6.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17.对教师概念应如何界定?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18.目前应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19.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20.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论述题。
1.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3.阐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4.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5.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6.分析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7.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有些人开始提出所谓“学校消亡论”,认为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学生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因而不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在家中由自己担任教师,借助互联网等的帮助,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现象引起很大的争议。
(1)结合教育学的知识,试对上述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
(2)“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或要求?
8.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选择题1-20
- 第2页:选择题21-40
- 第3页:选择题41-56
- 第4页:填空题
- 第5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6页:答案:选择题;填空题
- 第7页:答案:简答题
- 第8页:答案:论述题
一、选择题
1.B2.B3.B4.A5.B6.C7.A8.C9.B10.B11.A12.A13.B14.B15.B16.D17.C18.D19.B20.A21.C22.C23.D24.D25.B26.C27.A28.A29.D30.C31.C32.D33.A34.D35.A36.D37.D38.C39.A40.C41.B42.B43.A44.B45.C46.D47.B48.A49.A50.D51.D52.C53.C54.C55.C56.C
二、填空题
1.师生关系2.培养人,人的集合,学生和教师3.道德规范,行为准则4.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5.平等的6.教育教学权7.可能,可塑,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8.培养人,主导9.坚定的事业心,较强的荣誉感10.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1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12.人身权,受教育权13.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14.多样性15.向师性16.教师17.六周岁18.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19.专门,专业20.促进个体社会化21.个体与环境22.独立意志23.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24.教师的专业素养25.个性、情绪、健康26.师生关系27.未成年公民28.受教育权29.人一人30.专门31.专业素养32.教育专业素养33.思想、人格34.民主的35.教师资格制度36.授受37.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38.师生关系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选择题1-20
- 第2页:选择题21-40
- 第3页:选择题41-56
- 第4页:填空题
- 第5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6页:答案:选择题;填空题
- 第7页:答案:简答题
- 第8页:答案:论述题
1.(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1)示范者角色;(2)管理者角色;(3)朋友角色;(4)研究者角色。
4.(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3)教师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
5.(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6.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
7.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8.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9.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10.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是一种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难于达到的师生之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
11.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
12.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指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三类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1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有极大的可塑性。
14.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有关法律的相继颁布,初步明确了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1)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2)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3)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5.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1)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育人的前提条件。(2)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3)诲人不倦。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4)以身作则。孔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5)爱护学生。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6)教学相长。孔子已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
16.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有:(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18.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经济收入是决定教师获得正常的社会地位的重要保证;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队伍自身的资格认证制度应当健全,这一方面可防止教师队伍混进一些达不到专业要求的人士,损毁教师队伍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也有助于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19.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基本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自愿平等、“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0.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素。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误解而造成冲突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做客、通信联系等。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养成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第1页:选择题1-20
- 第2页:选择题21-40
- 第3页:选择题41-56
- 第4页:填空题
- 第5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6页:答案:选择题;填空题
- 第7页:答案:简答题
- 第8页:答案:论述题
四、论述题
1.(1)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首先是说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重视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灌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指的是教师不仅要有学科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推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一名教师能不能自觉地使教育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与他有没有教育理论的素养、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有较多知识的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3)教师还需要有一些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2.(1)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既有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的发展,也有知识水平、心智能力的发展;既有精神素质的发展,也有身体素质的发展。为了某种单一的目标,而忽视甚至抑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2)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个人的本质意义是体现在他的与众不同的个别性之中,能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准。学校应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
(3)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这就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对所教学科逻辑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求能将这两者完美地统一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要能够使学生将掌握知识成为更好地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3.(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的关系。①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上看,在知识上,教师是较多者,学生是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之于学生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这一过程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②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不能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是教师、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教学存在。③教师指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的标准、价值的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整个世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生,我们要认可并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他们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不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
成熟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问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4.(1)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那时社会发展缓慢,知识总量少,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2)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5.(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
6.师生关系模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同。(1)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他们是在教师的权威下才努力学习的。(2)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面进行组织的结果。(3)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7.(1)①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来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
家庭学校,即Home—schoo1,是学生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或需要的科目来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家长选择家庭学校的原因很多,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某种特定的哲学、宗教思想体系的教育,有的希望给孩子更安全、父母能掌控的社交环境,有的父母认为家庭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个性化要求。在2003年,全美在“家庭学校”中接受教育的学生数有110万,而且还以每年7%的增长率递增。
②我们应当看到家庭学校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它体现了对学生教育选择权的尊重,保证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教育的不同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大大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有利于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三是通过家校融合的形式开辟了家长参与教育的途径,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四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时间浪费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是有利于克服学校教育平均化、一刀切的倾向,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对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大有好处。然而家庭教育也会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如影响到孩子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的培养等。而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此外在实现教学任务上也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班集体内的群体交往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包括:强化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同时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而这些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因此所谓的“学校消亡论”是错误的观点。
(2)家庭学校的发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这就是即使是基础教育也要勇于创新,教育形式要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既重视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塑造,又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一个合格的教师具有的职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常是作为社会的榜样或者说社会的代言人出现的,人们常把他们视作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要求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也是人类善的本性,是合理的社会伦理规范。对教师这一专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除以身作则外,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等也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2)教师的专业知识。①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有效履行其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扎实可靠的基本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技能、技巧;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理解其社会价值和人性陶冶的价值;对讲授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并且要论证有力、举例精当。在此基础上,追求讲授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思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要熟悉与所教学科相邻近的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够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②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师应学识渊博,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接触学生的机会,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③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现代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3)教师的专业技能。①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要能够全面地了解教材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织加工,选择和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其次,能针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诸多的现实条件,适当改造教材内容,包括编写地方性教材,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的要求。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活动成效的直接因素。表达可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两大类,两者都是教师用来进行人性陶冶和知识传授的重要工具。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③组织管理能力。现代学校具有严密的组织性。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需具有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订周密的工作计划。④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首先,应有学术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永久地保持对学问的兴趣,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克服对教学的倦怠感;其次,要研究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教法。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中小学通用)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