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江西省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2.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3.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 )。
A.教育
B.文化
C.国家的建立
D.学校的出现
4.“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 )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5.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6.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
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11.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2.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3.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5.(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应用免费体验中” | ||
模拟考场:海量免费试题测试 |
章节练习:与考点同步实战演练 |
高清课程免费提体验 |
资讯订阅:考试动态信息提醒 |
你问我答:你的疑问大家来解答 | |
提示:点击“各考试应用”图标,即可进入会员中心免费体验。(新用户需先注册) |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2.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A.新授课
B.实验课
C.巩固课
D.练习课
E.演示课
3.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4.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有教无类
D.教学相长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6.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7.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发扬民主
D.注重宣传和教育
E.坚持严格要求
8.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9.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 )。
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10.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
A.学生发展评定
B.管理水平评价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E.课程和教材评价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应用免费体验中” | ||
模拟考场:海量免费试题测试 |
章节练习:与考点同步实战演练 |
高清课程免费提体验 |
资讯订阅:考试动态信息提醒 |
你问我答:你的疑问大家来解答 | |
提示:点击“各考试应用”图标,即可进入会员中心免费体验。(新用户需先注册) |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能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并使人的个性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
2.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彼此相关,可以相互取代。( )
3.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需要依靠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国家政府的支持。( )
4.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围绕着学生转。( )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优点,也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优点。( )
6.上课拖延时间说明教师认真负责,是教师优良品质的体现。( )
7.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
8.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 )
9.发展既可能是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是朝消极的方向发展。( )
10.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因而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完全同步。( )
11.环境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
12.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
1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
15.教师的职责是传授文化知识。( )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1.如何理解“坏孩子”、“差等生”?( )[不定项选择题]
A.差等生是指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的学生
B.差等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的学生
C.差等生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D.差等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A.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B.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找出教育的切人点
C.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D.差等生完全是不可救药的
(二)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起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再发现问题,不再主动回答问题了。
1.这位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不定项选择题]
A.不尊重学生
B.过于自信
C.对待质疑学生一棒吓退
D.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这位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些教学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A.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
B.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应用免费体验中” | ||
模拟考场:海量免费试题测试 |
章节练习:与考点同步实战演练 |
高清课程免费提体验 |
资讯订阅:考试动态信息提醒 |
你问我答:你的疑问大家来解答 | |
提示:点击“各考试应用”图标,即可进入会员中心免费体验。(新用户需先注册) |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西方内发论者从人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威尔逊提出“基因复制”是决定力量。
2.C【解析】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例子。
3.B【解析】文化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
4.C【解析】1803年,《康德论教育》一书出版。提出了自己的关于教育的观点。
5.D【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学思想。
6.C【解析】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7.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8.B【解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9.C【解析】一份教案最关键的是教学进程。
10.C【解析】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知识,且利用了一定的仪器。因此是实验法。
11.D【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2.B【解析】略。
13.D【解析】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包含在内。
14.A【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学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环节。
15.B【解析】由课时计划的作用而知。
二、多项选择题
1.AC【解析】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教学还会实现其他的教学目的。
2.BDE【解析】课的种类可按教学方法划分,也可按教学任务来划分,新授与巩固均是教学任务。
3.ABD【解析】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坚持性善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倡导民主德育观。
4.BCE【解析】“兼爱”是墨家思想,“教学相长”是《学记》提出的。
5.CD【解析】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体现在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6.ABCD【解析】综合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由各门课程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7.ACD【解析】BE分别是陶冶法、锻炼法的要求。
8.ADE【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9.AC【解析】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10.ABCDE【解析】教育评价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等。在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应用免费体验中” | ||
模拟考场:海量免费试题测试 |
章节练习:与考点同步实战演练 |
高清课程免费提体验 |
资讯订阅:考试动态信息提醒 |
你问我答:你的疑问大家来解答 | |
提示:点击“各考试应用”图标,即可进入会员中心免费体验。(新用户需先注册) |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 第4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 第5页:答案:是非判断题;情境分析题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它们是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3.√【解析】略。
4.×【解析】这是典型的学生中心论,它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5.√【解析】略。
6.×【解析】教师上课拖延时间,表面看是好事,实际上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7.√【解析】略。
8.×【解析】智育的任务不仅是要教学生学习文化,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9.√【解析】略。
10.×【解析】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来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主要表现为教育的发展会超越或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11.√【解析】略。
12.×【解析】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13.√【解析】略。
14.√【解析】略。
15.×【解析】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BC
2.ABC
(二)1.ABCD
2.AB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应用免费体验中” | ||
模拟考场:海量免费试题测试 |
章节练习:与考点同步实战演练 |
高清课程免费提体验 |
资讯订阅:考试动态信息提醒 |
你问我答:你的疑问大家来解答 | |
提示:点击“各考试应用”图标,即可进入会员中心免费体验。(新用户需先注册) |